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西城区 2013-20142013-2014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共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共 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瓦砾(l)归咎(ji)藩篱(fn)锐不可当( dng) B丘壑(h)疟疾(n) D殷红(yn) 诘问(ji)惟妙惟肖(xio) C两栖(x)颠沛(pi)匀称(

2、chng)束手无策(sh) 颓唐(tu)胚胎(pi)气息奄奄(y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震耸萌发草长鹰飞 B琐屑悠闲蹋败巧妙决伦 C潮汐渴慕繁衍风雪载途 D孕育追溯褶皱五彩斑澜 3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画家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B年轻时,健步如飞,一副踌躇满志之相;晚年时步履蹒跚,满口人生苦短之叹。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愧怍:惭愧。 D中华鲟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 销声匿迹:这里指不再公开讲话

3、,不再公开露面。 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而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其实,人是 村庄的主人,。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和谐。 A鸟是村庄的风景而树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B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C树是村庄的风景而人和鸟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D人和鸟是村庄的风景而树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码头边浣纱女蹲在江边挥着杵棒有节奏地捶打衣物,每棒下去,衣物便渗出白色泡沫。那白色 泡沫摇摇晃晃,带着她们的倒影,也带着她们的欢声笑语流向远方。河的两岸布满了错落有致的楼 房,其中不

4、乏一些富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不过这些楼房大都被改作水边旅社。大抵为的是饱览江 上景色,让游客体验苗族人的生活。 A修改:让游客饱览江上景色,体验苗族人的生活。 B修改:饱览江上景色,使游客体验苗族人的生活。 C修改:体验苗族人的生活,饱览江上景色。 D修改:饱览江上景色,体验苗族人的生活。 6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 B石壕吏杜甫唐代 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D陋室铭刘禹锡明代 二、语文积累(共二、语文积累(共 8 8 分)分) 7默写(6 分) (1)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月下飞天镜,_。(李自渡荆门送别) (3)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

5、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 (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 8名著阅读(2 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 事的时候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 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原苏联小说_,小说的主人公是_。 三、综合性学习(共三、综合性学习(共 8 8 分)分) 汉字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电视台组织“汉字听写大会”,学校准备组成代表队参加。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备战组准备了一些比赛项目,请你完成。(4 分) (1)根据拼音正确书写下面两个词语

6、。(2 分) (2)在横线处填写一对反义词语组成成语。(2 分) 失之_,差之_。 10.宣传组在电视台发来的材料中, 选取了一段文字作为宣传内容。 请你根据材料找出“汉字听写 大会”两方面的意义,分别用8 个字概括,填写在下面空格处。(2 分) 【材料】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手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了,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有所下降。“汉字听写大会”既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汉字书写能力,又有助于感受博大精深的汉字文 化魅力。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汉字文化蕴藏着民

7、族尊 严、民族意识和民族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 11资料组注意到了一些国家在推动母语教学方面的举措,请你结合材料,给相关部门提出两条 建议。(2 分) 【材料】 许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课程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 作用,对母语课程更加珍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母语课程的课时分配方面。比如,法国基础阶段 初小一年级,每周学时为 26 小时,法语课程则有 910 小时,比数学多出 44.5 小时,占周学时 的 35%38%,材料显示,许多国家都将母语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课时分配大多超过了总课时 的三分之一。 综观美国、

8、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其母语课程内容划分的领域虽有所不同,但不约而同地将观 察、思考、评论等领域纳入课程视野。如澳大利亚各州都将“插图、海报、图表、电影、电视”等 作为阅读学习的文本,鼓励学生“对书面的、视觉的、非纸质文本的理解、阐释、批判性的分析、 思考以及鉴赏”,并能够正式发表对不同文本的观点和看法,成为更加独立的倾听者、阅读者和思 考者。 建议一: 建议二: 四、文言文阅读(共四、文言文阅读(共 1010 分)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第12-15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

9、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

10、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 B寻向所志寻病终 C便舍船屋舍俨然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阡陌交通交通:_ (2)便要还家要:_ (3)便扶向路向: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土地平旷,屋台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15. 桃花源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一)阅读苏州园林选段

11、,完成第16-19 题。(共 10 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 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 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12、怎么样,右边也怎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时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 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 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 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 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 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13、假如安排 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 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 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拍,没有阅兵式似的 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

14、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6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使游览者感到“如在画图中”的?(4 分) 答: 17第段中,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理念是什么?(2 分) 答: 18“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 分) 答: 19圆明园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块近30 亩的土地已经清理完毕。请你根据苏州园林的 设计理念,对这片土地花草树木的栽种提出建议,并谈谈预期的效果。(2 分) 答: (二)阅读打枣的季节,完成第20-22 题。(共 12 分) 打枣的季节打枣的季节 牛汉牛汉 麦熟一晌,从收割到净场,不过三五天工夫。打枣也有个季节,记得是在农历的八

