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IS-LM应用1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郭树华宏经_第1页
CH6--IS-LM应用1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郭树华宏经_第2页
CH6--IS-LM应用1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郭树华宏经_第3页
CH6--IS-LM应用1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郭树华宏经_第4页
CH6--IS-LM应用1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郭树华宏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6 宏观经济政策(1),IS-LM模型运用 (1)财政政策工具与作用 (2)货币政策工具与作用 (3)财政与货币政策之争 (4)我国近年需求管理政策,1,一、需求管理财政政策,(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二)自动的财政政策,2,(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收入乘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国民收入均衡水平低于充分 就业时,设法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来提高 总需求,从而消除失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分 就业时,设法降低有效需求,消除通货膨胀。,IS-LM 模型和AD-AS模型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我们 更准确地估计财政政策的实际影响。,4,简单的乘数原理

2、没有考虑到总支出增加对利率和物价总水平产生的影响,因此对国民收入增量的估计也是不准确的。看下图:,IS1,IS2,10%,15%,1700,2000,r,O,Q,AD1,AD2,AS,P2,P1,1700,2000,Q,P,LM,5,2、消除失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知下列条件: Y=1700 GP=NT=200 MPC=9/10 MULT=3 (修正后的实际乘数) FY=2000,问:要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需要增加多少? 分析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两种方法的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GP会导致赤字100 而减税会导致赤字111.11,6,3、消除通货膨胀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逻辑

3、上与上述问题相同,只是将所有变量的变动方向倒过来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增加税收所导致的财政盈余要大于减少支出对财政盈余的贡献。,7,4、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问题,(1)挤出效应 (2)强制性平衡预算 (3)财政赤字弥补 (4)财政赤字货币化 (5)政府职能定位,8,2011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进度只达到69.3%,未超过七成,但已经比去年的同期进度提高5个百分点。 按往年前九个月财政收入占全年实际财政收入的比例计算得出,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需要突击花出去的钱也超过了3.8万亿元,并不比去年最后三个月突击花掉的3.8144亿元少。重演的年终预算,9,由于财政收支体系中包含税收函数,它是会

4、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自动变化,其变化的方向与相机抉择的政策相同。我们把这种体制下的收支自动调整的机制称为“自动的财政政策”。 1、 税收的自动变化 假如宏观总支出系统如下: C=200+4/5DI; NT= -225+1/4NI; I=100; GP= 200; MPC=4/5; MT=1/4 均衡国民收入为:NI=1700 此时净税收为NT=200,与GP相同,(二) 自动财政政策,10,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投资下降了10,这样国民收入 也会随着下降。 NI=1675,此时的净税收为NT=193.75 如果政府的支出没变,净税收减少了6.25,就意味 着会有6.25的赤字。 这一赤字是自动出现的,

5、而不是 政府主动采取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的结果,但是它起的 作用与相机抉择的政策是一致的,会抑制国民收入的 进一步下降。 假如没有这 6.25 的赤字的话,国民收入还会进一步下降 25. (Why?) NTMPCMULT = NI =6.25 4/5 5 = 25,11,自动财政政策与 IS-LM (自动的财政政策使IS斜率改变),O,Q,r,IS1,IS2,LM1,LM2,Q1,Q2,Q3,12,2、 税收体系,累进体系:NT = - a + b NI ( a, b 0),累退体系:NT = a + b NI ( a, b 0),等比例体系:NT = b NI ( b 0 ),13,财政收支平衡

6、关系,1700,O,NI,NT GP,NT,GP,200,赤字,盈余,14,3、 衰退与赤字,判断赤字的来源和大小,对制定和理解政策十分重要,200,185,175,1700,1600,O,15,(1)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大于零, 扩张性的; (2)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等于零, 中性的; (3)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小于零, 紧缩性的。 (4)在经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自动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问题。,4、判断标准,16,(三)财政政策中有关国债的几个指标,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 / 年度GDP 国债存量45%为宜。 2、应债

7、率=当年国债发行额 / 居民储蓄余额。 3、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 / 当年中央财政收入 , 一般为22%为宜。 4、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 财政支出 一般为20-25%。,17,中国或步入负债大国 总负债15.7万亿近GDP一半 2010年05月13日 07:01来源:人民网,18,养老金“空账” 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27日18:38 提要 1991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待这部分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

