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函数 函数是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应用范围很广,在计算机科学中,如计算理论 、编译理论、数据库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保密,操作系统等理论都要用到函数。 函数也叫变换、映射。 本章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复合运算、逆函数,以及集合的基数。,5-1 函数的基本概念,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X、Y是集合,f 是从 X 到 Y 的关系,如果对任何的xX,都存在唯一的yY,使得f, 则称f 是从X到Y的函数 (变换、映射),记作f: XY, 或 如果f:XX是函数, 也称 f 是X上的函数。 下面给出A=1,2,3上几个关系,哪些是A到A的函数?,下面是大家熟悉的实数集合上的几个关系,哪些
2、是R到R 的函数? f=|x,yRy= g=|x,yR x2+y2= 4 h=|x,yRy= x2 r =|x,yRy=lgx v =|x,yRy= 2.自变元与函数值(像源与映像) :f:XY, 如果f, 称x是自变元(像源),称 y是x 的函数值(x的映像) 。 f y=f(x),3.定义域、值域和陪域(共域) :f:XY, f的定义域(domain),记作dom f,或Df 即 Df =dom f=x|xXy(yYf) Df =dom f=X f的值域(range) :记作ran f, 或Rf 即或f(X) Rf =ran f=f(X)=y| yYx(xXf) Rf = ran f Y
3、f的陪域(codomain): Y 称之为 f 的陪域。,二.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关系图的特点: 每个节点都有且仅有一条往外发的弧线。 函数的矩阵的特点: 每行必有且只有一个1。 三.从X到Y函数的集合YX: YX = f | f:XY YX :是由所有从X到Y的函数构成的集合。 问: X=1,2,3,Y=a,b 能构成多少个从X到Y的函数?,例 X=1,2,3 Y=a,b, 所有的从X到Y函数: YX =f1,f2,f3,f4,f5,f6,f7,f8 如果X和Y是有限集合,|X|=m,|Y|=n,因为X中的每个元素对应的函数值都有n种选择,于是可构成nm个不同的函数,因此 |YX|=|Y
4、|X|=nm, 可见符号YX 有双重含义.,四. 特殊函数 1. 常值函数:函数f:XY ,如果y0Y, 使得对xX, 有f(x)=y0 , 即ran f=y0 ,称f是常值函数。如上例的f1和f8。 2.恒等函数:恒等关系IX是X到X函数,即IX:XX, 称之为恒等函数。 显然 对于xX,有 IX(x)=x 。,五 .两个函数相等 设有两个函数 f:AB g:CD, f=g 当且仅当 A=C,B=D,且对任何xA,有f(x)=g(x)。 即它们的定义域、陪域相等、映射也相同。 六. 函数的类型 先看下面例子:,一对一,一一对应,1.满射的:f:XY是函数,如果 Rf=Y, 则称f 是 满射的
5、。即对任意yY,都存在xX, 使得 f(x)=y。 2.映内的:f:XY是函数,如果 RfY 则称f 是映内的。 3.入射的:f:XY是函数,对于任何 x1,x2X, 如果 x1x2 均有f(x1)f(x2), (或者若f(x1)=f(x2),则x1=x2), 则称f 是入射的(单射的,一对一的)。 4.双射的:f:XY是函数,如果 f 既是满射的,又是入射的,则称 f 是双射的,也称f 是一一对应的。,定理 令X,Y为有限集合,若X和Y的元素个数相同,则 f:XY是入射的,当且仅当它是满射的。 例:判断下列函数类型 f:RR f:RR f:RR y=ax+b y=x2 y=2x 双射的 映内
6、的 映内的 入射的,思考:满射函数、入射函数、双射函数的关系矩阵及关系图有什么特点? 本节重点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相等的定义、函数映射类型的判定。,5-2 函数的复合,由于函数就是特殊的关系,关系的复合运算: 设R是从X到Y的关系,S是从Y到Z的关系,则R和S 的复合关系记作RS ,定义为: R S =|xXzZy(yY RS) 定义: f:XY, g:YZ是函数,则 g f =|xXzZy(yY fg) 称g在函数 f 的左边可复合 (左复合)。,定理:两个函数的复合是一个函数。 证明:略。 注意:这里把g写在f的左边了.所以叫左复合. 这样写是为了照顾数学习惯: gf(x) = g( f
