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基本概况_第1页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基本概况_第2页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基本概况_第3页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基本概况_第4页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基本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港南区概况港南区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后于1996年设立的县级区,辖6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165个村(社区)委员会。辖区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63.56万。港南区区位得天独厚,位于广西贵港市区南部、西江河畔,毗邻港北区、桂平市、兴业县、浦北县、横县,黎湛铁路复线和国道324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黄金水道西江流经区内4个乡镇,常年可通行千吨级货轮,直达粤港澳地区,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物资出口的重要通道。港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天华物宝,人杰地灵,风光旖旎。全区耕地面积24731公顷,有林面积32526公顷。区内有八大特产,工业品有羽绒、塑编,农产品有草席、白

2、玉蔗、中药材、白鸽、桑蚕、东津细米,久负盛名,享誉粤桂大地。旅游资源有千年古刹南山寺、湖光山色的武思江水库和亚计山林场等景区。矿产资源三水铝储量居全国首位,金属镁白云矿石储量居广西首位。水电供应充足,武思江电厂装机容量5200千瓦。工业用地储备充足且价格低廉,占地18.8平方公里的江南工业园和仙依滩、桥圩羽绒城、八塘南环路、苏湾木业综合加工等四大工业集中区,座落在东环路、南环路和324国道旁,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准化厂房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正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八方客商来投资建厂。全区劳动力资源有3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区内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9所,

3、每年可培训2万多人次,可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人才需要。港南区产业特色明显,中药材、蚕桑、白鸽等传统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一个规模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经济走廊正在崛起。工业形成了羽绒、木业、电子、服装、塑编、建材、化工、饲料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沿“玉贵走廊”呈带状分布,尤其是羽绒业一枝独秀,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地,获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港南区基础设施完善,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以行政中心为龙头,形成了江南商贸城、金港商贸城、南湖商业广场、滨江小区等城市建筑组团,城市路网纵横交错,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齐全,供水、供电及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网络完善,

4、全区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电话、广播电视。港南区投资环境优越,全区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建立了一套优质高效的为外商投资服务机制。建区之初,港南区即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广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近年来,又先后获得了“广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二等奖”和“广西平安县(市、区)”,新塘乡山边村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独具特色的村民自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港南区历史传承悠久,秦汉时期曾为布山郡治,区

5、内的罗泊湾是“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泊罗”古国的故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还保留着罗泊湾一号、二号汉墓、千年古郡码头、罗泊湾宝塔等文物古迹,以及三国时期陆绩遗存下来的“陆公井”和“廉石”等文化遗存。民间流传着“师公戏”、“歌圩”文化等。建区以来,港南区委、区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八大新突破”战略,培育和塑造了“自强,争先,务实,奉献”的港南精神,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4年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5年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今日

6、的港南,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已成一方理想的投资置业热土。港南区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厚的回报,为所有的国内外朋友到港南投资置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港南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您的投资带来丰厚的回报。奋进中的港南欢迎您!港南区百科名片贵港市港南区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县级区,位于黄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河畔,贵港市东南部,郁江南岸,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桂平市交界。辖6镇2乡1个办事处,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61万。概况贵港市港南区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县级区,位于黄金水道西江流域郁河畔,贵港市东南部,郁江南岸,

7、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桂平市交界。辖6镇2乡1个办事处,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61万。 区人民政府驻江南街道,邮编:。代码:。区号:0775。拼音:Gangnan Qu。 港南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秦至唐,港南区均是祖国南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要地,是“布山文化”的发源地;港南区是革命老区,一批批优秀儿女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烈的篇章。 秉承光荣革命传统,勤劳而富于智慧的港南人民,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年均增长17.2%;财政收入7857万元,年均增长16

8、.9%;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年均增长67.3%,荣获了“2004年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5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自治区平安县(市、区)、广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等称号。 籍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的港南区,正成为各方客商投资置业的一片热土。港南区,郁江河畔的一颗明珠正冉冉升起。 港南区发展城市经济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黎湛铁路和324线国道横贯境内,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从区境内穿越。黄金水道-郁江绕西北界而过,设有东津码头。铁路、公路与黄金水道联结在一起,为大西南及华南地区

