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锡林郭勒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前 言为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保证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完成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编制“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任务,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编制锡林郭勒盟“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华北的正北方、内蒙古中部,东经1110812007,北纬41354640。北与蒙古国连接,边境线长1095公里,中部与华北相连和北京处于同一纬度,西与乌兰察布盟连接,盟域西部有二连口岸和纵贯南北的集二线铁路。通往集宁、大同、呼市、包头等大中城市及华北地区重要城市

2、,南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地区毗邻,东与赤峰市、通辽市接壤,紧靠我国东北经济区。全盟东西长达7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总面积为20.26万平方公里。全盟现辖9旗、2市、l县、1区、34镇、21苏木、3乡、10办事处、555嘎查、275村民委员会、155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县(多伦县)、开发区(乌拉盖开发区)。全盟2009年末总人口103.6万人,比上年增加0.8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0.2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46万人。城镇人口56.72万人,城

3、镇化率54.75;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0000万元,同比增长21.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2元,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比上年增加547元,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04元,同比增长14.6%。一、总 则(一)指导思想1、统一协调。根据锡盟各旗县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城市垃圾处理和城市发展相一致,配套建设,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实现源头减量,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可再生资源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

4、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通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处置,保证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的袋装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填埋数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统一。4、城乡一体化。改变城郊结合部、乡镇村垃圾处理的无序状态,有计划地将其纳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协调发展。5、社会参与。鼓励和吸收各类资本参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二)规划原则1、加强评估,总结经验2、因地

5、制宜,科学规划3、源头减量,分类回收4、严格标准,控制投资5、提高水平,改善环境(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63、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3.84、城市公厕管理办法1990.12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996.26、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3.127、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8、锡林郭勒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9、锡林郭勒盟城镇体系规划10、盟域各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环卫规划、污水规划等;11、盟域各城镇环卫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

6、专业规划;(四)规划范围 盟域设市城市、县城(即全盟十三个旗县市(区)所在地镇)生活垃圾包括餐厨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五)规划年限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三、现状和问题(一)基本情况:(一)产生量据统计,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54亿吨,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0.50亿吨;另据调查估算,村庄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16亿吨。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2.04亿吨,全国城乡生活垃圾清运量量约为3.20亿吨。对于生活垃圾产生量,如城镇人均日产量按1.0kg估计,村庄人均日产量按0.5kg估计,则全国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65亿吨,产生

7、量和清运量之间的差值约为14%。(二)处理方式截止2008年底,在设市城市共有填埋场465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80.3%;焚烧厂90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15.5%;堆肥厂20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3.5%;其它处理设施4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 0.7%。截止2008年底,在县城共有填埋场198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93.8%;焚烧厂4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1.9%;堆肥厂6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2.8%;其它处理设施3座,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1.5%。近10年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总的发展趋势为,填埋处理能力稳中有降,焚烧处理能力持续增长,堆肥处理能力逐年萎缩。(三)处理能力截止2008年底,城市

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约为579座,年处理生活垃圾约为1.03亿吨;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约为211座,年处理生活垃圾约为0.08亿吨;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几近空白。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合计约为790座,年处理生活垃圾约为1.11亿吨。(四)无害化处理率如按清运量统计,2008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66%,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16%,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为零,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4%,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34%。如按产生量统计,各类无害化处理率的数据还要降低14%左右;如再考虑统计口径和、标准认定和污染评判等因素,

9、各类无害化处理率的数据可能还要降低10%以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2008年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参考数据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40%,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25%。按“十一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0万吨/日,平均每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万吨/日的规划数据测算,2010年底能够实现的预期目标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30%。(五)政策法规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发布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规35部。其中法律1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行政法

10、规1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9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规范性文件24部。在24部规范性文件中,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发布的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等17部。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发布的有: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等5部。由环境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有: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2部。(六)标准规范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发布生活垃

11、圾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 6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合计68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包括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等工程标准21项;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产品标准42项。由发改委发布的包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建设标准3项。由环保部发布的包括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污染控制标准2项。(七)处理收费1、收费金额。2007年,除辽宁、黑龙江和海

12、南三省外,全国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额约38亿元,较2005年增加18亿元。其中36个大中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额约20亿元。2、开征范围。截止2007年底,约有380多个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按全国655个城市计算,全国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约为60%左右,比2005末提高约20个百分点,县城开征比例约为30%。3、征收对象和收费标准。据不完全统计,36个大中城市居民垃圾处理费平均收费标准为每户每月6元,暂住人口为每人每月2.5元。4、征收方式和收缴率。近年来,各地依托物业公司、供水、电、气等企业,以物业管理费、水费、电费等为载体,以代收代缴方式实施收费,降低了收费成本,提高了收

13、缴率。2007年各地垃圾处理费平均收缴率约为50%左右,比2005年末的40%有较大提高。2008年以来,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管理力度,收费金额和开征范围等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数据有关部门尚在统计中。(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按2006-2009年统计)(三)现状评价1. 垃圾总量2. 垃圾成份3垃圾减量化现状4. 垃圾收运现状5垃圾处理现状6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治现状(四)主要问题、经验及建议(一)、主要问题:(1)处理能力不足,无害化水平低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一批较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但由于基础差、欠债多、

