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延津县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延津小麦产业,把我县小麦产业从“无公害农产品”上升到“绿色食品”, 进一步提升小麦产业化经营水平,拉长小麦产业链条,增加小麦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县政府于2008年11月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7月正式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第七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接到批准创建文件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组织
2、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等七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小麦产业化经营,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面完成了创建工作。2010年6月12日,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河南省首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现将我县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地基本情况我县此次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包括丰庄、马庄、魏邱、王楼、司寨、石婆固、僧固、小潭、城关等9个乡(镇)、222个行政村、87156户农户,农业人口27.9万人,基地面积45万亩,其中丰庄镇
3、2.9万亩,马庄乡3.4万亩,魏邱乡8.6万亩,王楼乡3.6万亩,司寨乡7.1万亩,石婆固乡8.5万亩,僧固乡6万亩,小潭乡3.6万亩,城关镇1.3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乡镇,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经绿色环保评价,合格。非常适宜绿色食品的生产种植。二、主要开展的工作(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县政府成立了延津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侯海江任组长,副县长赵宏亮,县长助理张利民任副组长,县农业、质监、工商、环保、财政等17个县直单位和9个基地单元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全面负责基地建设的领导工作。基地领导小组下设
4、办公室,由农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5名同志专职从事创建工作,负责基地协调管理。同时,还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县农业局农技、植保、土肥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基地生产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日常工作。涉及的9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确定专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工作,222个基地村所在的村委会也明确了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二)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基地七大体系为确保基地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县乡两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政府先后拨付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制作标牌、印刷延津县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使用手册和技术资料,开展宣
5、传培训等。各乡(镇)也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宣传、培训、资料印发等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县还争取到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1 亿元,实施了标准良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植保预警、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池建设、村村通等工程,极大促进了基地七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保护环境,为绿色食品发展创造良好生态条件我县清楚的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基础”,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地范围内植树造林,改善生产条件,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和旱涝保收田标准。二是为保证基地生态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县环保部门加强对基地的水、土、气的监测
6、与管理,严禁在基地范围内建设污染企业,保证基地水质、土壤、大气不被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未出现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现象。四是引导农民科学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包装物,生产基地内乱抛、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五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新型机动施药机械,避免药液“跑、冒、滴、漏”现象,从而净化基地环境。(四)搞好协作,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定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县农业部门会同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证照不全或违规经
7、营国家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乡(镇)进行重点检查。在9个乡(镇)设立9个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启动了基地农业投入品连锁配送和连锁配送服务。一年来,全县组织集中执法检查4次,各乡(镇)组织执法检查27次,出动执法人员110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20多家(次),对绿色食品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五)强化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我县抓住加强生产基地管理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两个牛鼻子,切实规范了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各项工作。一是制定了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意见、基地实施方案和基地管理办法,集中连片地安
8、排基地建设。建立了3个示范乡(镇)、43个示范村和430个示范户。二是统一在基地设置标示牌,绘制了基地分布图、地块分布图,并对基地田块进行统一编号;健全了县、乡(镇)、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基地办制定并发布了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编写了技术明白纸和延津县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使用手册,发放技术明白纸和农户使用手册各8万多份,做到了基地农户每户一张技术明白纸和一本农户使用手册。三是在基地推行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县基地办组织县土肥站,发放肥料配方卡8万多份,指导基
9、地农户以有机肥为主,全部经过高温无害化处理,根据配方合理施肥;结合良种补贴项目,统一供应良种,品种实行区域化布局;在基地村成立了植保防治服务队,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实行统防统治。县基地办要求基地农户及时、真实地把农时操作记录在农户使用手册,并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抽查。2010年,基地良种普及率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100%,统防统治率达到100%。(六)健全队伍,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全县建立起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配备农技推广人员220多名,先后对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产业化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基地群众进行了系统培训。聘
10、请河南科技学院、市农业局和县有关方面的专家成立了技术攻关和指导小组,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攻关,不断提高基地科技含量。同时,通过科普赶集、科技下乡、广播会、电视讲座、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形式,广泛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和生产技术,指导农民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种植。一年来,县基地办共举办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培训班80多期,召开电视讲座和广播会260多次,发放技术明白纸和农户使用手册各8万多份,培训农民达到9万人次,技术明白纸和手册入户率达到100%,培训入户率达到100%。(七)培育龙头,提升小麦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在基地创建过程中,坚持推行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
11、原料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为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加工绿色食品,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依托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有效的订单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基地的创建,带动了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河南金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企业积极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拉长绿色食品小麦产业链条。2009年7月至今,全县共新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家、产品12个,延津县“绿色小麦绿色面粉绿色面粉制品”产业链条已凸显雏形。
12、(八)宣传推介,培育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一年来,通过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2009全国东西部合作经贸洽谈会暨农产品加工博览会(驻马店)”等展会,广泛宣传了延津县绿色食品小麦及其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延津小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绿色食品网、新浪网、中国农业推广网、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新乡电视台、新乡农业信息网、延津电视台、延津农业信息网等对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创建及工作进展给予了广泛宣传报道,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作为中国原粮第一注册品牌的“金粒”牌小麦,因获得绿色食
13、品认证,已成为众多小麦加工企业争夺的原料。目前,全县小麦收购企业达30多家,2010年中粮集团与延津县签订了28.4万亩的订单,每公斤价格比国家托市收购价高0.1元。三、基地建设工作成效(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建立健全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监督管理体系,推广应用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小麦品质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延津小麦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创建工作,全县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零”的突破,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认证绿色食品小麦10.8万亩,产量5万吨; 河南金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认证“六月雨”牌绿
14、色食品面粉7000吨;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认证绿色食品挂面10个品种,产量1000吨。同时,新乡市新良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新乡云鹤食品有限公司正积极准备认证绿色食品面粉、认证绿色食品水饺、绿色食品春卷,延长了小麦产业化链条,提升了延津县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金粒”牌小麦先后荣获了“新乡市名牌农产品”、“河南名牌农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六月雨”牌绿色食品面粉,“克明”牌绿色食品挂面产品远销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三)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创建工作,建立起了省市农业专家、县技术指导小组、 6个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村技术员的县、乡(镇)、
15、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聘请了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杨胜利研究员、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担任小麦技术顾问,结合科技示范入户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现了每户都有农技人员跟踪指导服务。同时,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紧密合作,完成了绿色食品 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4107/T143-2009)制定工作,为延津县绿色食品小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全县通过推广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2010年绿色食品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平均亩产453公斤,总产20385万公斤,总产值41585.4万元,比上年实现农民增收4649.4万元,龙头企业增效200万元。实
16、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强的带动作用。四、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议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不断的完善,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和技术,深入扎实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进农户”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识水平。(二)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延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三)加大生产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用于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科研、技术推广。(四)大力扶持产业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折纸教学课件
- 2025年河南安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我们的动物朋友教学课件
- 2025年医院急救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童话作文教案课件
- 2025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四套)
- 2025年新初三英语人教新版学困生专题复习《选择题》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水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与数据保护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技术升级2025年工业能源管理系统部署报告
- 会费收缴管理办法宣读
- 弱电杆线下地迁移施工方案
-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餐厨垃圾处理加工厂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产房秘密早知道》课件
- 句法 课件-初升高衔接英语课程
-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 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申报四星级高中自评报告
- 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精讲课件
- 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