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基基本理论_第1页
骨基基本理论_第2页
骨基基本理论_第3页
骨基基本理论_第4页
骨基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2,目录,01,第三节 气血学说,第五节 皮肉筋骨学说,第六节 经络学说,06,第四节 藏象学说,.,3,气血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气主要来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生理功能,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4,(二)血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是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循行于脉管内的红色液体。 血液对人体而言具有两方面的生理功能:一是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二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5,(三)津液

2、 津液是人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其清而稀薄者谓之津,浊而稠厚者谓之液。津液和气、血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尤为重要。,.,6,(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气血津液的组成和功能活动虽各有特点,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7,骨伤科疾患的发生发展和愈合与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血运行失常,局部气血凝滞是骨伤科疾患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8,气病病机,(一)气郁 气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发散的病理状态。其原因多为伤后忧思郁闷,情志不舒,

3、也可因脏气内虚而致。 伤科患者伤后忧思郁闷可使肝失条达,气机运行不畅而成气郁之证。患者可出现心情抑郁,胸胁胀闷,少腹胀痛等症状。,.,9,(二)气滞 气滞多指伤后气机运行障碍而停滞之证。 临床上多由闪挫劳损,情志内伤等原因所引起。气机郁滞则局部经络阻塞,患处可见胀闷疼痛,因以气的病变为主,故胀多于痛,且痛无定处。,.,10,(三)气逆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气逆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外邪入侵或痰浊壅滞而致。气逆的病变与肺、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11,(四)气闭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障碍,气郁太过,上壅于心胸,使清窍闭塞,突然昏厥。气闭的病变与心、胸等的关系最为密切。

4、伤科多见于严重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多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同时因阳气不能外达,还可见四肢逆冷,甚或拘挛。,.,12,(五)气虚 气虚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消耗太过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衰退的病理状态。其原因可因为气的生成不足或消耗太过。骨科临床多见于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病人恢复期及年老体弱者。,.,13,(六)气脱 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脱而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骨伤科临床中,气脱多发生于严重内伤或开放性损伤失血过多的患者。,.,14,血病病机,血病的病机可归纳为血虚、血瘀、血热。其中,血虚属虚,血瘀和血热属实。损伤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15,(一)血虚 血虚是

5、指体内的血液不足,以至于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临床中如损伤的病情不太严重,则患者多以血瘀为主,待瘀血渐去而新血未生时则可见血虚之象。若为严重的损伤则患者当时即可见血虚之象。,.,16,(二)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血溢脉外,停积与肌肤之间,或蓄积于脏腑、体腔内的病理变化,又称瘀血。 骨伤科疾病中血瘀多由损伤引起。,.,17,(三)血热 血热是指血内有热,使体内血液循行加速,脉道扩张,或使血液妄行而易出血的病理状态。 在骨伤科疾病中多见于损伤后积瘀化热,或金刃创伤,邪毒感染。,.,18,气血同病的病机,气血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同样在病理

6、上,气和血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气血同病是比较多见的,尤其骨伤科疾病更是如此。,.,19,(一)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指由于气的运行不畅以致血的运行也出现障碍,进而形成血瘀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多由情志内伤,肝郁不舒,气机阻滞而致;或由于跌扑坠堕或辗轧挫撞等因素伤及气血,进而形成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骨伤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在伤科疾病中尤为常见。,.,20,(二)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指由于气虚,统摄血液的功能失常而引起出血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气虚,.,21,(三)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是指由于大量失血而引起的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最后形成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临床多因外伤后大失血

7、、呕血或妇女崩漏及产后大失血等所引起。,.,22,(四)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人体组织器官失养进而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多由于久病耗伤气血,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生化失职而致。骨伤科主要见于慢性损伤、严重创伤及慢性骨髓炎、骨结核患者。,.,23,(五)血随气逆 血随气逆是指因气的升降失常,升举太过或有升无降,导致血随之上逆的病理状态。 临床多由于损伤引起脏腑气机功能紊乱所致。,.,24,第四节 臧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以人体的形态结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25,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脏腑是

8、藏象学说的内在物质基础,包括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26,五脏的生理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其特点是“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其特点是“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既不同于五脏,也不同于六腑,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27,脏腑病机,在对骨伤科疾病进行分析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分析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的病变,也要对局部皮、肉、筋、骨损伤进行分析,并且将局部和整体联系起来分析,才能认识到骨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28,(一)肾与膀胱病机 因肾主骨生