9、通往粤港澳和东南亚提供优越的交通条件。 港南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蕴藏着品种繁多、质量优良的亚热带农林牧渔业资源。港南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和农特商品生产基地,名优特产众多,自古就有“东津好细米的美称,木格的草席以及“白玉蔗”远销国内外。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商品型、开放型、创汇型的现代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目前,全区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经济走廊为载体,逐步建成优质谷、桑蚕、白玉蔗、龙眼、中草药材、席草、肉鸽等种养生产基地。这里,有发展工业的良好基础,拥有大量的黏质矿、白云矿和优质花岗岩矿产资源,可提炼金属镁的白云矿储量六百万吨以上,优质花岗岩等储量达12亿立方米;这里,水利资源丰富,

10、建有大、中、小型水库23座,总库容量1.8亿立方米。其中武思江水库集灌溉、养殖、发电、旅游于一体。 地理环境 港南区(区位优势明显,地理环境适宜) 贵港市流域郁江南岸,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桂平市交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黎湛铁路和324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境内木格镇有高速公路出口处)及市南环一级公路、东环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千吨货轮从贵港口岸和区内的东津码头可直达粤港澳地区,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货物出口的重要通道。地理环境优势明显,境内以平原、山丘为主,土壤肥沃,是甘蔗、粮食主产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城区及郊区主要是郁江冲积平原,地势广阔而平坦;水资源丰富

11、,郁江流经区内4个乡镇,还有全国大型水库武思江水库等;气候条件较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春暖秋凉,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充分。 领导关注(班子团结拼搏,领导亲切关怀) 港南区建区以来,秉承光荣革命传统,勤劳而能干的港南人民,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今后港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对港南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厚爱、支持和帮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宝、自治区主席陆兵等中央、自治区多次到港南视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

12、有力促进了港南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 城市建设(城市风貌凸现,投资环境优良) 港南区城区是贵港市区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约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万多人。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汇成网,南梧一级公路、市南环一级公路、东环一级公路、中山南路、江南大道、江一路、南二路等构成了港南城区交通网,西江大桥和西江二桥沟通港南与港北两个有市南区汽多路公共汽车通行区内。城区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及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善,区行政中心等一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投资均超亿元的江南商贸城、南湖商业广场、金港商贸城、滨江小区等项目建设加快,以区行政中心为龙头的新区框架正在搭建,并已初具规模,逐步拉开,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区内电力和

13、水资源充沛,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教育、卫生、娱乐等服务体系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治安良好,为居住、休闲、经商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同时,作为新建城区和后发展地区,港南正掀起一轮开发建设大热潮,成为各方客商投资置业的一片热土。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丰富,特色经济发展) 港 港南区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气候条件较好,农业资源丰富。全区林区面积51万亩,其中速丰桉5万亩。优质谷、甘蔗、荔枝、龙眼、蚕桑、中草药等在全区广泛连片种植。港南区是全国唯一的白玉蔗生产基地。木格草席远近闻名。“东津好细米”享誉粤桂大地。生猪、白鸽养殖在区内外负有盛名,年产乳鸽300多万羽。近年来,港南区先后引进了加工

14、中药材的绿之源公司,集养殖、加工为一体的永顺鸽业公司以及投资9亿多元的亚计山大型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项目等农业龙头企业,有力推动了特色种养业的产业化发展,港南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科教文卫(科教文卫发展,社会事业进步) 港南区科技事业兴旺,人才荟萃,科技创新成果累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辖区内有自治区级示范高级中学-江南中学以及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了港 港南区南中学,创办了华南高中、创新中学等多间民办学校及职业培训学校。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图书室、电子信息馆、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齐备,有马戏、师公戏、客家戏剧、桂南八音、

15、舞狮麒麟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社会风尚良好。医疗卫生网络健全,区内有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工业基础(工业蓬勃发展,工业基础较好) 港南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羽绒产业是港南区主导产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羽绒企业有15家,占了一半之多,其中华昌、金丰、建兴等羽绒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港南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地。塑编制品形成了“东有浙江宁波,南有广西港南”的发展格局。东荣化工、鑫益矿物饲料、三路饲料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纷纷落户港南,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羽绒、塑编

16、、化工、建材、饲料、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港南区发展工业有着较好的条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市江南工业园座落在港南区城郊,占地623.85公顷,园内地势平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聚集10多家大中型企业进驻园内,港南区依托江南工业园区,加快了仙依滩工业集中区、南环路工业集中区、八塘工业集中区、滨江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为集聚产业、招商引资构筑了平台。同时,港南区城郊及周边乡镇有工业用地11000多亩可供开发利用,土地优势和交通优势及后发优势并发,港南区工业经济发展有着广阔空间和强大后劲。 商贸繁荣 港南区(物产资源丰富,商贸繁荣集聚) 港南区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南宁百货等大

