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1. (n)及其加权和表示题1图所示的序列。,题1图,解: x(n)=(n+4)+2(n+2)(n+1)+2(n)+(n1)+2(n2)+4(n3)+0.5(n4)+2(n6)2 给定信号: 2n+54n160n40 其它(1) 画出x(n)序列的波形, 标上各序列值; (2) 试用延迟的单位脉冲序列及其加权和表示x(n)序列;,(x(n)=,(3) 令x1(n)=2x(n2), 试画出x1(n)波形; (4) 令x2(n)=2x(n+2), 试画出x2(n)波形; (5) 令x3(n)=x(2n), 试画出x3(n)波形。 解: (1) x(n)序列的波形如题2解图(
2、一)所示。 (2) x(n)=3(n+4)(n+3)+(n+2)+3(n+1)+6(n) +6(n1)+6(n2)+6(n3)+6(n4),(3) x1(n)的波形是x(n)的波形右移2位, 再乘以2, 画出图形如题2解图(二)所示。 (4) x2(n)的波形是x(n)的波形左移2位, 再乘以2, 画出图形如题2解图(三)所示。 (5) 画x3(n)时, 先画x(n)的波形(即将x(n)的波形以纵轴为中心翻转180), 然后再右移2位, x3(n)波形如题2解图(四)所示。,题2解图(一),题2解图(二),题2解图(三),题2解图(四),3 判断下面的序列是否是周期的; 若是周期的, 确定其周
3、期。 ,(1),(2),解: (1) 因为=, 所以, 这是有理数, 因此是周期序列, 周期t=14。 (2) 因为=, 所以=16, 这是无理数, 因此是非周期序列。,4 对题1图给出的x(n)要求: (1) 画出x(n)的波形; (2) 计算xe(n)=x(n)+x(n), 并画出xe(n)波形; (3) 计算xo(n)= x(n)x(n), 并画出xo(n)波形; (4) 令x1(n)=xe(n)+xo(n), 将x1(n)与x(n)进行比较,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1) x(n)的波形如题4解图(一)所示。 (2) 将x(n)与x(n)的波形对应相加, 再除以2, 得到xe(n)。
4、 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偶对称序列。 xe(n)的波形如题4解图(二)所示。 (3) 画出xo(n)的波形如题4解图(三)所示。,题4解图(一),题4解图(二),题4解图(三),(4) 很容易证明: x(n)=x1(n)=xe(n)+xo(n) 上面等式说明实序列可以分解成偶对称序列和奇对称序列。 偶对称序列可以用题中(2)的公式计算, 奇对称序列可以用题中(3)的公式计算。 5 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 x(n)与y(n)分别表示系统输入和输出, 判断系统是否是线性非时变的。 (1)y(n)=x(n)+2x(n1)+3x(n2) (2)y(n)=2x(n)+3 (3)y(n)=x(nn
5、0)n0为整常数 (4)y(n)=x(n),(5)y(n)=x2(n) (6)y(n)=x(n2) (7)y(n)= (8)y(n)=x(n)sin(n) 解: (1)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x(nn0)+2x(nn01)+3x(nn02) y(nn0)=x(nn0)+2x(nn01)+3(nn02) =y(n),故该系统是非时变系统。 因为 y(n)=tax1(n)+bx2(n) =ax1(n)+bx2(n)+2ax1(n1)+bx2(n1) +3ax1(n2)+bx2(n2) tax1(n)=ax1(n)+2ax1(n1)+3ax1(n2) tbx2(n)=bx2(n)
6、+2bx2(n1)+3bx2(n2) 所以 tax1(n)+bx2(n)=atx1(n)+btx2(n) 故该系统是线性系统。,(2)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2x(nn0)+3 y(nn0)=2x(nn0)+3=y(n) 故该系统是非时变的。 由于 tax1(n)+bx2(n)=2ax1(n)+2bx2(n)+3 tax1(n)=2ax1(n)+3 tbx2(n)=2bx2(n)+3 tax1(n)+bx2(n)atx1(n)+btx2(n) 故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3) 这是一个延时器, 延时器是线性非时变系统, 下面证明。 令输入为 x(nn1) 输出为 y(n)=x
7、(nn1n0) y(nn1)=x(nn1n0)=y(n) 故延时器是非时变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nn0)+bx2(nn0) =atx1(n)+btx2(n) 故延时器是线性系统。,(4) y(n)=x(n)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x(n+n0) y(nn0)=x(n+n0)=y(n) 因此系统是线性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n)+bx2(n) =atx1(n)+btx2(n) 因此系统是非时变系统。,(5) y(n)=x2(n)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x2(nn0) y(nn0)=x2(nn0)=y
