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兴镇王家小学 巩大虎,第三单元,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教材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文言文却是头一次遇到。学生一看到文言文,首先在心理上就会生产畏怯心理,所以教材在选编过程中,选择了杨氏之子这篇浅显易懂的文章,意在通过此文的学习,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所认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对于字词的理解,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与现代文之间的差异。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基本上可以理解基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点拨,会对学生认知文言文会起到更好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情分析,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2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

3、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建议,4课文中要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i”,二是“应声”的“应”读“yng”。,教学建议,5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课课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提示,目的是提示教师此次综合性学习应从本课教学开始,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学习的始终。本次综合

4、性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去发现、搜集精妙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 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组长汇报活动进程,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适时小结等方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动心态。,教学建议,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掌握通假

5、字“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重点难点,2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读并掌握惠、日、禽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全文。 3、感受人物的语言风趣、机智。,杨氏之子,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杨氏之子,(一)、导入 古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古文杨氏之子。杨氏

6、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同学们,课题是什么意思?(姓杨的人家的儿子),教学过程,(二)、初读感知 1、检测预习情况(诣、乃、禽)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叫学生读。 4、教师泛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5、学生练习断字断句读。 6、评价。,教学过程,(三)、精读品味 1、看注释,借助字典,看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儿童诗三首,初步掌握了古诗古文的翻译

7、理解方法,下面我们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说说这篇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学习。 (3)全班汇报。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教学过程,3、继续深读,思考问题。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 (1)他们分别是谁啊? 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杨氏子 孔君平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 (

8、3)讲故事。 A同桌之间交流 B全班同学交流。 C叫同学汇报。,教学过程,4、深层思考,体会巧妙。 (1)杨氏之子的聪慧是怎样的? (2)杨氏之子的聪慧,礼貌,委婉体现在哪个词语上? A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B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C全班交流,教学过程,5、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2) 未闻孔

9、雀是夫子家禽。,教学过程,6、熟读成诵 反复朗读,力争能够背诵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学过程,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 A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B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C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2、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1)、让路(名人幽默系列) 有一次,德国著名

10、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教学过程,2)、德国大诗人海涅(17971856年)是犹太人,因此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我们的日常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

11、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教学过程,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敏捷,听的透彻,说得委婉,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五、小结,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 sh)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