15、月中旬, 也不过三五天,全村的枣树差不多就打光了。打枣多半是在前半晌,多由女人和娃娃们操持和尽情 享受;是的,打枣确是一种使心灵快活的享受,可惜一年只能有一回。那几天,整个村庄此起彼落 地爆响着一阵阵的欢腾声:先听到成千的枣子在地上蹦蹦跳跳的声音,接着就响起了孩子们噢噢的 欢呼。熟透的红枣,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地瀑布般溅落下来,在院子里滚来滚去,总有那么 几颗跑到谁也难以找到的角落躲起来。打枣捡枣都十分有趣。我家有两个院子,地势高的上头院有 四棵枣树,下头院只有一棵。下头院的一棵不大结枣,它弯腰驼背,老态龙钟,有半边树干没有皮。 下头院早年有个牲口圈,曾祖父在世时,我家还趁(拥有)一套大车

16、和一匹骡子。这棵枣树的皮就 是被那匹骡子蹭痒蹭掉的,这是曾祖母对我说的。这棵伤残的枣树没有人管,枣子刚见点红圈儿, 就被孩子们摘去大半,实际上扔的比吃的多。我不吃这棵树的枣子,我总是摘上头院挨门的那棵树 的枣子,它汁多,核小,又大又甜。我们家收枣,实际上只有两棵树上有枣可打,一棵在羊圈的门 口,一棵紧靠父母住的房子。这两棵树的枣子我和弟妹们都不大敢摘。 打枣前个把月,已经摘过一回,是由我攀到树上一颗颗地摘的。拣个儿大五六成熟的,满满 地摘一大篮子。母亲把它们洗净装在瓷罐做醉枣。村里做醉枣的人家不是很多。醉枣的坛子严严地 封着,搁在房里的条桌上,坛盖一开,一股浓烈的酒香枣香喷发了出来,正在院子里

17、的祖母立刻便 可闻到,笑笑说:“醉得正合适。”要是醉得酒味压倒了枣味,就不算合适。开坛时,醉枣的香气 隔几家院子都能闻到,仿佛绽开了一朵奇异的香喷喷的仙花。开坛的当天,金祥大娘照例来我家要 一碗醉枣,回去给当屠夫的大伯下酒。我家收枣时节,父亲从不插手,宁神静气地在屋里看他的书, 炕桌上摆一碟刚刚出坛的红艳艳的胖胖的醉枣。看几页书,吃一颗醉枣。 打枣的事由我祖母主持,先命令我把整个院子扫净,一粒羊粪蛋都不能留。打枣前,我早已 高举竹竿,威风凛凛站在树下听候发令。祖母再三叮咛我,切不可使劲太大,下手要轻。当枣子噗 拉拉坠落,击打在我的头上、肩头上、手臂上,不但不感到疼,还有一种酥痒的快感。而且凡是

18、落 在人身上的枣子,弹跳得格外远。很小的时候,看到祖母和母亲打枣,千百颗枣子从她们身上朝四 面八方溅射着,映着秋天浓艳的阳光,那种梦境般的情景,到今天仍历历在目。光芒四射的红枣坠 落下来,从祖母和母亲身上溅射出去,祖母和母亲变成了两个能发光的神话里的人物。如果我四十 多年前把画学成,早已把这情景画了出来。 我自小认为,我的祖母是个内心灵秀的女人,她常常说出一些极有诗意的话。打枣时,她似 乎诗兴大发,说:“树上的枣子不能打得一干二净,要留十颗八颗。到下雪时,这几颗留下的枣子 会出奇的红,出奇的透亮。”祖母指着树尖上的那几颗晶红的枣,又说,“一来看着喜气,二来冰 天雪地时,为守树的鸟雀度饥荒。”老人们说,一个村子,总会有几只不愿飞走,忍饥挨饿死守着 村子过冬的鸟雀。树上的枣很难打尽,树梢的枣大都是后结的“老生子”,最后的果实往往不会成 熟,枣树总是格外地护着它们,有时使着劲儿打,它们像焊在树枝上一样牢固。祖母对我说:“老 生子不能打,再打,枣树会生气,明年不结枣子,或者结出来的也是苦的。” 打枣,不但女人和娃娃们快活,枣树何尝不快活!听到枣子溅落到地的声音,光芒四射地从 树身上飞溅出去,晶亮如飞虹,那情景,那声音,那光彩,枣树能不感到快活吗?祖母深信不疑, 我也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