8、(n) 故系统是非时变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n)+bx2(n)2 atx1(n)+btx2(n) =ax21(n)+bx22(n) 因此系统是非线性系统。,(6) y(n)=x(n2)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x(nn0)2) y(nn0)=x(nn0)2)=y(n) 故系统是非时变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n2)+bx2(n2) =atx1(n)+btx2(n)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7) y(n)=x(m)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0dd)x(m-n0) y(nn0)=x(m)y(n) 故系统是时变
9、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m)+bx2(m) =atx1(n)+btx2(n)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8) y(n)=x(n) sin(n) 令输入为 x(nn0) 输出为 y(n)=x(nn0) sin(n) y(nn0)=x(nn0) sin(nn0)y(n) 故系统不是非时变系统。 由于 tax1(n)+bx2(n)=ax1(n) sin(n)+bx2(n) sin(n) =atx1(n)+btx2(n)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6 给定下述系统的差分方程, 试判定系统是否是因果稳定系统, 并说明理由。 (1) y(n)=x(nk) (2) y(n)=x(n)+x(
10、n+1) (3) y(n)= x(k) (4) y(n)=x(nn0) (5) y(n)=ex(n),解:(1)只要n1, 该系统就是因果系统, 因为输出只与n时刻的和n时刻以前的输入有关。 如果|x(n)|m, 则|y(n)|m, 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2) 该系统是非因果系统, 因为n时间的输出还和n时间以后(n+1)时间)的输入有关。如果|x(n)|m, 则|y(n)|x(n)|+|x(n+1)|2m, 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3) 如果|x(n)|m, 则|y(n)|x(k)|2n0+1|m,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假设n00, 系统是非因果的, 因为输出还和x(n)的将来值有关。,(4)
11、假设n00, 系统是因果系统, 因为n时刻输出只和n时刻以后的输入有关。 如果|x(n)|m, 则|y(n)|m,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5) 系统是因果系统, 因为系统的输出不取决于x(n)的未来值。 如果|x(n)|m, 则|y(n)|=|ex(n)|e|x(n)|em,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7 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和输入序列x(n)如题7图所示, 要求画出y(n)输出的波形。 解: 解法(一)采用列表法。 y(n)=x(n)*h(n)=x(m)h(nm),题7图,y(n)=2,1,0.5, 2, 1, 4.5, 2, 1; n=2, 1, 0, 1, 2, 3, 4,
12、5,解法(二)采用解析法。 按照题7图写出x(n)和h(n)的表达式分别为 x(n)=(n+2)+(n1)+2(n3) h(n)=2(n)+(n1)+ (n2) 由于 x(n)*(n)=x(n) x(n)*a(nk)=ax(nk) 故,y(n)=x(n)*h(n) =x(n)*2(n)+(n1)+ (n2) =2x(n)+x(n1)+x(n2) 将x(n)的表示式代入上式, 得到 y(n)=2(n+2)(n+1)0.5(n)+2(n1)+(n2) +4.5(n3)+2(n4)+(n5),8. 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和输入x(n)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 分别求出输出y(n)。 (1
13、) h(n)=r4(n), x(n)=r5(n) (2) h(n)=2r4(n), x(n)=(n)(n2) (3) h(n)=0.5nu(n), xn=r5(n) 解: (1) y(n)=x(n)*h(n)=r4(m)r5(nm) 先确定求和域。 由r4(m)和r5(nm)确定y(n)对于m的非零区间如下: 0m3 4mn,根据非零区间, 将n分成四种情况求解: n7时, y(n)=0,最后结果为 0 n7 n+1 0n3 8n4n7y(n)的波形如题8解图(一)所示。 (2) y(n) =2r4(n)*(n)(n2)=2r4(n)2r4(n2) =2(n)+(n1)(n+4)(n+5)y(
14、n)的波形如题8解图(二)所示,y(n)=,题8解图(一),题8解图(二),(3) y(n)=x(n)*h(n) = r5(m)0.5nmu(nm) =0.5nr5(m)0.5mu(nm) y(n)对于m 的非零区间为 0m4, mn n0时, y(n)=0 0n4时,,=(10.5n1)0.5n=20.5n, n5时,最后写成统一表达式: y(n)=(20.5n)r5(n)+310.5nu(n5),9 证明线性卷积服从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即证明下面等式成立: (1) x(n)*h(n)=h(n)*x(n) (2) x(n)*(h1(n)*h2(n)=(x(n)*h1(n)*h2(n)