7、(x) ) 设: gf(x)=z于是gf,即yY, 使fg 即y=f(x)且z=g(y), 于是 z=g(f(x) 所以 gf(x) g(f(x),二. 复合函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与复合关系的计算相同, 但要注意是左复合。 例 f:XY, g:YZ X=1,2,3 Y=1,2,3,4, Z=1,2,3,4,5, f= , g= , g f= , , =,3,3 用有向图复合:,例 令f和g都是实数集合R上的函数,如下: f=|x,yRy=3x+1 g=|x,yRy= x2 + x 分别求 g f 、 f g 、 f f 、 g g g f(x)=g(f(x)=(3x+1)2+(3x+1)=9x2
8、+9x+2 f g (x)=f(g(x)=3(x2+x) +1=3x2+3x+1 f f (x)=f(f(x)=3(3x+1) +1=9x+4 g g (x)=g(g(x)=(x2+x)2+(x2+x)=x4 +2x3 +2x2 + x 可见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性。,三.函数复合的性质 1.定理5-2.1 函数的复合运算满足可结合性。 设 f:XY, g:YZ, h:ZW 是函数, 则 (h g) f=h (g f) 证明:与关系复合的可结合性证明类似,但要注意,要有函数相等的定义去证明。,2.定理5-2.2 设f:XY, g:YZ是两个函数, 则 如果f和g是 满射的,则 g f 也是满射的;
9、 如果f和g是入射的,则 g f 也是入射的; 如果f和g是双射的,则 g f 也是双射的。 证明: 设 f 和 g 是满射的,因g f :XZ, 任取zZ, 因 g:YZ是满射的,所以存在yY,使得 z=g(y), 又因 f:XY是满射的,所以存在xX, 使得 y=f(x), 于是有 z = g(y) = g(f(x) = g f (x), 所以 g f 是满射的。, 设 f 和 g是入射的,因 g f :XZ, 任取x1, x2X, x1x2,因 f:XY是入射的,f(x1)f(x2) , 而 f(x1) ,f(x2)Y,因 g:YZ是入射的,g(f(x1)g(f(x2) 即 g f (x
10、1) g f (x2) 所以g f 也是入射的。 由可得此结论。,3.定理5-2.3 设f:XY, g:YZ是两个函数, 则 如果 gf 是满射的,则g是 满射的; 如果gf 是入射的,则 f 是入射的; 如果 gf 是双射的,则 f 是入射的且 g是 满射的。 此定理的证明是今天的作业。 156页题(3)。,4.定理5-2.4 f:XY是函数, 则 f IX= f 且 IYf=f 。 证明:先证明定义域、陪域相等。 因为 IX:XX, f:XY,所以 fIX : XY, IY f : XY 可见fIX、IYf 与 f 有相同的定义域和陪域。 再证它们的映射相同:任取xX, fIX(x)=f(
11、IX(x)=f(x) IYf (x)= IY(f(x)=f(x) 所以 fIX = f 且 IY f = f 。,5-3 逆函数,R是A到B的关系,其逆关系RC是B到A的关系。 RC=|R f:XY , fC:YX 是否是个函数? 请看下面的例子: 显然 fC 不是函数。 可见如果一个函数不是双射的, 它的逆就不是函数。,一.逆函数定义: 设 f:XY 是双射函数,fC:YX 也是函数, 称之为 f 的逆函数,记为f-1。 f-1存在,也称f 可逆。显然,f-1也是双射的函数。 二.性质 1.定理5-3.1 设 f:Xy 是双射函数, 则 (f-1)-1= f 。 证明从略,2.定理5-3.2
12、 设f:XY是双射的函数,则有 f-1 f= IX 且 f f-1 = IY 。 证明:证 f-1 f= IX 先证明定义域、陪域相等。 因为 f:XY是双射的,f-1:YX也是双射的,所以 f-1 f :XX , IX:XX 可见f-1 f 与IX 具有相同的定义域和陪域。 再证它们的映射相同:xX,因 f:XY,yY, 使得 y=f(x), 又f 可逆,故 f-1(y)=x,于是 f-1 f (x)=f-1(f(x)=f-1(y)=x= IX (x) 。 综上 f-1 f= IX 注:当f 可逆, y=f(x) f f-1 x= f-1(y) 同理可证 f f-1 = IY 。,例子: 可
13、见 f-1 f = IX 。 3.定理5-3.3 令 f:XY, g:YX 是两个函数, 如果g f= IX 且 f g = IY , 则 g= f-1,且f = g-1。 证明:先证 f 和 g都可逆。因为g f= IX,IX是双射的,由函数复合性质3得, g是 满射的且f是入射的。同理由 f g = IY,得f 是 满射的且g是入射的。所以f和g都可逆。 其次 f-1 :YX,与g具有相同的定义域和陪域。 g-1 :XY,与f具有相同的定义域和陪域。,再次证明它们的映射相同。 任取 yY, f-1(y)= f-1 ( IY (y) = f-1 IY (y) = f-1 (f g) (y)
