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课件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课件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课件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课件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两则,张胜男,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什么是新闻?,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 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新闻的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2、容的进一步扩展)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及时性,三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简明性,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真实性,新闻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词语积累,负隅顽抗 撰写 皖 绥 靖,zhun,潢川 鄂 豫 濂 聿,wn,xi,su,wn,古宛县 星宿 阻遏 阌乡,hung,y,lin,y,wn,jng,负隅顽抗( ) 悍然拒绝( ),角落,蛮横的样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

4、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论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思考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

6、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3、找出本

7、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质疑析疑,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8、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泰坦尼克号遇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1912年4月20日电北大西洋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一千多人沉入大海。 午夜时分,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无济于事。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

9、进着。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五天前,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航时,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遇难。只有745人得救,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如果船上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得救的人会更多。有两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漩涡卷进海底。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幸存下来的惟一的

10、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八糟的残骸。”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 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六要素”: 人

11、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 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

12、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

13、局已无可挽回。,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主体:,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14、弃 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

15、句好,为什么?,a 、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a句表达效果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 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比较阅读,理解提升,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

16、战略进攻阶段。,找“不同”,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