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1页
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2页
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3页
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4页
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生理,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

2、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 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一篇,总论,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第一篇,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第二节 正

3、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第四章,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科学。 微生物种类很多,适应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大部分对动物和人类生产生活无害或有益,一小部分是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土壤、水及空气中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备受重视。 一、土壤、水、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土壤 具备着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水分、气体环境、酸

4、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故有微生物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藻类和噬菌体等。但以细菌为最多(占70-90)。每亩耕地的细菌湿重约有90-225kg,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20cm的土层中。土壤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最大的贮藏所,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水 在各种水域中都生存着微生物。在有机物丰富的水中,微生物大量存在。水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腐生性细菌,其次还有真菌、螺旋体、噬菌体、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日光直射不适合微生物生存。但是微生物可由土壤、人和动植物通过飞沫或尘埃等

5、散布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环境而不同:在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宿舍、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最高;而在大洋、高山、森林、草地、田野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就极少。 二、土壤、水、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传播 土壤 病原微生物随动植物残体、人畜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水、垃圾等进入士壤。病原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以土壤为媒介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传染病,即为土壤传播。,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7,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较短,只有少数抵抗力强的芽抱能在土壤中生存数年至几十年。 水 病原微生物随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内脏、尸体以及医院、兽医院、屠

6、宰场、皮毛加工厂等排出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污染的饮水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发生。 许多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可经饮水传播,即为水传染。借水传播的有:伤寒、副伤寒、痢疾、霍乱、口蹄疫、猪瘟等。,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8,空气 在医院、兽医院及畜禽舍的空气中,常悬浮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人或动物吸入感染,分为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总称为空气传播。 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可在空气中生存一个时期,如化脓性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绿脓杆菌等。常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肺炎、肺炭疽、流感、化脓性感染等。,第四章,课件002,兽

7、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9,三、土壤、水、空气的细菌学检验 对土壤、水和空气进行细菌学检查,对于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常以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作为细菌学指标。 1. 菌落总数 指样品经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每单位(g、ml、m3) 检样形成的细菌菌落的总数。用作土壤、水、空气和食品等卫生学评价依据。 2. 大肠菌群 是指一群在37 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 包括大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沙门氏菌属中的部分细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粪便,故以此作为样品受粪便污染的标志。,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0,土壤的细菌

8、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值和产气荚膜梭菌值3项指标。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梭菌值)是指能检出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土壤量(g)。 水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我国标准:饮用水菌落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数 3个/L。 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是测定每 m3 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和链球菌数。,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1,第二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动物的皮肤、黏膜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但体内实质组织器官是无菌的。 这些微生物中,有的是长期生活的共生微生物,称为自身(常住)菌系,也称原籍菌。有的是环境中污染的,称为外来(过路)菌系,也

9、称外籍菌。 原籍菌是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自在动物体内特定的部位定居繁殖,菌类及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正常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或无害,具有免疫、营养及生物颉抗的作用。 外籍菌一般不能定殖,往往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一、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 哺乳动物 1. 体表 体表细菌很多,约有170个菌群,其中球菌最多,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八叠球菌等,杆菌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棒状杆菌和枯草杆菌等。是外伤感染的主要原因。 2. 呼吸道 以鼻腔细菌最多,气管黏膜也有,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呼吸道黏膜主要是葡球菌。 3. 消化道 初生幼畜消化道无

10、菌,数小时后随着吮乳等过程消化道出现细菌。不同部位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口腔 细菌较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螺旋体等; 食道 细菌极少; 胃 因受胃酸的限制细菌极少,主要是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胃八叠球菌等少量耐酸菌。 反刍动物前胃 存在着大量细菌,其中瘤胃中的细菌有29个属69个种,大多数为无芽抱的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小肠 由于受各种消化液的杀菌作用,细菌较少,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受胆汁的作用细菌极少;,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4,大肠 因消化液的杀菌作用减弱,大量残余食物滞留,营养丰富,条件适宜,菌数

