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镜头(凸透镜),(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投影仪,温故而知新:,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想一想:,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观察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要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系。那么同学们针对凸透
2、镜的成像情况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么关系?,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远近有关, 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等。,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的内容,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根据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过程中各种器材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什么、测量什么、所记录的数据或内容是什么?,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光屏,实验
3、器材,物距u,像距v,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同一水平高度调节,设计实验:,目的:,器材:,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操作准备:,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此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凸透镜的焦距f10cm,关注的物理量:,焦距,物距,像的特点,像距,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请同学们根据交流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将所要记录的内容填在课本中的表
4、格中。,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透镜,凸透镜(会聚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情景再现,2f,f,f,2f,情景再现,2f,f,f,2f,2f,f,f,2f,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10 cm,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10 cm,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9.5 cm,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探究实验记
5、录表,凸透镜焦距f= 5 cm,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5 cm,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你发现下列数据有问题吗?,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10 cm,你发现下列数据有问题吗?,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成像光路图对较好的学生要求,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分析与论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1、uf 时成
6、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3、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且一定是倒立的。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且一定是正立的。,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分析与论证,4、当蜡烛从u2f的位置逐渐靠近U=f时,物距如何变,像距如何变,像的大小呢?通过像距和物距大小的比较能否判断像的大小?,5为什么实像可显示在光屏上,而虚像不显示在光屏上?,4、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
7、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实像,实像,缩小,放大,倒立,倒立,2fVf,V2f,虚像,放大,正立,归纳实验:,一、两个分界点:(针对于物距) (1)焦点:实像(大于焦距)和虚像(小于焦距)的界限, (2)2倍焦距处:缩小(大于2倍焦距)和放大(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8、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的变化:物近像近像变小。,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典型习题,1、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解u15cm时,是缩小实像 u2f15 cm2ff7.5 cm 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f9 cm2f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
9、mf7.5 cm,答案:C,2、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则( )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B,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A,4、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D,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幻灯机的原理,物体在一倍焦
10、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课堂小结,探究实验记录表,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表,学生,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 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D,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
11、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A,3.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 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A,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实像一定是 (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C,5.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
12、5 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A,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2020/7/18,6、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C,a,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C,d、e,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交流与拓展:,1、从实验得知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它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呢?如果能,你预测可能在哪里?你能用实验验证你的想法吗?,设计,课题,预备,实验,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应用,规律,表,学生,运用与挑战 :,2、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准备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纺织工艺研究:手工印染技术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应用
- 民警打分具体管理办法
- 供水公司主业管理办法
- 法兰西国族认同研究:从“国族传奇”看历史演变
- 民国茶叶消费量与产量动态关系研究
- 内部湿度差异对硬化水泥浆体特性的影响研究
- 公共物品维护管理办法
- 变频器效率优化-洞察及研究
- 跨界共生:“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激励机制创新探讨
- 鞭毛状微生物阪崎肠杆菌的乳粉检测技术研究
- 办公室应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 铁矿尾矿清运方案(3篇)
- 国开机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2025-06-27
- 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 【9语安徽中考卷】2025年安徽省中考招生考试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空气过滤器行业分析报告
-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二版)
- (高清版)DG∕TJ 08-507-2018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技术标准
- 2024年铁岭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2024版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数字模型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