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应用】.ppt_第1页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应用】.ppt_第2页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应用】.ppt_第3页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应用】.ppt_第4页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穴位注射疗法及在神经科难治病临床应用,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通过多种效应因素共同作用机体而实现防治疾病的方法。 “水针疗法”; 诊病、防病和治病;它为针刺、穴位和药物等作用的发挥和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穴位注射疗法,意义,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历史回顾,穴位注射法大约产生于50年代(注射剂有100多年历史), 是选用西、中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皮内、皮下、肌内、脊椎腔和静脉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以使药物和穴

2、位的作用相互增强,实现针、药、穴三者的协同治病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治疗中。,针具、药物操作顺序,针具: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其型号可根据病情及操作需要进行选择; 药物及用量:中、西药物肌肉注射剂;浓度及规格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一次穴位注射的用药总量须小于该药一次常规肌肉注射的用量。 操作顺序:取药穿刺进针调整得气注入药物出针。 操作方法: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在操作时术者可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针下感觉与操作,注射药物分类,溶液型(易溶、能溶于水) 悬液型(难溶、不稳定;延长药效) 乳液型(不溶;分散相粒径1-10m

3、) 粉针型(液体状态下不稳定的药物),穴位注射与注射剂其他部位应用区别,穴位注射疗法的疗程设定应取决于疾病的性质、特点和药物的理化性质等。,疗程,穴位注射禁忌,穴位注射时禁止将药物注射入血管内,禁针的穴位及部位禁止穴位注射,表皮破损的部位禁止穴位注射。,特别注意事项,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治疗时会出现的正常反应。 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及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注射操作均应在药敏试验结束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回抽针芯见血或积液时应立即出针,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针孔052 min。更换注射器及药液后进行再次注射。 初次治疗及年老体弱者注射点不应过

4、多,药量亦应情减少。 酒后、饭后及强体力劳动后不应穴位注射。 体质过分虚弱或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应穴位注射。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不应穴位注射。 耳穴注射应选用易于吸收、无刺激性的药物。注射不 应过深,以免注入骨膜内,同时也不应过浅而注入皮内。 眼区穴位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不应做提、插、捻、转。 胸背部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 下腹部穴位注射前应先令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穴位注射安全性,刘氏等(2007)以“穴位注射”、“神经损伤”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检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多数临床报道集中在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外伤产伤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方面。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导致的外周神经

5、损伤;损伤原因有取穴姿势不当、针刺角度深度有误和药物选择不当两种。,不宜肌肉注射药,某此抗菌药:如四环素盐酸盐、红霉素乳糖酸盐、万占霉素、两性霉素B.磷霉素等青霉素类;庆大霉素针剂+安痛定注射液混合肌注,有多例致死报告。青霉素注射剂+地塞米松注射剂混合,造成前者失活【参考文献】;药敏试验;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某此抗肿瘤药; 强烈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氯化钾等,因对肌肉组织的,多采用静脉滴注。 生物利用度差:安定注射液注。,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 穴位注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注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注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注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注射,基本问题思考,它是根

6、据所患疾病的不同,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经-穴及药物,将适量的药液注入穴位、压痛点(阿是穴)、及反应点处,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与人体的综合效应,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的作用,1.针刺作用:有响应刺激;阈上(下)刺激;得气的存留2.穴位作用:具有穴位本身的局部调节、全身调节和特异性(有感应)作用。3.药理(物)作用:具有该用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如抗生素的抗菌消炎、血管活性药物的舒张或收缩血管、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的营养修复作用等。 4.经络作用:

7、,穴位注射的作用,1.针刺: (1)镇痛作用(穴位特异性?) 电针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目前,医学界将镇痛方法分为3大类,即药物镇痛、脑内刺激镇痛和针刺镇痛。3类镇痛方法均可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针刺镇痛则以其安全简便,不会破坏机体的组织,也不致引起机体其他功能的紊乱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针刺麻醉就是在针刺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穴位注射的作用,1.针刺: (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 针刺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针刺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针刺对胃的运动、胃液的分泌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故

8、可治疗多种胃部疾病;针刺对血液的各种有形成分、化学成分、血液酶系和各种电解质等,有使之趋向生理平衡的作用等等。,穴位注射的作用,1.针刺作用: (3)防御免疫作用 针刺通过调整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既能治疗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针刺抗炎退热作用明显,可治疗多种急慢性炎症。针刺对发热者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实现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或调整作用。,穴位注射的作用,2.穴位: 局部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如止痛作用,局部封闭作用等。 全身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协调脏腑功能。 特异性作用:所谓经穴作用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此穴与彼

