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概述_第1页
教育法学概述_第2页
教育法学概述_第3页
教育法学概述_第4页
教育法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教育法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法学及其学科性质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这一特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法学是教育科学、法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在教育科学与法学之间出现的一门边缘性分支学科。教育法学首先是法学科学的一个分支。法学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其分支学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法律类别进行划分,可分为:(1)国内法学(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2)国际法学(包括国际公法、攻击私法和伙计经济法等);(3)法律史学(包括法制史、法律思想史);(4)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在我国,一般将教育法作为是行

2、政法的一个分支。但是,教育法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法学也是法学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形成的边缘学科。教育科学即包括其本体学科教育学,也包括与其他学科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等。教育法学就是在教育科学与教育法学之间产生的边缘性学科。教育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教育法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正在逐渐确立。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教育法学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尽管归属于教育学科,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绝不仅仅限于教育领域,法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是其研究内容。由于教育法学的这种学科性质,使得教育法学的研究领

3、域、研究内容跨越了法学和教育学。在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教育法学也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这一特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教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教育法学就主要围绕教育法规进行研究。教育法学是一个学科群。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我国的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主要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法学研究的深入,教育法学也在逐渐向着更加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其原因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在高等教育阶段所面临的教育法学问题正在逐渐分化。教育法学至少可以分为高等教育法学、中小学教育法学两个主要分支。高等教育法学研究高等教育

4、阶段所涉及的教育法学理论和问题。中小学教育法学主要研究中小学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法学理论和问题。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中小学教育法学。三、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在我国的教育法学著作和教材中,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一般都囊括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涉及和存在的问题。但是,从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来看,研究内容应该有所区别。实际上,研究者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和教材内容应该与受教育者的情况相符合。例如,对于教师教育各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许多有关高等教育的教育法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和其今后的工作联系和益处不大。因此,与其面面俱到,还不如有所侧重。对于这些学生,应该主要学习的是中小学教育中的法制

5、知识,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定在中小学教育法学的范围之内。我们也已经注意到,在一些教育法学教材中,对我国的主要教育法规都分出专门的几章来进行讲解。这对于具体教育法规的宣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育法学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就要研究规律和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法规解释、解说、宣传。因此,教育法学的内容应该更多的是研究性、探索性的内容。如果说对具体法律单独划分出一章进行讲解是教育法学的一种内容结构的话,那么基于问题的内容安排就是另一种结构方式。当然,无论是高等教育法学还是中小学教育法学,都有其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例如,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制运行过程就有很多相同之处。基于上述考虑

6、,在本课程中主要由三个知识模块的内容构成:一是教育法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介绍教育法学基本原理,包括教育法学概述、教育法规的原理、 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等内容。二是教育法制的运行过程研究,主要研究介绍教育法制、教育立法过程、教育法规实施、教育法律责任、法律救济等内容。三是中小学教育法制问题,主要研究学生权益及其保障、教师权利与义务、学校资产保护与特殊权利维护、学校事故及预防和处理等问题。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条件。对于教育法学这门分支边缘学科而言,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首先,从学科的基础来看,教育法学研究的是教育法规现象及其规

7、律。单一的、分散的教育法规的出现还不足以促成教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教育法规体系的完善,没有比较系统的教育法规,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其次,从学科的发展上看,作为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教育法学则必须产生于其母体学科产生之后。因此,教育法学的产生前提是其母体学科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三,从学科的研究上来看,教育法学必须以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教育法学产生的标志。二、国外教育法学研究现状(一)研究的基本情况较早对教育法规作比较系统研究的主要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与其法律制度相适应,美国的教育法学是一种判例学校法学体系,即

8、通常以一些比较典型的具体教育法律纠纷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依据,围绕这些案例中所涉及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联邦德国则主要着重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即主要围绕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为教育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日本的研究则兼顾了这两个方面,成为理论与判例兼顾的综合型教育法学,使日本的教育法学研究比较发达。(二)教育法学著作的出版情况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是德国国际教育大学法律系的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学校法学一书。该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学校法学一书由三编构成,第一编探讨学校制度方面的法律;

9、第二编研究教员的法律关系;第三编研究学生和学校的关系。美国较早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是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这本书是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它奠定了美国研究学校法的理论体系。该书第一部分阐述了美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第二部分解释了教师的聘任制度及其雇佣契约方面的规定,第三部分论述了教师的各种权利,第四部分阐明了教师的各种职责。当代美国教育法研究的体系仍是按照这一模式发展的,不过在内容上进一步增加了对学生的权利、学校财政、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研究,使其涉及的教育领域更加完整。(三)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的情况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法学研究会是美国1954年成立的“全美教育法问题研究会

10、”(NOLPE),现更名为“美国教育法学会”(ELA),总部设在俄亥俄州得顿市。日本也在1970年8月29日成立了日本教育法学研究会。目前国际上研究教育法学的专业性杂志主要是两家:一是德国的少年法和教育法(RdJB),于1957年由原少年法杂志改名而来;二是美国的教育法律季刊(Journal of Law and Education),于1972年由美国法律出版社创刊。三、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与现状(一)建国前的教育立法和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现象在中国应该说是早就出现了。西周时期的“丸三王教子,必以礼乐”, 就可以看成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教育习惯法。然而,直到中国十九世纪末的几千年,并没有出现过比较系

