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总结,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制作人:马小梅 416,课程标准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专题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知识构建,1、器物层面(学习技术)地主阶级,2、制度层面(仿行制度)民族资产阶级,3、思想层面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 “学器物”到 “仿制度”、“走俄

2、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1.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 “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

3、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 康车酋纪行和徐继!的 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

4、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

5、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 “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

6、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

7、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8、,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

9、广泛传播。,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

10、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

11、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鸦片战争以前

12、,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人们开始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成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器物(科技)到学习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在这三个阶段中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专题线索,二、学科前沿,几种不同史观下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文明史观: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由中世纪的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历程。 2.近代史观:中国近代这一思想解

13、放历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向近代化迈进的历程。 3.全球史观:这一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在东西方文明碰撞后,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发展潮流,逐步融入世界的历程。,1.关于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或意义的研究,随着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将戊戌维新放在近代化过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有学者指出:“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否认了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肇端的观点值得商榷。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继的,都是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件历史大事。戊戌变法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将

14、这个起点绝对的固定在某个事件上是很失科学的。如果把中国近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还有学者论证说:“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的开始不是五四运动,而是戊戌变法。”,应当说,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由此可以看出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另外,有学者还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来看戊戌维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认为:“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

15、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般认为,它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唤醒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为五四运动做了准备,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然而,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又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其中一种观点从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看,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最高潮。另一种观点是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标准上去认识,认为新文化运动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是非标准。他指出:“出于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才使中国人因此找出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

16、人”。也有学者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认为“新文化运动以讨论信仰和道德入手,最终以促进中国现代化为目标”。,3.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五四运动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激烈论争。 (1)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一次中国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不需要革命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李大钊和各地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他们的认识水平,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阐述了对中国社会进行一次彻底革命的必要性。这对于扩大马克

17、思主义的影响,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如何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2)张东荪、梁启超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之间的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论争 1920年,张东荪在陪同来华讲学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过程中,发表文章,对罗素劝告中国“暂不主张社会主义”,当务之急是“开发中国资源”、发展实业的言论表示十分信服。梁启超于1921年2月撰文,支持张东荪的观点,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人纷纷著文,反驳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言论。他们指出,中国经济虽然落后,但无产阶级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不但遭到本国资产阶级、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遭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残酷掠

18、夺和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革命之爆发乃是必然的趋势”。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次关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要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论争。,(3)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争,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无政府主义者在揭露和批判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方面,在帮助人们了解十月革命和新思潮的过程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反对一切国家和一切权威,反对一切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并在反对中国反动政权的同时,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着革命

19、的形式、国家的本质等问题,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他们阐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用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论证无产阶级国家同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区别,指出对于封建贵族、资产阶级的国家必须彻底推翻,而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则必须巩固和加强,这是由资本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五四时期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第一场交锋,在中国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论争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敢地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批驳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潮,一步一步地扩大了

20、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 1.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3)维新思想:1

2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主潮流。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法国、美国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

22、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2.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激进派思想的区别 (1)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洋务派: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他们提出“自强求富”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抵抗外来侵略,镇压农民起义,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他们的思想与抵抗派一脉相承。 (3)维新派:前期以郑观应等为代表,后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

23、他们提倡新学,推行新政,实施新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4)改良派:实际上就是当年的维新派,只是在20世纪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在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的背景下,依然坚持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思想,反对中国进行革命,他们与革命派的论战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争论。 (5)革命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他们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的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6)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前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主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因而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注:后期发生了分裂,陈、李变成马克思主义者,胡适仍代表资产阶级),3. 中国先

24、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和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各种新思潮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通过论战,资产阶级思潮在实践中失败,越来越多的先进中国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