9、穴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穴位对其相关脏腑功能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殊影响。 针灸形态学认为:丰富的神经末稍、毛细血管及肥大细胞,动点。这一生理特征决定了经穴比非经穴能更充分地吸收注入的药物,从而发挥强大的作用。,穴位注射药物后穴位特异性表现 实验研究:等量药物注于不同经脉的腧穴,药效强度迥异,且与各穴部位的肌肉丰度、血管分布、外周神经的完整性并不相关。 在足三里、内关、委中三穴中, 增强胃肠运动的新斯的明、对腹腔刺激损害有镇痛作用的可乐定,以胃经足三里穴注射疗效最好证明足三里更适合治疗胃肠疾病; 速尿针利尿排钠的作用,在膀胱经的委中穴的作用较脾经的三阴交、心包经的内关作用强大。每一经的穴位

10、更适合治疗其对应脏腑的疾病,是有其临床与实验根据的。,穴位注射的作用,3. 药理: 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 镇痛,抗感染,抗炎,解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药物特异性作用:,蔡雪芬等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选用关元、足三里,予黄芪注射液及生理盐水进行穴位注射,结果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汪帼斌等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穴位注射等量不同的四种药物,取大鼠右后肢足三里、昆仑、双侧肾俞,结果四种药物均有镇痛作用,其中蜂毒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在提高痛痛阈方面优于丹

11、参注射液及正清风痛宁。说明不同的药物注射于相同穴位,药效反应不同。谭志明发现给予相同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效与注射剂量呈正比。,穴位注射的作用,4.另外的作用: 经络腧穴对穴注药物作用的放大性 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 而是体内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当药物注射于穴位时, 影响它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 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即穴位的作用较非穴位更强大、时间更持久、副作用更少。,穴位注射不是单纯的穴位刺激或药理作用,或二者作用简单的迭加,而是通过机体的经络系统,把

12、二者作用最大限度地作用在机体疾病上,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穴位注射给药的途径中,药物或生物制品的作用得到了几何式的放大。,临床应用举例,申 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物质,药理机制,具体作用机制,纠正细胞内外离子失衡,降低细胞内含水量, 减轻脑水肿 ; 减少Ca2+内流,防止Ca+超载; 阻断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早期终止继发性病理改变; 阻止神经细胞凋亡; 直接嵌入受损神经细胞膜中进行修复; 增强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选取发病侧相应节段的夹

13、脊穴。胸背部神经痛取T1T8对应夹脊穴;腰腹部神经痛取T6L5对应夹脊穴;骶部神经痛取L1L5对应夹脊穴;上肢神经痛取T1T3对应夹脊穴。 药物配方:维生素B150mg、维生素B1205mg、10%葡萄糖注射液3ml。 操作:用10ml空针套5号半针头抽取上述药物充分混匀,让患者伏于桌上,充分暴露背部,将所注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325mm,有得气感后抽无回血再把药物缓慢注于穴中。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和渗药。每次注入相应病损的上下两穴,或上中下三穴。每穴注药1ml,隔日1次。,腰椎间盘突出症,主穴 夹脊、肾俞、阿是穴; 配穴 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阳交、悬钟。 按疼痛放射部

14、位,选取主穴及配穴共4穴,分为2组,交替使用,每次2穴。 操作方法:采用甲胺注射液,用0.9%生理盐水稀释成3ml,每次选取1组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号针刺人穴位(肢体穴位进针1一1.5寸,背部穴位0.5寸),进针后大幅提插捻转,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后回抽无血,快速注射药物(主穴1ml,配穴2ml);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坐骨神经痛,主穴:华佗夹脊穴, 配穴:按疼痛部位分经取穴,以环跳、秩边、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飞扬等;每次选1个主穴,3一4个配穴。 操作方法:取灯盏细辛注射液10ml,用一次性注射器,选局部麻醉用针头,皮肤常规消毒后,将药液分别注入穴位,视部位不同,每穴注入药液1.5一2.5ml,进针时若出现放射感,应将针头向上提起再注射药液。每日注射1次,或隔日加针刺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荨麻疹,自血疗法 (1)协助病人仰卧位,取一侧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皮肤,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出4ml血液,备用。 (2)让病人屈膝,取一侧血海穴,常规消毒穴位局部,右手持针管垂直快速刺入皮下后,小幅度提插,不捻转,使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后抽吸无回血,快速注入2ml血液,以免血液凝固。 (3)病人俯卧位,取同侧大肠俞穴,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垂直快速刺入皮下后,小幅度提插,不捻转,使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后,抽吸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