15、 (3) x(n)*(h1(n)+h2(n)=x(n)*h1(n)+x(n)*h2(n) 证明: (1) 因为 令m=nm, 则,(2) 利用上面已证明的结果, 得到,交换求和号的次序, 得到,10 设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3/8)0.5nu(n), 系统的输入x(n)是一些观测数据, 设x(n)=x0, x1, x2, , xk, , 试利用递推法求系统的输出y(n)。 递推时设系统初始状态为零状态。,解:,n=0时,,n0,n=1时,,n=2时,,最后得到,11 设系统由下面差分方程描述:,设系统是因果的, 利用递推法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解: 令x(n)=(n), 则,n=0时
16、,,n=1时,,n=2时,,n=3时,,归纳起来, 结果为,12. 设系统用一阶差分方程y(n)=ay(n1)+x(n)描述, 初始条件y(-1)=0, 试分析该系统是否是线性非时变系统。 解: 分析的方法是让系统输入分别为(n)、 (n1)、 (n)+(n1)时, 求它的输出, 再检查是否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和非时变性。 (1) 令x(n)=(n), 这时系统的输出用y1(n)表示。,该情况在教材例1.4.1 中已求出, 系统的输出为 y1(n)=anu(n),(2) 令x(n)=(n1), 这时系统的输出用y2(n)表示。,n=0时,,n=1时,,n=2时,,任意 n 时,,最后得到,(3)
17、令x(n)=(n)+(n1), 系统的输出用y3(n)表示。,n=0时,,n=1时,,n=2时,,n=3时,,任意 n 时,,最后得到,由(1)和(2)得到 y1(n)=t(n), y2(n)=t(n1) y1(n)=y2(n1) 因此可断言这是一个时不变系统。 情况(3)的输入信号是情况(1)和情况(2)输入信号的相加信号, 因此y3(n)=t(n)+(n1)。 观察y1(n)、 y2(n)、 y3(n), 得到y3(n)=y1(n)+y2(n), 因此该系统是线性系统。 最后得到结论: 用差分方程y(n)=ay(n1)+x(n), 0a1描写的系统,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 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
18、统。,13 有一连续信号xa(t)=cos(2ft+j), 式中, f=20 hz, j=/2。 (1) 求出xa(t)的周期; (2) 用采样间隔t=0.02 s对xa(t)进行采样, 试写出采样信号 的表达式; (3) 画出对应 的时域离散信号(序列)x(n)的波形, 并求出x(n)的周期。 解: (1) xa(t)的周期为,(2),(3) x(n)的数字频率=0.8, 故, 因而周期n=5, 所以 x(n)=cos(0.8n+/2) 画出其波形如题13解图所示。,题13解图,14. 已知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1) 求出该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 (2) 如果输入信号波形如前面例1.
19、3.4的图1.3.1所示, 试求出y(n)并画出它的波形。 解: (1) 将题中差分方程中的x(n)用(n)代替, 得到该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 即,(2) 已知输入信号, 用卷积法求输出。 输出信号y(n)为,表1.4.1表示了用列表法解卷积的过程。 计算时, 表中x(k)不动, h(k)反转后变成h(k), h(nk)则随着n的加大向右滑动, 每滑动一次, 将h(nk)和x(k)对应相乘, 再相加和平均, 得到相应的y(n)。 “滑动平均”清楚地表明了这种计算过程。 最后得到的输出波形如前面图1.3.2所示。 该图清楚地说明滑动平均滤波器可以消除信号中的快速变化, 使波形变化缓慢。,15*
20、. 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和输入信号分别为,用递推法计算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解: 求解程序ex115.m如下: %程序ex115.m % 调用filter解差分方程y(n)+0.5y(n1)=x(n)+2x(n2) xn=1, 2, 3, 4, 2, 1, zeros(1, 10); %x(n)=单位脉冲序列, 长度n=31 b=1, 0, 2; a=1, 0.5; %差分方程系数,yn=filter(b, a, xn) %调用filter解差分方程, 求系统输 出信号y(n) n=0: length(yn)1; subplot(3, 2, 1); stem(n, yn, .) ; axis(1,
21、 15, 2, 8) title(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 xlabel(n); ylabel(y(n) 程序运行结果:,yn =1.0000 1.5000 4.2500 5.8750 5.0625 6.4688 0.7656 1.6172 -0.8086 0.4043 -0.2021 0.1011 -0.0505 0.0253 -0.0126 0.0063 -0.0032 0.0016 -0.0008 0.0004 -0.0002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程序运行结果的y(n)波形图如题15*解图所示。,题15*解图,16*. 已知两个系统的差分
22、方程分别为 (1)y(n)=0.6y(n1)0.08y(n2)+x(n) (2)y(n)=0.7y(n1)0.1y(n2)+2x(n)x(n2)分别求出所描述的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解: (1) 系统差分方程的系数向量为b1=1, a1=1, 0.6, 0.08(2) 系统差分方程的系数向量为b2=2, 0, 1, a2=1, 0.7, 0.1,2.5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1 设x(ej)和y(ej)分别是x(n)和y(n)的傅里叶变换, 试求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1) x(nn0) (2) x*(n) (3) x(n) (4) x(n)*y(n) (5) x(n)y(n) (6