14、= (f-1 f) g (y) = IX g(y) = IX (g(y) =g(y) 同样可证 g-1(x)= f(x) 综上得 f-1 =g, g-1 =f 顺便说明: g f= IX 且 f g = IY 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才有 f-1 =g 及 g-1=f 例如 此例仅满足g f=IX , 可看出 f与 g都是非双射的,所以均不可逆。,4.定理5-3.4 令 f:XY, g:YX是两个双射函数, (g f) -1 =f -1 g-1 此定理与关系的复合性质(R S)C=SCRC 类似,证明略。 作业: 设 f:XY,g:YZ,h:ZW 是函数, 则 (h g) f=h (g f)
15、第156页 (1) , (3), (4)课堂已经证明,看自己是否可以做。 (5)有误,改成: 若 (g f) -1是一个函数, 则 f是满射 及 g是入射 不一定成立。,*5-4 集合的特征函数与模糊子集,一.集合的特征函数 以前学过集合A的幂集P(A), 下面是将A的各个子集与 函数(称之为集合的特征函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集合 的特征函数在模糊数学中有直接的应用. 1.定义:令E是全集, A是E的子集,定义函数 A: E0,1 对任何xE ,有 1 xA A (x)= 0 xA 称是A: E0,1子集A的特征函数. 下面以E=a,b,c为例, 看看E的各个子集的特征函数., 个,A,A
16、(x),x, c b b,c a a,c a,b a,b,c,a 0 0 0 0 1 1 1 1,b 0 0 1 1 0 0 1 1,c 0 1 0 1 0 1 0 1,用集合的特征函数可以进行集合的运算和表示集合间的 关系. 2.性质 令A,B是全集E的子集, 1) A=x(A(x)=0) 2) A=Ex(A(x)=1) 3) ABx(A(x) B(x) 证明:任取xE, 从下表看出ABx(A(x) B(x),4) A=Bx(A(x)=B(x) 5) ABx(A(x) B(x)x(B(x)=1A(x)=0) 6) AB(x) =A(x)B(x) 证明:任取xE 7) A (x)=1-A(x)
17、 证明:任取xE xA xA A(x) A (x) 1-A(x),8). AB(x) =A(x)+B(x)-AB(x) 证明:任取xE 所以 AB(x) =A(x)+B(x)-AB(x) 9) A-B(x) =A(x)-AB(x) 证明:任取xE A-B(x) =AB(x) =A(x)B (x) = A(x)(1-B (x)=A(x)-A(x)B (x) = A (x) -AB(x),应用上述公式可以一些集合公式.例如证明吸收律: A(AB) =A 证明:任取xA, A(AB)(x) =A(x)+AB (x)-A(AB)(x) =A(x)+AB (x)-AB(x)=A(x) 二.模糊子集 前边
18、讨论的集合是表示一个确定的概念. 即对任何元素a, 要么aA,要么aA,是确定的. 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概念是模糊的,比如,青年人,老年 人, 凉, 热等都是模糊概念. 比如一般认为70岁以上是老年 人, 30岁以下不是老年人, 那么, 50岁是否老年人就没有明 确的回答. 对这些概念用以前的集合论方法研究就不适用 了. 所以产生了模糊集合论.,模糊集合论是美国学者L.A.Zaden 在1965年创立的. 模 糊集合是模糊数学的基础, 模糊数学不是让数学变成模糊 的东西, 而是让数学进入模糊现象的领域. 模糊数学是借用数学工具,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描述和 处理模糊概念. 现在已有了模糊语言,模
19、糊自动机,模糊算法,模糊推理, 模糊控制等, 总之模糊数学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 下面介绍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1.定义: E是个论域, E上一个模糊子集 是指:存在一个函 数, 注意:,定义说明: 例子.令E= , , , , 表示E中“圆形”的模糊子集. 表示E中“方形”的模糊子集. 它们的隶属函数如下:,E 0,1 E 0,1 E= , , , , 2. 模糊子集的表示方法 1).序偶的集合表示 2).用Zaden记号表示,3).用有序n元组表示 4).用函数表达式或曲线表示 例如,以年龄为论域, E=0,1,2,3,200, Zaden给出了 “年老- ”“年青 - ”两个模糊子集的隶属
