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和青少年生活.ppt_第1页
家世和青少年生活.ppt_第2页
家世和青少年生活.ppt_第3页
家世和青少年生活.ppt_第4页
家世和青少年生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杰出的国际主义记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家世和青少年生活,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是社会主义者。 2岁到中国,在天津度过童年和学生时代。 1931年,爱泼斯坦初中毕业,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了记者生涯。 1933年,成为民主刊物的编委和撰稿人, 22岁担任美国合众社记者。,在抗日战争烽火中,1 保盟共事宋庆龄 1938年9月,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了她在香港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爱泼斯坦在保盟中央委员会负责编辑出版英文半月刊新闻通讯,支持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2 突破封锁访延安 爱泼斯坦作为美国联合劳动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的记者参加了记者团,深入延安及晋西北采访。他

2、访问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以及许许多多为抗战而奋斗的军民,写了十几篇通讯,在国外重要报刊上发表.,1937年,中国爆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爱泼斯坦先后到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采访。特别是在1938年4月,奔赴前线采访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39年,他在伦敦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人民之战.,1945年至1951年初,爱泼斯坦在美国担任总编辑,积极投入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增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进步活动。 1951年,回到中国,参与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杂志(今更名为今日中国),为执行编辑。1957年加入中国籍。 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成为全国政协常委。被任命为今日中国杂志

3、社的总编辑. 他在“文革”动乱期间,被囚禁狱中五年,但他没有动摇过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 1973年初,获平反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致力于新中国的传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特别是1981年宋庆龄逝世后,他更致力于传承宋庆龄的精神与事业,他受宋庆龄生前的嘱托,于1992年完成传记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爱泼斯坦曾经在自己70、80、90寿辰的时候分别得到过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或探望.,中国就是我的家,爱泼斯坦于因肺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感染,被家人送进医院,后来病情恶化,于2005年5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作为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生前留下了诸多名作。“爱老做了一辈子记者,也写了一辈子。”儿子吴先生讲. “艾培”是中国朋友对爱泼斯坦亲昵的称呼。朋友眼里,爱泼斯坦个子不高,下巴尖尖的,喜欢一身深蓝的西装,嘴角露着笑容。 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总编陈日浓(曾是爱泼斯坦的下属)说,“艾培是个有心人。艾培保存了很多自己采访笔记本。 “我今年90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还只有73岁,因为我是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的。”生日那天,面对鲜花,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