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传导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货币的传导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货币的传导机制》PPT课件.ppt_第3页
《货币的传导机制》PPT课件.ppt_第4页
《货币的传导机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有效性分析,报告人:李美莹,大纲,货币政策体系 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式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货币政策体系,货币的传导机制体系中,包括:目标体系、工具体系、操作程序。具体图示如下:,目标体系,工具体系,操作程序,操作目标,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具体传导机制,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体系,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过程是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据此,理论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分为

2、经济变量传导和微观经济主体传导两大模式。 1、经济变量传导模式:,2、微观经济主体传导模式 微观经济主体传导模式因各时期个经济主体的主次不同而表现出的特征是不同的,但一般可表示为,第一个环节: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根据最终目标在金融市场上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导致基础货币和基准利率的变化,再通过金融市场将这些信号传导给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 第二个环节: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信号调整自己的资产与负债等业务的结构,并作用于企业和居民。 第三个环节:企业和居民调整自己的投资和消费并最终导致总产出的变化。,上述两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模式结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过

3、程,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包括数量、利率、政策等),进而调控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厂商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决策,最终导致整个社会总产出的变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就目前来看,要建立灵活、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环境,即必须有以下三个主要条件:一是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完备的金融市场;三是企业与银行行为市场化。,货币的传导机制,货币的传导机制用图表示如下, 对于货币的传导机制,可从内

4、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两部分来阐述。 内部传导是货币供应决定机制。是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内部是如何使货币供应量发生伸缩变动,实际上是指货币供给是如何被创造的。 外部传导是货币作用机制。是指货币供应量被创造出来后,它是如何在金融系统之外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作用的。,调控主体,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内部传导,外部传导,货币政策工具,内部传导部分,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由上式表明,货币供给的扩张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的,而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变化则取决于影响他们的各因素的特性及其变化。 下面是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过程: (1)、当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一方面货币乘

5、数减小,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准备金率的提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相应减少,并且若商业银行出现准备金不足,则只能倍数收缩贷款,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应量减缩。 货币乘数减小 货币供应量降低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 超额准备金减少 可贷资金减少 货币供应量降低 (2)、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使之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贴现借款的成本上升,因而将减少其贴现贷款,准备金相应减少,基础货币也就相应减少了,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的紧缩,银根紧俏,市场利率也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市场利率 提高 再贴现率提高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成本增加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

6、减少 (3)、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货币时,将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也就增加了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时,由于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会使证券的需求额上升,从而推动有价证券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利率下降。 基础货币投放 信贷规模增加 货币供应成倍扩张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 证券需求额上升 证券价格上涨 利率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银行使用这三大政策工具影响银行体系内准备金数量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在使用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的方式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设定一定的准备金供应量目标,通过变动准备金的需求来满足准备金供应;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则是先设定准备金价格(即银行间市

7、场利率)通过调节准备金供应以满足准备金需求,进而改变货币基础。,外部传导部分,由中间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发挥外部作用至最终变量(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过程。 狭 广 货 义 义 财 利 汇 币 信 信 富 率 率 主 用 用 渠 渠 渠 义 渠 渠 道 道 道 渠 道 道 道 货币的外部传导渠道有如上六种:利率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汇率渠道、货币主义渠道、广义信用渠道和狭义信用渠道。,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供给,资产价格水平,汇率水平,相对资产价格,抵押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利率渠道。此渠道为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主要传导渠道。其基本路径是

8、:在价格存在一定黏性的情况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名义利率)将使得实际利率在短期内回落,从而降低资本使用者的成本,这种渠道旨在通过改变实际利率水平来影响投资、总需求和总产出。 2、财富效应渠道。此渠道基于安度和莫迪利亚尼的消费生命周期模型。在此模型中,消费者的财富是决定其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由货币政策变化而引致的财富效应渠道将利率同资产价值联系起来,利率降低会提高长期总资产(如股票、债券和房产)的价值,继而提升消费者的总财富量。这样,消费支出将会增加。 3、货币主义渠道。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除了可能改变利率之外,还可能改变不同资产的相对价值。所以当货币政策改变时,这些资产价值并不会以相同比

9、例变化,只是相对价格有升有跌,从而影响实际产出。根据货币主义渠道理论,利率无任何特殊角色,利率只不过是许许多多像对资产价值中的一个而已。,4、汇率渠道。预期汇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本国利率与国际利率之间的差额,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引起国内实际利率的上升,这会吸引外币的流入,引起本币升值,进而使得净出口下降和总产出的下降。汇率渠道侧重于影响净出口。 5、广义信用渠道。又称伯南克哥特勒渠道。虽然广义信用渠道同财富效应渠道一样都认为资产价值至关重要,但影响方式截然不同。在广义信用渠道中,资产价值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在信用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情况下,抵押品价值的变化会

10、改变借款人为外部融资付出的溢价,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6、狭义信用或银行信贷渠道。在此渠道中银行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银行把存款(尤其是相对稳定的活期存款)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活期存款必须按比例上交法定准备金,所以当扩张的货币政策实施时,银行体系的总准备金便会减少,这样用于贷款的资金便会增加。鉴于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贷款供应的增加必然使得需求扩张。,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分析,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面临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由于其自身特征,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传导机制,进而对最终目标的影响效果也可能不一样。本文对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外部经济环

