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知识点汇总_第1页
教师招聘-知识点汇总_第2页
教师招聘-知识点汇总_第3页
教师招聘-知识点汇总_第4页
教师招聘-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79年,威廉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强调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是有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之间相互独立,它们构成了人的所有复杂心理现象;主张实验内省法。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的作用与功能的研究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 桑代克 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

2、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从此,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之路。 心理学第一势力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 考夫卡 苛勒 主要观点:强调将心理作为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部分;重视心理学实验。5.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认为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某种欲望或冲动,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第二大势力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 主要观点: 注重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潜能,研究积极的人性观。 心理学第三势力

3、7.认知学派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 将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信息加工系统,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他们关心的是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种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个特性,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感觉适应:嗅觉 味觉 视觉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补偿:盲人 以耳代目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 清凉的绿色温暖的红色忧郁的蓝色欢快的歌声刺心的哭声 1.定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2.知觉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可以分为:(1)空间知觉:形状 大小 方位

4、 深度(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也叫思维的知觉常考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的培养(前、中、后)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三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填空 选择)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常考题: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

5、杂性与创造性2.连续性与广延性3.长期性与间接性4.主体性与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威信:权力威信与信服威信。常考题: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常考题: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6、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常考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有哪些?第一,专业理想的建立;第二,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第三,专业能力的提高;第四,自我的形成。常考题:一名新教师应该怎样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第一,师范教育;第二,入职培训;第三,在职培训;第四,自我教育。简答题:简述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常考题:试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正确看待学生的不成熟性)2.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独特的)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客观存在;学习主体;责权主体)考点三:师生

7、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2.师生关系的内容3.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观点(填空 选择 简答)1.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教师权威,在教学中起主宰作用。2.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教育目的在与促进儿童的成长,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关系的内容1.教学中: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社会互动关系3.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专制型(2)放任型(3)民主型论述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角度:1.了解和研究学生2.正确的学生观3.热

8、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积极与学生沟通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学生角度: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教学的本质: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常考题: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间接、教师传授、途径有效性、教育性等)常考题: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具;讲解;言语直观)4.启发

9、性原则(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循序渐进性原则(序)6.巩固性原则(教学中巩固;复习;记忆)7.因材施教原则(坚持课程计划与标准的统一;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等;)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常考题: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单选、判断)(一)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三)实际训练为主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探究活动为主(又称发现法)(五)情感熏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考点五: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填空 选择)最早出现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的著作

10、: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赫尔巴特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凯洛夫使班级授课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个别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我国古代私塾就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 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

11、偏远地区。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选择 填空)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常考题: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从教师角度来看: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从学生角度来看: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堂教学的延伸(4)课外辅导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课外辅导是上课的 必要补充

12、,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1.传递接受式起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教学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核心】 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2.探究式教学理论基础: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基本程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3.抛锚式(又称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基本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

13、范例教学式可称为范例的内容有三个特点:基本型、基础性、范例性理论基础:人的认知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基本程序:范例性阐明个案-阐明类案-掌握规律及方法论意义-规律运用于训练考点一:德育概念广义与狭义广义(包括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四方面德育)狭义德育概念:学校德育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组成。政治教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的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德育的意义:社会、儿童、教育目的常考题:中小学为什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14、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德育的目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内容、形式、方法。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常考题:简述德育的任务。1.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的培养;4.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素质。知、情、意、行发展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

15、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道德认知,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注意: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具体情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16、导之以行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2)社会道德的内化与个体思想品德的外化(3)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自我教育能力(4)多样性: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德育影响,体现多样性,同时需要三种力量的结合,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与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3)具有实践性。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常考题: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一)导向性性原则(

17、二)疏导原则(三)因材施教原则(四)知行统一原则(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考点六: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重视道德认知)2榜样示范法(学习榜样)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影响)4实际锻炼法 (参加活动)5品德修养指导法 (反省)6品德评价法(肯定或否定)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是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从组织结构看,班级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一定的组织结

18、构形成的机构;非正式组织: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形态。常考题:简述班级的功能。1.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传递价值观、知识、生活规范,培养社会角色)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满足需求、诊断、矫正功能)班级管理的概念、功能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维持班级秩序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班级规章制度 魏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相结合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全程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通过制定目标推动班级管理班集体的一般特征(简答、选择)(一)明确的共同目

19、标(二)一定的组织结构(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常考题: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常考题: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学生管理与活动组织工作;2.德育工作;3.三结合教育工作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工作:有效地组织和培养

20、优秀班集体。常考题:为什么教师要做教育研究?1.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概念: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概念: 主要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已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

21、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本质属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的本质特性,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教育者: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2、。受教育者(学习者):社会教育活动、有目的、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教育影响: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2)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利托尔诺(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

23、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1947)。孟禄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

24、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4)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

25、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同时,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古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3)古代教育形式简单。1.古代中国(1)学校出现的时期:夏代(2)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3.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其他,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普及性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

26、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阐明理论、揭示规律、指导实践儒家思想:仁、义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习思想:学、思、习、行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论教育作用;提倡建设互助平等的社会;论知识的理解:亲知、闻知、说之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发展,便是好的教育。学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相长、长善救失;主张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产婆术”一种教学方法,也称问答法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产婆术。柏

27、拉图理想国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2)卢梭(3)康德(4)裴斯泰洛奇(5)洛克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2)杜威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卢梭代表著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3)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4)裴斯泰洛奇教育应该使脑、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

28、(5)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来源于后天。绅士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五段教学法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教师中心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儿童中心说: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多元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重视智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现代化发展阶段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现学习方法;瓦根舍因:范例方

29、式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常考题: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决定着教育目的 4.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决定教育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影响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常考题: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或经济)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

30、.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1.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4.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依靠历史积淀的,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着的学校的制度规范,物质设施,精神品性等。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一种多层面

31、的综合文化,是以教育为目的及载体的教育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考点二:教育与人(个体功能)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填空)孟子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苏格拉底:“产婆术”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等,重视教育作用。荀子

32、: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华生 :人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全然不顾人的内在需要。常考题: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素质 生理前提(2)社会环境重要作用(3)教育 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作用常考题: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不能“拔苗助长” 2.阶段性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

33、实际情况区别对待。3.不平衡性:把握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4.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考点六: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五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教育目的的理解:1.建设者和接班人2.全面发展3.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简答: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34、力为重点。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分类:(1)纵向划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横向划分: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南京临时政府改学部为教育部,改学堂为学校,改监督、堂长为校长,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35、,承袭日本学制废除性别和职业限制,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新学制,由学术界人士和民间人士制定,具有很强的弹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是我国历来学制中最为科学的学制之一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填空)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序幕。(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目标(1)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地位、根本要求、强大动力、基本政策、核心任务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常考题: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