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_第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_第2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_第3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_第4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事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常见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

2、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学习目标:,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

3、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3、怀才不遇,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

4、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三、深受楚辞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