14、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目前在设市城市中仍有约5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和建制镇中仍有近9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而村庄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更接近为零。另外,全国城镇有数十亿吨的存量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不少地方是老债未还又欠新债。(2)政府投入不足,项目补贴偏低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城市环境卫生行业的投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仅占市政公用行业的2.5%左右,在市政公用行业中一直处于末位,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平均水平。按我国现行标准测算,企业特许经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补贴范围,焚烧厂宜为100-150元/吨,堆肥厂宜为70-100元/吨,

15、填埋场宜为50-80元/吨,实际上各地政府补贴价格平均仅为上述计算价格的一半左右。(3)分类收集效果差,资源利用水平低自2000年6月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8个城市试点了近 10年,另有数10个城市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虽然各地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完善、分类系统不匹配、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总体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如考虑进入各地物资回收系统的生活废弃物数量,我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约为25%;如仅统计进入环境卫生收运系统的生活垃圾,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4)设施标准偏低,环境污染严重大多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

16、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体水平偏低,环境污染的状况和隐患令人担忧,由于臭气扰民、二恶英恐慌、渗沥液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导致处理设施周边居民反对者居多,造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环评难、建设难、运行难的局面,近期在我国的部分城市更是频频发生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二)、建议与对策(1)制订专业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原则、任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引

17、导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及新增中央投资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有所区别的原则,对东中西部地区给予不同比例的资金补助;加大各级政府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加快对已有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3)健全法规标准。制订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修)订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4)选择合理方式。抓紧制(修)订、发布

18、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5)促进源头减量。研究制定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防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调整燃料结构,加快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引导居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家庭生活垃圾的水分;在全社会提倡适度消费,节约食品,反对浪费。(6)健全收运体系。按照密闭化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备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以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避免二次污染为

19、目标,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7)加强监测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政府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评级工作,要依法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制度,以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标准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8)推进分类收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商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9)完善经济政策。各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按照补偿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

20、盈利的原则核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促进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与水费、燃气费等合并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以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10)支持技术研究。要支持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态填埋、清洁焚烧、厌氧发酵、二恶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三、“十二五”规划需求与预测 根据锡林郭勒盟城镇体系规划,预计到“十二五”结束,锡盟城市人口人口将达到 万左右(全盟十三个旗县市(区)所在地镇),城区面积将达 平方公里,以每人日均垃圾产量1

21、.0公斤计算,城区日产生活垃圾量将至少达 吨。四、“十二五”期间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初步预计到2007年锡盟各城镇将建成小康社会,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环卫设施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结构;健全和完善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为主的管理系统、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

22、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设区城市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分类收运;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县城、乡镇基本建立收集和运输体系。 “十二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其中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新增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新增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吨/日。全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其中设市城市(锡林浩特市和二连浩特市)达到 %;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75%;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0

23、%。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60%。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为9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按部颁标准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共厕所比例90%。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率100%。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将垃圾中转站、环卫机械设备、环卫停车场、污水处理场等环卫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做到与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工程建设,实现配置系列化、作业密闭化、运行环保化。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收运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中转运输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垃圾填埋作业

24、机械化水平。五、建设规划(一)垃圾处理方式(二)规划布局(三)规划项目1、新建垃圾卫生处理场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锡盟将建设十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2、增添运输设备一方面现

25、有部分运输车辆剩余使用年限无几,另一方面为配合新建垃圾处理场的建成使用,需购置运输车 辆(含覆土车一辆),每辆15万元左右,共计 万元。3、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全部为集装箱式运输,规划新建垃圾中转站 座;平均每座中转能力1525吨/日,用地200300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450万元。 4、购置新的扫路车现仅有的一辆扫路车功能较差,出勤率较低,急需新增扫路车提高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初步计划购进4辆,每辆40万元,共计160 万元。5、生活垃圾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单位收集箱装化。取消主要街道两侧活动垃圾桶和居民固定垃圾箱,增设果壳箱1000只,需50万元;发展垃圾压缩运输,城区生活垃圾送垃圾综合处理

26、场集中处理。6、公共厕所公共厕所要求按国家建设部标准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环保、节能型技术,配备无障碍厕位,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储备移动公厕,在“十二五”期内基本完成旱厕改造。加快粪便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按30003500人规划设置一座,共 座(现有30座,不含收费公厕),逐步将原三类水冲式公厕改造为二类, 估算投资资金1000万元。7、郊区垃圾处理按照“村保洁、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施布局;加快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重点是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直接回收利用率和垃圾燃烧值。按照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新要求,确保2015年底全盟城市生活

2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以上; 将城郊结合部及下辖7个中心集镇的垃圾处理纳入城区垃圾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每镇至少新建垃圾1座中转站予以配合。(四)实施计划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以序号为先后,重点突击,逐个实施,稳步推进。 年开始垃圾处理场动工,年内完成建设, 年投入使用;车辆购置与新建垃圾场同步展开,垃圾场建成,车辆设备也需到位;垃圾中转站计划每年投入建设一座,当年建设,随即使用; 年开始购置扫路车,23年完成添置;从生活垃圾项目从 年开始实施,初步计划于 年完成;公厕建设采取逐年投资建设的方式,循序渐进,“十二五”计划内完成。六、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一方面由政府上级财政给予支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广开

28、渠道,多方筹措,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企业投资。七、保障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上级财政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建设资金政府大包大揽,行业垄断经营的模式。要通过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投资与运营。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要采用招投标等方式运作,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依法加强管理,落实各级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各责任主体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县城建成区的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制度,做到按计划实行密闭化收集和运输。街道、小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卫生保洁要实行专业化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