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_第1页
第四章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_第2页
第四章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_第3页
第四章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_第4页
第四章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献学,2020/7/18,2,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第四章,2020/7/18,3,教学目标,2020/7/18,4,第一节 经部文献,一、经部文献的构成 1、六经 2、五经 3、九经 4、七经(熹平石经) 5、十二经(开成石经),6、十三经(开成石经+孟子),(1)定义: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其形成过程为: 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意义:,2020/7/1

2、8,5,二、经学流派,1、今古文经之争 2、郑学与王学 3、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4、宋代理学与四书 5、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之学 6、乾嘉考据之学,2020/7/18,6,三、经部文献的注释,1、传、记、注、疏 注与疏是不同的概念。解释古书意义的叫注,“注”有传、笺、解、章句等名。对注文进行疏通解释的叫疏,“疏”有义疏、正义、疏义等名。 为什么有疏?因为:1,古注往往较简略,有时意思不够明显;2,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后人有时不但读不懂古书,而且连旧注也不懂,因而需要对旧注再加以解释。这就是中国古籍注释中的“注而又注”的现象。,2020/7/18,7,注与疏的关系有三: 1、先有注后有疏

3、; 2、疏是对注的疏通,是进一步解释和发挥; 3、疏不破注 是训诂学术语。指在作疏时完全依照注文诠释,不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这种做法,是唐代注释家的成例。疏是对“注”解释,疏解时一般不突破原书的范围即属不破注。,2020/7/18,8,2、 宋学 一般指称宋代的儒家学术,也有指宋代学术总称的。 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载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吕祖谦的经世致用派等。,2020/7/18,9,所谓宋学

4、,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这个思想体系虽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却因其融合佛道思想精粹而区别于原始儒学,所以被称为新儒学。到清代时,考据学大兴,清儒们推尊汉儒,对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的弊病肆意攻击,遂呼之为“宋学”以示与“汉学”相区别。,2020/7/18,10,3、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的合刊本十三经注疏,保存了唐宋学者的经学注疏。 以清代学者阮

5、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2020/7/18,11,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202

6、0/7/18,12,4、清代学者纠正宋儒义理空疏的流弊,大兴考据之学。他们对南宋十三经注疏不满,打着恢复“汉学”的旗帜,根据前人笺注做“疏证”,从而整理出清朝版本的十三经注疏。 阮元皇清经解,汇刊乾嘉学派治经成果,收书180种。 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收书209种。这两本正续经解基本上集中了当代经书注释的研究成果。,2020/7/18,13,第二节 史部文献,一、史部书的构成 1、上古史官 2、共和行政中国古史纪年之始 3、秦焚书 4、汉武帝设史官,刘歆七略 5、晋荀勖中经簿,为史书独立部类之始。,2020/7/18,14,6、南梁阮孝绪编七录,虽无史部之名,却有史部之实,基本奠定了史部文献基础

7、。 7、隋书经籍志,将史部文献正式列入四部书之中,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献的独立部类。 8、清朝编四库全书,对史籍文献进行了一次大的清理。 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2020/7/18,15,二、史书体裁 1、纪传体正史二十六史(四、十七、二十一、二十四),2020/7/18,16,2、编年体 孔子编春秋是我国最早一部编年史。 汉荀悦汉纪是现存汉代编年体史籍的代表作品。 袁宏后汉纪 起居注(汉)、实录(南北朝后)、通鉴(司马光) 3、纪事本末体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42卷,开创了“纪事本末体”体裁。,2020/7/18,17,4、政治制度史籍(政书),政书是主要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

8、发展状况的专书。它广泛收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加以组织,并详述各种制度的沿革等。“政书”一词作为一类文献的总称(类名),源于明钱溥 秘图书目。 政书一般分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名称中一般有“通”字,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一为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称为会典、会要,如唐会要、元典章等。,2020/7/18,18,第三节 子部文献,中国古代子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也称丙部。 一、诸子百家 先秦九流十家: 儒家、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前九个有师承关系

9、,有流派和发展流动,而小说没有入流,是道听途说的自成一家。,2020/7/18,19,二、子书范围的扩大 魏晋以后科技等著作的并入 三、佛、道二教经典列入子部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儒、佛、道,并称为“三教”。隋志中,佛道经典附于四部书之后,唐志则将其列入子部。,2020/7/18,20,四、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著作的加入 宋代理学兴起以后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等 五、子书汇编 以百子全书、诸子集成为主要代表。 六、今存子书数量 约6000部左右,2020/7/18,21,七、子部地位变化原因,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思想,他们留下的著作,

10、在汉武帝之前与儒家经典地位相当,并无高下之分。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区,因之汉志将经书列为第一位,子书将为第二位,隋志以后则降为第三位。 这种变化,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巩固和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愈来愈重视儒家经典的社会功能,用以统一和禁锢人们的思想。社会其他学问,包括子书在内,都已经成为经学的附庸,而不得发展。,2020/7/18,22,第四节 集部文献,集部主要文献是指历代文学家的总集、别集、文集等,以楚辞为首。 这些文集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演变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了解历代社会、经济、文化、民族、中外关系等问题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2020/7/18,23

11、,一、历代文集及其数目 二、文集的作用与意义 三、历代文编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明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504卷 清 贺长龄皇清经世文编120卷 清 盛 康皇清经世文续编120卷 清 陈忠倚皇清经世文三编80卷,2020/7/18,24,四、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全唐诗 全宋词 元曲选 笔记小说: 定义 类似笔记小说的文献在汉代就已产生,如班固白虎通义、应劭风俗通义,就是属于考据性质的笔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志怪一类小说得到迅速发展。如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2020/7/18,25,唐代短篇小说传奇 宋代笔记小说的发达 特点: 明清笔记小说超越任何历史时期 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多彩,前代无可比拟。前代笔记小说各类体裁,应有尽有,而在此基础上又出现章回体裁的长篇小说。 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 万历野获编、菽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