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pt_第1页
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pt_第2页
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pt_第3页
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pt_第4页
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第18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第十八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二、按劳分配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三、坚持按劳分配在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四、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劳动先富起来,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

2、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了有关设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更是清晰了阐述了这个原则。,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资料: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直接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达纲领而写作的。1875年5月,德国工人两派组织在哥达举行了党的统一代表大会,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李卜克内西等为大会起草了大会的纲领草案,即哥达纲领。 马克思对这个纲领草案作了逐字逐句的系统批判,写成了德国工人党纲领

3、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哥达纲领批判,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共产主义的不同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并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指出,第一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8,哥达纲领批判,“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

4、劳动的构成部份存在着。”,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9,哥达纲领批判,“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0,哥达纲领批判,“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

5、份消费资料。 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1,2、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1)公有制的形式是全社会的共同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2)每个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 (3)直接以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 (4)分配的主体是社会。,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2,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经济前提)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个人收入只能以其提供的社会劳动为依据。(根本条件)

6、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和公平观念决定,按劳分配是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唯一选择。(现实条件),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3,(1)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於,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

7、资料的分配。 ”,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4,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因而社会产品属于全体劳动者所有,在劳动者内部分配。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向社会提供的,“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不允许任何人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劳动成果的分配只能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来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5,(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个人收入只能以其提供的社会劳动为依据,并不是任何公有制都

8、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在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不实行按劳分配。 在生产力还没有足够发达,不具有按需分配的条件以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6,(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和公平观念决定,按劳分配是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唯一选择,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人们的劳动存在着重大差别,即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重大差别。同时,在旧分工存在的条件下,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是谋生的手段。,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7,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存在着差别,不同劳动者在分配消费品的数量上也必然存在

9、着差别。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多少,同他们付出的劳动之间,必然具有内在的数量依存关系,多劳则夺得,少劳则少得,即实行按劳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8,二、按劳分配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对象 2、按劳分配的性质 3、按劳分配的作用,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19,1、按劳分配的对象,按劳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收入分配范畴。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根据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的对象,不是全部劳动成果,而是扣除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有关社会基金之后的作为消

10、费资料的劳动成果。 按劳分配的对象不包括自主联合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部分。,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0,2、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实践原则。 一方面,按劳分配否定了不劳而获,体现了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经济平等的权利关系。 另一方面,按劳分配以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劳动作为衡量个人收入的同一尺度,又会产生个人之间收入的相对不平等。,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1,因为劳动者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体力和脑力上存在差别,不同劳动者所提供的社会劳动在质和量的方面往往不相同,必然形成他们在个人收入上的差别。 这种差别,对

11、于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来说是平等的,但是对于劳动能力有差别的劳动者来说,却是不平等的。即使劳动者个人收入相同,由于劳动者供养的家庭人口不同,也会形成家庭人均收入的差距,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2,因此,按劳分配“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 这种相对的不平等,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这种相对的不平等才能消除。 当然,按劳分配这种相对的不平等,与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那种具有剥削性质的不平等

12、有根本不同的性质。,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3,3、按劳分配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按劳分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4,三、坚持按劳分配在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在分配上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既不能因为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而否定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和发展,也不能因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动摇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020/9/13,当

13、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5,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以下意义: 1、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 2、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6,四、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劳动先富起来,1、要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必须要反对和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应当鼓励一部分劳动者先富起来。 3、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社会主义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7,1、反对和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要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必须要反对和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按劳分配是以

14、承认不同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别为前提的,劳动能力的差别必然带来收入的差距。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各尽所能”,每个劳动者都尽自己的能力提供劳动,个人收入在数量上就不可能绝对平等。 平均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要求。历史上,农民阶级的口号往往是“均贫富”。,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8,按劳分配承认“资产阶级法权”,是反对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计划经济的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邓小平指出,“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

15、义经济,29,材料1:马克思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 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0,显然,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至於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

16、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1,“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於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於每个各别场合。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於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2,“但是,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外一个人,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劳动较长的时间;而劳动,为了要

