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ppt_第1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ppt_第2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ppt_第3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ppt_第4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光教学内容在相关概念中的地位,光-电磁波,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干涉 衍射,思考: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算不算光源? 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它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思考: 1这个实验中的五个不同位置的光源是同时出现的吗? 2这个实验中,什么

2、因素发生了变化?哪些因素没有变化? 3要保持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有什么好办法? 4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上时看不到影子,怎么解决? 5在一幅图上画五个不同的影子,是不是觉得有困难?,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 光源的位置用光源直射、斜射描述(照射物体的光线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为直射,其余为斜射。角度越小斜射得越厉害) 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要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思考: 1这组实验中改变的什么条件,什么条件没有改变? 2如果光源和物体太近,会有什么后果? 3被照射的物体怎样

3、悬空比较方便?,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三个实验概括: 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光源的方向和位置高低(照射的角度)有关系。 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侧面的形状有关系。,思考: 1这组实验中改变的什么条件? 2物体是放在桌面上,还是悬在空中? 3光源和屏、物体的距离有没有要求?,上南下北?难道教材搞错了? 没错,这不是地图上的方位。 跳出图,面朝南,画立体影。,图1:上午,图3:下午,图2:正午,在日影观测仪的底板上标好东南西北,在观测时按指南针测定的方向放好日影仪。在更换观测点时也同样按指南针测定的方位摆放。 观察记录太阳的方向和位置(角度或高低

4、),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课堂上每隔10分钟,课后45分钟,记录一次。 把数据先记录在表格中,再做成柱状图(时间和影长)。 做柱状图时,时间可以按实际记录的时间,不必是整点。,三孔一线,1这样就足够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会不会是波浪式或螺旋式传播呢? 3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证明 4移动卡纸,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左右移动,还可以前后移动看看,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必杀绝招,绝招二 工具:镭射笔、黑板 过程:把镭射笔贴在黑板一边,向另一侧照射,手前后微微抖动,让镭射笔和黑板距离有细微变化,就能看到一条闪烁的光路,直观形象。,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

5、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1所示。,光的直线传播光可以在很多的物质里传播,一般把这些物质称为介质,这些物质是透明的,光能够穿透过去,如:水、玻璃等。但是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和日食等。,练习:请说出以下四图各是什么镜,凹面镜和凸透镜都能聚光,原理不同。,凹面镜:光的反射,凸透镜:光的折射,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物体的颜色与吸热,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

6、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两个实验中其它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时间等应尽量保证一致。 最重要的就是一组实验中的几根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情况要相同。,吸热本领从强到弱排列 黑色纸黑色蜡光纸粉色纸白色纸铝箔纸,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这涉及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光和吸收辐射热之间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当讲解,让学生知道物体表面反光强,吸收热的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收热的本领大就可以了。,实验结论:与太阳光成垂直角度摆放的纸袋升温快。,思考:为什么与太阳光成垂直角度摆放升温快?,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点燃的蜡烛、酒精灯等等

7、。而有的光源是冷光源,发光不发热,比如说萤火虫、水银灯、日光灯等。 至于为什么有的光源是热光源,有的光源是冷光源,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原理不同。热光源是高温物体将热能转变为光能,而冷光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电能、化学能等)转变为光能。,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量,并转化成热能的核心部件和技术关键。,太阳能热水器,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基本结构:由太阳能集热器、绝热贮水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过程: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通过控制系统进出冷热水。,水箱是采用双层不锈

8、钢板构成,中间是聚胺脂整体发泡的保温体,保温作用十分明显,一般合格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温度下降在5以内。可隔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水温升高的秘密,真空集热管是双层玻璃构成,内表镀上热吸收层充分吸收太阳光。 两层之间为真空,热量只能进不能出,这样相当于一个拉长的保温瓶。确保在冬季管内水也不会结冰,能够正常使用。 真空管里的水吸收热量后,在真空管内利用重力的作用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步升高,达到一定温度。由于管内水温高于水箱水温,最终使水箱中的温度达到使用所需的温度。,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热器又是保温箱。 用塑料瓶装水,容易让阳光射进去,但可以减少热量外流,起到升温