23、) nx(n) (7) x(2n) (8) x2(n),(9),解:(1),令n=nn0, 即n=n+n0, 则,(2),(3),令n=n, 则,(4) ftx(n)*y(n)=x(ej)y(ej) 下面证明上式成立:,令k=nm, 则,(5),或者,(6) 因为,对该式两边求导, 得到,因此,(7),令n=2n, 则,或者,(8),利用(5)题结果, 令x(n)=y(n), 则,(9),令n=n/2, 则,2 已知,求x(ej)的傅里叶反变换x(n)。,解:,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函数)h(ej)=|h(ej)|ej(), 如果单位脉冲响应h(n)为实序列, 试证明输入x(
24、n)=a cos(0n+j)的稳态响应为,解: 假设输入信号x(n)=ej0n,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h(n), 则系统输出为,上式说明当输入信号为复指数序列时, 输出序列仍是复指数序列, 且频率相同, 但幅度和相位取决于网络传输函数。 利用该性质解此题:,上式中|h(ej)|是的偶函数, 相位函数是的奇函数, |h(ej)|=|h(e-j)|, ()=(), 故,4设,将x(n)以4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 形成周期序列, 画出x(n)和的波形, 求出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和傅里叶变换。,解: 画出x(n)和的波形如题4解图所示。,题4解图,或者,5. 设题5图所示的序列x(n)的ft用x(ej)表示,
25、 不直接求出x(ej), 完成下列运算或工作:,题5图,(1),(2),(3),(4) 确定并画出傅里叶变换实部rex(ej)的时间序列xa(n);,(5),(6),解(1),(2),(3),(4) 因为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对应序列的共轭对称部分, 即,按照上式画出xe(n)的波形如题5解图所示。,题5解图,(5),(6) 因为,因此,6 试求如下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1) x1(n)=(n3),(2),(3) x3(n)=anu(n)0a1 (4) x4(n)=u(n+3)u(n4) 解,(1),(2),(3),(4),或者:,7 设: (1) x(n)是实偶函数, (2) x(n)是实奇函数,
26、 分别分析推导以上两种假设下, 其x(n)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解:令,(1) 因为x(n)是实偶函数, 对上式两边取共轭, 得到,因此 x(ej)=x*(ej) 上式说明x(n)是实序列, x(ej)具有共轭对称性质。,由于x(n)是偶函数, x(n) sin是奇函数, 那么,因此,该式说明x(ej)是实函数, 且是的偶函数。 总结以上, x(n)是实偶函数时, 对应的傅里叶变换x(ej)是实函数, 是的偶函数。 (2) x(n)是实奇函数。 上面已推出, 由于x(n)是实序列, x(ej)具有共轭对称性质, 即 x(ej)=x*(ej),由于x(n)是奇函数, 上式中x(n) cos是奇函数
27、, 那么,因此,这说明x(ej)是纯虚数, 且是的奇函数。 8 设x(n)=r4(n), 试求x(n)的共轭对称序列xe(n)和共轭反对称序列xo(n), 并分别用图表示。 ,解:,xe(n)和xo(n)的波形如题8解图所示。,题8解图,9已知x(n)=anu(n), 0a1, 分别求出其偶函数xe(n)和奇函数xo(n)的傅里叶变换。 解:,因为xe(n)的傅里叶变换对应x(ej)的实部, xo(n)的傅里叶变换对应x(ej)的虚部乘以j, 因此,10 若序列h(n)是实因果序列, 其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如下式: hr(ej)=1+cos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 解:,11 若
28、序列h(n)是实因果序列, h(0)=1, 其傅里叶变换的虚部为 hi(ej)=sin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 解:,12 设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anu(n), 0a1, 输入序列为 x(n)=(n)+2(n2) 完成下面各题: (1) 求出系统输出序列y(n); (2) 分别求出x(n)、 h(n)和y(n)的傅里叶变换。 解(1),(2),13 已知xa(t)=2 cos(2f0t), 式中f0=100 hz, 以采样频率fs=400 hz对xa(t)进行采样, 得到采样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x(n), 试完成下面各题: (1) 写出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xa(j); (
29、2) 写出和x(n)的表达式; (3) 分别求出的傅里叶变换和x(n)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解:,上式中指数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 引入奇异函数函数, 它的傅里叶变换可以表示成:,(2),(3),式中,式中 0=0t=0.5 rad 上式推导过程中, 指数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仍然不存在, 只有引入奇异函数函数才能写出它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 14 求出以下序列的z变换及收敛域: (1) 2nu(n)(2) 2nu(n1) (3) 2nu(n)(4) (n) (5) (n1)(6) 2nu(n)u(n10),解(1),(2),(3),(4) zt(n)=10|z| (5) zt(n1)=z10|z|
