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讲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育 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三 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 古代的教育思想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 2.主要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3.理论基础:庸俗进化论 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美-孟禄 2.主要观点:教育的发生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理论基础:人类学和心理学,教育的产生,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苏-米

2、定斯基 2.主要观点:教育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3.理论基础: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类本身 生活需要起源论 1.代表人物:杨贤江等 2.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一 教育的概念,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学,广义教育的范围:家庭、学校、社会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定义、 构成要素 学校教育三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的关系 (重点)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三种基本类型、 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及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两大特征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重点) 教育学关键词:研究现象与问题、揭示规律,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

3、: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中介,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 关系,1、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 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教育者:教育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 2、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学制的概念 学制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学制是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

4、学制结构。例如,英国的学制。单轨制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例如,美国的学制。分支制学制是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与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是中间型。例如,前苏联的学制。,(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广义的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定义: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中国近代学制,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运动,1902年颁布的

5、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三)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趋势:前四点基本是从学制的由低到高各阶段来叙述的。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幼小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形态的教育 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庄子盗跖(zh):“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

6、名之曰有巢氏之民。” 尸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做,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资料,考古中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是六、七千年前的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在这个村落的居住区的中心,有一座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断定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些公共活动在当时都起着氏族风俗原始礼仪的教育作用。(见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第一册,p40),资料,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的非独立性。 第二、教育具有原始性。 第三、教育没有阶

7、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 古代教育的标志: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的产生的条件: 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 文字的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了商朝,又增加了“学”、“瞽宗”。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包括“成均”、“上庠”、“辟雍”、“东序”、 “瞽宗”、“泮宫”,学校分国学和乡学。 到了唐朝,中央有六学二馆,地方有州学、府学和县学。 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

8、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古代学校教育(外国),古埃及:4000多年前,鼎盛时期-文士学校:学为文士;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婆罗门教、佛教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源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与世俗教育: 基督教:教会教育-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 教区学校 世俗教育: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我国的奴隶社会,有“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之说。 唐朝的六学二馆,入学有严格的规定,等级分明。弘文馆和崇文馆专收皇亲、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七品以

9、上及庶人之俊异者,书学、律学、算学收八品以上及庶人通其学者。,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论语中记载:“樊迟请学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孔子回答:吾不如老圃。樊迟退出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学,有明显的保守性,教育内容体现强制性与专制性。(1)奴隶社会。在东方:主要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西方: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2)封建社会。在东方: “四书”“五经”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

10、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及骑士教育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4.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 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现代教育,现代教育 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3.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教育系统比较完备。,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a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之中; b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970年 法国 保尔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

11、论提出 “生活、终身、教育”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1972年 埃德加 富尔 学会生存将作为主导思想,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什么是教育学 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本质。而规律本身是内在的、抽象的、本质的和概括的,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手接触不到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从规律本身出发去研究和揭示规律,我们只能从规律的外在表现的现象出发来揭示规律和本质。由此出发,我们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门学科

12、的现象和问题,另一就是这门学科所包括的本质和规律。,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意教育学和教育概念的区别: 广义教育概念: 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教育概念:学校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 (四)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 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 3、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著作。 如: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 昆体良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1、时间:17世纪19世纪中期 2、发展特征: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标志: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发展多样化的阶段:,1、时间: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

14、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3、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教育学理论深化的阶段:,1、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 2、发展的特征: 教育学在理论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深化。 3、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 美国 心理学家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美国 心理学家 布鲁纳教育过程 前苏联 教育家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法国 保尔.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一 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 论语,儒家文化。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而知之”,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原则。 战国后期的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提出教学相长、启

15、发教学、师严而道尊。 墨翟 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说知”为三种途 径。 道家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苏格拉底 :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 西方,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来源。: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柏雷、蒙田,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创立 1、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16、与其他学科并列。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3、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是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提出了自然与自由的教育思想; 4、瑞士裴斯特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提出全面、和谐的完整的发展。 5、洛克(英国):人类理智论,提出“白板说”外铄论,(二)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6、德国的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构建了教育学体系,普通教育学(1806)被认为第一

17、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规范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讲授,提出“四段论”教学法。 7、美国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三个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8、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9、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18、。是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教育问题的人。其著作新教育大纲。,三 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教育学研究在当代发展的趋势,2. 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 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1.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三 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10、美国的布鲁纳,教育过程,主张结构课程理论,提出早期学习、发现学习; 11、苏联的赞可夫,提出实验教学论体系,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五大教学原则; 12、美国的布卢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理论。提出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调控手段; 13、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

19、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2.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3. 调查 法 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的的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以对象总体中抽出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并由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个案调查是指在对象总体中只选择一个单位、一个人来进行有关教育内容的全面调查分析,即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常用的教育

