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君子之风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君子之风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君子之风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君子之风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课 君子之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716、719、1428、623、87,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 1715,小人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

2、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三、章节梳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提问: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

3、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本章内容是文质之别。 【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提问: 1、子贡怎样反驳棘子成的观点? 2、孔子认为君子行为要“文”和“质”兼有,

4、如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棘子成认为只要“质”,不必要“文”。你怎么认为? 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他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 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

5、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是“利”呢?,问(P30课后练习三): 答案:孔子主张重义崇德,但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后代儒家越来越把利与义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造成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为了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

6、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提问: 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

7、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 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

8、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

9、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提问: 箪食陋巷(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10、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提问: 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问(课后练习一第二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不合乎义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说的过眼烟云;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 重。 成语:

11、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提问: 孔子如何自我评价的?,(课后练习一第一问):从716、 719两章中来看,你怎样看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怀的心境? 答案:这两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乐义忘忧的自我欣赏表

12、现得非常传神。他看重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他从读书学习和活动中体味无穷的乐趣。孔子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忘食”“忘忧”“忘老”这“三忘”,把他的这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 成语: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 第29章中,孔子

13、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提问: 孔子强调的“君子道者”三个方面他认为自己没能做到,而子贡却说是“夫子自道”,这到底是孔子谦虚,还是子贡夸大事实? 答案: 力图做到和真正做到,这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孔子认为自己在仁、智、勇方面还不能做到不忧、不惑、不惧,这并不是故意谦虚,他只是把君子理想的道德境界提出来,作为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罢了。理想境界与现实之间一定会有距离,而这差距正好激起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不过,在子贡看来,孔子在仁、智、勇这些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他也并没有故意夸大事实。,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14、】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提问: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了怎样的手法?并说明理由。 成语: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提问: 1、曾子要求读书人要有一种什么精神? 2、孔子要肩负什么重任,才能走得更远? 成语: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

15、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四、典型问题阐释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答案: 1、孔子所讲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和满足。所以虽然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

16、,他还是“乐”。 孔丘认为,在他所想的完全的人格之中,个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都有适当的安排。这就为一个人布置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在其中他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孔丘的“道”。 2、孔子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颜回是最好的,因为颜回安贫乐道,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仁”是完全的人格,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经常在这种精神境界之中的人称为“仁者”。) 3.孔子一生到处碰钉子,应该说是处于忧患之中,但他能做到“三忘”,就是因为他看重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例2: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 答案: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五、背诵句子 159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