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啤酒发酵.ppt_第1页
第四章啤酒发酵.ppt_第2页
第四章啤酒发酵.ppt_第3页
第四章啤酒发酵.ppt_第4页
第四章啤酒发酵.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啤酒发酵,第一节 酵母及发酵机理 一、啤酒酵母 (一)、 啤酒酵母按发酵方式分类 啤酒酵母(上面):最适温度1522,长卵形、椭圆形等,长宽比1:2,易形成假菌丝。 卡尔斯伯酵母(下面):最适温度6.513,圆形、卵圆形、椭圆形,8.5*6.5m,可同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半乳糖、棉子糖、蜜二糖。,(二)、凝聚性(Flocculation) 啤酒酵母的凝聚特性是重要的生产特性,它会影响酵母回收再利用于发酵的可能,影响发酵速率和发酵度,影响啤酒过滤方法选择乃至影响到啤酒风味。 粉末型酵母:发酵结束时,酵母单个或数个悬浮在液体中,即使轻微震荡,沉淀浮起。 凝聚型酵母:达到

2、某发酵度酵母凝结沉淀,即使打散结块,短时间又结块。(不能酿造高发酵度啤酒) 弱凝聚型酵母:或絮凝性酵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三)、酵母的培养(最适温度3134 ) 酵母扩培过程:斜面种子 液体试管 三角瓶液体培养 小卡氏罐培养 大卡氏罐培养 一级繁殖罐 二级繁殖罐 发酵,28,10,1112,1213,1315,20,25,卡氏罐,螺纹密封圈,接种头,取样阀,手柄,空气过滤器,连续增殖的酵母扩培设备,二、啤酒发酵机理 影响啤酒质量的主要因素: 麦汁组成成分: 啤酒酵母的品种和菌株特性: 投入的酵母数量和质量状况,以及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生长状况。 发酵容器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材料,它会影响

3、到发酵流态和酵母的分布、二氧化碳排出。 发酵工艺条件PH、温度、溶氧水平、发酵时间。 灌装、灭菌过程,(风味的改变)。,(一)糖类发酵 啤酒麦汁的浸出物中糖类占90%,其中单糖约占糖类10、蔗糖占5、麦芽糖4050、麦芽三糖10-15%、DP4DP8的寡糖2025,还有少量的戊糖、戊聚糖、-葡聚糖、异麦芽糖。 啤酒酵母的可发酵糖和发酵顺序是: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葡萄糖阻遇效应:当麦汁中含有高于0.20.5葡萄糖时,葡萄糖会抑制酵母分泌麦芽糖渗透酶,抑制麦芽糖的发酵,只有当葡萄糖浓度低于0.2时,抑制解除,麦芽糖才能开始发酵,这称之为“葡萄糖阻遇效应”。, 巴士德效应:啤酒酵母对各种

4、可发酵性糖类的发酵均是通过EMP途径代谢生成丙酮酸后,进入无氧酵解或有氧循环,酵母在有氧TCA循环可获得更多生物能(38ATP),此时无氧发酵代谢就会抑制,这种抑制厌氧发酵代谢称为“巴士德效应”。 反巴士德效应:在发酵基质(麦芽汁)中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包括果糖)(0.41.0%),分子氧存在不能抑制发酵,有氧呼吸反而受到一定抑制,这称“反巴士德效应”,因此在麦芽汁接种酵母后主要是无氧酵解途径,也存在少量有氧呼吸代谢。,(二)麦汁含氮物质的转化 啤酒发酵初期,接种啤酒酵母必须通过吸收麦汁中含氮化合物,用于合成酵母细胞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啤酒酵母只能分泌少量的蛋白酶,因此,啤酒酵母只能从

5、麦汁中吸收氨基酸、二肽、三肽等肽氮化合物,而且二肽三肽的吸收能力很低。含氮化合物吸收依赖于一系列的氨基酸输送酶。 (三)发酵副产物的形成和分解 生青味物质:双乙酰、醛、硫化物,使啤酒口味不纯正、不成熟、不协调。 芳香物质:高级醇、酯,决定啤酒的香味。,风味物质强度(Fu)= 物质在啤酒中含量/该物风味值 Fu1.0,感到强烈, Fu = 0.5-1.0,能接受 Fu 0.5,不会影响风味 1、双乙酰(联二酮) 致啤酒口味不纯、有甜味甚至馊饭味,浓度高时有奶油味,与戊二酮共称为联二酮。,a 芳香物质 b 生青味物质, 联二酮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前驱体的形成 与酵母菌种、酵母量 (丙酮酸到乙酰乳酸)