20、函数表示为:,3. 模糊集合的运算,*5-5 哈希(Hashing)函数简介,哈希函数也称散列函数主要用于数据的存贮和检索. 例如,一个比较大的公司, 有很多职员(人数基本确定), 如将这些职员的信息顺序存放到计算机中(即顺序存放到 一个单链表中), 那么查找某个人的信息很不方便,只能从 头到尾逐个进行比较,特别是要查找的那个人的信息放 在最后, 要耗时很多,显然这样的存贮方式是不合适的. 如果采用多链表, 那么新来一个职员, 那么他的信息要 存放到哪个链表呢? 假定用七位数字表示一个人的代码(称为关键字(key), 它是一个职员的唯一标识.,假定该公司约有1万人, C=c1, c2, c3,
21、 ,c10000, 每个 Ci有一个key. 假设该公司的计算机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可 以查含有100项的一个链表, 即每个 链表中可以存放100 个人的信息. 于是可以用101个链表可以存放所有职员的 信息. 那么一个职员的信息放在哪个链表里呢? 可以通过一 个哈希函数h:C0,1,2,100 来分配. 令i(是个有七位数字数)是一个职员的代码(key), h(i)=i(mod 101) 例如 i=2473871 则, h(2473871)=2473671(mod 101)=78 表明这个职员的记录存放在第78号链表中. 当然我们希望函数h是入射的, 即不同职员的代码i1 ,i2 对应的函数值h
22、(i1)和 h(i2)不同, 这样便于查找职员信息.,但设计这样的函数并不容易,特别是数据量很大时. 上述函数 h 不是入射的, 如 i=24736697 时, h(24736697)=78 出现这种现象,称之为冲突. 设计一个好的哈希函数, 应该 是冲突越少越好. 解决冲突的方法很多, 例如 1. 链地址法: 哈希函数值相同的放在同一个线性表中. 2.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专门存放冲突数据. 3. 再哈希法: 再用另一个正整数m , 再散列一次. 等等. 另外构造哈希函数的方法也很多, 不一定是对 key(mod m), 还有如: 1. 直接定址法: h(key)=key 或 h(key)
23、=a.key+b,2. 数字分析法:关键字是以r为基数, (关键字是已知的), 可以取关键字的若干数位组成哈希地址. 3. 随机数法: h(key)=random (key) random() 是个随机函数. 当key的长度不等时, 通常用此方法. 一个好的哈希函数, 使得一个关键字经过哈希函数得到一个“随机地址”, 以便使得一组关键字的哈希函数地址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地址区间, 从而减少冲突.,5-6 集合的基数,本节主要借助于函数讨论集合的所谓“大小”问题。这 里用到自然数集合这个重要的概念。 一.自然数 如何给自然数定义,每个自然数n ,就是个集合。 1.集合A的后继集合A+ A是个集合,A
24、的后继集合A+ 为: A+ =AA 例如: A: A+ : =0 0+= =1=0 =1 1+= ,=2=0,1 ,=2 2+= ,=,=3=0,1,2 . .,2.自然数集合N的定义(Peano公理) 1). 0N 这里 0= 2). nN, 则 n+N, 这里n+ =nn 3). 不存在 nN, 使得 n+ =0 0是最小的自然数 4). 若n+= m+ , 则 n=m 后继数的唯一性 5). 如果 SN ,且 0S nS, 则 n+S 则 S=N。 从此定义得 n=0,1,2,3,n-1, 所以有: 0123. 0 1 2 3 自然数的这个定义,解释了许多数学问题,是一个很准 确的抽象。
25、因为0,1,2,3,.本身就是个抽象的概念。,N的极小性,二. 集合的等势,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这只使用于有限集合。 看两个集合的元素间是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双射)。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有限集合,也适用无限集合。 1.定义:A是B集合,如果存在双射f:AB,则称A与B等 势。记作AB。 例如下面集合间是等势的。 N=0,1,2,3,4,. A=0,2,4,6,8,. f:NA,f(x)=2x B=1,3,5,7,9,. g:NB, g(x)=2x+1 C=1,10,100,1000,10000,. =100,10,102,103,104,. h:NC, h(x