11、统的教育法规。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危机,实行大规模社会变革,制定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中就包括可以称为中国最早教育法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特别是后者包括了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校章程、初等学校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和任用教员章程等20余个文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教育法规体系。这部教育法规从草拟开始,就“上溯古制参考列邦”,它的颁布,显然是渗透了法规拟订者研究教育法的心血的。尤其是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师范学生必须学习“教育法令”,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是中国教育法学教育开始。当然,此时了谈不上教育法学的专著,更不会有教育法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民国政府从成立之初就

12、十分重视教育立法。据统计,从1912到全国解放的三十余年间,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余件教育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法体系。遗憾的是,这几十年很多教育法规都未能落实,或者是徒有虚名,或者是朝令夕改。在当时频繁的国家战乱当中,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对教育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各解放区在1921至1949年间也先后颁布过500余件教育法规,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精力当时集中在夺取和巩固政权上,所以,这些法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干部教育等几个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谈不上进行对教育法及教育法学的研究。(二)建国后的教育立法和教育法学研究解放后,由于对法制的不重视,党和政府所颁

13、布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不仅未成体系,而且即使有限的教育法规也可以说是执行不力的。到了“文革”,连宪法尚且一纸空文,何况教育法规呢。所以,从建国到八十年代初,三十多年教育法的研究无人问津。尽管如此,但我们从建国后的教育立法来看,仍然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立法有三个比较明显的高潮: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依据,由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包括各类学校暂行规定在内的教育法规,这些法规,对建国初期我国教育体制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二次教育立法高潮始于六十年代。为了贯彻1961年国家对教育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同时也

14、为了纠正学习前苏联经验中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并忽视法制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起草了被称之为“高教60条、中教50条、小教40条”的三个重要法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这些法规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各级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三次教育立法高潮就是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了。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教育立法开始迎来了春天。自从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建国后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短短十余年,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15、育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2001年),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的问世。这些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体系,推动了教育事业朝着“以法治教”“以法促教”的良性方向发展。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和普及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十分明显、不容否定的。对这十多年来教育法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有人(蒋超 /d

16、ata/2006/0508/article_1851_3.htm )将其分成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教育法学的萌芽阶段(19811985)。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人们对教育立法的重要性开始有所认识,教育界和法学界开始思考教育立法问题并见诸报端。特别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之后,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教育立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以及评介外国教育立法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当然,这个阶段还谈不上开展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的研究,甚至连“教育法学”的名词也还未曾见诸于报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把教育立法和教育法学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该决定

17、明确提出“在减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同年,我国开始了教育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并着手制定“七五”教育立法规划,一批重要的教育法律的起草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二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法学开始产生(19861994)。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这一年的教育研究第11期率先刊载了国外教育法发展概述一文,这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法学”首次见诸于学术报端,它开启了我国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的先河。此后,理论界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专题论文,并开始有专著出版。在这一个时期,人们开始对教育法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研究范畴和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为创建我国教育法学学科体

18、系奠定了基础。进入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在整体上对我国教育法学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始构建中国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框架。1993年教师法颁布,同年,湖南省教委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教育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期刊教育政策法规研究,1994年,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商议成立全国教育法学研究会的事宜。这些学术的研究和组织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这一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是:在进行教育立法研究的同时,明确地把教育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探讨,学术界出现了一批专职或兼职的研究工作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学科建设问题的论文,并有一些专著问世。本阶段具有代表性

19、的论文有胡文斌的国外教育法学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86年11期)、何瑞琨的教育法学的学科特点(教育研究,1987年第6期、丁胜源的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学的意见(教育研究,1987年第12期)等。专著有何瑞琨所著的中外教育法知识、米桂山、龚友明主编的教育法概论(1989)等。一些师范院校的教育系开设“教育立法讲座”,大大推动了教育法学的研究。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把教育政策法规列为校长岗位培训的主要课程,并编辑出版了培训教材。从1986年到1989年底,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学科特点以及学

20、科性质等有关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的深入讨论。这种讨论不仅起点高,而且形成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同教育立法同步起飞的态势,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学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学的形成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形成阶段的开始。此后,国家又陆续颁布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国务院和地方立法机关也加强了教育立法,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这显然为教育法学科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着眼于从整体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从理论上探讨我国教育法学的学科体

21、系框架。二是出版教育法学专著,进行我国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实际构建尝试和应用研究。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育法学领域的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张维平的教育法学(1990)、李小燕的教育法学(1992)、劳凯声的教育法论(1993)、郭齐家主编的教育法全书(1995)、崔相录、劳凯声主编的教育法实务全书(1995)、国家教委法规司法规处编写的,教育法实用大全(1995)、劳凯声、郑新蓉合著的教育法学概论(1996)、劳凯声主编的教育法导读(1997)、李连宁、孙葆森主编的学校教育法制基础(1997)和教育法制概论(1997)、褚宏启编著的学校法律问题分析(1998)等。目前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和发展进入了一

