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类群.ppt_第1页
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类群.ppt_第2页
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类群.ppt_第3页
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类群.ppt_第4页
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类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类群,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莫 钰,海洋生态学,第一节 海洋环境,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三 大 环 境 梯 度,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图2-1,1.海岸带:包括潮间带和高潮时浪花可溅到的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一个狭窄的过渡带;(高潮线、低潮线) 2.大陆架和大陆边缘 大陆架:从潮下带至大陆边缘的海底,地形较为平缓、坡度小,水深约200m; 大陆坡:大陆缘外坡

2、度较大的海底; 大陆隆:是大陆坡下方缓缓趋向洋底的扇形地,水深约20005000m 3.大洋底 深海平原(大洋海底主体)、洋中脊(海底山脉)、深海沟,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四、海洋沉积物,(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红黏土软泥 钙质软泥 硅质软泥,第二节 海洋浮游生物,一、浮游生物概述 浮游生物,指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公共点: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无,随水流移动,具多样浮游结构) 浮游生物(plankton)、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浮游动物(zoo

3、plankton) 1、重要性 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2、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体增加浮力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图2-2,图2-3,3、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微微型(picoplankton):2 m 微型(nanoplankton) : 220 m 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m 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m 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m2

4、0 mm 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生态学意义 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超微型浮游生物 (ultraplankton) 5 m,4、浮游生物分类,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占时期的长短,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浮游动物的单个功能群 小型(microzooplankton):1000 m,二、浮游植物主要类别,1、硅藻类(diatom) 细胞具有硅质外壳(上、下壳) ,单

5、个细胞或组成链状,分布广泛 。,2、甲藻(Dinoflagellates)或腰鞭毛藻,多数甲藻细胞壁有原生质分泌的相当坚厚的表质膜,壳板以横沟分成上、下壳,在细胞腹面有一条纵沟,2条鞭毛分别环绕横沟和从纵沟伸向后端,有的种类细胞裸露,分布广泛,很多种类(如裸甲藻、亚历山大藻)会分泌甲藻毒素。多数能昼夜垂直移动。,Outlines,3、绿藻、金藻、裸藻、隐藻、原核自养生物等,三、浮游动物主要类别,1、原生动物(protists),有孔虫,放射虫,鞭毛虫,纤毛虫,Outlines,2、浮游甲壳动物(crustacean plankton) 桡足类、磷虾类、端足类、樱虾类、枝角类、介形类、糠虾类、涟

6、虫类、等足类等。 3、水母类和栉水母类 4、毛颚类:又称箭虫 5、被囊动物有尾类也称幼形类,四、漂浮动物,水漂生物 (pleuston) 表上漂浮生物 (epineuston) 表下漂浮生物 (hyponeuston),第三节 游泳生物,一、概述 包括海洋鱼类、哺乳类(鲸、海豚、海豹、海牛)、爬行类(海蛇、海龟)、海鸟以及某些软体动物(乌贼)和一些虾类等。 适应机制:流线形体型、气鳔、增加脂类物质。 洄游(migration):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洄游类型,洄游,指某些品种的鱼类在其生命周期中相对于其原有栖息场所定期的大规模迁徙现象,从每日到每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从数米到上千公里的

7、距离。 (1)产卵洄游(spawning migration),产卵季节前集群游向产卵场的洄游;外海向近岸浅海洄游、溯河洄游、降海洄游。 (2)索饵洄游(feeding migration),为寻找或追逐食料进行的洄游。 (3)越冬洄游(overwintering migration),暖水性游泳动物在晚秋和初冬水温下降时集群游至适于过冬的海区。,二、游泳动物主要类别,1、鱼类 (1)圆口纲:属最古老种类,如七鳃鳗和盲鳗口部有吸盘,寄生性种类。 (2)软骨鱼纲:也称板鳃鱼类,其特征是软骨,无骨鳞,如鲨、鳐和魟,现存大约300种。 (3)硬骨鱼纲:硬骨鱼类具有硬骨骼,现存海洋鱼类多属这一纲,约有

8、2万多种。,图2-6,2、其它游泳动物,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海鸟,图2-7,第四节 底栖生物,图2-8,一、主要类别 1、底栖植物 单细胞底栖藻类、海藻和维管植物,2、底栖动物,图2-9,图2-10,二、根据底栖生物与底质关系划分的生态类群,1、底表生活型 固着生物:海绵动物、苔藓动物 附着生物:贻贝、扇贝、珠母贝 匍匐动物:大部分腹足类软体动物、海星类、海胆类 污损生物(fouling organisms)过去也称周丛生物、固着生物或附着生物。藤壶、牡蛎、贻贝等 。,Outlines,2、底内生活型 管栖动物:沙蚕生活在“U”形革质管内 埋栖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 钻蚀生物

9、: a凿石类钻蚀生物:海笋 b钻木类钻蚀生物:船蛆 3、底游生活型 甲壳动物(蟹类、虾类和口足目等)和某些鱼类,图2-10,三、根据个体大小划分的底栖类群,微型底栖生物(microbenthos):可通过0.05 mm筛网的种类,包括细菌、微型藻类(滨海带)、原生动物。 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可被0.05 0.5mm筛网截留的种类,通常由少数较大的原生动物(特别是有孔虫)以及线虫、介形类、涡虫类、腹毛类和猛水蚤类组成,也包含有大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双壳类)的幼体。 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不能通过0.5 mm筛网的类别。除在滨海带之外,大型底栖生物都是动物

10、。,小 结,1海洋生物的三大生态类群: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 2浮游生物数量多、分布广,缺乏主动的运动能力,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重要的环节。 3游泳动物是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很强的一类大型动物,鱼类是最重要的游泳动物,游泳动物多属肉食性种类,处于食物链中的较高层次,顶级捕食者。 4洄游习性-产卵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5浮游生物按其身体大小分为微微型、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浮游生物,主要反映种类类别组成和营养关系;底栖生物也分微型、小型和大型底栖生物,在研究能流和物质循环中具有生态学意义。 6底栖动物可充分利用水层沉降的有机碎屑,并通过营养关系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通过底栖-水层耦合过程使海洋生态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体。,作业,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生产者,转化效率,物质循环,正反馈,负反馈,生态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