17、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尺度,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它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它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劳动者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3,“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权利,就它的本性来讲,只在於使用同一的尺度;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而如果他们不是不同等的,他们就不成其为不同的个人)要用同一的尺度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对待他们,例如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

18、作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作别的什麽,把其它一切都撇开了。”,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4,“其次,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 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5,“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

19、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後;在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随著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份涌流之後,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6,2、鼓励一部分劳动者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应当鼓励一部分劳动者先富起来。 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教育环境存在差别,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多层次性,因而不同经济单位劳动

20、者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各公有制经济单位的总体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社会劳动成果是有差别的,这样,在初次分配上,就会存在较大的个人收入差距。 承认这种收入差距,有利于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7,3、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国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保护合法经营收入,承认合理的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再分配等手段,防止和纠正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8,材料2 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都是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指

21、标,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推导出来的。 洛伦茨曲线是指收入的百分比与人口的百分比所形成的曲线,洛伦茨曲线把正方形图对角线的下半部分为A和B两块。 基尼系数=A/(A+B),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39,基尼系数 A(A+B),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0,基尼系数最大为、最小为。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由于直观地描述了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便于政府监

22、测财富的分配情况和采取措施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基尼系数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1,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2,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研究显示,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54。 世界银行估算,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甚至有研究者称我国基尼系数

23、已经达到0.53-0.54,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3,各国基尼系数:,国 家 基尼系数 国 家 基尼系数 国 家 基尼系数 阿尔及利亚 0353 澳大利亚 0352 奥地利 0231 孟加拉国 0336 白俄罗斯 0217 比利时 0250 玻利维亚 0420 巴 西 060 保加利亚 0283 布基纳法索 0482 布隆迪 0333 柬埔寨 0404 加拿大 0315 中 非 0613 智 利 0565 中 国 0403 哥伦比亚 0571 哥斯达黎加 0470 科特迪瓦 0367 克罗地亚 0268 捷 克 0254 丹 麦 024

24、7 多米尼加 0487 厄瓜多尔 0437 埃 及 0289 萨尔瓦多 0523 爱沙尼亚 0354 埃塞俄比亚 040 芬 兰 0256 法 国 0327 德 国 030 加 纳 0327 希 腊 0327 危地马拉 0596 几内亚 0403 洪都拉斯 0537 匈牙利 0308 印 度 0378 印度尼西亚 0365 爱尔兰 0359 以色列 0355 意大利 0273 牙买加 0364 日 本 0249 约 旦 0364 哈萨克斯坦 0354 肯尼亚 0455 韩 国 0316 吉尔吉斯斯坦 0405 老 挝 0304 拉脱维亚 0324 俄罗斯 0487 美国 0408 巴基斯坦 0

25、312 罗马尼亚 0282 墨西哥 0537 挪威 0258 瑞典 0250 越南 0361 马来西亚 0485 菲律宾 0462 西班牙 0325 南非 0593 注:(1)各国统计年份不统一。 (2)资料来源:(20001世界发展报告)。,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4,世界各国不同等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国家(地区 年份 最低的20 第二个20 第三个20 第四个20 最高的20 中 国 1998 59 102 151 222 466 中国香港 1996 44 571 盂加拉国 1996 87 120 157 208 428 印 度 1997 81 116 150 1

26、93 461 印度尼西亚 1999 90 125 161 213 411 以色列 1997 61 107 159 23 442 日 本 1993 106 142 176 22 357 哈萨克斯坦 1996 67 115 164 231 423 韩 国 1993 75 129 174 229 393 马来西亚 1997 44 81 129 203 543 蒙 古 1995 73 122 166 230 409 巴基斯坦 1997 95 129 16 205 411 菲律宾 1997 54 88 132 203 523 斯里兰卡 1995 8 118 158 215 428 泰 国 1998 64

27、 98 142 212 484 美 国 1997 52 105 156 224 464 越 南 1998 8 114 152 209 445 巴 西 1998 22 54 101 183 641 俄罗斯 1998 44 86 133 201 537 法 国 1995 72 126 172 222 402 德 国 1994 82 132 175 227 385 墨西哥 1998 35 73 112 197 574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5,材料3:基尼系数的局限性(魏杰),国际公认的标准,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