9、和保温的双重作用。 盒子里面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外流。 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样,减少了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 瓶子周围用塑料泡沫,是为了保温。 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使阳光直射。,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温措施,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和课标内容,海洋、陆地、高山、河谷、平原、峡谷、沙漠、冰川,地 球 的 表 面,地形不 断 变 化,小石子、 沙、 黏土、 腐殖质、 空气、水,加剧或减轻,风化,侵蚀,岩石 土壤,隆起和沉降,岩浆活动和 板块运动,太阳、水、风、生物、冰川、重力等,地球表面地形

10、多种多样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内力,人类活动,外力,沉积,凸起的地 方被削掉,低洼的地 方被填平,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结构图,溶洞、石林、海蚀柱;切沟、冲沟、河谷、峡谷等,平原、沙滩、沙漠等,有时会发生,自然灾害,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本单元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地表的地形 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 流水对地表的影响 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风化及其对地表的影响,风化及其对地表的影响,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推测、模拟实验

11、验证为主要教学方法。,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山地,山地、丘陵,概括: 1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2地表是崎岖是不平的。 3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4平原多在河流的中下游。 5,岩层断裂引发地震,岩浆顺着岩层的裂缝冲出地表形成火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形成的断裂谷,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

12、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运动的动力源自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循环。,提醒和思考: 1加热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岩石突然爆裂。 2岩石要清洗干净,以免造成干扰。 3要不要准备质地柔软或风化严重的岩石? 4观察岩石的变化有无裂痕、破碎、棱角被磨的现象? 5观察水的变化是不是变浑浊了?瓶底有没有出现小碎屑等?,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 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大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

13、石屑(小颗粒)掉落 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灰黑色 掺杂着的碎石颗粒等,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含有杂质等,水浑浊,水上部还悬浮着一些杂质,土壤大部分已经沉到水底等,第一层粉沙 第二层黏土 第三层沙 第四层沙砾,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 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 的混合物。,自然土壤基本土体构型,O或A0:是枯枝落叶层,即由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枯枝落叶构,A0厚度不等,有的可达数几厘米,有的只有几厘米,甚至没有A0。 B淀积层:紧接于E之下,它接受了上面淋溶下来的大部分物质,它土体紧实,较粘重,常为枝块状和棱柱状结构,常见有新生体。 C母质层:所谓母质是土壤发育的原

14、始物质,即风化了的岩石。它保持着原始岩石风化物或沉积物的形态。 D或R:是母岩层,即未风化了的岩石,保持着原来岩石的性状。,细菌: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蚯蚓: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植物的根和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 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

15、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例一: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项目: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坡度小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坡度大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坡度不同。 保持不变的条件:土质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 例二: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项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没有植物覆盖的

16、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实验组的土地上种上草和树;对照组不种植物。 保持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 例三: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项目: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雨量小土地不容易被侵蚀,雨量大土地容易被侵蚀。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降雨量的大小 保持不变的条件:同样的土质,同样的坡度。,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活动记录: 陡坡水流速度快,陡坡及河岸容易被流水侵蚀。缓坡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思考: 1建造什么样的地形(要求有山地有平原、两

17、者的比例和分布、所在的位置、还应该有什么地形等) 2用什么材料(指建造地形和房屋等的材料,建造山地和平原用什么土壤、建造房屋用什么材料等) 3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房屋建在平原、山地还是其他什么位置) 4这是一个模拟实验,但从全班的角度看也是一个对比实验,尽管各组的设计与制作不同,但各组的降雨多少与强弱应该是相同的,要提醒学生应该保证实验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科学概念结构(1),物体静止状态,科学概念结构(2),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1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

18、向有关吗? 2绳的长短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有关吗?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安装一个小缆车,几点建议 1栓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边缘可用物品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实验结论: 1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 2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从终点结束。 2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3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请思考: 1用怎样的橡皮筋比较合适? 2橡皮筋缠绕的方向和车轮转动方向、小车前进方向有什么关系? 3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放在什么地方测试桌面?教室地面?操场上?,实验结论: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思考或建议: 1怎样形状的气球更合适?(长的?圆的?) 2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