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ppt_第1页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ppt_第2页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ppt_第3页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ppt_第4页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八章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文法系社会科学部赵敏、本章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医疗事故的概念、构成要件和等级制度,掌握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技术鉴定的法律规定,熟悉医疗事故的法律处理、证据和举证责任等规定,明确医疗事故的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以及构成医疗事故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概述了一、医疗事故处理法的概念及立法(一)医疗事故处理法的概念医疗事故处理法是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技术鉴定及赔偿活动中产生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医疗事故处理法目前在我国基本形成了宪法、基本法律、卫生法和专业法律相结合的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法体系。 2002年4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

2、002年9月1日生效,以往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失效。 2002年8月,卫生部又颁布了系列辅助法规,医疗机构了病历管理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等级标准(试行)、医疗事故争论中的尸检机构和专家资格认定方法、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的基本规范(试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二、医疗事故概念和构成要件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从业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行政法律、部门规则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因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从业者;(2)必须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活动中;(3)医疗机构和医疗从业者的行为违法;(

3、4)需要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影响;(5)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从业者主观上有过失;(6)过失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过失分故意和过失故意:指行为者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损害结果的两种希望,或者放任其结果而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过失:指行为者因疏忽或轻信而履行自己应注意的义务的心理状态。 医疗水平判断医疗过错,第五十七条医疗从业者在诊疗活动中没有履行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错误判定标准),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则和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有关纠纷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

4、毁病历资料。 第五十九条进口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缺陷或者不合格血液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供血机构要求赔偿,或者可以向医疗机构要求赔偿。 患者向医疗机构要求赔偿的,在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责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索赔。 (产品无过失责任)、三、医疗事故等级根据对患者人身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引起患者死亡、严重损害。 二级医疗事故:患者中度损伤、脏器组织损伤引起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患者轻度损伤、脏器组织损伤引起一般功能障碍的情况。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其他后果的。 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了医疗事故等级

5、标准(试行),同年9月1日开始实施。 医疗事故分类基准(试行)将医疗事故分类原则细分为十二个阶段。四、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造成不良后果;(2)在医疗活动中因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事故;(3) 在现有医学科技条件下产生了无法预料或预防的不良结果;(4)无过失输血感染产生了不良结果;(5)由于患者原因推迟诊疗产生了不良结果;(6)由于不可抗力产生了不良结果;(6)免除了医疗损害责任;(1) 受害者过失第二十六条侵害者的损害发生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侵害的第二十七条损害是受害者故意引起

6、的,行为者不承担责任。 (二)第三人的过失第二十八条损害由第三人造成,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不可抗力第二十九条不可抗力损害他人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四)紧急避难第三十一条紧急避难造成损害的,由发生危险的人承担责任。 如果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难者不承担责任,或给予适当的补偿。 紧急避难者不采取措施,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的,紧急避难者必须承担适当的责任。 (5)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特别责任免除事由第六十条患者有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患者或者其近亲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但是,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从业

7、者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医疗从业者在抢救生命危险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履行了合理的诊疗义务3、仅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诊疗困难。 第二节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置的法律规定,一、医疗事故预防(一)严格遵守医疗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及职业道德(二)加强法律、法规及医德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医疗从业者综合素质(三)加强质量监测,检查医疗从业者执行情况, 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4)加强病历等医疗资料管理(5)尊重患者权益,完善知情同意制度(6)制定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一)医疗机构内部报告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应由医疗从业者及时向我科负责人报告(二)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

8、失行为;(三)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 课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应当立即向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监测的部门或者专职报告。 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测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验证,并如实向本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有关情况,向患者通报、解释。 (二)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制度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严重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或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二)造成人员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医疗事故处理后的

9、报告中发生医疗事故后,无论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还是在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医疗机构应当在当天内书面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附上协议书或者解约书、判决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地发生医疗事故和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从业者进行行政处理的情况,形成前后相连的医疗事故完整报告制度。 三、发生医疗事故紧急处理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的扩大。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有关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应当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急救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 第三节医疗事

