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_第1页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_第2页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_第3页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_第4页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中考语文 复习策略,碧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光福 2015.4.3,一、2014年中考成绩回顾1.2014年中考各区县语文平均分和及格率统计,区县 最高分 平均分 及格率 碧江 139.5 97.597 70.48% 思南 137 95.003 62.81% 德江 140.5 90.15 53.68% 沿河 138.5 92.058 59.54% 印江 139.5 97.977 69.90% 石阡 137 94.151 64.56% 玉屏 136 89.911 55.16% 松桃 136 90.975 57.97% 万山 135 83.131 46.86% 江口 136.5 91.88

2、6 57.57% 合计 140.5 92.986 60.68%,2.现状分析(见14中考试卷),二.2015年工作要点 1.目标: 全市排名第一 2.2015年工作要点 加强中考研究 加强中考培训 加强常规教学 加强资料管理 加强课题研究 加强校际合作 加强习惯培养 加强方法指导,三.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评价,1.总体:稳中有变 难易适度 体现课改理念和精神 2.板块:积累与运用 阅读理解 综合性学习 作文 3.题型:选择30 填空6 简答54 写作60 4.特点:重语言积累 重能力考查 重语文实践 重学生生活,5.主要失分原因: 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整体阅读意识薄弱 语境分析能力不强 语言

3、表述能力欠佳 文言词语积累不够,四.记叙文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文章达到的目标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体会其表达效果; 注意从科技作品中领会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区分观点和材料(

4、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一)构建记叙文的文体和知识体系,形式:小说 散文 新闻 通讯 传记 回忆录 游记 报告文学 童话 寓言 日记 书信等 内容:写人 叙事 写景状物 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线索: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事物 情感 景物,人称: 第一人称(直抒胸臆,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如面对面交流,亲切) 第三人称(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详略: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 说明 抒情 议论 描写 抒情: 直接抒情:感

5、情表达朴实真切、强烈直接 间接抒情:情感表达含蓄婉转,感染力强,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细节 对比 正(侧)面 白描等 作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更生动传神。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自然现象 时间 地点 季节 景物等 社会环境:时代 风俗 观念 人际关系等 作用: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突出人物性格 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2.语言特色(风格)评价用词: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G.准确严密,深入浅出; H.言简意赅,寓意深

6、刻; I.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J.清新淳朴,诗意盎然; K.凝重深沉,感染力强 3.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烘托、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抑后扬、以小 见大、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等,4.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烘托铺垫、前后呼应、 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5.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比拟(拟人和拟物)、排比、对偶、 反复、反语、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双关、 互文、顶真、对比。 一定要构建起学生的语文“知识树”,(二)解答阅读题的三点重要提示,1.要读懂文章 2.要掌握答题模式 3.要加强积累训练,思维路径,1.写了什么 题目类型:

7、 简要概括全文(或某段)的内容 答题模式: 什么(谁)+怎么样(做什么或是什么),例: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材料建材商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问题: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答题思路:谁+做(是)什么 关键词语:建材商 抢占 市场 答案:海外建材商正加速抢

8、占中国建材市场,2.怎么写的 题目类型:文章是怎样写人(事、物、景、情)的?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从方面)+(生动地描写了) (用结构)+(形象地刻画了) (按顺序)+(准确地说明了) (用词语)+(具体地描绘了) (抒发了) (表达了),例: 新叶,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问题:这段文字是怎样写新叶的生长过程的?,答题思路:用什么手法

9、写的? 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1:用拟人的手法写的,把新叶从严冬的“等待”,到春天的“舒展”的生长过程,描写得生动活泼。 答案2:按时间顺序写的,把新叶从严冬的“等待”,到春天的“舒展”的生长过程,描写得生动活泼。,3.为什么这样写 题目类型: 某一段(或某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目的+效果 目的:为了表达中心 为了抒发感情 为了刻画人物 为了说明事物 为了阐述道理 为了渲染气氛 为了突出强调,例: 十年后,母亲去世了,再十年后,我流落到了远方。当我每次归家时,总要去看看母亲的坟茔。那个长满衰草的小小的沙堆,一如母亲风干的躯体,孤零零地守望着草原上一茬又一茬的芳草,一度又一度的斜阳