17、型商业企业进驻港南,区内有贵港市最大的花鸟市场-江南花鸟市场,随着南湖商业广场、江南商贸城、金港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以中山南路、江南大道为轴线的港南城区正逐渐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贵港市繁华商业带。港南区物产丰富,集贸交易旺盛,区内有两个大型的商贸市场及生猪、白鸽等多个专业交易市场,是大米、水果、蔬菜、竹木、草药、猪、鸡、鸭、乳鸽等大宗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近年来,贵港市最大的旧货交易市场-万兴旧货市场等专业市场纷纷落户港南,港南区商贸业已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凭借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的港南区,已成为商家投资发展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理想之地。 旅游兴旺(历史传承悠久

18、,旅游资源丰富) 港南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秦汉桂林郡、郁林郡、布山县的郡治、县治所在地,区内的罗泊湾是“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泊罗”古国的故址,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罗泊湾汉初期一号古墓、桂林郡、郁林郡古城遗址、千年古郡码头、安澜古塔等古迹。港南区旅游资源丰富,千年古刹南山寺洞灵山秀,文物锦璨,乃佛教圣地;南湖风光,秀色怡人;广西第二大动物园-南山动物园,游人如织;全国大型水库武思江水库山水交辉,景色秀美。还有亚计山林场的“母树林”和奇形壮观的望夫石及天然水瀑布,桥圩严岭山水库森林自然景观,将成旅游的i政区划e区辖1镇江南街url木梓镇、湛江镇、东津镇、八塘镇、新塘乡、瓦塘乡。历史沿

19、革2000年,港南区辖6个镇、5个乡:桥圩镇、八塘镇、木格镇、木梓镇、湛江镇、东津镇、平悦乡、瓦塘乡、思怀乡、横岭乡、新塘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桥圩镇 79445 木格镇 50934 木梓镇 39030 湛江镇 46320 东津镇 52581 八塘镇 25898 新塘乡 24224 瓦塘乡 25861 平悦乡 18346 横岭乡 16182 思怀乡 13606 2003年港南区行政区划一览辖1个街道、6个镇、5个乡:江南街道、桥圩镇、木格镇、木梓镇、湛江镇、东津镇、八塘镇、新塘乡、瓦塘乡、平悦乡、横岭乡、思怀乡 001江南街道辖:木松岭、南江、南山

20、3个社区居委会。 100桥圩镇辖:桥圩街居委会;桥圩、新庆、何平、兴华、徐村、蒙垌、大垌心、长塘、下李、青塘、锦垌、南兴、振南、新垌、良塘、杨村、南溪桥、铜鼓岭、东井塘、永梧、姚平、震华、新华、新兴、松马25个村委会。 101木格镇辖:和平、君子岭、社岭、谭冯、班凤、江石、柳塘、木格、护录、周樟、陆化、东坡、岭塘、朗联、云垌、盘古、合岭、良坡、寿莫19个村委会。 102木梓镇辖:大兴、木梓、程江、红朗、武思、龙联、回龙、三联、蕉田、陈樟、官联、龙塘、井良、六罗、香平、新莲、莲子17个村委会。 103湛江镇辖:湛江、云柳、平江、芦山、福兴、蓬塘、金洲、双联、蒙村、同安、兴成、沙岭、西安、小庄14

21、个村委会。 104东津镇辖:东津、梁莫、大李、甘寺、潘李、石连、西夏、郑村、务凤、洋七、中和、荷池、万垌、维新、东岭、宁村、雷村、石江18个村委会。 105八塘镇辖:八塘、高新、高岭、三板、学山、山泉、新花、新合、振新、木龙、苏岗、大新、高北13个村委会。 200新塘乡辖:龙兰、万福、三岭、新和、下宋、湖表、华国、湖龙、东和、蒙大、岭尾、塘表、三平、乌桕、西村、山边、三岸、大郑、陈村19个村委会。 201瓦塘乡辖:瓦塘、上江、香江、新江、福新、泽周、六里、南山、三多、鹿山、上喜、泮垌、八合13个村委会。 202平悦乡辖:平悦、水泉、陈索、黄村、梁村、早礼、黄石7个村委会。 203横岭乡辖:横岭