30、(6),15 求以下序列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 并在z平面上画出极零点分布图。 (1) x(n)=rn(n)n=4 (2) x(n)=arn cos(0n+j)u(n)r=0.9, 0=0.5 rad, j= 0.25 rad (3),式中, n=4。,解(1),由z41=0, 得零点为,由z3(z1)=0, 得极点为 z1, 2=0, 1 零极点图和收敛域如题15解图(a)所示, 图中, z=1处的零极点相互对消。,题15解图,(2),零点为,极点为,极零点分布图如题15解图(b)所示。 (3)令y(n)=r4(n), 则 x(n+1)=y(n)*y(n) zx(z)=y(z)2, x(z)=
31、z1y(z)2,因为,因此,极点为z1=0, z2=1 零点为,在z=1处的极零点相互对消, 收敛域为0|z|,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15解图(c)所示。,16 已知,求出对应x(z)的各种可能的序列表达式。 解: x(z)有两个极点: z1=0.5, z2=2, 因为收敛域总是以极点为界, 因此收敛域有三种情况: |z|0.5,0.5|z|2, 2|z|。 三种收敛域对应三种不同的原序列。 (1)收敛域|z|0.5:,令,n0时, 因为c内无极点,x(n)=0; n1时, c内有极点 0 , 但z=0是一个n阶极点, 改为求圆外极点留数, 圆外极点有z1=0.5, z2=2, 那么,(2)收敛域
32、0.5|z|2:,n0时, c内有极点0.5,,n0时, c内有极点 0.5、 0 , 但 0 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c外极点留数, c外极点只有一个, 即2, x(n)=resf(z), 2=2 2nu(n1) 最后得到,(3)收敛域|z|2:,n0时, c内有极点 0.5、 2,,n0时, 由收敛域判断, 这是一个因果序列, 因此x(n)=0; 或者这样分析, c内有极点0.5、 2、 0, 但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求c外极点留数,c外无极点, 所以x(n)=0。,最后得到,17 已知x(n)=anu(n), 0a1。 分别求: (1) x(n)的z变换; (2) nx(n)的z变换;
33、(3) anu(n)的z变换。 解: (1),(2),(3),18 已知,分别求: (1) 收敛域0.52对应的原序列x(n)。 ,解:,(1) 收敛域0.5|z|2: n0时,c内有极点0.5, x(n)=resf(z), 0.5=0.5n=2n n0时, c内有极点0.5、 0, 但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求c外极点留数, c外极点只有2, x(n)=resf(z), 2=2n,最后得到 x(n)=2nu(n)+2nu(n1)=2|n|2: n0时, c内有极点0.5、 2,,n0时, c内有极点0.5、 2、 0, 但极点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c外极点留数, 可是c外没有极 点, 因此
34、 x(n)=0 最后得到 x(n)=(0.5n2n)u(n) 19 用部分分式法求以下x(z)的反变换:,(1),(2),解: (1),(2),20 设确定性序列x(n)的自相关函数用下式表示:,试用x(n)的z变换x(z)和x(n)的傅里叶变换x(ej)分别表示自相关函数的z变换rxx(z)和傅里叶变换rxx(ej)。,解: 解法一,令m=n+m, 则,解法二,因为x(n)是实序列, x(ej)=x*(ej), 因此,21 用z变换法解下列差分方程: (1) y(n)0.9y(n1)=0.05u(n), y(n)=0 n1(2) y(n)0.9y(n1)=0.05u(n), y(1)=1,
35、y(n)=0n1(3) y(n)0.8y(n1)0.15y(n2)=(n) y(1)=0.2, y(2)=0.5, y(n)=0, 当n3时。解: (1) y(n)0.9y(n1)=0.05u(n), y(n)=0n1,n0时,,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0.5 (0.9)n+1+0.5u(n),(2) y(n)0.9y(n1)=0.05u(n), y(1)=1, y(n)=0 n1,n0时,,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0.45(0.9)n+0.5u(n),(3) y(n)0.8y(n1)0.15y(n2)=(n) y(1)=0.2, y(2)=0.5, y
36、(n)=0, 当n2时 y(z)0.8z1y(z)+y(1)z0.15z2y(z)+y(1)z+y(2)z2=1,n0时,,y(n)=4.365 0.3n+6.375 0.5n 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4.365 0.3n+6.375 0.5n)u(n),22 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h(z)为,(1) 在z平面上用几何法证明该系统是全通网络, 即|h(ej)|=常数; (2) 参数 a 如何取值, 才能使系统因果稳定?画出其极零点分布及收敛域。 解:,(1),极点为a, 零点为a1。 设a=0.6,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22解图(a)所示。 我们知道|h(ej)|等于极点