6、 氧含量有关 氧化脱羟成双乙酰、 降低pH、提高温度 戊二酮 氧气吸入可促进 联二酮还原(双乙酰 乙偶姻(3-羟基-2-丁酮) 丁二醇 ) 影响双乙酰分解的因素:酵母量、前期后期的强弱(后期酵母多有利)、温度、与酵母与双乙酰接触,故应防止酵母沉降。一般要求双乙酰 总量为 0.1mg/L,2、醛(主要为乙醛,为酒精发酵的正常中间物) 导致口味不成熟,嫩啤酒含量为20-40mg/L,成品啤酒为8-10 mg/L。 使乙醛浓度提高的因素有 发酵强烈 发酵温度升高 酵母加量高 主酵用带压发酵 麦汁通风量过少 麦汁染菌 促进乙醛分解的因素:所有促进后酵和后熟的措施、高温后熟、麦汁通风充分、提高后酵阶段的

7、酵母浓度。,3、高级醇 形成途径 酵母使氨基酸脱氨、脱羧并还原,从而转化为醇 通过羟酸和酮酸形成 糖通过乙酸酯形成 高级醇含量:下面法:60-90mg/L 上面法:100mg/L(口味差),4、酯 酯适量啤酒香,酯过高带来不舒服的苦味和果味。 酯量 下面法:60mg/L 上面法:80mg/L 促进酯量的因素:麦汁浓度高于13%、最终发酵度和成品发酵度高、麦汁通风减少、主酵和后酵中的运动增加。,5、硫化物 这类物质量很低也会强烈影响啤酒的口味和气味。 H2S:由含硫的氨基酸形成,也可因酵母缺乏或损失生长素时造成过高。 硫醇(RHS):严重影响啤酒的风味,并使啤酒有日光臭。 DMS:酵母没有改变D

8、MS含量的能力,麦汁中的DMS会一成不变带入啤酒。 6、有机酸 有机酸来源:来自麦芽和麦汁,由发酵产生(如脂肪酸、丙酮酸、乳酸、苹果酸等)。 对啤酒影响:使啤酒口感活泼、爽口,但过多,则粗糙、不柔和、不协调,过量也即污染杂菌。,12度啤酒总酸2.6ml(1mol/LNaOH/100ml) 7、其它的过程和转化 pH值下降(5.3-5.6到4.3-4.6)。 氧化还原势的变化。 色泽变浅(pH下降导致某些物质脱色,酵母的吸附或色泽强烈的物质析出)。 苦味物质和多酚物质的分离析出。 CO2的溶解。 啤酒的澄清。,第二节 啤酒发酵技术 发酵种类分 传统发酵 分批发酵 多罐发酵 大罐发酵 低温主酵-低

9、温后熟 低温主酵-高温后熟 单罐发酵 低温发酵-高温后熟 无压高温主酵-高温后熟 高温主酵-快速后熟等 连续发酵 菌体固定化发酵,一、啤酒发酵工艺控制 1、菌株的选择 发酵速度、发酵限度、凝聚性、回收性、稳定性等方面控制 2、麦汁组成 原麦汁浓度:815% 溶氧水平:39mg/L 其它:pH、麦汁发酵性糖、 氨基氮、不饱和脂肪酸等。 3、接种量 德国:2030 106/mL麦汁 中国:15 3 106/mL麦汁,接种量和细胞增殖的关系,4、发酵温度控制 温度高,外观浓度降低快,VDK还原快;氨基氮利用快,不易酿成非生物稳定性好的啤酒。 温度低,副产物少,香味及苦味物质损失少,啤酒细腻柔和、浓醇