28、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曾根据城乡入户调查数据估算出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世界银行估算出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中国的收入差距进入了差距过大的区间。 从那时开始,关于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讨论骤然升温,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已比较严重,如果不加控制,将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萎缩。,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6,然而,中国基尼系数在不断增大的同时,伴随着的却是以下

29、的现实: 第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这种发展势头还在继续。在1978-2004年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4%。最近公布的2004年GDP修正数据增加了2.3万亿元更是打消了人们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质疑。 第二,贫困人口不断降低,低收入者的绝对收入在增加,生活状况在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贫困发生率30.7%,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2820万人,贫困发生率3%。乡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从1990年的859.92元增加到2004年的3084.83元。,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7,中国的基尼系数之所以这么大,主要是

30、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决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1988年只有0.23,到2002年也只增加到0.319,距离0.4的警戒线还很远。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比城镇的基尼系数稍大,1988年为0.303,2002年增加到0.366,但也没有达到0.4的水平。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基尼系数的数值都处在合理区间内,比全国的基尼系数水平低得多。居民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感觉到的收入差距是有限的,再加上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虽然中国整体的基尼系数很高,但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收入差距没有那么大,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变强。,2020/9/13,当代

3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8,材料4 2008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分析2009年04月09日 国家统计局网站,根据年度统计结果,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日平均工资为111.99元。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49,工资总额是指这些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

32、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帐户的基金。 平均工资为工资总额除以单位的年内(季度内)平均职工人数。,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0,一、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 分省看,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3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70.0%。分四大区域看,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 从各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

33、工资的增长率看,有14个省(区、市)超过了全国平均17.2%的增长幅度,另外17个省(区、市)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四大区域看,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18.7%、西部17.6%、中部17.2%、东部16.4%。,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1,二、平均工资的行业差异 分行业大类看,与2007年相比,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绝大部分增长都在2000元以上。 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是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活动业8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75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34、。 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是木材加工及木竹滕棕草制品业1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3.6%;纺织业1622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农副食品加工业1755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1%。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1。,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6222元和18572元;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17.0%和11.1%。 金融业中的证券业、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活动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20.4%、27.2%和26.0%。,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3,三

35、、不同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差异 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数据看,2008年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最低的是企业,为283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7.0%。 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平均工资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格局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4,按城镇单位的注册登记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工资最高,为3532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为3265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倍;国有单位的

36、平均工资位列第三,为3100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倍。 最低的是集体单位,平均工资为1833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2.7%,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5,材料5 江苏城镇职工劳动报酬分配状况,江苏省统计局对2006年这个省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单位劳动报酬差异较大,突出表现为不同行业工资差距大,最高与最低的差距近倍。 资料来源:,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6,1、区域间职工工资差距仍然较大。从13个省辖市来看,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南京市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达32459元,而最低的宿迁市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40

37、53元,两者之比达2.31:1;2007年上半年,两市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5996元和7186元,差距仍然为2.23:1,高低相差超过一倍。 注:根据2009年5月20日从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和省统计局联合公布的2008年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获悉,江苏省去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31667元,较上年增长15.7。,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7,08年江苏省平均工资 城市名 平均工资 增幅1.南京市4086413.802.无锡市3884313.003.苏州市3606114.834.常州市3483414.545.镇江市3089814.336.南通市3084518.

38、887.扬州市2731412.478.徐州市2665512.429.连云港市 26525 23.4810.泰州市 25699 20.8311.淮安市 24032 21.1412.盐城市 22559 19.6913.宿迁市 20559 22.00,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8,2、行业工资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2006年,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仍然集中于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排名前两位的是:证券业,63553元;烟草制品业,62667元。这两个行业成为江苏省仅有的全年平均工资超过60000元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最低的是从事农业的城镇单位,仅为9110元。最高

39、与最低的差距近倍。 与此相应的是,江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也较大,分别为:10198元、19048元、26799元。,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59,1 = 农、林、牧、渔业;2 = 采矿业;3 = 制造业;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 = 建筑业;6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 = 批发和零售业; 9 = 住宿和餐饮业;10 = 金融业; 11 = 房地产业;1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 = 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1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 = 教育;17