20、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是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21、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4方面)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3方面)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年轻一代的政

22、治社会化,为政治培养专门人才) 宣传思想,形成舆论(通过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加速民主化进程),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4方面) 提供基础性条件、教育的规模与速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3方面) 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三、当代的教育与生产力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3方面); 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看法、对学习和教育的看法、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 2、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人力资本: 美国的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增长

23、的重要因素.,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1.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2.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二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下表为几个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经费的多少。可见我国教育经费之少。1985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长到8美圆,到九十年代也不过二十几美圆,而同期美国为966美圆,加拿大为947美圆,法国是584美圆,日本为555美圆,新加坡为249美圆。,三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四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

24、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算机教学等。,社会形态与相应的教育特征,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最后,教育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影响,(1)基本观点: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人力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源泉主要是人力投资的结果。 教育投

25、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教育投资的总量必须不断追加。 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其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影响,(2)不足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成正比的。 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 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易冲击、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科学技术可

26、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 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三、信息技术与教育,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 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文化的定义 广义 狭义 文化的5种表现形态 1、物质形态文化 2、制度形态文化 3、观念形态文化 4、活动形态文化 5、心理、行为形态文化,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

27、教育的作用 、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 、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 、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方面),1、教育是社会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特殊性:文化是教育力量;教育是文化现象。,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定义:最早由美国的华勒提出 2、学校文化的特性:方面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教强的文化、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

28、任、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校文化的功能:方面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影响,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特征: 1.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2.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3.多样性 4.互补性 5. 生成性,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9、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方面)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方面),第六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2、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 3、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领域 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决定指出“科教兴国” 认识地位、第一要务、加大投入、社会投资、助学贷款、终生教育 三、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分析材料,论述,一、根据下面三段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

30、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 2)北魏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 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有80进入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有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数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 特殊任

31、务,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一、定义:指人从出生到成年,在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二、两方面:身体(肌体发展、体质增强) 心理(认知发展、意向发展) 三、两者关系 、身体是物质基础 、心理特征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 、教育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 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补充: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推动,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32、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训练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补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对教育工作的要求 1 要注意发展的稳定性,要掌握比较稳定的共同特征来规定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2 重视身心发展的可变性,通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促使青少年儿童有较快的发展。,据研究,人的思维发展与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联的, 人脑平均重量发展的趋势是:新生儿390克,89个月 的乳儿为660克,23个月的婴儿为9901011克,67 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 少年儿童大脑平均已和成人差不多了,即达到1400克, 所以小学入学的

33、年龄为6周岁是比较合适的。,案例:,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登;美国,霍尔。 二、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 三、二因素论:美国,吴伟士;德国,施太伦,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种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

34、传基因决定的。 5、希特勒:民族论。 6、龙生龙、凤生凤。,1、柏拉图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质。金-管理者,接 受高等教育;银-武士,初等教育;铁-平民,不需接受教育,因为不具备才 能和天赋。,2、基督教育的“原罪说”,3、性善性恶论,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重点),一、遗传素质是物质基础,为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方面) 二、环境(物质与精神)起决定作用(方面) 三、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方面的表现及原因),一、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的作用: 1、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5、 2、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超常者,弱智;优生) 3、其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年龄特征不能超越); “三翻、六坐、八趴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反映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例: 1、方仲永 2、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 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至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材料分析:,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 中50名男子者是音

36、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这种 观点对吗?应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遗传素质中能为家族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只具有这种前提条件,而没有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条件以及个体的努力实践,是无法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吗? (1)有共同爱好者的结合,其遗传基因会给下一代形成有利于发展音乐才能的解剖生理特点,如声带、听淇觉器官等特点,为后代发展音乐才能提供了物质前提。 (2)音乐爱好者常常聚会、演唱、演奏等,形成特定的音乐环境,对后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3)家族成员与有共同爱好的人对孩子的引导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教导,促进着

37、他们音乐才能手发展,为学徒创造了条件。 (4)在音乐环境中有不少后代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内部动力,发挥着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努力实践。,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成熟的概念 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9世纪初,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对换,34岁时被关进黑暗的低小的地牢里,他可以找到面包和水,但从未见过人,直到他17岁时,才被放出来。经检查,他身高只有144CM,膝盖已变形,走路如同婴儿学步,目光呆滞、怕光,暗视

38、觉特别敏锐,黑夜能看到180步以外的马,听觉、嗅觉比较灵敏,但不会谈话,智力如同幼儿。他22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特别小,没有覆盖住小脑。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人的身心发展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制约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 狼孩的故事,“环境决定论”: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代表人物洛克的白板说和华生(名言)等。 发现了一种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更大的变量。但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忽视了人的自主性,所以一种错误的观点。也引发出一些

