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答案:a2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解析:材料中“耕桑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的信息说明与水利河运有关,青苗法属于贷款性质改革,故a项错误;农田水利法与水利河运有关

2、,故b项正确;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的问题,故c项错误;募役法与兵役和徭役的减免有关,故d项错误。答案:b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措施。首先确定限定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搞清“这一问题”实际是“聚敛财富”,再根据变法内容得出答案选d项,是强兵之法。答案:d4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青苗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a bc d解析:据题干“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

3、用足”可知,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答案:c5“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a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提取能力以及青苗法实施的问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可知青苗法被官府借用、强制摊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所以选b项。答案:b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

4、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王安石说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答案:b7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产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国家之用”,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实用性,而非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错误,

5、c项正确;诗赋与经义也可能实用,王安石对此不一定反对,故d项错误。答案:c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是()a通过加税来增强国家财力b用改革经济来操纵国事c以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农业d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不加税而国用足”“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可知,a、b两项错误,d项正确,c项与题目无关。答案:d9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6、,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辐辏”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 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c反对变法的人 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解析:“辐辏”指的是围绕在王安石周围坚决拥护变法的人。答案:a10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解析:该官员是否支持变法材料体现不明确,故a项错误;该官员没有否定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说明他主张循序渐进的方式,故c项正确;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

7、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二(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邓广铭王安石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宋世风俗(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

8、法中青苗法的实质。王安石为实现富国目的,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持这一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答案:(1)社会状况: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2)实质: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措施: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3)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原因: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上。看法: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光言:“方今国用不足,灭害荐臻,

9、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王)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光曰:“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材料三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一个小的县城积累之钱米也不少于二十万,各路所积存的钱谷足可支用二十年不匮,宋史安焘传说:当时京城内外府库“无不充衍”。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理财”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

10、况的“理财”措施而带来的“富国”效果。吴玉清论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的主要观点。他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什么。并指出“有财而莫理”的危害。(3)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理财”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节省冗费”,可以得出司马光的观点是节约、节俭;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光曰:“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可以得出两者争论的焦点是理财方式。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可以看出“有财而莫理”的危害是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治。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措施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理财”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况的“理财”措施而带来的“富国”效果,以及教材中关于王安石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