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与训练.ppt_第1页
(医学课件)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与训练.ppt_第2页
(医学课件)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与训练.ppt_第3页
(医学课件)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与训练.ppt_第4页
(医学课件)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与训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视/远视/弱视/散光非传统配镜训练,1,近视,条件 眼前节安静 5米以外平行光线 成像在视网膜前,2,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9月18日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布.(学生视力不良率) 小学生31.67.比2000年增加8.5 初中生58.07.比2000年增加8.7 高中生76.02.大学生82.68 每百名大学生中83人视力不良. 每年有上千万患有近视和弱视的儿童需要治疗 “近视是长期看近锻炼出来的。”,3,4,近视分类 (根据有无调节因素参与的分类) 假性近视 半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 (以散瞳为基准),5,近视眼分类,屈光要素来分 角膜 晶体 眼轴,6,引起近视主要效应器,巩膜 占着人眼的5/6

2、 近视最终的发展都是巩膜变长为主要特征,巩膜壁变薄,出现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可以出现网脱等。 特点:变薄的部位在后极部 注:主要屈光间质与眼轴变长 不相匹配,7,遗传学说,双亲屈光情况与近视患病率 (胡诞宁),8,双亲屈光情况与近视患难病率,9,视近时引起近视几个训练相关的学说,单纯视觉信号学说 调节学说 会聚学说 头前倾学说 眼疲劳学说,阳性集合范围,c,10,单纯视觉信号学说,指视觉信号不通过视中枢,造成眼局部改变而引起近视 在离焦性近视与形觉剥夺性近视当中,发现了很多的生化物质,促近视因子增多,而抑制近视因子却在减少。在形觉剥夺性近视中,就是遮挡部分相应的区域巩膜改变而

3、便眼轴延长,再加切断视神经,结果仍有近视发生。表明有视觉信直接作用。,11,调节学说,近距离工作时视觉信号输入,通过视中枢,由副交感神经传出,引起睫状肌的收缩与调节反应。,12,会聚学说,会聚-内直肌收缩 证据:眼外肌收缩引起眼压升高、静脉淤血,在眼外肌手术当中证实眼外肌的张力可以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 20世纪初有人提出用三棱镜BI 近视足配一说!,13,头前倾学说,看近时有头前倾引起眼球淤血,结果使近视加深。但很少有人提起了。,14,眼疲劳学说,眼疲劳-脉络膜Cap瘀血-出现渗出物-其内含有自溶性酶,可使巩膜成纤维组织软化,造成巩膜薄,近视加深!,15,近视眼的预测,掌握几个值 正常的角膜曲

4、率 晶体的厚度 玻璃体的大小 眼轴的长短 公式 眼轴每向后长mm 相当于近视加深00度。,16,患儿的围产期情况; 遗传 ; 患者的调节情况; 患儿的近视距离、读写时间; 营养,17,近视眼提倡“协调舒适度”,视力来源是人眼观看外界物体的视觉需求! 通过训练而来改变视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找出合理、针对性的训练比什么都重要! (协调其舒适度),18,什么是视力训练?,针对视知觉系统和眼球运动系统缺陷进行的个性化治疗 视觉治疗又称为视轴矫正或视觉训练,是一种改善视觉功能的方法 视觉功能包括眼球运动功能、调节能力和双眼视功能等,19,远点:眼所能看清的最远点。 近点:眼所能看清的最近点。 调节距离

5、: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 调节幅度:眼的静态屈光与最大调节时的屈光之差。,20,远点,影响远点的因素有两个 逆向调节 视轴外旋 远点距离是什么?如何训练?,21,晶状体屈光力的相对最小值 完全散瞳睫状肌麻痹时的晶状体屈光值应该是晶状体的静态屈光的自然值,22,近点,近点如何训练,使用代偿性负镜的目的是什么?多长时间为合适!,23,近点极限训练,极限调节训练是精细调节训练的基础, 极限调节训练不完全相同的是精细调节训练不仅需要逐步提升调节力,还需要通过更加复杂精细的视标来强化被训练者的图像分辨力训练。 我们除了需要使用凹透镜、三棱镜外,有时甚至需要配合运用不同轴位、不同度数的柱镜镜片。,24,2