10、性好,酵母使用代数多。,5、罐压、CO2浓度对发酵的影响,二、传统啤酒发酵 传统式分批发酵:每批定型麦汁,经过 酵母添加、前酵、主酵、后酵、贮酒等阶段。 需要设备是:酵母添加器、密闭或敞口式前发酵池和主酵池、密闭后发酵和贮酒缸。各阶段发酵均有绝热保护层,并有室温调节装置.在厂房内进行,一般为前酵室(78),主酵室(67)后酵和贮酒室(20)。 (一)、酵母的添加和前发酵 1、酵母接种量 接种后细胞密度常控制在(512)10 6个/ml,压榨酵母每克有3040亿细胞,凝聚性、自然沉降酵母泥中每克有1825亿细胞。, 接种量计算:若酵母泥密度为2010 8 个/g,工艺规定接种后密度为810 6个

11、/ml 则每公斤麦汁接种酵母泥克数 n =(8106 1000)/201084克 即0.4 2、酵母添加方法 (1)、干道和湿道添加法 干道 添加法:酵母添加器中加入每批麦汁的酵母泥,加二倍的冷麦汁,压缩空气混合,进前酵池与麦汁用空气混合。 湿道添加法:酵母泥加5倍的冷麦汁,保温培养1012h,出芽后混入麦汁,进入主酵 (2)、倍量添加法:第一锅用干道添加,发酵68h,加第二锅麦汁,无菌空气搅拌后发酵1015h ,进入主酵。,(3)、分割法 (4)、递加法 3、前发酵:指接种酵母泥,是处于休眠阶段。此酵母和麦汁接触后,有数小时至十小时的生长滞缓期,才进入出芽繁殖。当酵母克服生长滞缓期,出芽繁殖

12、细胞密度达到2010 6个/ml,发酵麦汁表面开始起沫。 前酵时间:随接种温度、接种量变化。 一般低温发酵常在1620小时,中温:1214小时。 特点:糖降不明显,外观浓度降0.51.0p,温度升高0.71.0,(二)、传统啤酒主发酵 1、主发酵过程 前期:主发酵前期酵母吸收麦汁中氨基酸和营养物质,利用糖类发酵,合成酵母细胞。此阶段糖降比较缓慢,而氨基氮下降迅速,由于有机酸产生和麦汁缓冲物质(磷酸盐和氨基酸)减少,麦汁pH下降迅速。 中期:酵母达到最高密度时,糖降最快。每天外观浓度下降可达1.52.0p,VDK峰值出现在最高酵母密度后1224小时。此阶段大量释放发酵废热,必须冷却保持最高发酵温

13、度。,当发酵度达到酵母凝聚点时(一般发酵度3540)酵母开始凝聚,发酵液中悬浮酵母细胞数开始下降,发酵糖度速率也随之降低,为了促进凝聚和保存凝聚酵母的活性,发酵后期逐步趋近于后酵温度。 后期:当主酵后期每日糖降小于0.3 p时,泡沫消失,逐步形成泡盖,泡盖是由二氧化碳带至发酵液表面的多酚、酒花树脂、高分子蛋白质、接触空气氧化聚合而成的。在主酵结束前,小心捞去泡盖,即可下酒至后发酵和回收沉于池底的凝聚酵母泥。,2、主发酵工艺,低温下面发酵曲线,中温下面发酵曲线,典型上面发酵曲线,发酵天数,泡高/cm,品温,外观浓度, 氨基氮,酵母浓度,酵母芽生率,VDK,pH,高级醇,快速发酵实例,3、主发酵下

14、酒的条件控制 (1)、下酒的可发酵性糖(一般应控制下酒的外观浓度) 外观浓度EA:用糖度计测出的浸出物浓度。 EA = 原麦汁浓度(1-外观发酵度F外) 外观发酵度F外= F真/r, F真= FR- F 上式中r为系数,为0.81,是由巴林推算出的经验值; F真为主酵结束真正发酵度 FR 为成品啤酒发酵度 F为后酵中增加的发酵度,一般为812% 真正浓度ER =原麦汁浓度-(原麦汁浓度-外观浓度) r,例:12p啤酒的成品啤酒发酵度为64%,要求后酵中增加的发酵度为10%, 则外观发酵度F外= F真/r = (FR- F) /r = (64% - 10%) / 0.81 = 66.5% 外观浓