8、行,由于老龄化及养老水平的提高,“空账”越来越大。专家称,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19,20,(四)近年我国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在于应对宏观通货紧缩问题。具体分为三类。,21,从1998年8月到2004年共发行了9次国债。其中三次发行的2100亿元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用于基础建设重点投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典型运用。提升总需求作用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乘数大小。假定2100亿元国债投资在1998-99两年内全部完成,又假定政府支出乘数为2,即1元政府国债投资支出上升能够带来2元总需求增加,那么上述国债投资支出对提升总需

9、求的贡献应为4200亿元,分摊到两年间,大约能使每年GDP增长率各提升1.2个百分点。,1、国债投资,22,与10年前相比,目前中国政府的财力较为雄厚。1997年,政府财政收入不到GDP的12%,而2007年的占比超过了20%。此外,目前我国国债仅占GDP的18%,远不及美国(75%)、日本(150%)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50%100%)。据了解,我国上一次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是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2000年间,中国每年发行了约1050亿元特别国债,相当于财政收入10%和GDP的1.3%;在2001-2002年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中

10、国每年发行了1500亿特别国债,相当于财政收入8.5%和GDP的1.3%,以刺激经济增长。,23,中央财政赤字从今年下半年起呈现明显扩大势头。,24,25,赤字将达历年之最按国际惯例,财政赤字是否超过GDP的3%是衡量一国财政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欧盟甚至将其作为成员国必须遵守的财政纪律。我国近10年的数据显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5%以下,即使是在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最高的2003年、2004年,也不过是2%左右。在绝对额最高的2003年,中央财政赤字为3190亿元。而从2005年以后的几年里,这个比例更是进一步萎缩,从2%向1%逐年递减。,26,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达950

11、0亿 九倍于2008年,2009年02月23日 200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一再修改之后,终于最终定案。在已经提交给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中,这个数字创纪录的达到9500亿元,远远超出外界的所有预期。 从最初财政部提出的2800亿元,到上报全国人大的9500亿元,2009年的预算赤字只用了不到4个月,就已经抬升了6700亿元,当西方7国集团一致赞赏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中国政府已然决心把积极财政“用到极致”。,27,建国以来最高财政赤字 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的中国政府,一改对财政赤字的保守态度,将200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最终确定为9500亿元。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即便在1998年前

12、后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威胁时,中国政府也始终把财政赤字控制在2000亿3000亿元的规模,一位多次参与预算报告编撰的财政部专家用“史无前例”形容此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赤字规模。 2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2009年1月的财政收入情况,当月财政收入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创下2004年以来单月财政收入的最大同比降幅。2009年的财政收支压力很大,最艰难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四季度。,28,财政状况基本安全 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通报了2008年全年GDP情况,总额为300670亿元,增长9%。如果按此比照,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规模,已经占到

13、了2008年GDP总量的3.1%,而按照国际通行规则,3%是赤字的“警戒线”。 不能简单的用2008年GDP做比。目前已经确定2009年的GDP增长基本不低于8%,“用这个数据做比,预算赤字水平完全可以控制在3%以内。”他强调。 按照目前财政部确定的财政增长目标,2009年预算全国财政收入66000多亿元,增长8%,增长率远低于2008年完成的19.5%的增长。,29,如果今年赤字规模达到9500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将接近3%今年中国的赤字在1.5%至2%较为合理。 新增的赤字规模,主要通过国债筹集。结合2009年将到期偿还的国债,预计今年的新债发行可能会达到1.5万亿甚至更多。2008年,

14、中国实际发行国债8558亿元。 为了保八,保就业等目标,大规模的赤字是必须的,而且这个规模在国际警戒线范围之内。另外一种看法是,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扩大财政赤字,但如此大规模的赤字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中央代发的2000亿资金,能否按时偿还。 过去几年中国的赤字率一直在1%以下,2008年赤字1110亿元,今年的预算赤字九倍于2008年。,30,如果2009年财政赤字的规模飙升至9500亿,按照2008年GDP总量30.067万亿计算,9500亿的财政赤字占GDP的3.1%,这个比例在新中国的财政历史上前所未有,即使在1998年至200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不仅绝对数额一直

15、控制在3000亿以内,在赤字率上鲜有超越3%的安全线的年份。如果再考虑2008年财政赤字中央安排的财政赤字仅为1800亿,则这样的飙升意味着我们一下子从保守主义急转弯为激进主义,尽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有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空前的下行压力,但这个幅度,仍然令人震惊。,31,我们可以理解,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的确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头一次,为了对冲经济衰退的趋势,改变宏观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刺激需求无疑是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搞如此巨额的赤字。9500亿的依据很可质疑,按照中央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到2010年底中央财政为此计划安排的配套资金为11800亿元,在中央财政收入大幅滑