22、、岑西、新安、陈湾、高浪、湴村、新蒙、新陆、苏湾9个村委会。 204思怀乡辖:思怀、大村、新平、新城、乌柳、旺良、柳江7个村委会。 平悦乡并入木格镇;横岭乡并入八塘镇;思怀乡并入瓦塘乡。 旅游港南区旅游资源丰富,千年古刹南山寺洞水灵山秀,文物锦璨,乃佛教圣地;南湖风光,秀色怡人;广西第二大动物园-南山动物园,游人如织;全国大型水库武思江水库山水交辉,景色秀美。还有亚计山林场的“母树林”和奇形壮观的望夫石及天然水瀑布,桥圩严岭洞,思怀茶山水库林场等众多的森林自然景观,将成为发展森林旅游的t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南郊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距城区中心约四公里。南山寺始建

23、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来到贵,踏遍山川,最后选在风景如画的狮山岩洞里建立寺庙,供奉如来、三宝诸佛,自此南山寺香火兴旺,名气风景胜地,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动物园南山动物园位于贵港市港南区南山风景区内,占地为猛长类观赏区、综合表演馆、儿童逗趣园等区域,拟展出东北虎、狒狒、犀鸟等极具观赏价值的动物30多种200多头(只),及包括黑熊、鸟类、猴子及宠物狗在内的综合性表演。 君子垌客家围城群距市区约四十多公区的近二十座客家围城云集于开阔的田垌,是十分奇特罕见的客家人文景观。居住在此地的客家人十分崇文重教,开设了不少的私塾/堂,有儒家风范,客家人能文能商,较早便初具开放式新经济思想萌芽

24、,鼎盛时期,曾引领木格、木梓等乡镇的商号与手工业制作业发展,民坊誉为“小香港”。君子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山上村边绿树环田边翠平整开阔、土地肥沃,两条水渠自西向东、向北分别从垌边常年潺潺绕淌,乡村田园风光无限。 飞阁在url/url上。1926年李宗仁建。因“阁如凌起半空,似大鹏振翩”而名“飞阁”。阁建在“飞来石”岩上,呈长方形,占地90平方米、高30米,砖木结构。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混凝土仿木结构。阁两层,下层栏杆部分用花岗石砌成券拱门,东、南、北三面为过道。上层为回字形廊阁,内柱8根,檐柱8根,欧山顶飞檐,琉璃瓦盖。悬挂对联:“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万家” 黄花岗五烈士纪

25、念碑位于平南城郊罗冲桥畔。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孙中山/ur等为广州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有28名平南藉爱国志士参加,牺牲的有韦统淮、韦统玲、韦树模、韦荣初、林盛初(均是丹竹都兴村人)等五人。民国二十四5年平南五烈纪念碑,碑基上镌刻五烈士的藉贯、年龄和事迹,以永志缅怀。 白石山道书称白石国ururl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名曰秀乐长真之天。座落于港南区桂平市东南35公里的中国荔枝之乡桂平麻垌镇。白石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动场寺、三清寺观。自然景观有五姥峰、独秀峰、莲蕊峰、一线天、云梯。 特产港南区是全国唯一的白玉蔗生产基地。木格草席远近闻名。“东津好细米”享誉

26、粤桂大地。生猪、白鸽养殖在区内外负有盛名,年产乳鸽300多万羽。2白玉le2白玉蔗是贵港市港南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其表皮白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白玉蔗”。白玉蔗富含磷、铁、钙等人体需要的微量r中,嚼之甜而清脆爽津止肺、解酒之功效,是果蔗中的珍品,深得各地消费者青睐。年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量6.5万吨。历年来销往广东、海南、武汉、上海等地,大受顾客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细米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有一名牌产品就是“细米”,这个“细米”煮熟的清香,口感柔软,丝甜,乃饭米佳品,深受客户喜爱、享誉粤桂地区。 乳鸽乳鸽是指出壳到一月龄内的雏鸽,其体型娇小,但肉质细腻尤其是胸肉较厚,味美异常。在制作

