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_第1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_第2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_第3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_第4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一、阶段特征综述,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专制强化,制度衰落),(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新民主思想出现,但理学仍主导;传统科技仍发展,但未转向近代),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文

2、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获发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发展为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文艺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4对外关系: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背离工业文明潮流,制约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并开始遭侵略。,(开放转封闭;强势转弱势),(1)农业生产:玉米、_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资萌产生。 (2)手工业生产 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_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_。 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彩瓷,清代出现闻名 中外的粉彩和_。 (3)商业 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

3、,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_日趋活跃。 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 _市镇大量涌现。 商帮:_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政策,对外实行“_”和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甘薯,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珐琅彩,2、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商业资本,市场,工商业,区域性,重农抑商,海禁,(1)思想 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和“理”,主张克服 私欲,“_”。 李贽主张破除对_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 黄宗羲、顾炎武、

4、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提出限制王权、 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_”的思想; 思想上提出“_”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_系统地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_”。 (3)文学艺术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 有_水浒传西游记_。 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 郑板桥的_。 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_等 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致良知,孔子,个性自由,君主专

5、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3、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本草纲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三国演义,红楼梦,墨兰图,昆曲,秦腔,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加强、八股取士 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体现时代特征。 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 时代特点。,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

6、、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经济:能有效集中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 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对外关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反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经济: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对外关系:造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导致落后。,积极,消极,(主要是

7、中央 集权促进),(主要是君主 专制导致),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3)复习备考: 要注意多角度命题: 注意把握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 分析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纵向:(联系秦汉、唐宋时期的措施)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强化皇权的措施、特点, 分析比较异同,把握其强化皇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横向:(与同时期西方对比) 凸显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巨大差距。,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1)奴

8、隶社会(贵族政治) 夏商周时期,形成以血缘等级关系为核心的奴隶主贵族政治。 但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 秦汉到明清,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成为贯穿始终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3)演变趋势: 宗法制血缘贵族政治到中央集权行政官僚政治,统治阶层下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日益向中央集中,相权日益削弱、至消失,君权强化; 行政机构日益完善、庞大。,经济方面,2.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历史用表P71) (1)相同点 形成根源: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9、经济决定的; 根本目的: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的政策。 特点:都具有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危害:都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不同点 持续时间:重农抑商始于战国时期,贯穿封建社会始终; 闭关锁国实施于明清时期。 主要目的:重农抑商主要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 闭关锁国主要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主要内容:重农抑商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 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商入华贸易。 影响: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但后期

10、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中国 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高考备考: (1)高频考点: 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出现, 区域经济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等政策等知识点。考题大多以新材料的形式呈现, 考查分析理解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备考: 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注意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 外贸及中国社

11、会转型的影响; 要中外关联,把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相联系, 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力量的对比迅速逆转的根本原因。,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经济: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阶级:商品经济发展使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 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束缚思想。 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统治,封建统治走向腐朽。 (2)启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思想尤其

12、是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2)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异端”李贽,指出儒家经典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

13、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2)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3)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4)复习备考: 注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其主张、特点; 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的异同; 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行分析比较。,4、16世纪前后1840年中西方对比,中国继续徘徊在落后的传统农耕文明; 西方确立并巩固先进的近代工业文明。,总体特征:,具体表现,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工业革命推动机器生产取代 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商品经济发达,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渐确立,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最高准则,民主化、法制化成为主流,传统科技虽发展,但未迈入近代; 虽出现民主思想,但理学占主导;农本商末思想根深蒂固;,近代科学产生发展,形成体系; 三次运动促进思想不断解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