37、矢量的长度除以零点矢量的长度, 按照题22解图(a), 得到,因为角公用,,,且aobaoc, 故,,即,故h(z)是一个全通网络。 或者按照余弦定理证明:,题22解图,(2) 只有选择|a|1才能使系统因果稳定。 设a=0.6, 极零点分布图及收敛域如题22解图(b)所示。 23 设系统由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y(n1)+y(n2)+x(n1)(1) 求系统的系统函数h(z), 并画出极零点分布图;(2) 限定系统是因果的, 写出h(z)的收敛域, 并求出其单位脉冲响应h(n);(3) 限定系统是稳定性的, 写出h(z)的收敛域, 并求出其单位脉冲响应h(n)。 解: (1) y(n
38、)=y(n1)+y(n2)+x(n1)将上式进行z变换, 得到 y(z)=y(z)z1+y(z)z2+x(z)z1,因此,零点为z=0。 令z2z1=0, 求出极点:,极零点分布图如题23解图所示。,题23解图,(2) 由于限定系统是因果的, 收敛域需选包含点在内的收敛域, 即。 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可以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令输入等于单位脉冲序列, 通过解差分方程, 其零状态输入解便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另一种方法是求h(z)的逆z变换。 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式中,,,令,n0时, h(n)=resf(z), z1+resf(z), z2,因为h(n)是因果序列, n0时, h(n)=0,
39、 故,(3) 由于限定系统是稳定的, 收敛域需选包含单位圆在内的收敛域, 即|z2|z|z1|,n0时, c内只有极点z2, 只需求z2点的留数,,n0时, c内只有两个极点: z2和z=0, 因为z=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圆外极点留数, 圆外极点只有一个, 即z1, 那么,最后得到,24 已知线性因果网络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0.9y(n1)+x(n)+0.9x(n1) (1) 求网络的系统函数h(z)及单位脉冲响应h(n); (2) 写出网络频率响应函数h(ej)的表达式, 并定性画出其幅频特性曲线; (3) 设输入x(n)=ej0n, 求输出y(n)。 解: (1) y(n
40、)=0.9y(n1)+x(n)+0.9x(n1) y(z)=0.9y(z)z1+x(z)+0.9x(z)z1,令,n1时,c内有极点0.9,,n=0时, c内有极点0.9 , 0,,最后得到 h(n)=2 0.9nu(n1)+(n),(2),极点为z1=0.9, 零点为z2=0.9。 极零点图如题24解图(a)所示。 按照极零点图定性画出的幅度特性如题24解图(b)所示。 (3),题24解图,25 已知网络的输入和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 x(n)=anu(n),h(n)=bnu(n) 0a1, 0b1 (1) 试用卷积法求网络输出y(n); (2) 试用zt法求网络输出y(n)。 解: (1) 用
41、卷积法求y(n)。,n0时,,n0时, y(n)=0 最后得到,(2) 用zt法求y(n)。,,,令,n0时, c内有极点: a、 b, 因此,因为系统是因果系统, 所以n0时, y(n)=0。 最后得到,26 线性因果系统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2ry(n1) cos+r2y(n2)=x(n) 式中, x(n)=anu(n), 0a1, 0r1, =常数, 试求系统的响应y(n)。 解: 将题中给出的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式中,,,因为是因果系统, 收敛域为|z|max(r, |a|), 且n0时, y(n)=0, 故,c包含三个极点, 即a、 z1、 z2。,27 如果x1(n)和x
42、2(n)是两个不同的因果稳定实序列, 求证:,式中, x1(ej)和x2(ej)分别表示x1(n)和x2(n)的傅里叶变换。 解: ftx1(n)*x2(n)=x1(ej)x2(ej) 进行ift, 得到,令n=0, 则,由于x1(n)和x2(n)是实稳定因果序列, 因此,(1),(2),(3),由(1)、(2)、(3)式, 得到,28 若序列h(n)是因果序列, 其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如 下式:,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解:,求上式的z的反变换, 得到序列h(n)的共轭对称序列he(n)为,因为h(n)是因果序列, he(n)必定是双边序列, 收敛域取: a|z|a1。 n1时
43、, c内有极点: a,,n=0时,,c内有极点: a、 0,,因为he(n)=he(n), 所以,29 若序列h(n)是因果序列, h(0)=1, 其傅里叶变换的虚部为,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解:,令z=ej, 有,jhi(ej)对应h(n)的共轭反对称序列ho(n), 因此jhi(z)的反变换就是ho(n),因为h(n)是因果序列, ho(n)是双边序列, 收敛域取: a|z|a1。,n1时, c内有极点: a,n=0时, c内有极点: a、 0,,因为hi(n)=h(n), 所以,教材第3章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1 计算以下序列的n点dft, 在变换区间0nn1内, 序列定