26、)=10 x,2.集合间的等势关系“”是个等价关系 令S是个集合族(即“所有集合构成的集合”),在S上的等势关系,满足: 自反性:因为任何集合A有双射IA:AA, 所以 AA 对称性:任何集合A,B,若AB,有双射 f:AB, 于是f -1 :BA亦是双射,所以 BA。 传递性:任何集合A,B,C,若AB,且BC,则有双射 f: AB 和 双射 g: BC,而函数的复合 gf: AC 亦是双射函数,所以 AC。 所以 是等价关系。 按照等势关系“”对集合族S,进行划分,得到商集 S/,进而得到基数类的概念。,三. 基数类和基数,1.基数类 S是集合族,“”是S上的等势关系,相对的等价类 称之为
27、基数类。 S=0,1,1,a,2,0,1,a,b,3,0,1,2,N,I,R,. S/=0,1,2,3,N,R,. 任何集合A,必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等价类。如 a,b,0,14, 因为a,b,0,1与4(即集合0,1,2,3)等势。 偶数集合E=0,2,4,6,8,.N, 因为EN. 2.基数 给定集合A,A所属于的基数类,称之为A的基数,记 作KA。 如A=1,2, A2, KA=2, 简记成 KA=2 如B=a,b,c, B3, KB=3, 简记成 KB=3,2.基数 给定集合A,A所属于的基数类,称之为A的基数,记作KA。 如A=1,2,A2, KA=2, 简记成 KA=2 如B=a,b,
28、c,B3,KB=3, 简记成 KB=3 采用这种简单记法,使得对于有限集合A,KA=|A|。 四.有限集合与无限集合 凡是和某个自然数n等势的集合,都称之为有限集合;否则是无限集合。 如A=a,b,c,d,e,A与5(0,1,2,3,4)等势,故A是有限集。,五.可数集合及其基数 1.自然数集合N的基数 因为N不可能与某个自然数n等势。所以N的基数不能是有限数,就用一个“无限大”的数0(读:阿列夫零)表示,即KN= 0 。 2.可数集: 与自然数集合N等势的集合,称之为可数集。 A=0,2,4,6,8,. f:NA f(n)=2n B=1,3,5,7,9,. g:NB g(n)=2n+1 C=
29、100,101,102,103,. h:NC h(n)=10n 都是可数集合。,3.可数集的判定 定理5-6.1 集合A是可数集,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可将A的元素写成序列形式,即 A= a0,a1,a2,a3,. 证明的过程很简单,这里从略。因为这样A就可以与N之 间建立一一对应。 例如整数集合IN、有理数集合QN。 因为I可以写成:I=0,-1,1,-2,2,-3,3,-4,4,. 即可将I中元素从0开始按照箭头指定次序排列: 所以 I 是可数集。,因为每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一个分数形式如下: | 可以从0/1开始按照箭头指定次序排列Q中元素(如果这 个有理数在前面出现,就跳过去), 所以Q是可数
30、集。 另外 IIN 以及 NNN 如右图所示。 同理可证NNN 4.至多可数集:有限集合和可数集统称为至多可数集。,六.不可数集合及其基数 1.实数轴上的(0,1)区间中的实数是不可数的。 证明:假设(0,1)是可数的,则可以将它的元素写成如下 序列形式:x1,x2,x3,. ,其中 xi =0.ai1ai2ai3 i=1,2,3,. 即 0 xi1 aik0,1,2,3,4,5,6,7,8,9 k=1,2,3,4, 令 x1 =0.a11a12a13a14. x2 =0.a21a22a23a24. x3 =0.a31a32a33a34. . xn =0.an1an2an3an4. . 构造一
31、个数b=0.b1b2b3b4bn,其中 b1a11 b2 a22 b3a33 bn ann. 于是 bx1, b x2, b x3 . b xn b(0,1) 产生矛盾,所以(0,1)是不可数的。.,2.连续统基数 (0,1)区间的基数是一个比N的基数0更大的无限大的 数,用(阿列夫)表示。即0 。 整个实数集合R(0,1) 证明:构造函数f: (0,1) R f(x)=tg(x-/2) 显然 f是双射的,所以 (0,1)R。 实数轴上的任何一段连续区间(a,b)的基数都是,所 以称之为连续统基数。 3.计算公式 KA1=KA2=. =KAn=, 则 KA1A2.An = KA=KB=, 则