16、坡的情况下,对这11800亿的公共支出预列赤字非常必要,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我们每年只需安排6000亿左右的赤字即可,即使加上中央为地方代发的2000亿债券,每年的财政赤字应该控制在8000亿,所以之前业界估计的5000亿和6700亿的数字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2,如果将财政赤字列为9500亿,超过国际安全线3%,这里面透视的政策信号将非常明确,那就是,面对经济下滑加速的态势,中央在宏观政策上将不会满足于“4万亿”的投资,在财政政策上无疑会有更大的动作。这样的赤字同时意味着,在4万亿投资中,政府支出所占的比重将远远高于11800亿元。,33,34,Chinas 09 fiscal rev

17、enue expected to surpass $1t: Minister,(Xinhua)Updated: 2010-01-11 09:38 Chinas 2009 fiscal revenue was estimated at 6.85 trillion yuan ($1 trillion), an increase of 11.7 percent over a year earlier, Finance Minister Xie Xuren saidin BeijingSunday. Xie also said the budget of public investment in 20

18、10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likely to stand at 992.7 billion yuan, up 572.2 billion yuan from the 2008 budget.,35,With it,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would fulfill the target of adding 1.18 trillion yuan for public investment in the time period betwee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and 2010,

19、 Xie said.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2009,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located about 924.3 billion yuan for public spending, up 503.8 billion yuan from the 2008 budget, according to the minister. China rolled out a massive investment plan worth 4 trillion yuan in November 2008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

20、nal financial crisis, which broke down to 1.18 trillio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2.82 trillion from local government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the 1.18 trillion yua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cluded 104 billion yuan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487.5 billion yuan in 2009 and 588

21、.5 billion yuan in 2010. It is believed that as new investment on public projects in 2009 surpassed the original budget of 487.5 billion yuan, the budget for 2010 was reduced from the original 588.5 billion yuan to 572.2 billion.,36,37,38,39,40,41,42,43,44,45,46,税收增速为何快过GDP2008年01月02日,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

22、4.9万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三成多,明显高于GDP增幅税收增速为何快过GDP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快报: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财政部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左右。财政持续增收的动力何在,超GDP增长是否合理,增收的钱都用在了哪些方面?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47,财税增长为何这么快? 财政收入结构与GDP结构存在差异,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高于同期GDP增幅谈到2007年财政增收的主要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与财政收入关联性较大的工

23、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直接带动国内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年财政收入大幅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48,近五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49,首先,财政收入结构与GDP结构存在差异。GDP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而全国财政收入是由二十几种税收及非税收入组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大头。由于主体税种税基增长均高于同期GDP增幅,再加上收入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直接带动财政收入超GDP增长。其次,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财政收入增长率是按照现价计算,而GDP增长

24、率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第三,政策性及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2006年收入基数中扣除了部分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铁道运输企业上交出售国有资产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较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减少退税。这些因素合计形成今年增收约3000多亿元,带动今年财政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左右,扣除这些特殊因素增长,预计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3%左右。,50,税负是否加重了?近年来,除了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并且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加,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加重了?近年来,国家除了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政策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而为了

25、服务改革与发展大局,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政策。比如,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减轻负担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51,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制定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国家豁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历史欠税,同时在东北三省和中部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部分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允许企业新购进的设备纳入增值税进项抵扣。为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 为支持就业再就业,制定了

26、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等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2006年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 从今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再提高到2000元。,52,财政超收问题,我国中央财政去年超收收入超过4000亿元。从今年开始,这笔超收收入将逐步转入下年度预算使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的预算法以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而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这意味着,这笔资

27、金不经过任何审查程序,政府就可自行支出。 超收收入将被纳入下年度预算安排使用,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政府部门花钱的随意性,更为重要的是,能使这部分国库收入,纳入法制化轨道和公众的监督视野,最终保障纳税人的血汗钱花得公正合理。,53,那么,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到底有多少呢?一项统计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在财政部编制的预算草案中,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增长分别为8.4、10.3、10、8.4、8.7、11,而实际增长达17.6、22.2、15.4、14.7、21.4、19.8。两厢比较,过去6年,预算增速与实际增速误差达一倍左右,超收收入绝对额也在3000亿元左右。而2006年财政超收收入则达到前6年总

