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技术-不寐.ppt_第1页
中医实用技术-不寐.ppt_第2页
中医实用技术-不寐.ppt_第3页
中医实用技术-不寐.ppt_第4页
中医实用技术-不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 寐,一、概 述,(一)定义不寐,即“失眠”。是由于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 古代文献中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即现在所称的“失眠”。,失眠的程度有轻重不同: 轻尚能入睡,有的初起入睡较困难,至夜半才能睡着,或睡后易醒或早醒。 重可以整夜不能睡。(合夜或彻夜不寐者)。 失眠时间有长短之分: 临时性由于环境的改变(出差、开会、走亲访友等)。 长期性一些慢性病(终年累月)。,(二)历史沿革,难经第四十六难最早提出

2、了不寐这一病名, 1、内经中无“不寐”的病名,但有关于“不得卧”、“不得眠”、“卧不安”、“目不瞑”的论述。 素问逆调论篇记载:“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2、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 金匮要略称本证为“不得眠”、“不得卧”,血痹虚劳病篇有“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3、古今医统大全称本病为不寐、不眠、不得眠,并分析了其病因病机。 4、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从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

3、无邪者皆虚证。”,5、医宗必读将不寐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 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6、医效秘传对病后不寐的病机进行了分析。 医效秘传不得眠“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

4、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清,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入表也”。,(三)范 围,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情志所伤 饮食不节 劳倦、思虑过度 久病、年老体虚,(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阳不入阴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 病变部位:以心为主,与脾、胃、肝、肾有一定联系,尤以心肾关系较为密切。,(三)诊 断,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三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

5、心神不宁、多梦等。 2、多数患者有不寐病史,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1)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 (2)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半); (3)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四、鉴别诊断,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它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

6、有关病因为主。,不寐不得卧与喘息不得卧的鉴别 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然均出现“不得卧”,但所指“不得卧”均是因其病表现气息不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症象,与不寐有别。,1.肝郁化火 主症: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 兼症: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主方:龙胆泻肝汤。,五、辨证论治,处方举例:龙胆草12克,栀子l0克,黄芩12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当归9克,车前子10克

7、(包)、木通6克、生地黄15克,龙齿30克,茯神1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关木通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6克。大剂量(60g)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痰热内扰 主症: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泛恶嗳气。 兼症:头晕目眩,口苦。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主方:黄连温胆汤。,处方举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茯芩12克,黄连10克,栀子12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痰食阻滞者,可加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克。 单方验方: 法夏燥痰宁心汤:法半夏10克,陈皮9克,白术10克,茯

8、苓15克,石菖蒲10克,胆南星10克,枳壳10克,酸枣仁l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3.心火炽盛 主症:心烦不寐,躁扰不宁。 兼症: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主方:朱砂安神丸。,处方举例:朱砂0.3-1克(研末冲服)、黄连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山栀6克、淡竹叶12克。 1朱砂内含硫化汞,不宜多服或久服,以防汞中毒。作汤剂时朱砂用量一次不宜超过2克。 2朱砂冲服,不能入煎,以免汞析出中毒。,4.阴虚火旺 主症:心悸不宁,心烦不寐,腰酸足软。 兼症: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 舌脉:舌红少苔

9、,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主方:黄连阿胶汤。,处方举例:黄连10克,黄芩12克,生地黄、白芍各15克,阿胶12克(烊化),龟板25克,柏子仁15克,麦冬12克,甘草6克、鸡子黄2枚。水煎服。 单方验方:百合生地莲子汤:百合40克,生地黄、莲子心、白芍各20克,夜交藤、麦芽各50克,郁金、香附、连翘、甘草各15克,大枣8枚。水煎服。,5.心脾两虚 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 兼症:四肢倦怠,面色少华。 舌脉: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者。 治法:补养心脾,养血安神。 主方:归脾汤。,处方举例: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远志6