9、髓,所以在骨伤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常可损伤肾阴与肾阳。 (二)脾胃病机 骨伤科疾病与脾胃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损伤后要及时调补脾土。,.,29,(三)肝胆病机 损伤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骨伤科临床可见患者因伤后情志不舒,或风挟六淫之邪,或瘀血为患而致肝胆病变的发生。 (四)肺与大肠病机 骨伤科疾病常可发生肺与大肠的病理改变。 (五)心与小肠病机,.,30,第五节 皮肉筋骨学说,皮肉筋骨学说是研究机体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在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暴力所致的损伤中,以皮肉筋骨损伤为首要的损伤。,.,31,皮肉筋骨学说的基本内容,皮肤位于体表,其表面有毛发、汗孔等

10、附属物。皮肤具有护卫肌体,防止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等功能。 肉,即肌肉,具有保护内脏、抵御外邪、运动肢节的功能。,.,32,中医学将筋络、筋膜、筋腱等统称为筋,包括西医的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血管和周围神经组织。筋有连接和约束骨骼,维持肢节活动和保护内脏的功能。筋隶属于关节,且与骨关系密切。 骨在中医学中属于奇恒之腑,它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包括了全身的骨骼系统。骨具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和进行运动的功能。,.,33,皮肉病机,(一)腠理不固 腠理不固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营卫不和,腠理不固的病理变化。腠理司毛孔之开阖,为卫气所充养。 骨伤科临床常见的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寒湿

11、腰痛等的发病即与此密切相关。,.,34,(二)皮肉失荣 皮肉失荣是指卫气营血不能正常濡养皮肉,进而使皮肉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理变化。 骨伤科临床可见于网球肘、腰背肌肉劳损等病。,.,35,(三)皮破肉损 皮破肉损是指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引起皮肉的损伤进而使其生理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 骨伤科临床尤为常见,多见于开放性损伤及其并发症。,.,36,(四)皮肉瘀阻 皮肉瘀阻是指外力作用于机体皮肉,导致局部气滞血瘀进而使皮肉生理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骨伤科临床中多见于各种闭合性损伤。,.,37,筋伤病机,凡跌仆坠堕,闪挫扭捩,均易伤筋。筋损伤后,其生理功能必然出现障碍。通常表现为局部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12、甚或出现感觉异常、异常活动等症状 。,.,38,(一)筋断碎裂 筋断碎裂是指外力强烈牵拉,或肌肉急剧收缩,或刀刃剌割而使筋断裂。骨伤科临床多见于踝关节扭伤造成的踝外侧副韧带断裂、膝关节扭伤造成的膝内外侧副韧带或十字韧带断裂。此外,在慢性劳损,气血亏虚,筋脉失养,筋痿不坚的基础上,轻微的外力也可使筋断裂,如慢性冈上肌腱断裂。,.,39,(二)筋离其位 筋离其位是指筋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其正常的位置,导致关节活动不利,又叫筋出槽。临床多由损伤引起。筋走、筋歪、筋翻均属于筋离其位,三者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40,(三)筋失其荣 筋失其荣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气血亏虚,筋失所养进而出现筋的生理功能障碍

13、的病理改变。 临床多见于慢性劳损性疾病,病程较长。因“膝为筋之府”,又多劳损,所以膝部的筋失所养最为常见。,.,41,(四)筋挛拘急 筋挛拘急指筋失去其柔软的特性,表现为筋脉挛缩拘急,张力增大的病理改变。 骨伤科临床多见于缺血性肌挛缩症。,.,42,(五)筋纵弛软 筋纵弛软指由于肝气不充,筋失濡养,导致筋软松弛,失去对骨关节的约束,进而出现关节运动障碍的病理变化。 骨伤科临床多见于急性损伤后遗症或慢性损伤导致的筋脉受累。,.,43,骨伤病机,骨伤是指由跌仆、坠堕、撞击、压轧、刀刃等外界致伤因素引起的骨骼的损伤,轻者使骨膜受损,重者使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或骨端关节面的相互位置关系发生破坏。,.,44,(一)骨骼折损 骨骼折损指暴力作用于骨骼,使骨骼发生损伤的病理改变。 其损伤的类型根据引起损伤的暴力的大小以及受伤时伤者的姿势可有多种表现。,.,45,由于暴力大小、性质和人体体质差异,暴力引起的骨折的情况亦不同。 还应注意的是某些特殊部位的骨骼折损还会合并重要血管、神经、内脏器官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必须及时的诊治。,.,46,(二)关节脱位 上下骨端相合,有臼有杵,外束以筋,可伸可屈,是肢体活动之枢纽,称为关节。外力损伤导致杵头脱离其窠臼,即为关节脱位,古称脱臼或脱骱。,.,47,第六节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