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ppt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ppt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ppt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ppt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关:考点关走近高考,高 考 定 位,一、考纲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影响。2新经济政策及其作用。3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考纲解读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2了解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活动,认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联系与区别。,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考查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和得失利弊,科学地评价斯大林体制。4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2、曲折性,认识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误和教训。,考 点 梳 理,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并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1918年帝国主义干涉者联合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不论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3)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义务劳动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4)评价积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

3、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在1921年引起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提出: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3)内容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

4、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5)苏联的建立: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实现工业化的方针。,(4)成就到1937年,

5、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农业全盘集体化(1)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2)1929年下半年开始,到1937年实现全盘集体化。(3)1932年底,消灭了富农阶级。,3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2)表现经济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使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工厂”;采取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政治上: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

6、的权力又集中于斯大林。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靠行政手段来管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3)影响经济: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政治:维系了政局稳定,破坏了民主与法制。思想文化: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性。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内容农业方面a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市场自主权。b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c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

7、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3)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揭开了改革序幕。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措施: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但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效果a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产生一定冲击。b苏联军事和综合国力大力增强。 (2)后期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放慢。结果:经济发展停滞和下降,苏联陷入困境。,3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政治a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b推出“公开性”“民主化”,纵容自由化思想。c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8、d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2)影响造成党内、社会上思想混乱。反对派崛起,政局不稳定。动摇苏共的领导地位。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二关:热点关解读高考,热点一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举措,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2不同点(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背景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匮乏;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是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2)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和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

9、主义。(3)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4)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新经济政策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5)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结果及其

10、原因等方面有什么异同?1指导思想(1)不同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2)相同点: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2内容(1)不同点: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戈尔巴乔夫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2)相同点:都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结果(1)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效甚微。(2)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4造成结果的原因(1)不同点

1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是在斯大林体制框架内的政策调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2)相同点:都没有找到适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热点二一、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1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实际生产力水平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无论进行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不能忽视经济建设,都必须把

1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5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建设社会主义的几种思路1苏联(1)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直接进入社会主义。(2)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1936年,斯大林时期主要利用行政手段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苏联形成。,2中国(1)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南斯拉夫的社会主

13、义自治制度。,热 点 讲 练,例,1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注重恢复发展商品经济,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答案:A,模拟考题1: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14、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解析: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战争的创伤,苏俄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最终失败。要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答案:B,例,2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15、。”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解析: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新经济政策显然不符合斯大林的这一观点。1929年,斯大林抛弃了新经济政策,在苏联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所以,B选项比较符合题意。,答案:B,模拟考题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历史史实最为相似()A土地改革运动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内容,与之相似的是B项和C项。再进一步探究,苏联农民加入集体

16、农庄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过渡,因此B项最为相似。,答案:B,例,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B调整了所有制结构C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D实行租赁制与外国合资办企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关键词是“最大不同”。戈尔巴乔夫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运用经济管理手段管理经济。A项最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A项的具体表现。,答案:A,模拟考题3: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171989年间的苏联人,你所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或政策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解体ABC D,解析:

17、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2月。,答案:B,第三关:技巧关笑对高考,考 技 精 讲,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都是历史考查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也要靠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经济大发展来完成的。但是经济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经济模式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模式,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挫折,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例,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

18、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解析:本题没有回避热点问题历史周年纪念

19、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考查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第(1)问注意两种模式的消极影响,要分别从英国和苏联经济表现回答,如英国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方面,不要涉及政治制度。,第(2)问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从自由放任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3)问回答苏中两国改革的原因,要简练。由所学知识可回答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国改革成功思想上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实践中的表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体制。第(4)问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得益于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关键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从而概括出美中的共同点就是经济计划和市场作用相结合,进而概括出随着经济发展要对僵化的经济模式进行改革的启示。,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表现: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

21、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高 考 回 顾,1.(2009广东单科,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列宁的分析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和特征。列宁准备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由国家控制生产、分配、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允许私人贸易。,答案:D,2(2009广东理基,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

22、,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句“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判断美国学者对斯大林五年计划“贬中含褒”,指出了计划经济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他三个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答案:B,3(2009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23、()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是在1918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是在1921年,排除A、B两项。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威胁中,要想迅速成为工业国,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答案:D,4(2009江苏,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

24、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为巩固国防和发展工业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并为适应工业发展而推行农业集体化,逐渐形成了独立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外的斯大林模式。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课时作业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这一政策的制定者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战争条件下”“余粮收集制”等关键信息,它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而,

25、实施者应是列宁。,答案:A,2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A,3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苏联海报。绘制这幅海报是为了配合苏联()A推行新经济政策 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工业化建设 D实现农业集体

26、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苏联的五年计划。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时间,再结合海报图片内大大的“5”字来判断,可能是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余的A、C、D项都与“5”字无关。,答案:B,41921年后苏俄终于渡过了危机、巩固了政权,主要得益于()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的实施使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所描绘的情景。,答案:B,5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

27、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C、D两项是斯大林的措施;A项在内战结束之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答案:B,6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而苏俄当时却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相对落后的

28、国家,可以看出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实施条件是不同的。,答案:A,7“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呢?当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苏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国家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存在”得以实现。1921年,俄共(布)十大在列宁的建议下,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A,8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是()A联共(布)十四大 B俄共(布)十大C联共(布)十五大 D联共二大,答案:A,9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29、,答案:D,10在苏联富农作为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被消灭是在()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期B新经济政策推行时期C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时期D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形成时期,解析: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家对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进行了剥夺,并把他们强行迁移到荒芜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参加劳动。,答案:C,11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苏联负责接待的领导人可能是()A列宁 B赫鲁晓夫C叶利钦 D普京,答案:B,1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A列宁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在斯大林执政时期(19251953年

30、),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并于1949年拥有了原子弹。,答案:B,13苏联和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A重工业 B农业C.轻工业 D科技,答案:A,14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他犯了()A右倾错误 B反革命错误C左货错误 D保守错误,答案:C,1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C没有对斯大林的

31、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两人的做法与其改革主张背道而驰,从根本上说,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致。B、D两项是其具体的、次要的原因,C项只与赫鲁晓夫有关。,答案:A,16“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右倾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D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解析:题干中的口号说明了存在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的情况,这说明了农业集体化强行推进生产资料公有制,脱离了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B。,答案:B,17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有来自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市场经济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惟一选择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A BC D,解析:明显错误,以偏概全,故排除;与题意无关,故也应排除。,答案:C,18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其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析:结合1921年的时间,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