27、上,乳鸽有着极强的包容性,煎、炒、炸、烧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脆皮炸和炖汤。一、港南区江南街道概况 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前身为港南区人民政府江南办事处,于2001年4月9日挂牌成立。2007年8月21日经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以南,郁江河畔,毗邻八塘镇、新塘乡,东起格雷蒙化工公司,南以西氮、新塘山边村为界,西至仙依滩码头,北以郁江为界。江南城区管辖三个社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驻辖区内的自治区、市直、区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78个,总人口约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800人,农业人口7800人。辖区三个社区中,南江社区属以祖居农民为主的农业社区,现有耕地800

28、多亩,人均耕地0.1亩;木松岭、南山两个社区属原县级市的开发区,主要居住进城农民和干部职工家属。江南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港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江黄金水道从西向东贯穿城区,沿江大堤约7公里,是建设头的黄金地段;市区南环一级公路围绕南面,坐落在江南大道的汽车南站成为江南城区的客运中心;交通便利,主要大道有江南大道、中山南路、江一路、南二路。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江南城区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功能逐步完善,路、水、电、通讯等有了较快发展。随着对市政工程的投入,近年来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实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共有各类上规模工商企业1000多家,

29、主要支柱产业有建材、化工、加工业等。江南城区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辖区内有市、区两级公、民办学校14所,中小学布局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城市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有市中医院、市中心血站、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三个社区建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南江社区有古装师戏剧团5个,经常活跃在城区表演传统节目,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二、港南区桥圩镇概况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位于贵港市东南部,距贵港市区29公里,东邻玉林沙塘镇、高峰乡,西交瓦塘乡、新塘乡,南接湛江镇、木格镇,北邻八塘镇、东津镇,黎湛铁路和324国道横贯圩镇,距兴六高速公路13公里,交通便捷,是自治区小康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全镇

30、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3平方公里,现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万人。有党组织129个,党员1980多人。全镇耕地面积6万亩,其中水田4.61万亩,林地1.85万亩。桥圩镇坚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城建美镇、商业活镇、以德治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党建经济一起抓,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强镇富民之路。2005年被评为贵港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9.35亿元;工业总产值2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财政总收入321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6元。 工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大小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3

31、.5万人,形成了羽绒、塑编、化工、建材、精米、麻绳、中药材加工七大支柱产业。以华昌、永兴、港丰为代表的100多家羽绒厂,年总产值达19.8亿元,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羽绒企业16家,水洗生产线11条,年加工粗绒能力达10万吨;以松达、朝阳、新兴为代表的6家塑编厂,年产塑料网眼袋2.1亿条以上,年产值3600万元;以宏丰粮食加工厂为代表的10家精米加工厂,年产值达9500万元;以华宝为代表的5家建材厂,年产值4000万元;以南风化肥厂为代表的化工业年产值6500万元;麻绳加工的有1000多户,年产麻绳1000吨以上,年总产值800万元;以宏发土产药材为代表的30多家药材加工厂、铺,年产值130

32、0万元。特别是羽绒、塑编两行业,为全国最大基地之一。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投资为上,发展为本”的招商引资理念。成立羽绒协会,加入中国羽绒协会,组织羽绒协会正副会长外出招商引资,2007年新上项目7个,续建扩建项目6个,实现引资额7800万元。 农业再上新台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优质谷、中药材(穿心莲、泽泻)、蚕桑、良种甘蔗、林果(荔枝、龙眼)、马蹄、蔬菜(辣椒、玉米、头菜)、肉鸽八大农业生产基地。中药材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基地之一,2006年桥圩镇被评为广西特色农业十大强镇中药材产业强镇。2007年农业总产值2.5亿元。 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33、,高效能管理”三高标准,先后开发了羽绒城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瓦子岭商贸区、牛岭街开发区、福旺园商住区,建成了白洋北路商住小区,并亮化了324国道桥圩镇过境路段(何平村委至聂氏塑编厂门口)。完善城镇有关设施,城镇的市场体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等设施齐全。 桥圩镇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被评定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全国重点镇,羽绒城成为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区之一。 三、港南区湛江镇概况湛江镇位于贵港市南端,距市区33公里,与玉林市兴业