10、 问题:画线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思路:为了表达中心 为了抒发感情 为了渲染气氛 答案1:为了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答案2:为了抒发作者对母亲悲痛的怀念之情。 答案3:为了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等待让自己开花的季节,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老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哀求他改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老师无法继续讲课。而给了他35分的历史老师则说:“他没有半点历史感,

11、当然,他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了他脑子有问题,不是白痴就是智障,甚至从不跟他说话。 走向社会的艾金森又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的艾金森四处碰壁,苦恼至极,于是他整天消极地躲在房间里喝闷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艾金森的母亲是个花匠,她将儿子带到她的花园里,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

12、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艾金森从母亲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尽管后来的好长一段日子里,他找工作时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他深深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不是他无能,只是适合他的季节还没有到来。 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以后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脑筋不转弯)、有一点腼腆,深受观众喜爱,于是他在英国迅速走红。 如今,憨豆先生傻乎乎地飞往全世界,这个穿戴整齐,但是头脑简单,常常闯了祸就落荒而逃的家伙,以憨豆先生大闹好莱坞进军

13、洛杉矶,进行他擅长的“捣乱工程”。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1亿美元,在美国公开放映时,亦好评如潮。 艾金森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 答题思路: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概括内容,就是要求回答“写什么”的问题。答题模式:谁+做什么,即艾金森+走向成功,为了答案更准确,说明一下是怎样的一个艾金森,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即不受老师和父亲喜爱的艾金森在母亲的鼓励下走向成功。 2.谈谈你对文中“开花的季节”含义的理解。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就是回答这个词语“写的是什么”。表面意思是草木花开的时候,通读全文不难发现,其深层含义是:事业成功的时候。,3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问题问

1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答题模式:为了,即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业成功之时。 4第3段中“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其中“足够的能量”指的是什么? 紧接着“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这句话的后面有“那就是”,这就暗含了答案: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 5从艾金森的成长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自选一个角度作答) 题目要求自选一个角度作答,暗含了这个题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 从艾金森的角度回答:勇敢面对挫折,克服自卑,就能走向成功。 从教师、家长的角度回答: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们战胜自卑,争取成功。,加强积累训练,平时训

15、练:1.三年规划,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兴趣。 2.严格按中考评分细则训练和改卷。 3.规范学生的基本概念、用语和书写习惯。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考场策略:1.考场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精选复习材料,引导掌握方法。,1.归纳文意的方法,分析标题 分析结尾 分析文中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结合各段大意概括中心 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还可以抓关键句、关键词语来综合归纳,2.寻找关键句子,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承上启下的句子。,3.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开头段: 开门见山 引入话题 设置悬念 点明中心 引起思考 激发兴趣

16、 结尾段: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提出问题 照应开头(或标题) 卒章显志(点明或暗示中心) 发人深思 再掀波澜,例: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修辞之美-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主题,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作用:肯定了或歌颂了或批判了,或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句式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短句简洁有力;长句内容丰富,有气势;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整齐凝练),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

17、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4.划分段落层次方法,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5.分清概念,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与写作手法 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 论证方法与论据类型,6.规范表述用语(1),例: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总领(总提)全文 开启(引出)下文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开启(引出)下文 承上 启下

18、(过渡)为后文作铺垫 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 照应开头 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卒章点题,意味深长,规范表述用语(2),例:表现作者对文中人物(或事物)感情态度的词语有哪些? 歌颂 赞美 崇拜 钦佩 赞颂 肯定 认可 同情 怜爱 憎恨讥讽 批判 批评 讽刺憎恶 鞭挞 否定 责备,规范表述用语(3),例: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常用哪些词语? 褒义:沉着 冷静 勇敢 倔强 善良 纯洁 坚强 宽容 豁达 正直 聪明 乐观 谦虚天真 诚实 真诚 忠诚美丽 朴实 才华横溢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大义凛然 默默无闻 深谋远虑 智勇双全 多才多艺 大义灭亲 艰苦朴素 身残志

