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器文化.ppt_第1页
古代陶器文化.ppt_第2页
古代陶器文化.ppt_第3页
古代陶器文化.ppt_第4页
古代陶器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陶器文化,新石器时期 殷商,1 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 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1.1 磁山文化(B. C. 5400 B. C. 5100),1972年发现于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 陶器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 纹饰有绳纹、篦纹、剔剌纹、划纹、乳丁纹等。,1.2 大地湾文化( B. C. 5200 B. C. 4800),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 以夹细砂红陶为主。 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

2、现象。 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 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1.3 仰韶文化 B. C. 5000B. C. 3000,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陕西省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B. C. 4800年 B. C. 4300年,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3、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 纹饰有: 动物纹,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 几何纹,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B. C. 3900前后,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分布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形体多呈倒三角形。 纹饰有: 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 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 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

4、1.4 马家窑文化B. C. 3300B. C. 2050,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 以彩陶器为代表,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彩陶(彩色陶器):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 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特征的:旋涡纹和波浪纹。,(1)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B. C. 3300 B. C.

5、 2900年,(2)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B. C. 2650 B. C. 2350年,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 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 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3)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B. C. 2350 B. C. 2050年,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1.5 大汶口文化B. C. 4040B. C. 2240,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

6、、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烧成温度9001000。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 彩陶较少,但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1.6 龙山文化 B. C. 2500 B. C. 2000,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 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2商周时期,(1)白陶 (2)印纹陶 (3)彩绘陶器,(1)白陶,用淘洗的更加精细的高岭土烧制,烧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质地洁白细腻。 纹饰:兽面纹、饕餮纹、云雷纹、曲折纹等。 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2)印纹陶,盛行于商、西周、春秋,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 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3)彩绘陶器,兴于战国、盛于汉代。 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易脱落。 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