34、县的沙塘镇、山心镇毗邻。黎湛铁路复线、324国道、兴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道路纵横交错,素有“贵港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81平方公里,全镇耕地42015亩,其中水田面积34785亩,总人口6.8万多人。辖云柳、小庄、兴成、西安、同安、蒙村、平江、湛江、芦山、福兴、蓬塘、金洲、双联、沙岭等14个村委会,有村民小组487个。全镇有22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358名,其中村级党委1个(云柳村)、村级党总支部10个、村级党支部3个(蓬塘村、福兴村、西安村)、民营企业党支部1个(矿山机械厂党支部)、镇直党支部7个。近年来,湛江镇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开拓进取,贯彻落实“六靠”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

35、农业兴镇”的发展思路,以构建“和谐湛江”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富裕湛江、文化湛江、生态湛江、平安湛江”,打造港南区经济发展大镇。目前全镇支柱产业有建材、电子、木地板、精米加工、米粉、造纸、塑编、羽绒、黑皮果蔗、白鸽、中药材等。全镇各项事业呈蓬勃发展的势头,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07年财税收入480.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17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57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19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80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为谋求更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湛江镇正努力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乡镇,大力引进先进种

36、养技术,发展现代种养和对农副产品的保鲜、深加工项目,引进电子、羽绒、机械、纺织、制鞋等工业项目,共建和谐湛江。四、港南区东津镇概况东津镇位于贵港市港南区东北部,东与桂平市交界,南与兴业县接壤,北靠郁江,辖18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行政总面积为107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7.34万人。有汉、壮、瑶等民族,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325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18公顷,有林面积510.3公顷,深林覆盖率7.9,江河过境约20公里,四级公路里程约72公里,陆路、水路分别距贵港市区44公里、24海里。东津镇是一个革命老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较完善,历史悠久的东津码头是玉林市、贵港市通

37、往广东的水路交通枢纽之一,通往市区的陆路全程均为硬化水泥路,18个村都已实现村村通汽车、电话。全镇有18所小学、4所中学,教学成绩屡居港南区前矛,有中心卫生院、宣传文化站、商贸小区等卫生、文化、商贸设施。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鱼类,生猪、三黄鸡、白鸽、甘蔗、中药材、龙眼、荔枝等,其中“东津好细米”自古闻名港澳,有加工荔枝干、龙眼干的传统,年加工干果1000多吨,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地。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6530万元,财税收入完成31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27元。东津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水资源丰富。有4个民间师剧团,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38、。五、港南区木格镇概况木格镇座落在港南区西南面,位于贵港、玉林两市的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距贵港市城区36公里,兴六高速公路出路口距木格镇政府驻地3公里,共有上等级公路约75公里,村屯公路约256公里。辖26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89平方公里。全镇人口约10.8万人。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水田5.3万亩,旱地1.1万亩。有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43%。素有“贵县四大名圩”和“桂东南商贸重镇”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草席编织基地和广西最大的白玉蔗生产基地之一。2007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同比增长27.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8.5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固定

39、资产投资2.16亿元,增长96.3%;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31.4%; 财政收入485.5万元, 比上年增长8.8%。木格镇的商品粮、水草、甘蔗、水果、速生林、禽畜等迅速发展,全镇优质谷占水稻面积95%,白玉蔗2500亩,水草4000亩,糖蔗3000多亩,黑皮蔗2000亩,荔枝、龙眼16000亩,秋冬蔬菜10000多亩,速丰桉25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亩,其中八角种植6000亩。畜牧水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肉猪出栏达2万多头,肉鸡出栏达30万羽,肉鸽年产30万羽,水产养殖2600亩,产值936万元。六、港南区木梓镇概况地理位置。木梓镇地处贵港市最南端,距市区58公里,是

40、贵港市的边远山区乡镇。素有“贵港市南大门”之称,东连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南接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西邻南宁市横县马山乡;北与木格镇、瓦塘乡毗连。历史沿革。木梓镇在民国时期属贵县木梓乡政府所在地,解放后改为木梓区、木梓公社,1984年9月改为木梓乡,1991年撤乡建镇,成为木梓镇至今。自然条件。木梓镇地处六万大山余脉,为丘陵山地,四面环山,山丘间有谷地和冲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花岗岩、石材、铜矿、铅锌、铁矿及河沙等。山地土质大部分为岩砂中土层红壤,土质较好,海拔不高(约在500米以下)。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5万多亩宜林宜果山岭,盛产木茹、甜竹笋、茶叶、柿子、龙眼、荔枝、黄榄、木材、松脂等。境内