10、克,茯神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合欢皮12克,夜交藤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单方验方:莲子元肉汤:莲子20粒,龙眼肉15克,加水煮熟,睡前服食,并饮其汤。,6.心胆气虚 主症: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 兼症:气短自汗,倦怠乏力。 舌脉: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处方举例:人参10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龙齿30克、石菖蒲12克、酸枣仁10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六、其他疗法,1、中成药: (1)柏子养心丸每次12粒,每日3次。 (2)枣仁安神

11、胶囊每次2粒,每日1次。睡前服用。 (3)朱砂安神丸 每次1丸,每日1-2次。睡前服用。 2、单方验方: (1)黄连竹叶汤:黄连10克,竹叶5克。水煎服。 (2)法夏燥痰宁心汤:法半夏10克,陈皮9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胆南星10克,枳壳10克,酸枣仁lO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百合生地莲子汤:百合40克,生地黄、莲子心、白芍各20克,夜交藤、麦芽各50克,郁金、香附、连翘、甘草各15克,大枣8枚。水煎服。,3、外治法: (1)熨目法:取半夏12克,朱茯苓9克、陈皮9克、胆星9克、石菖蒲9克、远志9克、淡竹叶9克、枳实6克、炙甘草5克,水煎取什。以纱布浸取药

12、液,略拧干后热熨双目,凉则再易,临睡前熨目,每次1530分钟。功能化痰宁心安神。 (2)药枕法:取黑豆、灵磁石、决明子、菊花各等份,作枕心。功能镇静清心安神。,4、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针刺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内关等穴,留针20分钟,以下午针刺为宜。或以睡前2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 (2)耳针疗法:取心、脾、神门、皮质下、交感。每次选23穴,轻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皮肤针:用皮肤针轻刺印堂、百会、颈项部及腰骶部背俞穴,每次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l次。,七、转归预后, 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

13、。 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失眠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结果亦各异。病情单纯,病程短者易治愈;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短期治愈,且与是否能够祛除病因密切相关。,八、预防与调摄,1、重视精神调摄 2、讲究睡眠卫生 睡前要排除兴奋因素,如讲话、吸烟、吃浓茶、打牌等。 睡前要洗脚,能起交通心肾的作用(手心与足心摩擦)。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各种劳动。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用脑过度,夜间学习、工作时间过长等,以切断失眠的恶性循环。,九、医 案,案一 阳不交阴,夜不成寐,饮食日减,脉来弦数,暂用半夏泻心法。 法半夏五钱 川连五分 茯神二钱 枣

14、仁三钱 麦冬三钱 广皮五钱 石决明一两 甘草四分 鲜竹茹四分 (选自清代名医何书田医案),案二 一陈姓女,38岁,患顽固失眠二年余,每夜只睡34小时,经常头昏,面色萎黄。缘由气恼,情志不遂,脘腑不舒,偶有呃逆。试投山西名医刘绍武先生,自拟“调胃汤”加牡蛎二料而获奇效。刘氏调胃汤,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陈皮、白芍、川军。 (选自历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吴,女,38岁,教师。 近七年来,经常失眠,有时通宵达旦,难于入睡,寐不安则头昏加剧,神疲乏力,记忆减退。经常使用镇静药及中成药柏子养心丸、补心丹等,未能奏效。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缓。 患者近七年来经常大便秘结,如羊矢状,数日一行,胃中嘈杂,口苦咽干,为一派胃热肠燥之证。此胃强脾弱,与伤寒论“脾约”一证相似,胃火上犯,扰及神明而夜寐不安。此非虚证,当用仲师麻仁丸试治。每日二次,每次15克,连服4天。 服药后来诊,腑气已通,每日一行,夜寐大有进步,每晚能睡34小时,口苦咽干也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又嘱其继服麻仁丸5天,药后不寐一证逐渐恢复正常。 (选自言庚孚医疗经验集),案三,十、病例分析,田某,女,45岁,农民。其常年在田间劳作,家庭困难,常为生计忧愁。半年来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入眠。常发心慌,健忘,白发过半,面色无华,劳动中时见头晕目眩,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