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一、记叙的要素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
2、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二 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
3、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
4、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1.叙述类型: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
5、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
6、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小提示 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7、。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语的调换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
8、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五、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
9、、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10、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六、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
11、,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4、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
12、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七、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八、 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数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场面中
13、,父亲买橘子爬铁道时的背影,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父爱子”的主题。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九、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的内容: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神态描写的方法:正面、侧面、细节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社会环境 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作用: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a
14、、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
15、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
16、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十、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一、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补充一段文字。 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联系学生自身,读感受。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十二、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
17、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十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18、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象征
19、、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记叙文的写作特色:表现手法: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四、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
20、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开放性试题题型例举:1、文中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说说理由?2、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3、文中人物在现实社会是否存在?有什么现实意义?4、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边。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
21、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要素.人称.线索: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组成文章整体。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读来脉络清楚又头有尾。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
22、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是文章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有助于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首尾.过渡.照应: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交待动机,唤起共鸣。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能
23、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致。情节.场面.细节:情节 a 起因、经过、结果 b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场面 人物活动构成的画面。要突出特定场合的气氛。细节 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典型的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是
24、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议论文三要素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2. 提出问题(引论)议论文的结构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3、找出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1) 论点形式:什么是什么 应该+动词短语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 (修辞手法的句子、短语不能作为论点) (2)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第一,从标题入手。(分清是论点还是论题) 第二,在文章开头部分找。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直接提出论点 引
25、出论点(由事例、现象、名言分析阐述后引出论点) 第三,在文章结尾处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 找论点的顺序:标题开头部分结尾(3)找分论点的顺序:段首段尾段落中间(在本论部分找,抓住标志性词语、路标过渡句)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 文题就是中心论点, 如多一些宽容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引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如说勤; 层层论证,文末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如纪念白求恩4、理解论据(1)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字;理论论据:经典著作和名人名言;原理、定律、公式
26、;警句、格言、谚语、俗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2)概括事实论据 表述形式:人物+事情+结果(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该概括在内)注意:概括事实论据要紧扣论点或分论点(3)分析论据作用 表述形式: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处于开头的论据还有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为下文的进一步议论做好铺垫,使议论更集中,更清晰。) (处于结尾的论据还有作用:强化论点,使论点更生动,更明确。)(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表述形式:人物+事例+ 简短评价(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基本要求:要典型 保持与原文论据结构上的一致性 要简介概括可举名人,更有说
27、服力,但切忌张冠李戴;可举凡人,可编造,但切忌过于夸大。5、分析论证方法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例证法) 对比论证(对比法) 主要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引证法)(2)分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表述形式:举例论证:作者举了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作者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论证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或生动形象论证了,或深入浅出论证了 观点。(3)
28、分析段落的论证过程 要诀:采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明了什么观点 格式:举例子,证明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明了 (理论论据) 不可忽略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最后写出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从哪些角度(方面)论证论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
29、理清论证的思路并列: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一第二第三 、层进:首先其次最后、再说、 不但还(而且)、不仅还、 除了还有、尤其、甚至、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对比:反之、诚然、相反总分(6)前后词序、句序段落能否调换顺序a:古今中外;b:逻辑、递进、转折、因果 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6、揣摩议论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 ,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详细描述
30、。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如多一些宽容文末有这么一段:“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即是针对观点,作补充论述,使论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说明文阅读 回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事理说明文:说明科学原理2、说明对象:3、说明方法: 4、: 时间顺序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因到果、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由特征到作用、由现象到本质等)5、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性(打比方、举例子) (2)准确严密性 (下定义、列数字、分类别)中考说明文考察能力及相应题型一览表:考察能力常见题型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概括说明对象、说明特征、文章内容2.写法辨析,分析作用辨析说明方法及分析作用3.局部探究,品味语言揣摩说明语言(准确性、生动性)4.表述感受,能力迁移开放性题目方法导航(一)找说明对象、说明特征、概括 文章主要内容:1.看标题2.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3.划分层次,概括要点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位置大多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色能源市场动态调研与战略规划服务合同
- 2025书法艺术教育平台与广告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度生态养殖场劳动力保障及生活改善合同
- 2025年新型信报箱设计与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实施合同
- 2025智能信报箱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合同
- 2025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框架协议书(二零二五)
- 2025年度中小型企业员工续聘与薪资调整协议书
- 2025书法艺术衍生品开发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合同
- 2025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合同
- 2025亿嘉钢管土地租赁续约合同与可持续资源利用协议
- 医院外包项目评估审核制度与程序
- 天猫店铺转让合同范本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JJG 814-2015自动电位滴定仪
- JJF 1753-2019医用体外压力脉冲碎石机校准规范
- GB/T 24405.1-2009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1部分:规范
- GB/T 13539.1-2015低压熔断器第1部分:基本要求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严守培训纪律承诺书模板
- 水库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空调竣工验收报告78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