10、故处理的法律规定,一、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在医疗事故处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标准。 (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即时便民的原则;(2)医疗事故纠纷的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纠纷,医疗从业者双方可以就医疗事故纠纷进行协商、谈判,消除纠纷达成协议。 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纠纷的,应当拟定协议书。 协议书包含一方的基本状况、医疗机构的名称、类别、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要素和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职业及医疗事由等。 2医疗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医疗事故的机构和科室、引起医疗事故的原因、医疗过失行为的表现、医疗损害的程度和结果以及医疗

11、过失和损害结果的关系等。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认定,也可以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4协商规定的赔偿金额。 三、医疗事故纠纷行政解决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后,医疗从业者双方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医疗事故赔偿问题,也可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调解。 (一)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1当事人申请处理卫生行政部门的提出2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当事人的行政处理申请管辖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申请处理卫生行政部门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机构所在地为直辖市,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3卫生行政部门对当事人行政处理申请的审查和受理4行政

12、处理和诉讼的有关当事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方法解决医疗事故纠纷。 (二)医疗事故赔偿纠纷的行政调停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后,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应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自主和合法的原则,协调医疗事故赔偿问题,主持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纠纷的诉讼外活动。 调停时,应当按照当事人双方的自主原则,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订正赔偿额。 三、医疗事故的诉讼解决发生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医疗从业者双方不愿意协商解决或者协商,不同意卫生行政部门调整,或者不服行政调整结果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诉讼是医疗从业者双方之间的民事诉讼。 诉讼是解决医疗事故赔偿争论的司法救济途径。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医疗纠纷

13、的案件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三种,三种不同的案件从适用的法律依次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第四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规定,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具有医学鉴定资格的各级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按照法定程序,对发生纠纷的医疗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讨论,并进行医疗事故及属于哪一级医疗事故的结论性意见活动。 (一)地方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一般实行二次终止的鉴定制度。 (二)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二、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卫生行政部门交接鉴定(二)医疗从业者双方共同鉴定三、委托医疗事故技术

14、鉴定专家库和专家鉴定组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制度。 专家库由内科、外科、妇产科、中药学、法医学等25个专家组组成。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专家鉴定组至少由3名以上鉴定专家组成,作出鉴定结论时,以专家鉴定组的过半数通过鉴定结论。 但是,鉴定组的成员可以持不同的意见保留和记录。 专家鉴定组人数必须为单数,有关主要学科专家涉及鉴定组成员1/2以上死因、残疾等级的鉴定,应从专家库随机抽取法医学参加专家鉴定组。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依据(1)医疗卫生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会制定的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 例如,执行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疗法等。 (二

15、)医疗卫生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医疗卫生的规定。 (三)医疗卫生部门规章是指卫生部等国务院部、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医疗卫生管理规章。 (4)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 (五)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1自通知程序医学会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五日内,应当通知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提供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资料。 2当事人提交相应资料当事人自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天内,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原始资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二)书面陈述及答辩。 (3)医疗机构应提交的资料有:住院患者的病史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6、会诊意见、高级医师检查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师指示单、化学检查单(检查报告)、医学图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急诊危急患者,将规定时间内补充的病历资料原件保留的输液、血液、药物及注射用物品、药物等实物归档,或依法由具有检查资格的检查机构对这些实物进行的检查报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的其他资料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文件的门急诊患者,应当(4)患者应提交的资料:未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门诊、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由患者提供。 患者死亡的,由法定代理人提供。3审查和调查(1)审查:专家鉴定组对医疗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资

17、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关联性、合法性检查和核对。 (2)调查:专家鉴定小组为了弄清事实,在鉴定过程中就有关问题向医疗双方询问、了解,听取、验证当事人的陈述和答辩,必要时在鉴定前召开听证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资料。 4、专家应鉴定审查资料,弄清争议事实;(1)弄清损害事实的有无(结果)。 (2)明确因果关系,即损害事实(结果)和医疗行为有无关系。(三)医疗从业者明确医疗行为没有过失; (4)明确患者和损害事实有无责任等。 (6)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要求。 (二)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和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调查取证资料。 (3)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医疗过失行为和人身损害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7)医疗事故水平;(8)医疗事故患者的诊疗护理医学建议。 (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不符合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交医疗事故处理申请者支付。 鉴定费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