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根本原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2、制度。,直接原因,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公有制的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量和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1、基本内容,分配的前提: 分配的依据: 分配的内容: 分配过程的结果:,公有制的经济,以劳动为尺度(包括量和质),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有( ) A、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B、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C、李某在购买股票所得到的股息收入 D、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BD,练一练,按需分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

3、义社会分配方式,完整的应该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俗话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每个人想要什么就分配什么,想要多少就分配多少。,平均分配是指社会财富人人有份,每个人分配的消费品以及消费品的多少都一样。,1、同桌之间讨论,完成59页的探究。2、思考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前提: (2)物质基础: (3)直接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不能平均分配),(所有制决定分配制),(不能按需分配),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小吴的爸爸(国有经济)是 姑姑(集体经济)是 妈妈(外资经济)是 三叔(私营经济)是 二叔(个体经济)是,多种分

5、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储蓄存款利息、股息、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小王一家三口,父亲在国企工作,月工资收入2200元;母亲自己开了个小店,月收入1600元;小王在外企工作,月工资收入26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3000元。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有-元 ( ) A 3800 3000 B 6400 3000 C 2200 5600 D 2600 4600,C,学以致用,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又分别是多少呢?,基本内容和要求,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