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子学课件第四章_种子的休眠_第1页
作物种子学课件第四章_种子的休眠_第2页
作物种子学课件第四章_种子的休眠_第3页
作物种子学课件第四章_种子的休眠_第4页
作物种子学课件第四章_种子的休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种子的休眠,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意义 第二节 种子休眠的原因 第三节 种子休眠的机理 第四节 种子休眠的控制途径,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植物界有,动物界也有。只不过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尤为普遍、典型。 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意义 1. 概念: 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 又分,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 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 自发休眠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 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 陷入休眠 , 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种子休眠的深浅,是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

2、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 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是将一批种子,从收 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 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意义: 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 是种子植物 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 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 干湿 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 有明显休眠期。,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 有利方面 丰收 减少贮藏时损失 影响发芽结果 不利方面 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造成加工、除草困难,农业生产上,第二节 种子休眠的原因,种胚未成熟,种被(种皮和果皮)影响,种子中存在

3、抑制萌发的物质,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一、种胚未成熟 胚以外的部分成熟且收获,因为胚未成熟不能萌发。,胚未分化,胚未长足,胚休眠,二、种被(种皮和果皮)影响 种被成为萌发障碍,种被不透水性,种被不透气性,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一)种被不透水性 1.种被不透水性的原因 坚厚的种(果)皮,或附有致密蜡质和角质。 由于种被不透水 不能吸胀发芽的称为硬实、石种子。 豆、锦葵、藜、樟、百合科 种壳的机械压制或种(果)皮不透水、不透气阻碍胚的生长而呈现休眠。 莲子、椰子、苜蓿、紫云英,种被外面有颖壳 水稻、大麦 含水量高的种子种被内外形成水膜 种被上的酚类物质氧化成醌,吸收O2,2.种被不透气的机制,(二

4、)种被不透气性 禾谷类(麦、稻) 1. 导致休眠的原因 种被不透气影响种子内外气体交换、种皮理化性质胚对O2的吸收和流通CO2积累休眠,色泽休眠? 醌类物质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有色沉淀物,该沉淀物有时不透水。 小麦、白菜型油菜、豆类种子中普遍 酚类物质的累积发生在种子成熟的某一阶段,集中于种皮。,酚类,醌,酶,耗O2,种胚缺足够O2,休眠,茶的果实、种子,(三)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蔷薇科种子 种被坚硬,虽透水通气,但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顶破并向外生长。 减弱种被约束打破休眠。 核果,三. 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 种子(果实) 成熟过程中积累抑制萌发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时种子休眠。,1. 主要抑制物质,

5、HCN、Cacl2、NH3、乙烯 柠檬醛、肉桂醛、乙醛、苯甲醛 ABA、水杨酸、色氨酸 咖啡碱、可可碱、烟碱 芥子油类、 香豆素类 苯酚、儿苯酚,小分子化合物,醇醛类物质,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不饱和内酯,酚类,2.存在,果肉(苹果 梨 番茄 西瓜 甜瓜) 种皮(苍耳 甘蓝 大麦 燕麦) 果皮(酸橙) 胚乳(鸢尾 莴苣) 子叶(菜豆),例如:沙漠植物种子的萌发适应干旱的沙漠条件。,依据抑制物种类、性质调控,3.抑制物质的性质,挥发性: 随干燥、贮藏而减少 水溶性: 浸水降低含量 小麦 非专性: 含抑制物质的气体、水溶液可诱导其它种子休眠(土豆和大蒜,小麦和堇菜) 可转化性:某些抑制物可随种子生理

6、状态改变而转化为刺激物质 (CTK、GA3、Eth的二重性 ),四. 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 1.二次休眠 次生休眠、诱发休眠 原来不休眠的种子发生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恢复正常萌发条件,种子仍然不能萌发。,2.二次休眠的作用 不适宜条件导致, 利于延长种子寿命; 度过不良环境条件;,光或暗 高温或低温 水分过多或过于干燥 过分干燥,使解硬实种子成为硬实; 贮藏湿度高新通过休眠的大小麦 氧气缺乏 高渗压溶液 抑制物质,3.二次休眠的诱因,水稻、大麦 颖壳、种皮不透气; 发芽抑制剂(ABA) 小 麦 种被不透气 油菜 角果机械保护 发芽抑制剂(酚类) 棉 花 种皮不透气 种子硬实(内