11、增加,约有100种以上,每克内容物细菌总数为109-1010个,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拟杆菌及真杆菌等,占总数的90-99;其次肠球菌、大肠杆菌、乳杆菌、棒状杆菌等。 4. 泌尿生殖道 肾脏、输尿管、睾丸、卵巢、子宫以及输精管、输卵管是无菌的。仅在泌尿生殖道口有细菌,主要是乳杆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抗酸菌。,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5,禽类 在胚胎期是无菌的,出壳后雏禽消化道很快定殖大量细菌,形成微生物群体。 嚷囊中主要为乳杆菌; 小肠兼性厌氧菌增多,如链球菌等; 大肠和盲肠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盲肠的优势菌为真杆菌、梭杆菌、消化链球菌等。 二

12、、动物正常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正常动物体表或体内腔道有一层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是有益的和必需的,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6,经长期进化,微生物、宿主、环境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状态,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称微生态平衡。 1. 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个体间存在着协作和竞争关系。 协作是互相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遗传交换等作用,使一方或双方受益。 竞争包括对于营养物质、氧、栖息地等的竞争,以及有毒代谢产物对相互生长的影响等,使一方或双方受害。 2. 微生物种群间或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可分为共生、颉抗、寄生及吞噬四种。,第四章,课件002,兽医

13、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7,(1) 共生 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又可分为中立(互不影响)、栖生(一方受益双方无害)、互生(互相受益)。 (2)颉抗 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表现为竞争(双方受害)和偏生(一方受害)。 (3)寄生 是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生长繁殖,使后者受到伤害的现象。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宿主)。,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8,(4)吞噬 是指一种较大型的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小型生物的相互关系。前者称吞噬者,后者称牺牲者。 3. 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

14、 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体表现在营养、免疫和生物颉抗三个方面。 (1)营养 正常菌群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 (2)免疫 正常菌群对其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尤其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无菌动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动物的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固有层中广泛分布淋巴细胞,在原籍菌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分泌型IgA,抑制外籍菌,保护原籍菌, 有很强的抵抗感染能力。 (3)生物颉抗 正常菌群对致病菌等外袭菌有颉抗作用。给小鼠喂服肠炎沙门氏菌,在肠菌群正

15、常时,小鼠无发病和死亡;若先服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则动物全部死亡。,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0,(4)益生菌与益生元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用这些微生物生产的制剂称之为益生菌。饲料或食品中某些成分(如果寡糖FOS),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这些成分叫益生元。 益生菌及益生元可联合使用。二者对动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1,三、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 1. 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的饲料加工厂,饲料中70-85%的可消化物和50%粗纤

16、维在瘤胃内消化。其消化作用依赖于瘤胃内复杂的微生物区系的作用。 瘤胃内环境 是反刍动物体内的天然发酵罐 。 (1) 营养物质充足 不断有食物和水进入瘤胃。 (2) 瘤胃节律性运动,将微生物与食物搅拌混合。 (3) 温度38-40,适合微生物生长。 (4) pH维持在6.0-7.0,适合微生物生长。 (5) 高度厌氧,CO2 50-70%、甲烷 20-45%及其他少量气体,嗳气排出。,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2,瘤胃微生物区系 包括厌氧性的纤毛虫和细菌两大类。1g 内容物中,约含细菌150-250亿和纤毛虫60-100万,体积占瘤胃液的3.6%,其中细菌与纤毛虫各占50%。消

17、化代谢活动由二者共同或协同完成,且以细菌为主。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纤维素的分解。 (2)糖的分解与合成。 (3)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4)维生素的合成。,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3,2.大肠微生物及其作用 食糜进入大肠后,微生物的活动极其频繁,进行着很复杂的消化代谢。对单胃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消化作用尤为重要。 大肠微生物区系 无纤毛虫,主要是厌氧菌,如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占总数的 90-99%,其次是肠球菌、肠杆菌(大肠杆菌)乳杆菌和其他菌。约有细菌100多种,1g 粪便中含菌1000亿以上。,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4,大肠微生物的作用