4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0,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全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8722元,15550元,20691元; 分企业、事业、机关来看,其全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21492元,26462元,37015元,工资差距较大。 (2006年,江苏省全年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3782元 )。,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1,3、不同经济类型单位劳动报酬差距扩大。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明显,从劳动报酬高低来看,国有单位最高,从劳动报酬增长速

41、度来看,国有单位也是最高。而且,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劳动报酬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6年,国有、集体、其他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8722元、15550元、20691元,国有单位比集体、其他单位分别高出84.7%和38.8%。,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2,4、企业管理层与非管理层劳动报酬差距大。在企业单位中,管理层与非管理层劳动报酬的差距逐步扩大。普通一线职工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没有建立正常的劳动报酬增长机制。据有关调查,普通工人劳动报酬往往只稍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年劳动报酬在一万至一万五千元之间,而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往往达到普通工人的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并且差距随着近

42、几年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转制增多而呈持续扩大的态势,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3,材料6 库兹涅茨的“倒 u 假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 1955 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 u 假说”。 库兹涅茨根据经济增长早期阶段的普鲁士(1854-1857 年),处于经济发展后期阶段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1880-1950 年)收入差距的统计资料,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

43、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4,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分析中发现了许多倒 u 假说的反例。 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过程。在工业化初期,它们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都有所改进而不是恶化,其中台湾省的情况特别突出。,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5,从 20世纪 50-70 年代,台湾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GDP从1964年的 500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 1000多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6%,而收入不平等现象却在不断改善,基尼系数从1953 年的0.57下降到1972年的0.42。,20

44、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6,中国经济增长与东西部人均财富差异之间的关系,图中,横坐标表征经济增长(以不变价格计,1978年的经济总量为1,其余各年经济总量是1978年的倍数作为横坐标),纵坐标表征东西部人均收入差异(以东西部人均收入之比表示,西部地区为1)。时间跨度是19781998年。在所绘制的倒形曲线中,中国目前的现状还处在倒形曲线的左侧,从整体上看,东西部的人均GDP差距处于不断扩大的态势。,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7,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其中原因之一是受国家政

45、策的影响较大。1978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57,到1999年时为2.65。,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基尼系数变化趋势,从中国的农村来看,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从总体上呈加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资料.中国农村基尼系数1978年为0.2124,到1999年己经达到0.3361。,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69,世行2009年发展报告,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0,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1,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2,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3,2020

46、/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4,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5,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6,材料7 快速变化的中国富豪榜,美林集团2004年全球财富报告表明,截止2003年底,中国内地富豪总数达二十三点六万人,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百万富翁聚集地。 这二十三点六万人拥有金融资产九千六百九十九亿美元,直逼中国当年一点四万亿美元的GDP。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所拥有的人均四百一十万美元资产,其获取时间不过二十几年。,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7,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制度转型造成的贫富鸿沟在世界上是十分惊人的,

47、中国的整体不平等“是所有有资料国家中恶化最快的”。 所以,这样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一边是矿工明知危险仍然抱着“炸死比饿死强”的心态下矿,而另一边是黑心煤老板在北京车展会上叫嚣:“信不信连车模小姐一起买走!”,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8,公平的社会可以提高公民的幸福感觉。世界银行年度报告透露,近期在欧洲国家和美国有一项研究,请被调查者个人回答下述问题:“在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自己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非常幸福、比较幸福还是不太幸福?” 著名经济学家阿莱纳等人基于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时测量了客观的收入不平等,结果发现,当收入不平等程度高的时候,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即便在控制了个人收入及一系列的个体特征以及年份、国别等虚拟变量之后也同样如此。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中国知名媒体南方周末在对中国富人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富人认为自己并不幸福。,2020/9/1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79,为什么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会降低公民的幸福感?这更似乎是一个社会学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公平的社会中,人群之间分配性冲突会加剧,严重时可能造成穷人与富人之间“低烈度”的“战争”,即“拉美化”现象,这样的社会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当然没有幸福可言。 正因为追求公平是人性的需要,追求公平就是追求人类的幸福,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