7、脐) 种子发芽抑制剂(ABA、酚类) 豆 类 种皮有角质层和栅栏层等特殊的 水分控制机制形成硬实,几种农作物种子休眠原因,第三节 种子休眠的机理,主要学说:,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光敏素调控假说 呼吸代谢调控假说 膜相变化论,一、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提出:khan.A和Waters( 1971,1975) .内容:种子休眠与萌发由三种植物 激素调控 赤霉素GA 促进萌发 细胞分裂素CK 促进萌发 脱落酸ABA 抑制萌发,+:激素达到生理活性浓度生理作用 -:激素未达到生理活性浓度,萌发,休眠,激素状况,各种激素的作用和互作: GA是萌发的必需激素,具原初作用: 种子中无足够量

8、GA,不萌发。 ABA是诱发休眠的主要激素,抑制GA的作用: 种子中虽有GA, 如果同时存在ABA,种子休眠 。 CK不单独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但能拮抗抑制物ABA使休眠的种子萌发 。,80种子三因子模式 不足:完全忽视乙烯的作用。,?,不存在抑制物的休眠,存在抑制物的萌发,.对激素调控三因子模式的评价,花生:,ABA,乙烯,CK,萌发,.乙烯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促进多种种子的萌发,与其它激素共同调控,解除种子休眠的三激素GA、CK、乙烯 有一定的组合增效作用。CK通常低活性, 与GA、乙烯和光结合,活性大提高。,CK,乙烯,芹菜种子,解除热休眠,非感光性种子萌发不受

9、光暗影响 感光性种子,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 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二、光敏素调控论 1.依据萌发对光的敏感性,喜光:莴苣、烟草、芹菜 忌光:苋菜、鸡冠花,2.光敏色素调控论 Borthwick、Hendricks 在1952年发现光敏色素系统与休眠和发芽的关系。,Pfr,Pr,促进萌发,休眠,特异基因表达 休眠解除,暗转换,三、呼吸代谢调控 试验证明: 如果使种子需氧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TCA)或其末端氧化过程受到抑制,而使磷酸戊糖途径(PPP)顺利进行,种子打破休眠而萌发。,根本原因: 休眠种子的TCA过强,消耗可利用的有效氧,抑制了其他需氧的呼吸过程。,TCA及细胞色素 氧

10、化酶抑制剂氰化物、 丙二酸、氟化物等 O2、GA、低温处理,提高PPP途径活性或比例,休眠打破,休眠打破的实质:增加氧,抑制TCA的物质, 抑制末端氧化过程的物质, PPP途径产生 各种核苷酸的原料和辅酶.,四、膜相变论(Bwley) 解释种子休眠及解除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导致膜相的变化而影响休眠状态。 .要点: 细胞膜的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发生可逆性变化,低温 凝胶态,较高温度 流体态。 膜相变化使膜结合酶活性改变,膜蛋白位移,细胞膜透性变化和溶质渗漏,影响与种子萌发相关的许多代谢过程。,第四节 种子休眠的控制途径,一、延长、利用种子休眠期,避免种子无休眠的害处 育种 栽培措施 药剂处理 加工

11、贮藏,1.育种避免穗发芽 选抗穗发芽品种和休眠期适宜的品种 例: 小麦白皮良种中选育红皮变异个体。,2.栽培措施避免穗发芽 调节播期和成熟期,避免逆境。 利用栽培管理方法,延长或缩短作物的生长期。 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作物生育期;,3.药剂处理避免穗发芽 穗发芽抑制剂 青鲜素MH 特点:发芽率降低,不能作为种子用 催熟剂 促麦黄(乙基磺原酸钠) 提早收获,避过雨季,减少穗发芽 M-1 -萘乙酸甲酯 例如:马铃薯与大蒜一起贮藏(大蒜素) 或M-1处理,每吨3kg药粉,播种前暴晒薯块消除抑制作用。,4.加工贮藏延长休眠 通常能降低呼吸作用的因子,都利于延长休眠 需光种子遮光 种被有抑制物的种子, 收获时不清洗种子 带果皮贮存, 减少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害 对正常种子,理想贮藏的条件是: 含水量4%6% 温度-20或更低 相对湿度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