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_第1页
第14课明朝的统治_第2页
第14课明朝的统治_第3页
第14课明朝的统治_第4页
第14课明朝的统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简历,姓名:朱元璋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主要经历,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 : 知道明朝的建立基本史实; 2.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3.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

2、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一、明朝的建立,赵某某,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1)元末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元顺帝,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3、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2)出现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背景:,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应天府(南京),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明朝疆域,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二、朱元璋强化皇权,赵某某,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自主

4、学习(一),时间:4分钟(团队成员自学,若有问题举手示意) 【自学】P67-69第一段内容 解答问题: 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者加速】 (归纳)科举制度发展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措施一:全面改革官制,【团队合作】在地方和在中央朱元璋分别是如何改革官制的?带来了什么影响?完成下表:,(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督地方,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1)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央,布政使司 ( ),按察使司 ( ),都指挥使司

5、( ),民政财政,司法,军务,行中书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等人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相权威胁皇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中书省,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6、朱元璋,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材料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职能,锦衣卫印,锦衣腰牌,措施二: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我定下的文

7、体叫八十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问 题 思 考 结合课文与材料,想一想: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 2.行文格式:,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文体一律固定为“八股文”,措施三: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措施,八股取士的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你赞成八股取士么,说说你的

8、理由?,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影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隋朝创立,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宋朝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明朝,温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实行八股取士,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三、经济的发展,赵某某,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9、自主学习(二),时间:2分钟(团队成员自学,若有问题举手示意) 【自学】69页内容 解答问题: 明朝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发展?,(一)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明朝农业移民垦荒,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方面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二)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二)手工业,(三)商业,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