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名( ),字( ) ( )时期邹国人,伟大的( )家、( )家,是继( )之后( )家学派的代表人,被尊奉为( )。 本文选自( ),考 考 你,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孔子,儒,亚圣,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孟子的政治主张,施行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3,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4,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
2、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注意句子朗读节奏。,听,5,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恶 箪 蹴,乡 羹 妾,w dn c,xing gng qi,6,翻译课文,同桌合作:结合注释与所学文言知识合作翻译课文第一段。 逐句翻译,不懂的勾画出来。,7,原文:,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欲:,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译文:,生:,义:,舍:
3、,生命,正义,舍弃,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取:,选取,9,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有甚于:,苟得:,恶:,患:,辟:,比更重要。,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厌恶。,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厌恶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也不躲避。,10,原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没有。,如果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11,原文:,译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因为这个原因。,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却有人不采用它;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采用它。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12,原文:,译文:,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思想。,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使它不丧失罢了。,13,原文:,译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豆: 呼尔而与之: 蹴: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盛食物的木制器具。,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接受。,14,原文:,译文:,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万钟: 辩: 何加: 奉: 得:,指很厚的俸禄。,有什么益处。,侍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通“辨”,辨别。,得,通“德”,感激,15,乡: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通“向”,从前。,原文:,译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第一个“为” w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从前为了礼义宁愿
7、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16,是: 已: 谓: 本心:,原文:,译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这种做法不是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称作、叫做。,已,停止,放弃。,17,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2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 。,舍生取义,拓展:,18,第二课时,1
8、9,课文分析,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2、本段是如何展开议论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0,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21,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本
9、文开头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好处: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了。,22,2、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本段是如何展开议论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所欲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患有不辟,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义重于生命,(正反对比论证),23,小结第一段结构思路:,舍生取义,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正反对比论证义重于生命。,结论:人性本善,贤者能“勿丧”。 人之本心,(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24,故患有所不辟 万钟则不辩
10、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感激。,“辩”通“辨”,辨别。,“辟”通“避”,躲避。,通假字小结:,25,分析第二段:,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举了哪两个例子来证明? 2、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6,“见利忘义”乃失其“本心”,正面举例:一箪食 一豆羹,反面举例:不辨礼义 而受万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小结第二段结构思路:,论证“义”的可贵,不能苟且偷生。,论证为人不能见利忘义,失其“本心”。,27,2、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目的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一种什么行为?,
11、4、文中“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什么?,“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3、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结果如何?,结果:失其“本心”。,是一种“见利忘义”的行为。,问题探究,28,5、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29,小结:,第二段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在篇末点题,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它使人丧失了羞恶之心。,30,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所欲莫甚于生
12、何不用,正面,反面,对比论证,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非独皆有勿丧,(人之初,性本善),(层进),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决定生命义存在,万钟受决定宫室、妻妾、穷乏者义丧失,举例论证,(正面举例),(反面举例),31,中心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应选择“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写作特点: 1、说理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2、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富有论辩性.,32,重点词语解释:,得兼: 舍: 取: 苟得: 恶: 患: 辟: 如使: 是 故: 非独: 丧: 蹴: 不屑: 万钟
13、: 辩: 何加: 奉: 得: 与: 乡: 已: 本心:,同时得到,舍弃,选取,苟且偷生,厌恶,祸患、灾难,同“避”,躲避,假如、假使,所以,不仅,丢掉,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指高位厚禄,同“辨”,辨别,有什么益处,侍奉,得同“德”,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同“向”,从前,停止,天性、天良,33,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 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有
14、比死亡更厉害的。,34,3、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2、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试举一例.,A.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 B.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C.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 D、朱自清宁愿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陈希同,成克杰,余振东,褚时健,李嘉廷、 祝均一等贪官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35,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15、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 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36,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 丧失了人的天性。,37,按要求完成下列的语段分析:,(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16、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8,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 贤者能勿丧耳( ),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丢失,39,(二)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0,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呼尔而与之( ) 蹴尔而与之( )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谈骨气中有一个故事来源于“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这个故事是( ) 。,给,用脚践踏,通“向”,以前,嗟来之食,41,2.“贤者能勿丧耳”,在谈骨气中孟子有几句话是论证“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类-儿科基础知识-儿科相关专业知识-呼吸系统疾病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100题)
- 2025年综合类-保险经纪人考试-第八章人寿保险实务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选择题)
- 平安校园法制宣传与培训计划
- 2025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教学改进计划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全程管理计划
- 金融投资项目交接计划
- 能源行业资源保障措施规范
- 生命 生态 安全 教学改革计划
- 春季学期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节假日活动安排计划
- 幼儿园保教计划生态教育
- 2025至2030年中国森林消防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202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所属单位内部遴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 暑假的一次冒险经历记事作文4篇范文
- 入职预支薪资协议书
- 煤炭工业矿井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4慢性、重大疾病、肢体伤残疾病中医康复方案
- 微生物检验潜在风险试题及答案讨论
- 2025台州市椒江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