28、和的3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4000亿元。,54,通过近8年来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逐年递增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财政预算编制没有及时跟上。换言之,财政超收的一路狂奔,其根子在于预算精准度不够,尤其是最近几年,财政部门提供给人大的财政预算,存在的差额逐年增大,也就是,预算草案中的财政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无形中增大了超预算收入;与此同时,也充分印证了在过去的8年当中,有高达10000亿元的财政收入,游离在人大以及公众监督视线之外。,55,令人忧虑和担心的是,对于规范财政超收,仍有制度“活口”对确需当年使用的超收收入,要根据收入进度情况,提前做好超收收入

29、安排预案。此项规定,仍表明有相当部分财政超收收入,纳入不了预算的盘子。如果说政府把这笔超预算收入,用在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更为民生的领域,以及用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公众也都能理解和支持。可是,在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条件下,谁又能保证其用在“正道”上呢? 要想杜绝和有效管理国家财政超收,将其纳入下年度预算管理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关健,而解决中央财政超收的重要制度出口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增强预见性。不妨依据前几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和幅度,来科学编制预算收入,力求做到预算收入与实行收入相吻合,相差无几,尽量减少误差率。,56,对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三点忧思,2

30、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逼近4万亿元 ,2007年则一举突破5万亿元。而1993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才仅仅4000多亿元。按理,收入基数越大,增长的空间应当越小,增长的比例也应当越低。可是,近年来,收入基数越大,增长比例反而越高了。面对这种超常规的收入增长现象,有关部门的解释是,经济增长、政策调整和征管力度的加强。专家则把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称之为琢磨不透的“魔方”。是喜是忧,值得深思。,57,首先,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是否有与民争利的嫌疑。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应当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虽然在某个年份,受特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太一致的现象,但就较长时期

31、来说,两者应当基本一致。但是,从1994年以来,已经连续15年财政收入远高于GDP的增长,也远高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这是否意味着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与个人的收入分配出现了偏差,分配过度倾向于政府,而侵占了老百姓的利益?政府有与民争利的嫌疑呢?,58,其次,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是否是政绩变异的结果。按照有关部门的解释,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政策调整和征管力度的加强三个方面。那么,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到底是如何推动财政收入如此快速的增长的呢?如果说是经济增长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那么,按照经济与税收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长,最多只能与GDP增长同步,而实际情况是,财政收入增长连

32、续15年远高于GDP增长,2007年更是高出20个百分点,那么,高出GDP增幅的部分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不是政策调整带来的呢?事实上,近几年来,在税收政策上,促进增收的政策非常有限,除消费税、印花税、资源税等几个税种外,并没有更多的增收政策出台。,59,相反,倒出台了许多减免税政策,如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免税、各种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增值税抵扣办法调整等,也就是说,政策调整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也很有限。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征管力度的加强。如果说刚刚实行分税制时,由于受承包制的影响,“藏富于民”的现象比较突出,企业欠税现象也很严重,加大征管力度,大力清理欠税,能够有效地促

33、进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清收,各种欠税早就清光了,加强征管力度,征什么?、管什么?什么样的征管力度能够让财政收入如此增长?有没有“政绩”在作祟?有没有地方政府把政绩目标由GDP转向财政收入的原因?因为,企业税负过重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强烈,个体工商户由于税负、费负太重而逐年下降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寅吃卯粮、预征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比较严重等。,60,再次,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是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年来,单纯为了“政绩”和GDP增长数字,我们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沉重的。环境遭受巨大破坏,资源受到严重浪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威胁,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受到一定影响。那么,在财政收入

34、“超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是否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呢?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在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得利于那些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影响老百姓生活的行业和企业,如高消耗、高污染企业。从表面看,近年来的财政收入是高速增长了,政绩有了,想花的钱有了,想办的事也可能办了。但是,由此而留下的隐患、问题、后果,可能不是几万亿资金就能够解决的。,61,税收高增长带来的四点反思,2008年07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税收达32553亿元,同比增长30.5。(3月22日新华网)税收是国民经济的“晴雨器”、“温度表”。按理,看到税收以这样高的幅度增长,应当感到高兴、感