22、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问世,从而将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我国教育法学当前应该完成的研究任务我们注意到,早期的教育法学研究其任务主要在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提供必要的依据。但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立法活动的重视与加强,我国逐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就为我国教育法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背景。同时,也对教育法学的研究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概括起来说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1深化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重点从宏观转向具体教育法律及其配套法律的制定问题目前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宏

23、观构成的几个维度已经基本明确,已有的教育法规,也基本确定了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形式的各个教育法规之间的分工格局。但是,有些重要的单行教育法律,如教育财政法、师范教育条例等,还未出台,已发布的教育法和其他单行教育法律的配套实施法规,如实施细则等,亦有待起草。因此,今后教育法规体系的研究,将主要侧重于解决这些法规起草过程中的相关问题。2推进教育法规实施,健全、完善教育法制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已对我国的教育实施机构体系(学制体系)、教育管理体制、投资办学体制等作出了全面的规定。教育法规及其所确立的这些教育制度的全面实施,要求以完善的教育法制为保障机制。作为一种教育法规的运转机制,教育法制要体现教育法规从制

24、定、实施到反馈的整个动态过程。根据有关法学原理,可以具体划分为教育立法制度、教育守法制度、教育执法制度和教育法规实施监督制度等诸多的环节。各环节是否健全和完善,关系着教育法规的法实效问题。如果教育法规不能实现其实效,教育法规的存在没有意义,其所确立的各种教育制度会流于形式,依法治教也将是一句空话。目前,教育法规的实施(包括执法和守法)是我国教育法制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推进教育法规实施,促进教育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也是教育法学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3普及教育法规知识和提高教育法律意识有法可依只是依法治教的前提。知法、懂法以及对教育法规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才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必备条件。教育法律意识

25、是教育法制作为一种动态机制得以运行的动力和润滑剂。因而,提高全民的教育法律意识,对于推动教育法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目前教育法规的宣传工作还比较薄弱,教育法规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普遍存在教育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所以,教育法学必须把探讨普及教育法规知识与提高教育法律意识作为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4加强教育法学学科建设,形成多层面的研究体系,使学科特色更鲜明目前,教育法学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基本建立并得到学术界承认,但是,它还远远谈不上是成熟和完善。尤其是教育法学自身的学科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同时又具有显著应用性的学科,要求它必须形成多层面的研究

26、体系,既要有理论层面的研究内容,又有实用层面的研究内容。以理论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研究丰富和发展理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法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四)我国教育法学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上述研究任务,我们可以预计,通过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尤其是现实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强烈需求的推动,我国的教育法学将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获得发展。1,将更加注重开展教育法学微观课题的研究这些微观研究的课题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入:(1)关于教育行政组织的研究。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责、权的划分,教育行政机关的编制及其成立、撤销、改组的法律程序等。(2)关于教育行政活动程序的研究。主要指如何开展法制行政,如

27、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发布行政命令,采取行政措施,实行行政监督的机构、权限、程序和要求等。(3)关于学校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设置的权限及程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法律责任以及学校事故的处理等。(4)关于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的研究。具体包括教师的职责、任职资格、聘任、考核、晋升、工作量、工资待遇以及培养、培训等方面内容。(5)关于学生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的研究。具体包括学生受教育权利和其他个人权利的保护、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学生自身应履行的义务等问题。(6)基本的教育制度及其法定的推行方式。我国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了

28、我国十项基本教育制度,各项制度如何以法律形式保障推行实施,还需进一步落实。(7)教育法规实施及监督系统构建研究。具体包括教育执法的主体、权限及其执法程序,社会各种教育主体守法的范围,教育法规实施监督的各种形式,监督主体及其权限和监督程序等方面的问题。2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研究热潮,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与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许多人仍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法规看作只是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对教育法规的学习、研讨只限于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之中。这极大地局限了教育法规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也不利于教育法规的实施和依法治教的展开。我国要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和提高,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师范院校内掀起研学热

29、潮。只有各类教育人员知法、懂法,能够自觉运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各种教育关系,才能一方面保障教育的发展和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教育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使之不断得到修改和补充,并由此促进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3将会出现更多的学术研究团体,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法学研究水平随着教育法学研究人员的增多,教育法学学科地位的巩固,通过建立专业学术组织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交流和切磋,从而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也是必然趋势。我国全国性的教育法学研究专业组织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研究委员会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二级组织已于2000年10月在北京成立,并对提高教育法学学科地位、交流教育法学研究信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了进一

30、步扩大专业协作的范围,各地还应建立相应的专业组织,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参加,为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共同努力。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教育法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和研究教育法学的方法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法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法制问题和从事教育法学研究具有指导价值。(一)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调查是了解当前我国教育法制现状、问题的一种方法。社会调查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习和研究方法,要求学习和研究者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以便发现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二)历史考察的方法 事物都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