41、有武思江,水资源丰富。1958年建成当时广西第一大水利工程武思江水库,有效库容3千万M,解决木格、湛江、桥圩、东津、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高峰等14个乡镇161个村50多万人的农业用水和饮水问题,并在木梓镇境内建有坝首电站、木梓电站,装机容量为53325千瓦,年发电量为2493.97万千瓦时。社会经济状况。木梓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库区、穷区、老区的大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木梓、大兴、程江、红朗、武思、龙联、回龙、三联、陈樟、蕉田、官联、龙塘、井良、六罗、香平、新莲、莲子等17个行政村(其中三联、陈樟、香平、蕉田、官联等5个村列为自治区定点扶贫村),300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屯。

42、全镇总人口6万多人。全镇耕地面积共24945亩,其中水田19797亩,旱地5000多亩,人均拥有耕地不足0.4亩。七、港南区新塘乡概况新塘乡位于港南区北部,是港南区一个较大的乡镇,距贵港城区10公里,全乡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旱地2.3万亩。有林地面积0.86万亩。全乡有村民委员会19个,人口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00人,城镇人口2200人。新塘乡具有区位优势,靠近城区,交通便利,贵港市南环一级路穿乡而过,是通往玉林、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的便捷通道。郁江环绕二分之一的乡境边界,郁江边运输繁忙,每年有约1万多吨货物由此运输广州、香港等地。千年古寺贵

43、港南山寺位于新塘乡山边村境内。国家重点工程仙衣滩水利枢纽就建在新塘乡郁江边。新塘是个农业乡镇,农民以种养为主。是港南区的甘蔗种植大乡和养殖大乡。甘蔗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0.52万亩左右,甘蔗最高入厂量达5万多吨。新塘是城区的菜篮子基地,每日进入城区瓜菜有10多吨,新塘瓜菜在城区有口碑。全乡紧紧把握市场机遇,大力推广了瘦肉型良种猪,良种鸡,发展了一大批养殖户,现有大型养猪场(150头以上)20多个、大型养鸡场(超过10000羽)13个,形成了“湖龙村养猪基地”和“三岭村养鸡基地”,带动了全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招商引资,以引资上项目为重点,坚持走“项目兴

44、乡”之路,紧紧围绕“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政府是业主的保姆”的工作思路,坚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以五个化来招商引资,成立招商工作组,采取“到处跑,四处走”工作方式,找企业到新塘考察洽谈。对投资中遇到的纠纷问题,以求真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切实为投资者排忧解难。近两年来,全乡引进项目44个,其中2006年新上项目24个,续建扩建项目8个,2007年新上项目20个,续建扩建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达2.3亿多元,其中已投入资金1.45亿元。两年招商引资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努力工作结硕果,新塘乡的工作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自治区评为“广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被贵

45、港市评为“林果业大会战”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还多次荣获港南区的各项先进奖励。八、港南区瓦塘乡概况瓦塘乡位于贵港市南部,距城区22公里,郁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水源、电力充足,境内有香江村和瓦塘两个码头,曾吸引无数客商,商贾繁荣,是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兴六高速公路途经全乡14公里,交通便捷,是桂东南武装起义的革命根据地和桂东南起义的重要策划地之一,1992年被定为革命老区乡镇,瓦塘乡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全乡拥有耕地2549公顷,其中水田2000公顷,旱地549公顷。山林面积8533公顷,有经济果林面积8万亩。现辖20个村,总人口6万多人,

46、有党组织49个,党员1200多人。近年来,瓦塘乡全面推进以富裕瓦塘、文化瓦塘、生态瓦塘、平安瓦塘、和谐瓦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经济一起抓,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富民强乡之路。2007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10980万元,同比增11%;固定资产投资20900万元,同比增长268.3%;财政收入460万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3352元,同比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8.99。工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大小企业205家,有规模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从业人员4500人,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40万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投资为上,发展为本”的招商引资理念,大力做好沿江经济和山上发展文章,大力实施异地办厂战略,成立了木业协会,广泛组织外出招商,大力推介瓦塘乡发展软硬环境,引资兴建电站、仓储、物流企业,取得较好成效。2007年,全乡新上项目6个,续建、改建项目5个,完成投资7300万元。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优质谷、中药材、蚕桑、良种甘蔗、林果(荔枝、龙眼)、竹汁、蔬菜、肉鸽八大农业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978万元。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三高标准,先后开发了瓦塘开发区、瓦塘新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