35、到自豪。 然而,我们的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公众对减税的预期来看,税收都不该以这样高的幅度增长了。 首先,连续15年的高速、高位增长,税收增长是否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经济学原理,GDP与税收之间的关系为1:0.8,也就是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税收约增长0.8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税收的增幅一般应当保持在1015%之间。,62,虽然这不是绝对的,税收增长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可以超过GDP,譬如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时,由于企业欠税较多,通过清欠可以使税收增长大大快于GDP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税收增长应当与GDP增长基

36、本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从1994年到现在,税收已经连续15年以GDP两倍的速度在增长,是否意味着税收增长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呢?,63,第二,30.5的税收增长速度是不是上半年经济发展真实水平的反映?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幅为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上半年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企业效益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国家没有出台新的税收增收政策的情况下,30.5的税收增长率是如何而来的呢?按照依法征收、应收

37、尽收的原则,应该达到这么高的增幅吗?30.5是上半年经济发展真实水平的反映吗?税收是否存在竭泽而渔的现象?,64,第三,企业还有没有承受税收高增长的能力?税收增幅高低不是反映税负轻重的主要因素,只要税源丰富,企业有承受能力,税收增幅高一点也无所谓。问题在于,上半年,在石油价格疯涨、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股市一蹶不起、冰雪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别说效益,连运转都十分困难。过去一直风光无限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也都难以为继,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还能够承受税收如此幅度的增

38、长吗?还有承受税收高增长的能力吗?,65,第四,减税呼声有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共鸣?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的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减税的呼声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决策层不为所动,没有一点减税的迹象。而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今年是换届年,各级政府都是“新人”执政,不仅没有减税让利的想法,反而在政绩、开门红等思想的指导下,在税收方面变本加厉,征得更严,收得更狠。在近乎变态的税收征管措施下,很多企业被抽干了血,被抽光了柴,如此,还如何提高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呢?如何提高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呢?,66,全国财政收入5月份增4.8% 结束7个月负增长,2009年06月16日05:27 5月份达6569.

39、47亿元,同比增301.32亿元;非税收入同比增1.3倍,消费税同比增91.2% 本报讯 5月财政收入将让各方都松一口气。财政部昨日披露,在连续7个月的同比下降后,5月财政收入止跌回升,上涨4.8%。据统计,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569.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01.32亿元,增长4.8%。 去年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328.95亿元,比前年同月下降0.3%。此后连续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今年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897.15亿元,同比下降13.6%。 就5月上涨的主要品种,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91.2%,因成品油税费改革增收,营业税同比增14%,此外个人所得税同比增0.9%,非

40、税收入同比增长1.3倍。,67,减税主要是“增加出口退税和减免固定资产调节税”。这类措施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和效果,但与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减税措施也有所不同。 5次较大取消收费措施,共取消了几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收费项目。这些措施本质上属于体制改革举措,然而长期政策在某个时点引入会发生短期效果(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降低政府收入)。,2、降低税费,68,增值税转型:刺激内需的重要一步,2008年11月22日 02:52作者:2008年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中

41、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69,此次增值税转型是刺激内需、摆脱外需困扰的重要一步。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管理层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正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除了未来两年4万亿的投资规模,亦有3000亿的减税计划。增值税转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减少企业交易流转成本,短期来说是改善企业现金流、刺激投资的一项举措

42、,长期来看是鼓励产业升级、企业更新设备的必要步骤。,70,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此次增值税改革主要为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官方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约36亿元,增加企业所得税约63亿元,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在主要的资本品行业中,减税将节省当年现金流占固定资产投资57%左右,利润增厚约占固定资产投资1%左右。,71,为扶持鼓励小企业发展,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

43、至3%。原来商业类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4%;工业类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6%。统一下调为3%是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对中小企业做出的扶持安排。另外,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72,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税种增值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范围包括:货物、

44、应税劳务、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作为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判断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从税种上来说,最先出现恶化的应是企业所得税(成本压力挤压利润),再次是流转税(销售收入下降,周转率下降)。增值税增速也正步入下滑的通道,并且离历史低点相距甚远,可能反应目前企业还在苦苦支撑。在没有调整税率的前提下,营业税的大幅下滑至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等服务业景气正快速下滑。,73,应该说,增值税在税收结构种占有最大比例,并且最为稳定,占比为1/3。2008年1-9月份该收入为1.4万亿,预计本次改革减少的收入约占年收入的7%左右。若按试点办法中

