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眼屈光学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眼屈光学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眼屈光学培训ppt课件_第4页
眼屈光学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 屈 光 学,编撰:茂昌培训部,1,一. 眼 球 结 构,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 (纤维膜) 作用:眼球保护层,维持眼内压,眼球壁中层: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葡萄膜、色素膜) 作用:形成暗室环境 虹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 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 睫状肌: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 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弯曲度 分泌房水,3,脉络膜:含大量色素细胞和丰富的血管 为视网膜提供营养 形成眼内暗环境,眼球壁内层: 视网膜 作用:成像,底片 视网膜:透明的膜 含有大量可接受光线刺激的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达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

2、觉。 黄斑中心凹,大量视锥细胞(明视力) 中心凹周边部 越来越少视杆细胞(暗视力)统称为感光细胞,4,眼屈光介质(简化眼表示),角膜:屈光力43.05D,晶状体:屈光力19.11D,玻璃体,房 水,总屈光力:58.64D,5,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眼角膜完全透明,位于眼球前部,呈横椭圆形。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 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约占纤维膜的前1/6,略呈横椭圆形,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3岁以上儿童的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中央瞳孔区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而中央区以

3、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也不相等。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8mm,后部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8mm。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部最薄,厚度为0.5-0.57mm,周边部可达1mm 角膜相当于一个凸凹镜,前表面产生+48.83D的屈光度,后表面产生-5.88D的屈光度,相加相当于+43.05D的凸透镜。 角膜分五层:角膜的解剖和生理角膜从结构上可分为5层: 上皮层(可修复)、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眼 角 膜,6,房 水,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ml,它含有营养,可维持眼内压力。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眼的内部压力-眼

4、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眼睛的房水系统,可以象水喉总是打开的洗涤槽相比,眼睛的引流管道就象与洗涤槽连接的排水管道,如果厨房的洗涤槽正常工作,从水喉出来的水顺利迅速地从洗涤槽排出。,7,晶 状 体,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曲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后面约6mm,

5、晶状体前后径为4-5mm,直径为9mm。屈光力为+19.11 D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调节力逐渐丧失的过程,新生儿时达到最大。,8,玻 璃 体,人体眼球组织。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 玻璃体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类似于玻璃一样的物质,其无色透明,半固体,呈胶状,其主要成分是水,占了玻璃体体积的99%左右。当玻璃体因各种原因发生混浊,看东西时,就会觉得眼前如有蚊虫飞舞。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或由于高度近视等原因,半固体

6、的凝胶状玻璃体就会逐渐变成液体状,这叫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和晶状体、房水、角膜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在外伤或手术中,一旦发生玻璃体丢失,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9,二. 人眼的屈光状态,正视眼,屈光不正眼,老视眼,近视 远视 散光,屈光性 轴性 复合性,生理现象,屈光不正分类,形成原因,10,正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上,即屈光度等于零。,11,近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前,即屈光度用负值()表

7、示。,12,假性近视: 多发人群:青少年 辨别:普通验光可能出现近视度数,但经 过散瞳验光发 现近视度数消失,甚至出现轻度远视。 原因:青少年调节力旺盛长时间视物使睫状肌处于痉挛 状态,从而诱发的一种近视状态。,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 : 指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度降低大于或等于0.5D,但未完全消失,说明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 真性近视: 普通验光和散瞳验光,结果无差异或相差在0.25D以内。,近视的发展过程,13,视力: 远用视力降低. 视疲劳: 轻度常不自觉,但也有头痛及眼睛 疲劳者 眼位: 近视容易发生外隐斜或外斜视. 眼底: 高度近视可有眼底退行性改变. (豹纹状),

8、临 床 症 状,14,近视眼的调节远点 远点在眼前的有限距离: ,眼前有限距离,成像在视网膜上,15,例题: :-2.00D :-5.00D :-8.00D, 1 -2.00D 0.5M, 1 -5.00D 0.2M, 1 -8.00D 0.125M,16,远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后,即屈光度用正值(+)表示。,17,全远视,显 性 远 视,隐 性 远 视,绝对性远视,能动性远视(可矫正),验光过程中,必须要矫正的这部分远视,根据用眼需求,青少年和中老年需要给予矫正的这部分远视,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将潜在的那部分调节力量显现