44、义为 (1) x(n)=1 (2) x(n)=(n) (3) x(n)=(nn0) 0n0n (4) x(n)=rm(n) 0mn (5) (6) ,(7) x(n)=ej0nrn(n) (8) x(n)=sin(0n)rn(n) (9) x(n)=cos(0n)rn(n) (10) x(n)=nrn(n) 解:,(1),(2),(3),(4),(5),0kn1,(6),0kn1,(7),或,(8) 解法一 直接计算:,解法二 由dft的共轭对称性求解。 因为,所以,所以,即,结果与解法一所得结果相同。 此题验证了共轭对称性。 (9) 解法一 直接计算:,解法二 由dft共轭对称性可得同样结果
45、。 因为,(10) 解法一,上式直接计算较难, 可根据循环移位性质来求解x(k)。 因为x(n)=nrn(n), 所以 x(n)x(n1)nrn(n)+n(n)=rn(n) 等式两边进行dft, 得到 x(k)x(k)wkn+n=n(k),故,当k=0时, 可直接计算得出x(0)为,这样, x(k)可写成如下形式:,解法二 k=0时,,k0时,,所以,,,即,2 已知下列x(k), 求x(n)=idftx(k),(1),(2),其中, m为正整数, 0mn/2, n为变换区间长度。,解: (1),n=0, 1, , n1,(2),n=0, 1, , n1,3 已知长度为n=10的两个有限长序列
46、:,做图表示x1(n)、 x2(n)和y(n)=x1(n) * x2(n), 循环卷积区间长度l=10。 解: x1(n)、 x2(n)和y(n)=x1(n) * x2(n)分别如题3解图(a)、 (b)、 (c)所示。,题3解图,4 证明dft的对称定理, 即假设x(k)=dftx(n), 证明 dftx(n)=nx(nk) 证: 因为,所以,由于,所以 dftx(n)=nx(nk) k=0, 1, , n1 5 如果x(k)=dftx(n), 证明dft的初值定理,证: 由idft定义式,可知,6 设x(n)的长度为n, 且 x(k)=dftx(n) 0kn1 令 h(n)=x(n)nrm
47、n(n) m为自然数 h(k)=dfth(n)mn 0kmn1 求h(k)与x(k)的关系式。 解: h(k)=dfth(n) 0kmn1 令n=n+ln, l=0, 1, , m1, n=0, 1, , n1, 则,因为,所以,7 证明: 若x(n)为实序列, x(k)=dftx(n)n, 则x(k)为共轭对称序列, 即x(k)=x*(nk); 若x(n)实偶对称, 即x(n)=x(nn), 则x(k)也实偶对称; 若x(n)实奇对称, 即x(n)=x(nn), 则x(k)为纯虚函数并奇对称。,证: (1) 由教材(3.2.17)(3.2.20)式知道, 如果将x(n)表 示为 x(n)=x
48、r(n)+jxi(n) 则 x(k)=dftx(n)=xep(k)+xop(k) 其中, xep(k)=dftxr(n), 是x(k)的共轭对称分量; xop(k)=dftjxi(n), 是x(k)的共轭反对称分量。 所以, 如果x(n)为实序列, 则xop(k)=dftjxi(n)=0, 故x(k)= dftx(n)=xep(k), 即x(k)=x*(nk)。,(2) 由dft的共轭对称性可知, 如果 x(n)=xep(n)+xop(n)且x(k)=rex(k)+j imx(k)则rex(k)=dftxep(n), j imx(k)=dftxop(n)所以, 当x(n)=x(nn)时, 等价
49、于上式中xop(n)=0, x(n)中只有xep(n)成分, 所以x(k)只有实部, 即x(k)为实函数。 又由(1)证明结果知道, 实序列的dft必然为共轭对称函数, 即x(k)=x*(nk)=x(nk), 所以x(k)实偶对称。,同理, 当x(n)=x(nn)时, 等价于x(n)只有xop(n)成分(即xep(n)=0), 故x(k)只有纯虚部, 且由于x(n)为实序列, 即x(k)共轭对称, x(k)=x*(nk)=x(nk), 为纯虚奇函数。8 证明频域循环移位性质: 设x(k)=dftx(n), y(k)=dfty(n), 如果y(k)=x(k+l)nrn(k), 则,证:,令m=k
50、+l, 则,9 已知x(n)长度为n, x(k)=dftx(n),,求y(k)与x(k)的关系式。 解:,10 证明离散相关定理。 若 x(k)=x1* (k)2(k) 则,证: 根据dft的惟一性, 只要证明,即可。,令m=l+n, 则,所以,当然也可以直接计算x(k)=x1 *(k)x2(k)的idft。,0nn1,由于,0nn1,所以,11 证明离散帕塞瓦尔定理。 若x(k)=dftx(n), 则,证:,12 已知f(n)=x(n)+jy(n), x(n)与y(n)均为长度为n的实序列。 设 f(k)=dftf(n)n 0kn1,(1),(2) f(k)=1+jn 试求x(k)=dftx
51、(n)n, y(k)=dfty(n)n以及x(n)和y(n)。 解: 由dft的共轭对称性可知 x(n)x(k)=fep(k) jy(n)jy(k)=fop(k),方法一 (1),0nn1,由于,0n, mn1,所以 x(n)=an 0nn1 同理 y(n)=bn 0nn1 (2) f(k)=1+jn,,,方法二 令,只要证明a(k)为共轭对称的,b(k)为共轭反对称, 则就会有 a(k)=fep(k)=x(k), b(k)=fop(k)=jy(k) 因为,,共轭对称,,共轭反对称,所以,由方法一知 x(n)=idftx(k)=anrn(n) y(n)=idfty(k)=bnrn(n) 13
52、已知序列x(n)=anu(n), 0a1, 对x(n)的z变换x(z)在单位圆上等间隔采样n点, 采样序列为,求有限长序列idftx(k)n。 解: 我们知道, , 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所以,以n为周期, 将看作一周期序列的dfs系数, 则,由式知为,将式代入式得到,由于,所以,由题意知,所以根据有关x(k)与xn(n)的周期延拓序列的dfs系数的关系有,由于0nn1, 所以,因此,说明: 平时解题时, 本题推导,的过程可省去, 直接引用频域采样理论给出的结论(教材中式(3.3.2)和(3.3.3))即可。 14 两个有限长序列x(n)和y(n)的零值区间为 x(n)=0 n0, 8n
