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演示文稿2(2016—09—22).ppt_第1页
《鸿门宴》演示文稿2(2016—09—22).ppt_第2页
《鸿门宴》演示文稿2(2016—09—22).ppt_第3页
《鸿门宴》演示文稿2(2016—09—22).ppt_第4页
《鸿门宴》演示文稿2(2016—09—2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园香径独徘徊,鸿门宴二,2016年09月22日设计,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者:陈剑 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组,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二、过程方法:逐句翻译,归类记忆 三、情感价值: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教学分析,一、地位作用:中间位置,故事的高潮 二、学习重点:三四两段的重点文言词句 三、教学难点:三四两段的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导入新课,古代常见的七种礼节 一、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而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臀坐于脚跟。 二、跪:仍像坐姿态,但臀离脚跟。 三、跽:长跪,把身体挺直。 四、顿首:跪而头触地后再抬起。 五、稽首:较“顿

2、首”礼节更重,头触地停留的时间较“顿首”较长。 六、拜:跪而用手触地。 七、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学生自读,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 2、骑:一人一马 3、见:动词,拜见,,学生自读,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戮力:动词,合力 2、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 3、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4、然:连词,但是 5、意:动词,料想,学生自读,三、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四、不然,籍何以至此,1、然:代词,这样 2、以:介词,凭,学生自读,1、然:代词,这样 2、以:介词,凭

3、,五、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1、数:副词,多次 2、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3、示:动词,给看 4、三:数词,虚指,多次 5、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学生自读,六、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1、若:代词,你 2、以、介词,用 3、因:副词,趁机,七、常以身翼蔽沛公,1、以:介词,用 2、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3、蔽:动词,保护,学生自读,八、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九、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1、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2、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入,1、披:动词,掀开 2、瞋目:动词,瞪眼 3、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学生自读,十、

4、哙拜谢 十一、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十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谢:动词,感谢,1、且:副词,尚且 2、辞:动词,推辞,1、如:如恐 2、举:副词,尽 3、刑:名词作动词,使用刑罚 4、胜:副词,尽,学生自读,十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十四、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十五、故遣将守关者 十六、而听细说,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故:副词,特意,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学生自读,十七、此亡秦之续耳 十八、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如:动词,往,合作探讨,一、通假字,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二、一词多义,1、为

5、,(1)若属皆且为所虏 (2)窃为大王不取也,(1)介词,被 (2)动词,认为,归纳整理,2、如,(1)劳苦而功高如此 (2)沛公起如厕,(1)动词,像 (2)动词,往,3、然,(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项王默然不应,(1)连词,但是 (2)代词,这样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记一记,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目:使眼色 刑:使用刑罚,(2)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翼:像翅膀一样 向上,三、词类活用,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2)动词的使动用法,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从:使跟从,带领 内:使进入,四、古今异义,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而听细说,(1)河北:古义:黄河以北 今义:河北省 (2)河南:古义:黄河以南 今义:河南省,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课堂练习,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战”后省略介词“于”,“战”的状语“(于)河北”“(于)河南”后置 2、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 3、宾语前置句,动词“为”的宾语“何”前置,文言特殊句式,特殊句式,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4、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5、固定句式,

7、“无以”译为“没有什么用来”,教师讲授,语法微课堂,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结合语境 因文定义,语法微课堂,方法一、字形推断法,例一:启听淮北取籴,分析:“籴”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可推测意思是“买进粮食”。,总结: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探求字的意义,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例二、杀人如恐不举,刑人如恐不胜,分析:“杀”与“刑”相对,“杀”是动词“杀死”,可推断“刑”也是动词“使用刑罚”(“刑”,名词动用) “举”和“胜”相对,“胜”是“尽”,由此推断“举”意思也是“尽”,总结:文言文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

8、出未知,由易推出难。,结合语境、因文定义,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例三、范增数目项王:,分析:“目”前有状语“数”,后面带宾语“项王”,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成名词“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是名词动用“使眼色”。,总结: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法,方法四:语境分析法,例四:谊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分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以適去”是“因为被贬谪而离开”。,总结: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不能离开它的语

9、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的关系。,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法,方法五:成语印证法,例五:浴,薄而观之。,5、补,总结: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分析:由“日薄西山”可推知“薄”意为接近。,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法,4、调,方法六,分析:例六:“其”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其还也”的“其”同为“语气副词,还是”;例七“蚤”和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都通“早”;例八中的“飨”与鸿门宴中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中的“飨”同为“用酒食款待宾客”,例六、吾其奔也 例七、子盍蚤自贰焉 例八、及楚,楚子飨之,总结:有时出现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