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测试》PPT课件.ppt_第1页
《避雷器测试》PPT课件.ppt_第2页
《避雷器测试》PPT课件.ppt_第3页
《避雷器测试》PPT课件.ppt_第4页
《避雷器测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一、避雷器的作用 当系统出现危及所保护的设备安全的各种类型的过电压时放电,从而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过电压使之低于一定的幅值保证被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过电压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又自动切断工频续流恢复正常运行。,二、按结构和性能分类 1、普通阀式避雷器:不带并联电阻的FS型;带并联电阻的FZ型。是由火花间隙和阀片串联而成。 2、磁吹避雷器:FCZ变电站用;FCD旋转电机用。主要元件也是火花间隙和阀片与普通阀式避雷器不同的是采用了磁场驱动电弧来提高灭弧性能 3、金属氧化物(锌)避雷器:主要采用没有放电间隙的结构形式,因此也就不需要灭弧,保护可靠性高。目前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我们所辖

2、变电站目前均采用这样的避雷器。,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型号代表的含义 氧化锌避雷器按结构可划分为两大类瓷外套 复合外套;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是用复合硅橡胶材料做外套,并选用高性能的氧化锌电阻片,内部采用特殊结构,用先进工艺方法装配而成,具有硅橡胶材料和氧化锌电阻片的双重优点。氧化锌避雷器按结构性能可分为;无间隙(W)、带串联间隙(C)、带并联间隙(B)三类 Y10W2-200/520 Y-氧化锌避雷器;10-标称放电电流KA;w-无间隙;2-设计序号; 200-额定电压KV;520-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最大残压KA HY5WS-17/50 HY5WZ-17/50 H-复合外套;Y-氧化锌避雷器;5-

3、标称放电电流KA;w-无间隙;S-配电型;Z-电站型;17-额定电压KV;50-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最大残压KA,四、氧化锌避雷器与过电压保护器的区别 过电压保护器主要工作元件是氧化锌阀片,与避雷器类似,所以有些地方也将其称为组合式避雷器。但是,事实上两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避雷器以防雷(大气过电压)为主要目的;而保护器虽然也可以用于防雷,但主要是与真空开关配套使用,防止操作过电压侵害的。一般意义上的过电压保护器是对工频过电压进行保护的,所谓工频过电压,往往产生在操作过程中,如开关开断时电弧未过零就被开断时会有过电压,回路开断时由于回路波阻抗不同而产生电压反射波叠加的操作过电压等等,这些过电压都是

4、工频过电压,也就是其电压波形的频率还是维持50HZ没变。,避雷器是保护雷电过电压的,这种过电压波形前端很陡,频率很高,但后续电流很小,避雷器可以将雷电波的峰值泄放 从而保证其后面的电器安全由于保护器,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 是动作负载试验时通过避雷器的放电电流。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按不同的电压等级分别为20、10、5、3、1KA五级,即氧化锌阀片在这个电流下可以可靠地工作而本身不会损坏。为何叫标称,是因为通过其它的防雷措施,实际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要小于上述数值。例如110KV的氧化锌避雷器,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仅为4KA左右,而相应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施加到避雷

5、器端子间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按照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中确定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地工作。它是表明避雷器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它不等于系统额定电压 避雷器的残压: 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的最大电压值。,五、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 5.1试验项目及周期,5.2绝缘电阻测试: 仪器的选择: (1)使用2500V兆欧表测试每节绝缘电阻 (2)35kV及以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0M(使用2500V兆欧表);35kV以上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500M(使用5000V兆欧表)。开始试验前须充分对地放电。 试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开始试验前须充分对地放电 (2)

