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M2.5,PM2.5的概念,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与大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动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已成为全民公敌,2011年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
2、5并未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2015年5月24日环保部公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 2012年10月11日,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环保部明确提出了新标准实施的“三步走”目标。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PM2.5的监测,一. PM2.5的分离 重量法 二. PM2.5重量的测定 射线吸收法 微量振荡天平法,PM2.5的分离,PM2.5的分离: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分离方法基本一致,即
3、由具有特殊结构的切割器及其产生的特定空气流速达到分离效果。其基本原理是:在抽气泵的作用下,空气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切割器,较大的颗粒因为惯性而被涂了油的部件截留,惯性较小的细颗粒绝大部分随着空气流而通过,达到颗粒物的分离效果。,PM2.5重量的测定,重量法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值得一提的是,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只要滤膜对于0.3微米以上的颗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损失部分极细小的颗粒物对结果影响并不大,因为那部分颗粒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 重量法测量PM2.5浓度普遍采用大流量采样器,原
4、理为采样泵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30m的颗粒物切割分离,PM2.5颗粒随着气流经切割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称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的浓度。计算公式为:,式中: CPM2.5的质量浓度,mg/m3; W2采样后滤膜质量,mg; W采样前滤膜质量,mg; F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 一头粗一头细的空心玻璃管,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PM2.5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三种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的测定,美国环保署多年来始终在关键测试点位上使用微量振荡天平与膜动态测量系统联用技术。在美国PM2.5监测网络中约有60% 的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 目前,中国PM2.5成分监测设备依赖进口,而美国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 微量振荡天平技术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正在使用的颗粒物自动监测的主流技术。,WHO以及几个国家的PM2.5标准,PM2.5监测系统,PM2.5监测系统是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267-3-81:2025 EN-FR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 - Connector optical interfaces for enhanced macro bend multimode fibre - Part 3-81: Conn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133:2025 EN-FR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133: Generic specifications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Mechanical test methods - Multiple cable coiling
- 大班幼儿运动安全健康教育
- 海淀3年级下数学试卷
- 河北技校数学试卷
- 贵州近年高考数学试卷
- 医院车辆安全管理课件
- 医院药械科管理课件
- 健康管理师实践课件
- 建筑装饰行业市场风险投资及运作模式与投资融研究报告(2024-2030)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程
- 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表
- 2023年中智总部及直属单位个高管职位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iqc培训教材基础课件
- 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
- GB/T 15435-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 GB/T 1355-2021小麦粉
- 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章-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