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类的家园-地球学员班级: 年 级: 课 时 数:3课时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教学主题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教学目标期末考前复习教学要点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2、经线和纬线;3、地图;4、岩石的种类和自然灾害;5、地球板块学说;6、地形和地形图。难点:1、经线和纬线;2、地形图。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过程【作业讲评】【课堂导入】提问:1、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那些大洋?答案: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内容讲解】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

2、(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3.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4.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麦哲伦。5.地球内部结构:(1)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

3、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二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1.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2.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赤道是零度

4、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3)北纬、南纬各有90。3.东西半球的划分(1)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2)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 180E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3)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4)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4.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2)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3)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上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关系。如: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数字式:用分数来表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

6、为1。如:1:线段式:地图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如: 0 | | 20千米2.方向:(1)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例题:某考察队由A地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然后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你能说出A地的地理位置吗?分析:首先

7、要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A地向南行200千米到B地,又向东行400千米到C地,再向北行200千米到D点,而D地即为A地,说明Ba与CD两条经线交汇于一点A。而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所以A点是北极点。即:90N。三组成地壳的岩石(一)三大岩石: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2.沉积岩: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二)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没有喷出地表的岩浆,在高压

8、下形成的 一种岩石,颜色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属于岩浆岩。2.玄武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颜色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属于岩浆岩。3.砂岩:以颗粒为主的沉积物,颜色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能有化石,属于沉积岩。4.石灰岩:一般经化学沉淀或贝壳类的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一种岩石,颜色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属于沉积岩。5.大理岩: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成的一种,有明显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较为纯净的大理岩叫汉白玉,属于变质岩。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地壳变动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二)

9、火山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三)地震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震

10、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3.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五.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1)地形陡峭(2)堆积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3.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开挖。(2)弃土、矿渣的堆放。(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物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二)泥石流的危害1.泥

11、石流的特征:(1)突发性的特征:表现为突然爆发的液体沿着陡峭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2)历时短的特征:表现为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2.泥石流的危害:堵塞江河,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建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六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大陆漂移说;1.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力的作用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3.证据:大西洋俩岸大陆轮廓的可

12、拼合性。(二)海底扩张说:1.海底扩张说是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次提出的。2.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大陆地块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三)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碰撞和张裂之中。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大洋板块与大

13、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七地形和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常见的地形。地形类型特 征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丘陵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3.在等高线地形

14、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陡坡: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缓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悬崖: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山顶;等高线内部呈较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顶。 (6)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盆地: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盆地。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

15、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地壳运动 褶皱一 隆起一 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 凹陷一 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侵蚀高山削低 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经典例题】例题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 远去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消失 B. 日食时日缺的边缘呈圆弧形状C.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

16、片D. 太阳从东边升起而在西边落下解析: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有很多,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进行梳理,才能真正做到灵活运用。根据现代精密的仪器和精确的数据显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此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和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如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故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中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日食的圆弧形缺损只能证明月球是个球体,而无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可排除;选项D中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造成的,与地球的形状无关,也可排除;选项C用人造地球卫星远距离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准确地显示地球的形状。答案:C变式巩固1:如果你乘船

17、在海上旅行时遇到一座灯塔,你看到整座灯塔的过程是( )A .从上到下依次出现在你的视野中B.从下到上依次出现在你的视野中C. 塔顶和塔基同时在你的视野中D. 一直在你的视野中存在答案:A例题2:由外到内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A. 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解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鸡蛋般大小,地壳的厚度比鸡蛋壳还薄得多。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

18、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答案:C变式巩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有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 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答案:B例题3:下图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 ( ) A. 120E,20N B. 120E,20SC. 120W,20N D. 120W,20S解析:本题中虽然给出了经、纬度的度数,但并没有标出南、北纬和东、西经,因此,首先要判断哪些线条是纬线,哪些线条是经线。由于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中纵线是经线,横线是纬线;对于纬度,可再根据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上)北纬度度

19、数增大,南纬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所有纬线都是南纬度。对于经度,可根据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即向东(右)东经度度数增大,西经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经线都是东经度。两者结合起来,便可找出正确答案。答案:C变式巩固3:写出图中A、B二地的经纬度。A B 从东、西半球看:A地属于 半球;B地属于 半球。学法总结:对经、纬线特征的比较及经、纬度分布规律的了解,最好借助地球仪,建立清晰、准确的空间概念,切忌死记硬背。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的

