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 考情展望1.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季风环流的形成。2.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知识解释气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知识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3)季节移动规律:随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_,冬季_。,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小贴士:(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知识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

2、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3典型表现季风环流,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小贴士:(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知识点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大气环流、 _、地形、洋流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考点一01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3、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

4、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移动的方向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气温降低,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气温升高,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降水少;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降水多。,(4)

5、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少;受信风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1个示范例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发展。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6、,【答案】(1)C(2)D,1个对点练 1.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B C D,(2)下列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 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纬度、气压带位置和风向可判断、地的气压带和风带。第(2)题,由图可知,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但并非全部多雨,更非温和湿润;气压带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b为西风带,它们

7、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形成的,与气压带M有关;南亚夏季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c北移后偏转而成。 【答案】(1)C(2)D,考点二015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1个示范例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

8、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BCD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解析】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第(1)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

9、。根据上述分析,(约60N,海拔约7 km)和(约49N,海拔约7 km)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点(约4N,海拔约7 km)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点(约17N,海拔约8 km)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10,变化最大,故选B。第(2)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答案】(1)B(2)D,1个对点练 2.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的数值为1 004A处的数值为1 012B处的数值小于1

10、 020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B C D (2)下列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解析】第(1)题,A处等压线处于1 020百帕和1 004百帕等压线之间,故A处的数值为1 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 020百帕和1 028百帕之间。第(2)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季风;C地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选C。 【答案

11、】(1)D(2)C,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的判读,(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和风向判定它们的名称。 (2)根据所受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判断各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来自低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自高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判断所示节气或日期。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判断特殊气候类型。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不同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1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5)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2)当图中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梅雨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 D哈尔滨洪涝,【解析】图中

13、的代表的气压带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表示的风带分别是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从风向的偏转上可以看出风带的风向均是向右偏转,说明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因此可以判断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风带的风向是东北风。地为北极地区,当其出现极夜时,北半球进入冬季,北京会遭遇寒潮袭击。 【答案】(1)D(2)C,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解析】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

14、高压区,故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答案】C,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23题。 2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3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南移 C巴西高原景观一片葱绿 D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解析】第2题,图例所示的自然带位于30N以北,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3题,图中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只有D项正确;A、B、C项均为北半球的冬季。 【答案】2.B3.D,读风带示意图,完成45

15、题。 4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AABB CCDD,5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 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D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解析】第4题,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的影响,C图为东北信风带。第5题,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 【答案】4.C5.D,6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A气压带名称为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 (2)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_风。 (3)图甲中1阶段气压带位置比2阶段气压带位置偏_,其成因为_ _ _ _。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分析图甲可以看出,位于赤道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图中的A)的位置在1阶段偏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在2阶段偏南,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季。主要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受赤道低气压带终年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图中的B风带为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图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