11、境下,所产生的宏观效应进行探讨。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二级银行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时效快、耗散少等优点,不过,准备金的调整对经济的震动比较大,因而其也被视为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在 2004 年之前的 20 年中,法定准备金率共计调整过 7 次。2004 年之后尤其是 2006 年以来,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次数和幅度日渐增多,数量型工具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其中 2007 年调整 10 次,2008

12、 年调整 9 次,力度之大可谓罕见。 2010年调整6次。调整非常频繁。,积极效应 (1). 发挥了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对于调整信贷结构这个作用的发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准备金率较高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就更多,于是央行利用再贷款动用这块资金,既有吞吐基础货币的总量的功能,又有调剂地区间、部门间资金余缺的结构调整功能,这是我国央行职能所决定的,是与西方中央银行所不同的。因此,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集中一部分资金,支持重点建设,调节行际之间存贷款结构不平衡。 (2). 发挥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一个既见效快,又有力度的武器。2003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外投

13、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国内。在结售汇制之下,外汇的大量涌入就意味着基础货币被迫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增长。货币投放过多就易引发资本市场的过热或是泡沫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为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必须进行货币回笼。2003年9月的准备金率的调整,大约冻结了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影响的市场资金规模在6500一7000亿元之间。2004年4月所提高的0.5%的比率,也一次性冻结了1100亿元的资金。通过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了防止经济过热的目的。 (3). 保证了金融机构的储备流动性。1998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备付金制度,合并法定存款准备金

14、帐户,并将法定准备率从13%下调为8%,准备金帐户的超额存款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等。该项改革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更主动积极的寻找资金用途,增加贷款,从而增加社会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准备金率不按存款流动性分类划分,而是对整个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一视同仁,具有“一刀切”的效果。首先,对于超额储备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当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商行可以减少在央行的超额储备金,从而抵销了央行回笼基础货币的用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其次,对于准备金处于边际水平上的金融机构,提高准备金率,会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流动不畅等问题。

15、(2). 人民银行对准备金存款仍支付利息。这种状况正是由于实际准备金率偏高,为弥补商业银行过大的资金成本与潜在利润的损失而采取的措施。但是,这也可能产生“惜贷”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低迷的时候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较快,以提高超额准备金利息来刺激货币回笼效果也不会太明显。因此,对存款准备金付息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信用扩张能力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进程。反过来也增加了央行的利息负担。发达国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之所以有效力,原因在于超额准备金率接近于零。 (3). 存款准备金率过高。这会削弱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 过高的准备金比率必

16、然提高存款机构的运行成本,使国内各家金融机构用于抵销这一政策工具功能的创新活动不断涌现,大大增加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过程,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使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基础处于平等地位,法定准备金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甚至有些国家已采取了零准备金制度。,二、再贴现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积极效应 (1). 实现信贷结构调整。首先,我国建立再贴现窗口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企业“三角债”问题和特定行业所需资金及结构调整,因此毫无疑问的就在发挥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中央银行制定不同的优惠利率,规定合格票据的具体条件以及能进入贴现窗口的机构合格标准,引导信贷资金注入政府扶持的特定生产领域。 (2).

17、传递货币政策信号。从2000年后,再贴现规模的逐年萎缩,使得央行在运用该工具操作时,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政策意图,更多的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表明利率的走向,起到一种传递货币政策信号的作用。 (3)弥补再贷款工具的不足,增加基础货币投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萎靡,经济紧缩,企业的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再贷款需求也相应萎缩,这使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不畅,转而增加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4)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同时缓解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问题。票据贴现业务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中小金融机构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有市场份额较大。我

18、国的四大国有股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垄断着中国的金融市场,而中小金融机构则处于劣势,因此,再贴现业务更受中小金融机构的青睐。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在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解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 (1)建立再贴现政策的初衷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西方国家开办再贴现业务的成功经验来看,央行扮演的是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再贴现资金只能用于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困难,而不能用来转贷他人,赚取再贴现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我国实施再贴现政策则主要是为解决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和用于信贷结构调整、支持特定产业发展,这种建立机制必然会导致再贴现资金用于购买商品、劳务和投

19、资,未被用于解决经营困难的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也必然会加大对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供给,增加央行控制难度。 (2)社会信用水平不高,贴现工具单一。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业务的发展,而票据业务的发达与否,又是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当前,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商业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于是,企业单位都热衷于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市场过分依赖于银行作用,而以企业信用作保证的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滞后。据统计,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占贴现金额的95%以上,而融资性的商业票据不足%5。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利于商业银行规避票据风险,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也不利于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20、。 (3)再贴现利率体系不合理,再贴现率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再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中起着“指示灯”作用,对市场利率产生明显的“宣示效果”,即中央银行所确定的再贴现率实际上预告了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导向,从而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行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引导短期或中期利率的形成和变化,从而影响其他金融资产价格。而目前我国的再贴现率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现行的再贴现利率和其他利率一样由国家统一制定, 往往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缺少弹性,不能反映资金的供求变化。,三、公开市场业务实施效果分析 积极效应 (1)能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可以是商业银行准备金或者货币市场利率

21、,从操作上看,中央银行只能选择其一。在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前提下,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常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由于受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其他有关条件的制约,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还没有完全过渡到货币市场利率目标。但在不同的环境下,中央银行调控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2)公开市场操作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一是促进了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人民银行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并开展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现券交易,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降低了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成本,保证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顺利发行。二是公开市场业务激活了债券二级市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不断放大。 (3)公开市场操作能够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商业银行积极购买。人民银行将国债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对象,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开展回购交易,买入商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