20、分界线。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23.5)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南、北极圈(66.5)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例题4:在一张长62厘米,宽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的边缘各留2厘米空白。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合适的比例尺是 ( )A. 1:B. 1:C. D. 解析:在掌握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计算,选择与计算结果最接近的比例尺即可。根据题意,实地距离为5500千米和5000千米,图上要表示的距离为

21、:长=6222=58厘米,宽=5622=52厘米,则长与宽的比例尺为长:58厘米/5500千米=58/=1/;宽:52厘米/5000千米=52/=1/。在选定一幅图的比例尺时,就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故应以1/为参照标准。答案:D变式巩固4: 图上距离是12厘米,实地距离是36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 1:3000万 B. 1:300万 C. 1:30万 D. 1:3万答案:A学法总结:在大小比例尺的识别,以及大小比例尺的地图对应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等知识点上也有可能出现较难的题。同学们关键还是要先找准方向,不管是经纬网还是地图,若

22、找不准方向,则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另外,对有关比例尺的题在计算时要仔细,切不可因为马虎而失分。例题5: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是几种矿物的集合体,一种矿物是不能组成岩石的B.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C.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D.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的解析: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 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 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层 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

23、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 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 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例如,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答案:B变式巩固5: 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答案:C例题6: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 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解析: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答案:C变式巩固6:意大利

24、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 :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这里曾经发生火山活动 :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A、 B、 C、 D、答案:A例题7: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B.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进一步造成破坏 C.我国目前发现的火山中大部分有活动,小部分是死火山 D.火山活动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解析:我国大部分的火山都是死火山。答案:C变式巩固7:典型火山一般由 、 和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 自 。富士山属于_火山 (填“活”或“死”)。答案

25、:火山口 火山锥 软流层 活例题8: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 ,我国四川省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69227 人遇难,人受伤,17923人失踪,深切哀悼遇难的同胞们!(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 和 。(2)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D、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E、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立即从窗户跳出。F、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可立即通过电梯到楼下空

26、旷场地。G、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H、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I、远离石油、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解析: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

27、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 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答案:环太平洋周围陆地和海区 喜马拉雅山一带 CEF变式巩固8: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躲在卫生间和厨房 D.躲在高墙旁答案:D例题9:山上发生泥石流,而此时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径中央,此时你该沿哪个方向逃跑(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D.沿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解析: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

28、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答案:C变式巩固9: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逃生中要保护好头部 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答案:C学法总结: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知识点有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理解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理解地震的相关概念,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其中以“理解地震的相关概念,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为重点考查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同学们可以结合近几年所发生的一些地震(如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和玉树地震

29、等)背景材料加以理解,切实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和减灾防灾的能力。做到高分之后更有高能力。例题10: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学说”的说法是( )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 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D. 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解析:“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叫做“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现在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答案:C变式巩固10

30、:“大陆漂移学说”因为不能说明哪一问题而失败 ( )A. 全球陆地可以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大陆B. 印度大陆的古地层有冰川遗迹C. 南极大陆发现煤层D. 陆地漂移的原因答案:D例题11:下列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A. 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B. 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C.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和环太平洋地区地震分布集中D.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解析: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地球上的六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属于地壳比较脆弱的地带。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只能说明该处地壳

31、发生过升降运动,而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 答案:C变式巩固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地球的岩石圈是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地区C.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答案:B例题1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分析判断( )A. AC之间坡度大于AE之间坡度B. A处是山脊,B处是山谷C. AE之间坡度大于AC之间坡度D. B处是山脊,A处是山谷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平缓,AC处等高线与AE处相比稀疏些,所以AC

32、处坡度比AE处小;A、B两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为山顶。答案:C变式巩固12:读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学法总结:考试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理解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制一些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以“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为重点考查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同学们可以结合各种地形特点加以理解,相信同学们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课堂小结】1. 我们

33、要充分理解经纬网、经纬度、地图等相关概念间的差异。2. 学会分析理解不同方位下的经纬网。3. 注意区分大小比例尺是地图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特征。4.知道岩石的种类以及常用的岩石有哪些。5.认识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6.认识理解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7.理解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8.认识地震的发生,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9.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对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10.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11.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

34、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12.知道几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理解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1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能绘制一些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A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C登上“神舟六号”从太空中观察 D在地上插一根竹杆,观察杆影长度的变化2.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为两年,目前运行正常。酒泉(39.44N、 98.31E)位于上海(31N、121E)的什么方位 ()A 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以下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A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浙江省政区 D温岭政区图4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 ( )A经线形状是半圈,纬线形状是圆圈 B经线、纬线均是半圈C纬线形状是半圈,经线形状是圆圈 D经线、纬线均是圆圈5在陆地五种地形中,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