45、的规定,只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效,则对征收营业税的公司即使有设备购进也没有影响。众所周知,增值税与营业税是两个独立而不能交叉的税种,即交增值税时不交营业税,交营业税时不交增值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涉及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广泛的领域,包括运输、旅游、房地产、建筑、金融、文化娱乐、邮电通信等行业。,74,关注纳入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04年7月1日起,转型试点首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进行;2007年7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电力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2008年7

46、月1日,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与试点办法相比,此次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三个方面作了调整(未提及抵扣标的变化):第一是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而是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第二是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开,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第三是为了保证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效用,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75,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因此,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

47、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范围。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根据统计,在缴纳增值税的主要行业中,设备投资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0%。前文所测算的1200亿属于设备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对企业影响:现金流一次体现利润逐年体现,76,假设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为A亿元,不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固定资产(如建安成本等不适用增值税的)占比为B,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为C,与增值税相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润表中的减项)有城建税7%(即增值税7%)、教育费附加3%(即增值税3%)和其他(D),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77,减少的税收负担为:减少的增值税:A(1B)/(1+17%)17%;减少的营

48、业税金及附加:(7%3%D);多交的企业所得税:(减少的增值税+减少的营业税金及附加/C25%,综上,减少的税收负担+-对利润的影响为:减少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了利润:A(1B)/(1+17%)17%(7%3%D);少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了利润:A(1B)/(1+17%)17%/C;多交的所得税,减少了利润:()25%。综上所述,对利润的影响。考虑到增值税是价外税,若固定资产提供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述公式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时不用除以(117%)。,78,79,80,81,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

49、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82,83,84,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85,1998年11月,财政部将42.5亿元专款由中央财政借给地方,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国有企业下

50、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收益人员84万人,由于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比较低,这类措施有助于增加消费。但是数量力度较小。,3、转移支付,86,87,88,89,90,91,US Treasury Bonds Rates,92,Composite Bond Rates,93,Municipal Bonds,94,Corporate Bonds,Data provided by ValuBond.,95,96,Cut in holdings of US debt may help div

51、ersify Chinas reservesBy Si Tingting (China Daily)Updated: 2009-08-19 07:22,China drastically cut its holdings of US Treasury debt in June, but its purchase of more long-term securities indicate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its interest in US government bonds. The countrys holding of US Treasury securi

52、ties fell to $776.4 billion in June, from a record high of $801.5 billion in May. Despite the biggest monthly drop since 2000, China still retained its position as the top holder of US treasuries, according to US Treasury data released on Monday. While slashing its holdings of short-term bills by 25

53、 percent, to $158.7 billion, China rotated into longer-dated maturities by $27 billion, a 4.5 percent increase. Japan and Great Britain, the second- and third-biggest holders of US debt, respectively, also increased their holdings of US treasuries by $34.8 billion and $51 billion respectively, almos

54、t all long-term.,97,The fact that China has now returned and bought long-term notes is an encouraging sign, Patrick Bennett, Asia Foreign Exchange Rates Strategist with Societe Generale in Hong Kong, told China Daily. It shows that China, as an investor, sees value in the issues and this speaks to t

55、he credibility of US policies. Bennett dismissed the idea that Chinas reduction in the holding of US treasuries represents a big move. The change is a slight surprise, but we need to see the next couple of months data before determining the trend of purchases, he said. China invested very little of

56、its newly accumulate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bout $122 billion, in US treasuries in May and June - just over 10 percent, contrasting sharply with the 60 percent to 70 percent figures seen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ony Crescenzi, senior vice president, strategist and portfolio manager of PIMCO

57、, a lead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98,The recent pattern suggests China hastened its effort to diversify it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Crescenzi sai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otaled $2.13 trillion at the end of June. Yin Zhongli, a senior researcher with the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i

58、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lieves that the share of US dollar-dominated assets i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s too large. So, we have to diversify our portfolio for risk aversion, Yin said, adding that the country might buy more assets denominated in other foreign currenc

59、ies, such as the euro, the Japanese yen and the Australian dollar. But investment in US treasuries is still relatively safe compared with other options, because the recovery of the US economy is, by and large, stronger than other major economies, such as the European Union, he said.,99,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连续5个季度创新高,2008年12月27日09:00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本报记者 但有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419.5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2800.4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7.24%,占外债余额的63.37%。 据了解,短期外债占比自去年6月份以来,已经连续5个季度上升。外汇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截至9月底之前,进入我国的短期跨境资本仍在继续增加,潜在的风险正在进一步上升。不过,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