15、度EA = 12%(1- 66.5% )= 4.02%,真正浓度ER = 5.52% (2)、下酒温度 传统法4.5 左右,后酵需1015d 若下酒时双乙酰比较高(0.3mg/l) ,为提高VDK 还原,可采用56.5 (3)、下酒的酵母浓度 传统法5 10 6个/ml 为提高VDK 还原,可采用(1020) 10 6个/ml,(4)、沉淀酵母收集和“饲养” 酵母收集:主酵池底沉结一层酵母泥状沉淀,通常每百斤发酵液有1.75 2.5升酵母泥,上层为泡盖物质和衰老酵母,下层是热凝固蛋白质和死酵母,中层(75)是正常凝聚酵母。 中层酵母泥送至酵母饲养室,边加无菌水(12C)边经100目振荡筛,除去

16、夹杂酒花树脂和热凝固性蛋白质,筛下的酵母泥再用12C无菌水漂洗2 3次(每隔2 3小时换水一次)。 饲养:酵母保存在1 2C冰水下(称为“饲养”)1 3天(不超过5天,每天换1 2次水), 饲养无菌冰水有适宜离子浓度(300mg/L总离子),Ca2+ 50mg/L。 酵母代数:新扩大培养得到酵母,生产上称为“零”代,此酵母每参与一次发酵,收集酵母泥则增加一代。传统以七代之内为好。,(三)、传统啤酒后发酵和贮酒 后酵和贮酒目的是:糖类继续发酵、促进啤酒风味成熟、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促进啤酒的澄清。 1、糖类继续发酵 后发酵中发酵糖主要是残余麦芽糖和未被发酵的麦芽三糖。12p麦汁中约有1.01.4

17、1糖类被发酵。 温度控制:传统式后酵大多用室温来调节品温,即发酵缸无冷却或加热装置,影响后发酵品温是下酒温度、后酵室温度和发酵时放热。 大、中型厂:后酵和贮酒室分隔成若干独立室,在后酵710天可以控制室温34C,从而保证后酵在45C,在七天以后逐步降至01C,使酒能进入低温贮酒阶段。, 小型厂:后酵和贮酒常常只有一个低温室,一般控制在20.3C。 2、增加CO2的溶解 CO2作用:CO2是啤酒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赋予啤酒起泡性和泡沫、杀口性,也能增加啤酒防腐性和抗氧化,CO2在啤酒中溢出能拖带出啤酒芳香味散发。 要求:瓶装啤酒CO2含量常达0.450.53%( m/m), 啤酒CO2体积比为2

18、.22.71(L/L)。 传统主酵溶解在嫩啤酒中CO2仅为0.20.28(mm) 啤酒工厂常用如下经验式,预测贮酒阶段 CO2(mm)0.2980.4p0.008t(p:为贮酒缸气压(MPa),t:啤酒品温 ),3、促进啤酒的成熟 啤酒风味成熟是复杂过程,它包括还原、氧化、酯化、聚合等过程。 在主酵结束时总双乙酰包括前驱物质水平在0.200.30之间,通过后酵和贮酒(主要为后酵),由醇脱氢酶还原而降低双乙酰。酵母出芽会形成双乙酰前驱物质。 啤酒发酵成熟指标之一:双乙酰 0.1(mg/l)或更低0.05 mg/l,发酵完全停止后,由于醇脱氢酶存在,双乙酰继续缓慢还原,即使品温在0也能进行。,乙醛

19、是乙醇前驱物质,在后酵中能使啤酒风味柔和。成熟啤酒乙醛 30mg/L。 酯化:长期后酵和贮酒会增加啤酒贮藏香味,在后酵、贮酒过程,挥发酯将增加30100,乙酸乙酯最多。 RCHO+R1CHORCOOCH2R1 RCH2OH+R1COOHRCOOCH2R1+H2O 硫化物超过味阀值含量,是啤酒风味有害物质。 H2S5.0mg/l,SO220mg/l,CH3SCH30.1mg/l,4、促进啤酒澄清 (1)、影响澄清的主要因素 酵母絮凝性和酵母细胞浓度 后发酵度 贮藏温度 啤酒成分 贮酒容器 (2)、加速澄清的措施 添加五倍子单宁 添加明胶或鱼膘胶 加蛋白酶,三、啤酒大罐发酵 (一)、概述及分类 发

