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跳骤停.ppt_第1页
第六章心跳骤停.ppt_第2页
第六章心跳骤停.ppt_第3页
第六章心跳骤停.ppt_第4页
第六章心跳骤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CPR): 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了解:心肺脑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熟悉:心跳骤停的病因 心跳骤停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掌握: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与复苏有效指标 心肺脑复苏中颅脑降温的护理要点,课程目标,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3秒病人感到头晕。 10秒可出现昏厥。 30-40秒瞳孔散大,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大小便失禁。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时间就是生命早CPR,CPR成功率

2、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白金 时间1分钟内, 黄金时间4分钟, 白银时间4-8分钟,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2020/8/8,2004年 北京马拉松赛 一名大学生猝死,2008年 北京奥运会 南非教练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多位明星突发疾病,凄然谢幕,急救现场化; 民众参与化; 知识普及化;

3、信息网络化。,现在救护的要求,美国每年死于心脏疾病的人数约为940,000人,其中死于心跳骤停的人数为350,000人。每年院外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为1/1000,每天约有1000人发生心跳骤停,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发生率可能高。 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随着意外伤害人数的剧增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跳骤停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我国对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较低。,中国古代心肺复苏记载,公元前4-5世纪 扁鹊:切脉诊断生死,用针,砭石,草药急救 公元前2世纪 华佗神方之急求奇方介绍自缢急救“以手按胸上,数动之并容忍对口以气灌之,其活更快” 公元200-300年,晋代葛洪 肘后备急方

4、介绍自缢急救“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更递嘘之” 包含现代人工呼吸基本要领: 悬发:使气道通畅 芦管吹气:似气管插管 塞鼻:保证不漏气,现代CPCR发展史,196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成立CPR委员会 1966年,CPR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人员全面接受CPR训练 1973年,CPR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将CPR训练项目推广到大众中 1992、2000、2005、2010四次修订CPR操作指南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概念,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的表现。 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临床死亡:常温

5、下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以内,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缺血缺氧受到损害,但神经细胞并未完全死亡,及时复苏,有可能成功。,相关概念,生物学死亡: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超过4分钟,脑功能因神经细胞死亡而无法复苏,即使心肺复苏暂时成功,最终因脑死亡而失败。 社会死亡:心肺复苏成功,脑复苏不完全。“植物人”。,病因,1、心源性因素:80% 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2、非心源性因素:20% 意外事件、神经系统病变、手术和麻醉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H与T的因素,5“H”: (1)低氧血症 (2)低血容量 (3)高/低血钾/低血糖或其他代谢异常 (4)低温

6、(5)酸中毒,H与T的因素,5“T”: (1)创伤 (2)张力性气胸 (3)心脏压塞 (4)药物过量或误服中毒 (5)冠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肺栓塞,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表现最明显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瞳孔散大。 (3)呼吸呈叹息样或间断呼吸,常发生在心跳骤停后的30秒内,随后即呼吸停止。 (4)大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出血压。 (5)心音消失 。 (6)皮肤苍白、发绀。,心电图分类:心室颤动,心电图分类:心室停顿,心电图分类:,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脉性电活动,诊断,1、突然意识丧失:5-10S 对声音刺激、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2、大动脉搏动消失: 5-

7、10S 颈动脉,2020/8/8,关于判断,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没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息)时开始 CPR。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CPR2010国际新指南,轻拍、重喊 两侧,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心肺复苏2005和2010的区别,心肺复苏(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心脏骤停发生后,全身重要器官将发生缺血缺氧。特别是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在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时脑循环持续缺氧开始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超过10分钟时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46分

8、钟” 心肺复苏的3个关键步骤(CAB) C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心肺复苏(CPR),1、判断现场,做好自我防护,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2、判断意识,3、呼救,3、呼救,拔打120,4、体位,4、体位,5、胸外按压,5、胸外按压,寻找方法:划肋弓方法胸骨中下1/3处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5厘米 按压与呼吸比30:2 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 尽量避免按压停顿。 避免过度通气(700-1000ml) 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按压开始通气结束,心脏按压标准,按压部位及方法图

9、片展示,按压的注意事项,1)部位要准确: 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 部位不在中线:则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 脱离等并发症。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3)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加 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但手掌根仍置于胸骨中下半部,不离开胸壁,以免移位。,按压的注意事项,4)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 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5)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 ,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 为30:2。 6

10、)双人CPR时,一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进 行人工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并监测颈动脉搏动 ,评价按压效果。当按压者疲劳时,二人可相互 对换,交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的间隙中进行,尽量 缩短抢救中断时间。 7)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胸外心脏按压有效 的指标是: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收缩压60m,6、开放气道,仰面抬颈法,开放气道,仰面举颏法,开放气道,托下颌法,7、人工呼吸,8、做完第5个循环后给予人工呼吸两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情况,检查时间:小于10秒钟。计数方法为:1001、1002、1003、10041010。,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有专业医务人员接

11、替抢救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电、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特别是溺入冰水中.,CPR终止条件,颈动脉及自主呼吸恢复,复苏抢救成功,继续下一步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操作完毕。为患者摆好体位。,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面色、口唇有苍白、青紫变为红润。 恢复可以探明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伤病员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电击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心电节律,电除颤是其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1min,复苏和成功率将下降7%-10%,如果10-12min以上再进行除颤,病人的生存率几乎为零。 电除颤的功率: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 电极

12、板的位置:心底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心尖电极置于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二、进一步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又称为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和药物,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一)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按压深度:至少5cm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间断:不超过5s 每2min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30:2 人工呼吸速率:6-8s1次 非医护人员:仅做胸外按压,弱化人工呼吸,(二)限制给氧水平,心跳骤停后组织内氧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预后恶化。,(三)

13、药物治疗,1、常用复苏药物 (1)血管加压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 (2)抗心律失常剂;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 (3)碳酸氢钠 (4)腺苷 (5)其他:强心药物,(三)药物治疗,2、复苏药物途径 (1)静脉途径 (2)气管导管途径 (3)骨髓腔途径,(四)高级气道,口咽气道、鼻咽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治疗可逆病因,低血容量 缺氧 酸中毒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低温治疗,张力性气胸 心脏压塞 毒素 肺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三、延续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PLS),(一)循环功能支持 (二)呼吸功能支持 (三)神经功能支持 (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降温,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1、降温,降温中的护理要点: 及早降温 平稳降温 深度降温 持续降温 缓慢升温,2、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