53、y(n)=0 n0, 20n 对每个序列作20点dft, 即 x(k)=dftx(n) k=0, 1, , 19 y(k)=dfty(n) k=0, 1, , 19 试问在哪些点上f(n)与x(n)*y(n)值相等, 为什么?,解: 如前所述, 记fl(n)=x(n)*y(n),而f(n)=idftf(k)=x(n) 20 y(n)。 fl(n)长度为27, f(n)长度为20。 由教材中式(3.4.3)知道f(n)与fl(n)的关系为,只有在如上周期延拓序列中无混叠的点上, 才满足f(n)=fl(n),所以 f(n)=fl(n)=x(n)*y(n) 7n19,15 已知实序列x(n)的8点d
54、ft的前5个值为0.25, 0.125-j0.3018, 0, 0.125-j0.0518, 0。 (1) 求x(k)的其余3点的值; ,(2),求x1(k)=dftx1(n)8;,(3),,求,。,解: (1)因为x(n)是实序列, 由第7题证明结果有x(k)=x*(nk), 即x(nk)=x*(k), 所以, x(k)的其余3点值为 x(5), x(6), x(7)=0.125+j0.0518, 0, 0.125+j0.3018 (2) 根据dft的时域循环移位性质,,(3),16 x(n)、 x1(n)和x2(n)分别如题16图(a)、 (b)和(c)所示, 已知x(k)=dftx(n)
55、8。 求,和,注: 用x(k)表示x1(k)和x2(k)。,解: 因为x1(n)=x(n+3)8r8(n), x2(n)=x(n2)8r8(n), 所以根据dft的时域循环移位性质得到,17 设x(n)是长度为n的因果序列, 且,试确定y(k)与x(ej)的关系式。,解: y(n)是x(n)以m为周期的周期延拓序列的主值序列, 根据频域采样理论得到,18 用微处理机对实数序列作谱分析, 要求谱分辨率f50 hz, 信号最高频率为 1 khz, 试确定以下各参数: (1) 最小记录时间tp min; (2) 最大取样间隔tmax; (3) 最少采样点数nmin; (4) 在频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
56、 使频率分辨率提高1倍(即f缩小一半)的n值。 ,解: (1) 已知f=50 hz, 因而,(2),(3),(4) 频带宽度不变就意味着采样间隔t不变, 应该使记录时间扩大1倍, 即为0.04 s, 实现频率分辨率提高1倍(f变为原来的1/2)。,19 已知调幅信号的载波频率fc=1 khz, 调制信号频率fm=100 hz, 用fft对其进行谱分析, 试求: (1) 最小记录时间tp min; (2) 最低采样频率fs min; (3) 最少采样点数nmin。,解: 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正弦波时, 已调am信号为 x(t)=cos(2fct+jc)1+cos(2fmt+jm) 所以, 已调am
57、信号x(t) 只有3个频率: fc、 fc+fm、 fcfm。 x(t)的最高频率fmax=1.1 khz, 频率分辨率f100 hz(对本题所给单频am调制信号应满足100/f=整数, 以便能采样到这三个频率成分)。 故,(1),(2),(3),(注意, 对窄带已调信号可以采用亚奈奎斯特采样速率采样, 压缩码率。 而在本题的解答中, 我们仅按基带信号的采样定理来求解。 ) 20 在下列说法中选择正确的结论。 线性调频z变换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有限长序列h(n)在z平面实轴上诸点zk的z变换h(zk), 使,(1) zk=ak, k=0, 1, , n1, a为实数,a1; (2) zk=ak, k=0, 1, , n1, a为实数, a1; (3) (1)和(2)都不行, 即线性调频z变换不能计算h(z)在z平面实轴上的取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产业园2025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潮玩行业IP运营策略分析:IP衍生品市场潜力与挑战
- 2025年罕见病药物研发激励政策对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影响报告
- 企业员工升职管理办法
- 企业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 小学生看图写古诗课件
- 产品运营基金管理办法
- 乡镇统计测算管理办法
- 临县工资发放管理办法
- 保障保密经费管理办法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人民政府选聘专业化管理村文书笔试参考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JG/T 446-2014建筑用蓄光型发光涂料
- 博弈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 儿童陪伴师傅合同协议书
- 工地意外死亡赔偿协议书6篇
- 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课件
- 《大脑解剖及神经网络》课件
- 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营销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用表-监理旁站记录2025
- 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主要内容
- 2025-2030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