39、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的一些错误的教育观点。,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重点),皮亚杰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哲学家。他主要讨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 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 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要转化才起 作用,不能自动起作用)他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杜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 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 为中心的教育。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使内容和形式更贴 近生活,适合其个性需要(去掉脱离实际的内容)。

40、两著名论断: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要 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 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从做中学”,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反响,现在还有重要的意义。 皮: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用和作用。 二者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环境(物质与精神)起决定作用(方面,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

41、消极的、被动的.,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个体的心理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驭怀疑知识技能. 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 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学校教育及作用,学校教育定

42、义 学校教育的特征: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1)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育效果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 内心世界的发现

43、, 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精神的加强.,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基本依据;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构成 我国几个基本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精神;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第三节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的误区,第一

44、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基本依据;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概念: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重点)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总的质量标准、规格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具体与抽象 什么是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所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一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门课程等),教育是干什么的?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是不是一回事?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

45、系: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 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两者的区别 在于: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 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的目标。培养目标 则是依据教育目的的共同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 养任务出发,针对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因此,两者 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角度不同,政策与学术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紧紧相联系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

46、组成部分,但又不等同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二、教育目的的作用(重点),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政治和人的方向) 协调功能:教育目的具有保持教育作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激励功能:目标反映人的目标和动机。激励人努力实现目标。 评价功能:是评价、检验教育活动的最根本标准。,教育目的实质是从整体上指引着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它具 有以下功能:,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第二节、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重点),1.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

47、洛齐、孟子。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人性假设(孟子: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教育的目的无非是将打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且发扬光大) 理想人格(儒家倡导圣贤人格、洛克-绅士、杜威-民主社会的公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科学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关于教育是干什么的,都有些什么观点?谁

48、提出来的?,科学的确定教育目的,根据的是什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劳动能力即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同时也包括

49、道德、思想情感和意向的发展,这是克服人的片面发展,实现人类最后解放,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核心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发展。,科学的确定教育目的,根据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第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是反映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全面占有;第二、人的发展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能力与志趣、道德精神与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第三、个人全面发展又是自由的、和谐的发展;第四、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个体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统一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历史回顾,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

50、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四有、两爱、 两精神,()1995年,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已经成为全 国必须遵行的法律要求。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 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谈谈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演变,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一)成为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 这种提法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

51、位及社会价值。他们不是剥削者,也不是供剥削阶级驱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是国家的主人。 (二)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包含有全面发展教育的诸因素。如个体的智力发展、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审美发展等等。 (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重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质要求,),实现途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德智体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是对马的落实)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

52、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 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要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有理想、在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发展教育都是指哪些方面?这些角度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关部门以“你长大了干什么”为题,对北京市21203名学生 进行调查发现愿意当工人的仅占5%,而愿意当农民的仅占万 分之一;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小汽车司机和大饭店服务员,理由 是这些职业的工作条件舒适、轻松,碰巧还有出国的机会。在 对132名24年级小学生的调查中,竟发现有67名

53、学生,从来不 为自己铺床叠被。,分析题:,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立志做社会主义的自觉的劳动者。 劳动技术教育的作用,教育者的任务,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何为素质教育? 何为创新教育?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什么? 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我们都是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素质的基本含义,遗传素质,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如思想、知识、能力、体格、品质等要素。,素质基本特征:遗传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一、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2、我国教育的“应试”倾向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

54、素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及事件,西方社会 我国古代与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古希腊倡导博学多能、和谐文雅、情操优美的教育。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目的使人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在身体、智慧、德行、信仰等方面和谐发展。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 美国杜威等人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人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理想追求。 19世纪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素质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方社会,西周时期时兴“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性近习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时习、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 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军

55、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我国古代与现代,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进入了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 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

56、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民主、权利)、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要求、教育模式、评价方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知识与创新)。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二、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建立保障机制(方面) 政府的导向、调控与约束、教育督导、科学评价 各级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建立运行机制(方面) 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校长和老师素质的提高、课程与教学的完善与优化,我们都是 如何

57、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及正确的理解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要学好 3、学生不用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用做作业 4、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6、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7、影响升学率,据南方周末2001年8月30日第6版报道,2001年7月15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过和违法行为。小灵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富裕、和睦

58、、幸福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视,不允许随便上街,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友到家里玩,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6小时功课。可她俩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为此,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因为她们也很努力。姐妹俩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特别令她俩感到伤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在重点高中没有考上时,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骂,爸爸让她们下跪反省。她们感到没有自由,度日如年。在没有人开导与安慰的前提下,盛怒之下,她们用毒鼠药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毒杀双亲,资料,材料分析,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第一封

59、信 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人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发展极为不利。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 同学们很少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