19、坚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贬义:阴险 狡猾 虚伪 愚蠢 卑鄙 狡诈 自私,7.把 “字” 写 对,试卷中常出现的关键术语错别字: 拟人(似人) 承上启下(成上起下) 烘托(拱托) 先抑后扬(先义后扬) 列(例)数据 心理(里)描写 一定要把此类术语百分之百的写对,五.议论文阅读(一)基本知识,定义:发表议论,阐述看法、观点和主张 形式:政论文、学术论文、评论、书评、序跋、演讲稿、杂文、心得体会、读后感等。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 事实论据:古今中外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现实中的现象、有代表性的事例、自己的经历等。 道理论据: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

20、、公式,名人名言、成语、格言、谚语,权威或书刊的论述等。,论证: 举例论证:确凿、典型的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说理,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有权威性更有力。 比喻论证:比喻,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是非分明,鲜明深刻。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关系:需要证明什么,用什么证明,怎样证明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横式:并列展开,总-分-总,总-分,分-总 纵式:逐层深入,起承转合 语言:严密性、准

21、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不同的语言风格: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有文采、深刻犀利,(二)解题技巧,1.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明确的判断,完整的表述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 摘录法,2.提出论点的方法及其作用: 开门见山:直接、鲜明。 针对某种现象:有明确的针对性。 用问题引出:引发读者思考。 用名言引出: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用故事或事例引出:故事和事例又是论据。 用生动的比喻或寓言故事等引出:激发读者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3.要分清的问题: 分清论点和论题: 论点:观点、主张。如反对自由主义。 论题:论述的问题。如论自由主义。 分清中心

22、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4.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发出号召或希望。 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主观性试题的回答(如发表观点题、启发思考题等。) 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不宜偏激。 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知识积累,理由要充分。,6.为原文观点补充论据题: 这就需要平时分类积累,弄清观点的基础上联系恰当的论据。 (平时要分类整理名人名言、社会现象、史实典故、身边的典型事例等,如可分为理想情操篇、勤学惜时篇、亲情友情篇、情趣爱好篇等。),例:阅读

23、文章回答问题。 小的决定大的,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 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 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 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气引发的 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

24、个世界的。 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 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 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 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

25、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12)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答题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可以两个方面结合思考:一是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二是答题模式:什么+怎么 样,综合全文看,中心论点就是:小的决定大的。,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4分) 这是回答“怎么写的”问题。仔细阅读可以发现, -在举例之后,作了一个小结: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举例

26、之后作了小结: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可以概括为:小能改变世界。) -举例之后小结:小事还能致走向。答案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写的。 3.文章第(11)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4分) 引用名言属于什么论据?道理论据。有什么作用?从两个方面回答才完 整:论证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4.文章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显然是举例论证,证明这个分论点的,作用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走远了再关门,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

27、,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

28、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 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200

29、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n y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

30、动。,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3分) 2.第段中的“等你走远了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3分) 3.第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5.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4分),答题思路:,1.可以抓关键句(题目),可以用答题模式:谁+做什么。 老人在送别客人时等客人走远了再关门。 2.题目要求回答“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文章的最后一段揭示了中心,“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根据文章的中心,答案应该是:老人的

31、友善让“我”感到温暖。 3.作者写“我”没让儿子辩解就“发火”,是为了表达“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这个中心,所以,答案应该是:动作描写,“扔”、“摔”两个动词表现了“我”的行为不善。并非表现“我”气愤的神情,也不是为了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更不是表现“我”的教育方法不当。 4.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自己行为不善的愧疚。 5.叙述、描写、议论。很显然,最后一段就是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态 度,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

32、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

33、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

34、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终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选自美文阅读),答题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模式】问题见解(主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是“正确的态度”,作者的主张可以在文中找到。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 2.文章是分哪几层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答题思路】议论文的层次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

35、结论”。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本论部分的层次。找到本论,看分为几层,写出层意即可。 两层:正确的态度使人生的目标更坚定; 不同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3.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答题思路】找到论述“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段落,摘录相关语句作答。 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4.简要分析第三段“人在一生中”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答一种论证方法即可)。 【答题模式】写法例子效果。先辨别“写法”,即论证方法,再找出 例子;最后分析效果,即指出论证了什么。

36、示例:对比论证。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态度会使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更加坚定。比喻论证。用“阳光”、“劲风”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落叶”、“衰草”比喻消极的人生态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同的态度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有不同的表现。,考场作文的123456,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用亲身经历的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打动读者; 2.妙语才能煽情。用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 2.细: 不要简单叙述,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