18、 (1) 纤维素的分解 马、猪、牛、羊等。 (2) 其他有机物分解 淀粉、糖等。 (3) 蛋白质的腐败分解作用 蛋白质、氨基酸脱氨生成有机酸和氨;脱羧反应,生成有机胺(腐胺、尸胺、组胺等,恶臭有毒,导致肠炎、下痢)。 (4) 有机物的合成,合成菌体蛋白,高分子脂肪酸等,不能消化利用。合成维生素B、K,可被吸收利用。,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5,四、菌群失调 失调失调症 宿主患病、环境改变和滥用抗菌药等,使机体正常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发生改变,导致病理过程时称为菌群失调症。 防治 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用药量和疗程。用微生态制剂恢复正常菌群和治疗菌群失调症。,第

19、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6,五、悉生动物 1. 悉生生物学 是用无菌动物技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 2. 悉生动物与实验动物分类 实验动物可分成五类。 无菌动物(GF) 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 悉生动物 指有目的地带有某些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动物(SPF) 指不含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的动物。 普通动物 指在开放条件下饲养,体内外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寄生虫,但不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7,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植物以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并合成蛋白质,是自然界中

20、的生产者。动物将植物有机物同化为动物有机物,它们是自然界中的消费者。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将有机碳氮转化为CO2 、水、铵盐或硝酸盐等还回自然界中,以供植物营养。这种碳、氮素等的无限循环,在自然界中达到平衡。在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三级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于太阳,元素循环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8,1.试述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2.简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试述水的自净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4.自然界中的病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存活状况及危害如何? 5.何谓菌落总数

2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数,这些指标有何卫生学意义? 6.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有何规定? 7.解释气溶胶的概念及卫生学的意义。 8.何谓原籍菌、外籍菌,正常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如何? 9.试述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0.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11.试述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作用。12.何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对动物健康有何影响以及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 13.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14.为什么说如果没有微生物就不会有其他生物?试举例说明。 15.试以微生物生态学的观点分析“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句

22、话的科学道理。,复习思考题,第四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9,感谢观看此片 欢迎指导,END,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0,天津农学院 动物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2,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

23、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3,第

24、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 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一篇,总论,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4,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第一篇,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第四节 细菌的毒力的增强与减弱,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5,第五章,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 感染(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的现象。 发病 指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病理损害的现象。 病原微生

25、物 指那些可以导致机体发病的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致病性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6,毒力 指同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株的致病力在程度上的差异。毒力是病原微生物株的特征。 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1. 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

26、原微生物,如病毒等。,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7,2.法则评价 柯赫法则在确定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鉴定一种新的病原体时非常重要。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基因柯赫法则 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致病菌株中能检出某些特定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 第二,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其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8

27、,二、细菌毒力的测定 在传染病诊断与防治等工作中,须了解细菌的毒力。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等表示。 1. 半数致死量(LD50) 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2. 半数感染量(ID50) 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常用的有LD50 、ID50 、EID50 、TCID50等。测定方类似。如某病原微生物的 LD50为10-7.6/0.2ml。,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9,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等。细菌的许多重要毒力因子的分泌与细菌的分

28、泌系统有关。 一、侵袭力 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1.定殖 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0,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LTA) 等。 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成分称为黏附素受体。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粘附于细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

29、 抵抗吞噬作用 抑制吞噬(外毒素、荚膜等)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有荚膜菌等);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外毒素)。,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1,抵抗体液免疫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萄球菌SPA等);破坏抗体(分泌蛋白酶降解Ig如嗜血杆菌等);逃避抗体补体(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荚膜及S层等)。 3.内化作用 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结核杆菌、衣原体等 。 内化作用可使细菌扩散感染,提供庇护,逃避免疫杀灭等。,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2,4.在体内增殖 增殖是感染的关键,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 5.在体

30、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如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 二、毒素 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 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泌于胞外,外毒素。,第五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3,第五章,外毒素产生菌 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有菌种特异性。 外毒素特异性 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

31、痉挛;而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4,第五章,外毒素的毒性 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1mg纯化的肉毒毒素能致死2000万只小鼠或107个人。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甲醛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疫苗),可用于免疫接种。 外毒素理化性 外毒素不耐热,高温失去毒性。少数例外,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能耐10030min。 外毒素易被热、酸及蛋白水解酶灭活。,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5,第五章,2.内毒素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裂解后才释放。 内毒素的作用 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引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致死。 内毒素理化性 内毒素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内毒素的抗原性较弱,相应抗体不能中和内毒素毒性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6,第三节 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