20、酵容积从小型化1030m3逐步走向大型化100600 m3(钱江啤酒厂600 m3)三得利200m3左右,大罐室外发酵逐步取代冷藏库内啤酒传统发酵。 大罐发酵分 一罐法(单酿罐):前、主、后、贮全部在一罐中完成 ;国内厂家一般采用此法。 两罐发酵 :i 前、主在发酵罐中完成,后、贮在贮酒罐中完成 ii前、主、后在发酵罐中完成,贮在贮酒罐中完成 国外和国内大厂、质量要求较高的厂家均采用两罐法发酵,特别喜欢使用后一种发酵法,(二)、大罐结构特点-大型化100600m3 1. 设备外形特点 2. 罐体材料 3.冷却套管 a 换热片式:一次性冷媒直接蒸发式换热 如用氨(或氟里昂)其蒸发温度34,蒸发后

21、压力在1.01.2MPa b 弧形管或米勒板式:低温低压(13 0.03 MPa)(国内中型) 使用的是二次冷媒: i 2030酒精水溶液 ii 20丙二醇水溶液,冷却夹套分为三段: 上段距发酵液面15cm向下排列。 中部在筒体的下部支撑裙座15cm向上。 锥底尽可能靠近排酵母口向上排列。 正常情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 啤酒为2.02.7 经验公式: 啤酒冰点t()=-(A0.42+P0.04+0.2) A:酒精含量(m/m) P:啤酒原麦汁浓度 c 其他罐附件 温度传感器、CIP(原位自动程序清洗)、安全网、人孔、视镜、CO2排气管、空气管、出酒管、排酵母底网等。,(三)、大罐发酵的特点 1

22、.加速发酵加速发酵理论 提高发酵温度可加速发酵 传统法 (前)主 后 贮 总计 低温 8.5 4.52.0 0 53天 89天 1421天 30天 中温 12 72 0 36天 7天 914天 20天 快速10天 快26天,大罐法 (前)主 后 贮 总计 低温 9 9 20 67天 79天 58天 中温 12 12 20 5天 57天 57天 传统酿造周期,低温需50天;中温快速2536天 大罐酿造周期 一罐法1622天;两罐法 2030天 比较:大罐可缩短周期23倍,大幅度降低罐数,节省投资。,1624天,1519天, 提高酵母密度:可以使前期发酵提前,略加强中期发酵,而后期发酵没有后劲,这

23、样也可以加速发酵,缩短时间 强化对流:(使麦汁与酵母充分接触)可加速发酵。 大罐里主要有三个推动力得到强化 a 罐底部产生的CO2气泡上升对发酵液的推动力。 b 发酵阶段底部酵母密度大于缸上部,底部降糖快,酒精生成快,造成上下罐密度差造成对流。 c 在发酵时控制罐下部温度高于上部12,由于温差引起热对流,特别在发酵后期前面推动力减小后,温差对流更能发挥作用。 快速发酵理论是大罐发酵的理论基础。,2.节省厂房投资,节省冷耗。 传统发酵在冷藏库内发酵和贮酒;而大罐发酵可部分或全部在室外,而且总面积少,厂房投资省。 传统发酵冷量多消耗在冷却厂房、空气、人、机器(泵、电机);而大罐发酵直接冷却发酵罐和

24、酒液,而且冷却介质在强制循环下,传热系数高,大罐比传统节省50%左右冷耗。 3.CIP原位自动程序清洗消毒 传统发酵(池或罐):依赖人工清洗和消毒 大罐:依靠CIP工艺更易保证确保纯种发酵,4.大罐发酵弱点 、罐体高,酵母沉降层厚度大,酵母泥使用代数一般比传统低(只能使用56代) 、贮酒时,澄清比较困难,过滤必须强化,如现在一般啤酒厂使用硅藻土、PVPP(聚乙酰聚吡咯烷酮) 、由于大罐体积大,罐壁温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一致,这样给发酵控制带来困难,(四)、大罐发酵工艺 1.麦汁控制 、溶解氧水平高(密闭)(89mg/L) 、清明透亮,冷凝固蛋白去除。 N比传统要求严格180mg/L(12p) 2.酵母品种 、CO2高浓度,发酵变化大 、稳定性好,菌株不易退化。 、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