6、测量时,应考虑空气湿度、表面脏污对绕组绝缘电阻的影响,必要时对套管表面屏蔽,以消除表面泄漏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判断 (1)35 kV 以上,不低于2500 M (2)35 kV 及以下,不低于1000 M 与同型号同电压等级同类型设计结构产品及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较,在同温度下,应无显著差别.,5.3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仪表选择 使用直流发生器,整定电压为1.11.2倍直流 lmA 电压,准确读取直流 lmA电压后,降至该电压的0.75倍 测试标准及注意事项 (1)UlmA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5%(3)0.75 UlmA(UlmA为交

7、接时的值)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 A (2)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3)测量电流的导线应使用屏蔽线 (4)初始值系指交接试验或投产试验时的测量值 (5)温度的变化对泄漏电流的影响很大,测量时应准确测量温度,以便比较 (6)测量直流参考电压及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直流参考电压应不低于出厂值的95%,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应不大于标准规定值。 (7)测量避雷器电流时应记录气象条件,特别是环境温度。测量工频或直流参考电压时,应以工频或直流参考电流为基础,即当避雷器电流达到生产厂规定的参考电流时, 读取试验电压值作为避雷器的参考电压,而不应将试验电压升到参考电压后看避雷器是否

8、超过规定的参考电流值。,试验结果分析判断 (1)直流参考电压及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值不大于规程要求的标准规定值。 (2)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露电流的变化应符合规律,即开始阶段电流变化较小,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大速度逐渐加快。 (3)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的变化随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变化 (4)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5)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的测量以高压侧读数为准 (6)试验过程中,随电压的增加,电流无异常突变,无异常响声、放电和击穿现象。 (7)在75%直流参考电压稳定后,准确读取该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值,(8)试验完毕后应,用接棒对被试品进行充分放电 (9

9、)直流参考电压应不低于出厂值的95%,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应不大于标准规定值。并于初始值相比无名显变化。 若U1Ma电压下降或0.75U1Ma下泄漏电流明显增大则有可能式避雷器阀片受潮老化或瓷质有裂纹.,5.4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带电测试) 仪表选择 使用避雷器带电测试仪 测试方法 按照下图进行:,HV,避雷器带电测试仪,试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在线测量表测量的全电流增加20时,应立即进行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 (2)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当阻性电流增加50(与初始值比较)时,应适当缩短监测周期,当阻性电

10、流增加100时,必须停电检查,进行直流试验。 (3)在系统运行电压下测量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全电流和阻性电流),这个值可能与出厂值有差别,但应不大于出厂值的30%,这个值可以作为避雷器投产后的初始电流值。 注意:三相成直线排列的同类型避雷器其阻性电流与有功损耗PX明显差异一般A相数值偏大,B相居中,C相偏小。这是由于避雷器相间干扰、电容耦合所致。,试验结果的分析 (1)与初始值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2)测量结果与出厂或投运时,以及前几次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发现异常可与同类设备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1)应有分析意见 (2)必要时可停电进行直流参考电压等有关项目的测量。影响现场测量结果的因素较多,诸如

11、计数器内阻、测量仪器性能等的影响。对系统标称电压220kV及以上避雷器还应考虑邻相电场的影响。有条件时,可开展在线监测工作,5.5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仪表选择 使用避雷器专用带电测试仪,目前常用的监测仪表有交流微安表和漏电流测试仪。后者通常可以测量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等。在线监测装置则是带电连续监测的装置 试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避雷器通过工频参考电流时,准确测量的工频参考电压的数值。 (2)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标准要求 应符合 GB 11032或制造厂规定。 (1)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宜为2015 (2)测量应每节单独进行,整相避雷器有一节不合格,应更换该节避雷器(或整相更换),5.6底座绝缘 使用2500V兆欧表测试时底座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测量线 要求及注意事项 测量时,应考虑空气湿度、表面脏污对绕组绝缘电阻的影响,必要时对底座进行擦拭,以消除表面泄漏的影响。 与同型号同电压等级同类型设计结构产品及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较,在同温度下,应无显著差别.不低于5M(内蒙古电力公司预试规程)。,5.7放电计数器动作检查 使用避雷器专用放电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