32、KAB =,KA= KB=0 , (或KB=n), (B是至多可数集) 则 KAB = 七. 基数的比较 下面讨论 无限集合的“次序”问题. 定理5-6.2 如果集合A到B存在入射函数, 则KAKB. 定理5-6.3(Zermelo定理) A和B是任何集合, 则以下三条之一必有一个成立: a.) KAKB b.) KBKA c.) KA=KB 比较两个集合基数相等时,要看这两个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双射,但是找双射往往比较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下面定理:,定理5-6.4(Contor- Schroder- Bernstein定理) A和B是任何集合,如果 KAKB 且 KBKA 则 KA=
33、KB。 这三个定理的证明都超出我们的范围。 用这些定理可对集合基数进行比较。 例如. 证明0,1与(0,1)等势. 证明:构造两个入射函数: f:(0,1)0,1 f(x)=x g:0,1(0,1) g(x)= 因为f和g都是入射的, 所以有K(0,1)K0,1 且 K0,1K(0,1) 所以K0,1=K(0,1),定理5-6.5 设A是有限集合, 则KA 0 . 证明:令KA=n 于是A0,1,2, n-1=B 显然KA=KB。构造一个函数 f:B N,f(x)=x 显然f是入射的,所以 KBKN,另外N与B之间不可能存在双射,所以 KBKN 所以 KBKN,即 KA 0 ; 再构造函数 g
34、:N0,1 g(n)= , 显然g 也是入射的,所以0 ,另外N与0,1之间不可能存在双射 , 所以 KNK0,1 于是 KNK0,1,即0 所以最后得 KA 0 .,定理5-6.6 设A是无限集合, 则0 KA 证明:因为A是无限集合,所以A必包含一个可数无限子集B,构造函数 f:BA , f(x)=x 显然 f是入射的,但是KBKA,而KB=0,所以0KA。 可见可数集合是“最小的”无限集合。 连续统假设: 不存在集合A使得 0 KA 到目前为止, 该假设既没有被证明, 也没有被否定. 但是有人已证明, 根据现有的公理系统, 既不能证明它是 正确的, 也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 本节主要了解自
35、然数的定义,集合的等势概念,基数的 概念,可数集合与不可数集合的概念及它们的基数。,作业:P164(1)b)(4)P170(1) 本章小结: 重点掌握内容: 函数的概念、类型 函数的复合、求逆 *了解集合的特征函数、了解集合的基数概念、可数集概念。,习题课,P151(1). 判断下面函数的类型: a) f:II,f(j)=j(mod 3) ran f=0,1,2 f(1)=f(4). 映内的 b) f:NN,f(j)= ran f=0,1 f(1)=f(3). 映内的 c) f:N0,1,f(j)= ran f=0,1 f(1)=f(3). 满射的 d) f:IN,f(i)=|2i|+1 ran fN f(1)=f(-1). 映内的 e) f:RR,f(r)=2r-15 ran f=R,f 满射的 x,yR, xy, 则f(x)f(y) f入射,所以f 双射。,(3).设f和g是函数,fg,且dom gdom f, 证明 f=g . 证明:a) 先证明dom gdom f, (已知dom gdom f 往证dom fdom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化粪池维护合同
- 工程创优实施方案与流程介绍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重点解析
- 简明工程承包合同
- 烟煤行业混合云安全架构研究-洞察及研究
- 苯甲醛电化学氧化反应-洞察及研究
- 电商网站界面设计趋势-洞察及研究
- 虚拟化核心网性能评估-洞察及研究
- 电子产品功能测试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 主题班会教案节约是美德班队主题活动方案及小结(2025-2026学年)
- 2025湖北襄阳老河口市清源供水有限公司招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社会招聘5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吉林省松原市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物理(含答案)
- 2025云南昆明元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批收费员招聘2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SB/T 10399-2005牦牛肉
- 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 停车场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