9、出来的这部分散光,18,例:一位25岁的远视患者,远视力为0.8,近视力为0.6。先做主观测光,用+2.50D的镜片后,远视力提高到1.5,但近视力仍为0.6;再增加镜片的度数,远视力不再提高,这个+2.50D的镜片就是患眼未能被调节所矫正的那部分的远视度数,亦是只有透过镜片才能提高的那部分远视即为绝对远视。,用+2.50D的镜片使远视力达到1.5之后,再慢慢地增加镜片的度数。例如,增加到+5.50D时,远视力仍保持1.5,但近视力由0.6增至0.9,再增加凸透镜的度数,远视力不仅不能增加反而降低,再次增加的+3.00 D镜片是用以代替晶状体可以放松的那部分调节力量。因为这部分的远视可以被调节

10、力量所矫正,即可以用自身调节的办法来代替,称之为可矫正的远视。绝对远视与可矫正远视之和,即上例的+5.50D,称显性远视,由于远视经常处于调节状态,并且部分肌肉可能存在过度紧张,因而使我们怀疑在用凸透镜放松了可矫正的部分远视(上面举例中的+3.00D)之后,可能还有一部分潜在的调节力量还未放松。因此,要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将潜在的那部分调节力量显现出来。例如,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使凋节完全放松后,检影结果为+6.50D。由于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才暴露了那部分调节力量,(+6.50D)-(+5.50D) =+I.OOD,称隐性远视。隐性与显性之和即+6.50D,为全部远视,19,远视的验配注意事项: 低

11、度远视:(+3.00D)年轻时由于可以使用调节力代偿,大部分人40岁前不影响视力。(+1.00D)调节疲劳后,有出现近视情况,表现为电脑验光单度数不稳定,跳跃性比较大,裸眼视力相对比较好,所以就考虑雾视或者是散瞳。 中度远视:(+3.00D+5.00D) 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视。 高度远视:(+5.00D)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20,21,散光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

12、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形成两条焦线。,22,近 视 性 散 光,这个是单纯性散光:水平方向无力量(度数),垂直方向有力量(假设-2.00D),柱镜轴位方向无力量,故此眼表示为-2.00DX180,23,这个是单纯性散光:垂直方向无力量(度数),水平方向有力量(假设+2.00D),柱镜轴位方向无力量,故此眼表示为+2.00DX90,远 视 性 散 光,24,-1.00X180 +2.00X90,(),-1.00,+2.00,-1.00+3.00,-1.00/+3.00X90,-1.50X180 +1.50X90,(),-1.50,+1.50,-1.50+3.00,+1.503.00,-1.5

13、0/+3.00X90 或者 +1.50/-3.00X180,25,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角膜各部分的屈光度不同,无规则可循矫正非常困难。,逆规散光:近散90远散180(30范围),顺规散光:近散180远散90(30范围),斜轴散光:45和135(15范围),根据两条子午线成像位置关系,单纯近视散光 单纯远视散光 复合性近视散光 复合性远视散光 混合型散光,根据两条子午线轴位关系,26,散光的症状a、视力模糊:视力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b、视力疲劳:对于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

14、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力疲劳。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年轻者往往可以用调节进行弥补,根据调节程度可以形成假性单纯性远视散光、假性单纯性近视散光或假性复性近视散光。c、不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27,根据散光的程度可以把散光分成种类型:轻度:少于1.00屈光度中度:1.00- 2.00屈光度重度:2.00- 3.00屈光度高度:大于3.00屈光度,矫正原

15、则:18岁以下人群 1838岁人群 38岁以上人群,散光全矫,散光2/3矫正,散光1/3矫正,28,老 视 眼,老视:多从40岁左右开始,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和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从而使眼的调节力减退,以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这种因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划重点:1.晶体的弹性下降,睫状肌的能力变弱。,2.距离对视力程度的影响,29,视近三联动:调节、集合、缩瞳,30,31,1.为什么近视眼看远不付出调节,看近少付出调节?,2.为什么远视眼看远付出调节,看近付出更多的调节?,32,老视的验配流程:,1.确定远用光度 (MPMVA),2.实验性ADD

16、下加 (FCC),3.正负相对调节 (NRA/PRA),4.试戴,根据顾客用眼习惯距离(精调ADD),5.试戴,确定处方,经验法:根据年龄,给与初始的老花下加。,33,调节幅度( D)=1 / 近点距离(m)1 / 远点距离(m),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调节幅度,公式有: 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0 x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1x年龄,34,门店反映问题: 1.屈光参差的验配问题,及处方原则。 2.带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问题,及处方原则,初戴屈光参差相差多少度可以适应?,检查方法:Worth四点检查(如果有同时视,就可以适应,复式不能配),不等像检查(当眼睛左右像相差超过5时,会存在复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