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及学法指导.ppt_第1页
期中复习及学法指导.ppt_第2页
期中复习及学法指导.ppt_第3页
期中复习及学法指导.ppt_第4页
期中复习及学法指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政治学法指导,一、单项选择题 “再认型”题目,即课本基础知识出现在单项选择题的题干或选择项之中,要求选出最适合题意的一项作为答案,又称“最佳选择题”。 有“单一选择题”,如1-5/8-9/11-20/24-25/30-33题;有“组合选择题”,如6-7/10/23/26/29题;有“一材多用选择题”,如21-22/27-28题。 选择项有全部正确的,如4/6/7/9/10/13/18/19/20/ 21/23/24/26/27/28/31题;其他各题的选择项,都有最少一项是错误或片面的。 解题方法:依据基础知识,与题干结合,先用排错法,即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择项排除;次用排他法,即把本身说法

2、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择项排除;后用排序法,即把本身说法正确、又与题干有关的选择项,按与题干关系的程度排序。,高中政治学法指导,一、单项选择题 1.排错法 如1-C,2-ABD,3-C,5-D,8-ACD,11-C,12-C,14-ACD,15-BCD, 16-BC,17-AB,22-C,23-,25-C,29-,30-AB,32-CD,33-BD。 2.排他法 如1-ABD,3-AD,4-ABD,5-AB,6-,7-,9-C,10-, 11-AD,12-BD,13-ACD,16-A,17-D,18-ACD,19-BCD,20-ABC, 21-BCD,22-AD,23-,24-ABC,25

3、-AD,26-,27-BCD,28-ABD, 29-,30-B,31-BCD,32-A,33-A。 3.排序法 如4-C.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承认 的,B、D是C的内容,故与题干的关系CAB、D。 5-C.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而A、B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 现,故与题干的关系CA、B。,高中政治学法指导,一、单项选择题 3.排序法 如4-C.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承认 的,B、D是C的内容,故与题干的关系CAB、D。 5-C.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而A、B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 现,故与题干的关系CA、B。 9-ABC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C主要是政治学

4、的观点, ABD都是哲学的观点,而B、D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没有 太直接的关系,故与题干的关系AB、D。 12-B,题干之意并非发展;13-BDA、C。,高中政治学法指导,二、问答题 “再现型”题目,即课本基础知识隐含在题干或材料之中,要求针对题干、结合材料,答出结合材料、适合题意的答案。 有“简答题”或“简述题”或“简析题”,如34/35/36题;有“探究”,如37题;有简答或简述或简析性的“辨析题”,如34(2)、37(3)。 解题方法:第一步,审题,要求全面、仔细、到位地审阅,首先是题干,其次是材料;第二步,寻找关键词,首先是题干的,其次是材料的;第三步,依据第二步,确定答题所用基础

5、知识范围、考点;第四步,确定答题先后顺序、侧重点;第五步,组织答案。 34.属于唯物论;35.属于辩证法的联系观;36.属于辩证法;37(1)属于辩证法,(2)属于唯物论,(3)属于认识论。,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绪论-1,具体 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基本 问题,二者何 为本原,存在,思维,二者有 没有同 一 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历史形态,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辩证 唯物 主义 历史 唯物 主义,基本 观点,基本 形态,客观 唯心 主义,主观 唯心 主义,马克思 主 义 哲 学,中国 化的 重大 理论 成果,基本 特征,产生

6、基础,可知论,不可 知论,考点: 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 方法论的统一 2.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7.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 理论来源 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9.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绪论-2),考查本单元考点,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如期中考第 1-10题,如江苏2008卷第26-27题、2009卷第24-25

7、题、 2010卷第24-26题。 当然,也会有主观题,主要针对考点3-6,如期中考 第34题。 一般的形式是提供数则材料,设计成对所属哲学基 本派别及其基本形态的判断并进行评析。 答题时,必须一一对应地说明哪则材料属于哲学的 哪个基本派别及其基本形态,说明不能笼统、模棱两可; 评析时必须依据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 材料,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作判断。,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绪论-3),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绪论-4),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苏州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卷34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何种基本形态?(2). 简

8、要评析上述观点。,审题干-材料一(王守仁)、二(荀子)的观点,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关键词-观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考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 点及其基本形态。 答题顺序、侧重点-先一一对应地评判材料一、二各自属于“唯 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然后依据“唯物主义、唯心 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材料一、二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进 行判断。 组织答案-(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2)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把意识当成第一性的东西、物质当成第二性的东西,材料一的观点在本质上是错

9、误的。4分 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材料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6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1,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意识,概念,运动的概念,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静止的概念,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产生基础,本质,能动地反映物质,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 1.理解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

10、.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8.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2),考查本单元考点,有单项选择题,如期中考第11-17题, 如江苏2008卷第28-29题,2009卷第26、28-29、31题,2010 卷第27-28题。当然,更会有主观题,如期中考第

11、37题(2), 如江苏2007卷第39题(2)、2010卷第35题(1)。 一般的形式是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设计成对材料所属 问题的依据、观点等加以分析、阐述或说明。针对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 性的辩证关系的题目比较多一些。 答题时,必须依据对题干和材料的审题,针对材料、题 干的关键词所涉及的问题、利用唯物论基础知识,一一对应 、有所侧重地分析、阐述或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必须坚持“材料+观点+分析”的答题模式。,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苏州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卷37 (2). 试用辩证

12、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说明。,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4),审题干-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不能牺牲环境, “蓝藻爆发”。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 考点-题干先说牺牲环境、会“自取灭亡”,然后提出“实现经济与 环境的良性互动”的要求,因此与本题相关的考点只能确定 为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 律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答题顺序、侧重点- “牺牲环境会自取灭亡”要求先答 “规律的 客观性与普遍性”及其方法论“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要求答“发挥主观能动 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认识

13、、把握、利 用规律”,最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组织答案-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既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必须尊重客观的环境保护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无能为力。人可以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2007江苏卷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

14、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城”、“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城”。巴黎对跳蚤市场

15、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贩的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审题干-城管、摊贩、顾客对于同一个问题(设摊阻碍交通)的 观点(实际上是反映)不一致,要求找出原因。 关键词-观点、不一致、原因。 考点-意识的本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反映、反作用), 虽然属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但题干、材料均未涉及 物质的决定作用,故不答;认识反映的差别性,但不是考 点,故舍去。 答题顺序、侧重点-先答“意识的本质”,然后说明“意识对物质 的反映是有差别的”,最后说明“城管、摊贩、顾客的观

16、点不 一致,正是由于各自的不同立场造成的”。 组织答案-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存在个体差异。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不一致是由各自立场的差异造成的。,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5),(2010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

17、6),审题干-针对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知 识,说明建设的依据。 关键词-政党建设、唯物论、依据,面对、为了、学习型。 考点-唯物论与本题相关的考点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 用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规 律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 其方法论。 答题顺序、侧重点- “面对”要求先答“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 客观性”,“为了”要求答“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是 “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再答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最后分析、说明“学习型政党建设”。

18、组织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实践,认识,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认识的反作用原理,真理的含义,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有条件性原理,坚持在实践中 不断追求真理,考点: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 不断追求真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1),联系 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 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及其区分标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辩证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