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15 波(二).ppt_第1页
课后练习15 波(二).ppt_第2页
课后练习15 波(二).ppt_第3页
课后练习15 波(二).ppt_第4页
课后练习15 波(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课时波(二),1(2015资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C,2(2015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第2题图,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由题意可知,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说明先前放入的镜片是凸透镜,让光先会聚了一下,起到了矫正作用;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应选A。,3(2014益阳)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C,第4题图,4(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A,第5题图,5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小朋友在

3、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 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第6题图,6(2014成都)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C,7(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

4、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A,【解析】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0cm,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仍让物距大于20cm,而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所以移动光屏一定能接收到清晰的像,选项D不符合题意;由于物距大于(20cm)一倍焦距,所以像距也一定大于20cm,而第一次成像时,光屏在10cm和20cm之间,即光屏一定要向右移动,选项BC不符合题意;向右移动光屏

5、,因为物距只知道大于20cm,不知具体数据,所以可能大于40cm,所以可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8(2014泰安)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C,第9题图,9(2014盐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6、( ),A,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 也可能大于l,10(2015济南)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B,【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位于凸透镜前16cm,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项B符合题意。,11(2015连云港)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

7、了光的反射原理,D,【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A 错误。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 错误。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也将靠近平面镜,C 错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D 正确,答案为D。,12(2014江西)完成下面的探究性试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玲玲同学进行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

8、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第12题图,玲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不正确,0.5,第13题图,13(2014威海)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图。,甲,丁,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 上进行实验:当

9、物体距离透镜 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 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 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 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 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 透镜4cm时,成 像,在照相机、放 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14(2013苏州)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填“甲”或“乙”)透镜。,第14题图,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解析】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得4

10、cmf8cm;又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10cm2f,得f5cm。若物体距离透镜4cm,则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第15题图,15(2015大连)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上。 (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