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_第1页
四年级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_第2页
四年级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_第3页
四年级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_第4页
四年级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是小精灵,小多多来了,我是蓝博士,我叫小马虎,通过观察,我们能在统 计图中发现许多信息。,我看出号图的直条都在红线以下。,观察右边的图示,你有什么发现?,我看出直条的长短就能 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我发现:号图的红线上 方直条正好能补齐红线下 方不足的直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例1 整理数据,某地民兵进行打靶练习,每人打10发子弹(每发子弹最好成绩是10环)成绩 如下:(单位:环)规定90100环为优秀,7089环为良好,69及以下为差。,你能整理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例1 整理数据,先可以用写“正”字笔画的方法统计优、良、差的成绩人数。,再可以把优、良、差的“正”字

2、笔画擦掉换成人数,制成统计表。,某地民兵进行打靶练习成绩统计表,还可以将优、良、差的成 绩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例1 整理数据,某地民兵进行打靶练习成绩统计图,人数/人,优秀,良好,差,7,19,4,领悟思想 构建数模: 用写“正”字笔画的方法整理数据是个好方法。统计表用表格统计数据,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它们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其中,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例1 整理数据,1、利用例1的民兵打靶成绩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表中成绩最好的是 环。 (2)将上面的打靶成绩整理后填入下表。,(3)再根据上表中的数据重新整理后,填写下表。,100,1,6,11,1

3、,7,11,11,1,8,3,2、下面是某班男生的身高记录(单位:厘米)。 132 128 127 130 133 136 139 124 144 132 138 126 132 133 142 132 133 138 134 132 126 134 135 123 138 125 142 13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28,2,5,12,6,3,130 134,(2)根据统计表完成填空。 这个班男生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多;估计这个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厘米。 身高135139厘米的比125129厘米的多( )人。 身高高于129厘米的男生有( )人。,132,1,21,例

4、2 横式条形统计图,下图是某小学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在统计图中喜欢吃( 西瓜 )的人数最多。我要是商店经理就要多进一些(西瓜)。,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制成像上面这样,直条是横着摆放的样子。现在每人一问且自答,行吗?,例2 横式条形统计图,下图是某小学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喜欢吃橘子和香蕉的一共有( 111 )人。,喜欢吃其他水果的人数比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少( 22 )人。,领悟思想 构建数模: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制成竖式图,也可以制成横式图。看条形统计图便于分析一些数量关系,能科学解决问题。,1、四年级(3)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图。,(1)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10,22,8,4,(2)

5、身高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3)身高在120130厘米范围内的有( )人。 (4)身高在120140厘米范围以内的人数比140厘米以上的多( )人。 (5)全班一共有( )人。,120130,140以上,22,18,44,2、填表格并制成统计图。,四(2)班家庭人口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如下:,(1)根据上面的记录,填写统计表。,四(2)班同学家庭人口数量统计表,5,20,10,5,(2) 根据上面统计表制成横式统计图,例3 求平均数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名同学,第二小组有7名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两组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哪个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这里

6、的平均数,就是把小组的总身高按总人数平均分。,一个小组同学平均身高就是“移多补少”,使大家变得同样高。,先求小组人数的总身高,再根据总人数,最后求出平均数。,例3 求平均数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名同学,第二小组有7名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两组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哪个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解: 第一小组:(136+142+140+135+137+144)6=8346=139(厘米) 第二小组:(132+141+133+138+145+135+142)7=9667=138(厘米) 相差: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139厘米,第二小组平均身高138厘

7、米,第一小组平均身高要 高一些,高出1厘米。,领悟思想 构建数模: 平均数就是根据“移多补少”的思想,使每个数变得同样多。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1、前几天,某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6.1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6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195+212+205+168)4 =7804 =195(元) 答:平均每组捐款195元。,2、一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杨杨说:我的身高是140厘米,在这个游泳池里学游泳,不会有危险。你们认为杨杨会不会有危险呢?为什么?,有危险;,“平均水深120厘米”说明有的水深不够120厘

8、米,有的水深可能超过了140厘米, 所以这里游泳,杨杨还是有危险的。,例4 往返平均数,思维拓展,黄叔叔从A地出发骑摩托车去126千米外的B地用3小时,从原路返回时用了4小时,他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往返的路程应该是1262=252(千米),往返所用总时间应该是3+4=7(小时),你是这样想的吗? 1262 O(3+4)=_=_,1262(3+4) =2527 =36(千米/时) 答:他往返平均每小时行36千米。,1、爸爸开车离家300千米的地方办事,4小时到达,从原路返回时用了6小时。(1)去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返回时呢? (2)他往返平均每小时

9、行多少千米?,去时:3004=75(千米/小时),返回时:3006=50(千米/小时),3002(4+6) =60010 =60(千米/小时) 答:他往返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2、小华骑自行车2小时行40千米,小青4小时中每小时行15千米,小华和小青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0+154)(2+4) =1206 =20(千米/小时) 答:小青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例5,思维拓展,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剩下的分数更接近一些,所以更合理。平均分=剩下的4个分数和剩下的人数。试一试。,八一小学举行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打分如下:77,82,78,95,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

10、个最低分后,平均分是多少?这样合理吗?,(77+82+78+83)4=3204=80(分),1、一次校园歌手比赛中,8位评委给丽丽打分如下:,(93+94+95+96+97+95)6=9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平均分是丽丽的分数,你会计算吗?,2、食堂原来一周要烧煤5吨,现在一周只烧3吨,原来可以烧15周的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周?,5153=25(周) 答:现在可以烧25周。,课堂总结,1、 用写“正”字笔画的方法整理数据是个好方法。统计表用表格统计数据,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它们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其中,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制成竖式图,也可以制成横式图。看条形统计图便于分析一些数量关系,能科学解决问题。 3、平均数就是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