6、5,26,图5-2 通过晶状体调节使眼睛看清近目标,原理:,27,眼球内外旋训练建立眼球运动之轨迹,28,眼球运动轨迹训练,以双眼视轴为准共同捕捉目标,使眼球产生内转,外旋运动。(从远到近会使调节与集合同步运动) 双从近到远,使眼球放松集合,降低调节,外转、外旋使双眼视轴同时开散,如果双眼能同步协调。 视轴:物体-结点-黄斑 光轴:外界光点到瞳孔中心的连线,29,眼球方位训练,眼球肌肉极大化的牵拉运动练习。 标准: 单眼:内转 瞳孔内缘达上下泪点边线 外转 角膜外缘达外眦角 上转 角膜下缘达内外眦连线 下转 角膜上缘达内外眦连线,30,举例(1),8岁 男孩 裸眼视力右眼0.4 左眼0.3 验

7、光:右眼-3.00D 左眼-3.50D 矫正视力1.2 角膜曲率 43.25/43.75 晶体厚度 6.5mm 玻璃体 16.2mm 眼轴长 23mm,31,诊断分析:因晶体过胖而造成调节性近视 处理(1): 1、近点负镜极限突破训练 代偿训练20分钟 2、利用直线训练仪进入内外旋训练,每训10次,以降100度屈光度,直至0度训练,目的建立眼球运动轨迹。 3、眼球多方向活化训练,使眼外肌的活动力加强 4、开散训练 (时间约在1小时结束) 结果:裸眼视力右0.8 左眼 0.6 验光 右眼-0.50 DS 左眼-0.75 建议先不配镜,以视功能训练为主!,32,处理方法(2) 阿托品散瞳 美多丽散

8、瞳 双星明散瞳,33,处理方法(3) 以雾视训练法: 1、采用直线训练仪,把视标远移到清晰与模糊之间,以眼前加入+1.00DS,盯住十字视标,每当视标能看清楚,按动视标远移1cm,时间约为20分钟。 2、眼球九方位练习,34,举例(2),6岁 女孩 裸眼视力右 0.6 左0.5 验光右-1.00D 左-1.50D 矫正视力1.0 角膜曲率 42.25/42.50 晶体厚度 3.5mm 眼轴 25mm 玻璃体为19mm +5度内隐斜 诊断:近视(轴性),35,分析,该患者是由于眼轴过长而引起近视,主要的任务是以干预眼轴的发育。再结合视功能的训练与配镜! 渐变镜的应用,符合其功能,可以降低其视疲劳

9、。 训练方法:近点负镜极限训练 (时间不要过长) 眼球内外旋训练 1次/周 眼球九方位练习 1次/天 视距训练 配镜:视近时+3.00DS联合6棱镜BI(根据眼位设定棱镜量),目的是在视近时不要过度依赖集合,使眼球完全放松状态下用眼。但可能造成视力下降之风险。 可以配制低度三棱镜眼镜BI。 每半年监控眼轴发育情况。,36,远视、散光与弱视,远视与弱视是我们训练当中的一大特色与卖点。 传统的弱视训练与我们非传统的训练结合起来。,37,发现弱视时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因为其是排除性眼疾,38,弱视的定义,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 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远视

10、力小于0.9,且不能矫正增色为弱视,39,弱视的程度及分类,程度: 重度弱视 矫正视力 0.1 中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50.2 轻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80.6 分类: 形觉剥夺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其它,40,弱视治疗传统与非传统训练不同的理解,眼底 分辨能力 中枢 能力 调节 调节能力 比如:人眼要有1.0的视力需要什么条件?,大脑,两眼分别成像,41,视觉发育关健期是8岁之前 最佳为3岁6岁期 (视力训练没有年龄限制) 从眼视功能发育与脑神经的发育上,此期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时期,视觉系统对于异常刺激表现出超常的敏感恶劣的视环境引起弱视。但这个时期为最佳

11、治疗时期(训练为引导式)。,42,屈光不正性弱视,近视性弱视 远视性弱视 高度散光性弱视 (远视3D、近视 6.00D、散光 2.0),43,近视性弱视,特点:较少 治疗的要点,就是正确充分的验光,完全矫足屈光度。 目的:使进入眼内像能够清晰成像在黄斑 中心小凹上。 方法:近点极限训练+眼球内外旋训练+眼球活化训练。,44,远视性弱视,远视用近视镜的治疗新方法 原理及方法 : 远视眼就是眼球屈光力小于眼球轴长需求的一种屈光不正。 远视眼本来的调节能力已经比正视眼、近视眼要强。 远视力调节力显著增强,从而替代凸透镜片的补偿功能 通过视功能训练来充分地挖掘和不断拓展远视眼的极限调节,使晶状体凸起的

12、能为完成训练和眼球屈光参数或屈光能力的调整 能使远视患者轻松地看近和看远,消除视疲劳以及有效解决远、近视力低常的问题 要着眼对调节力的拓展训练,还需要妥善地平衡调节与集合的关 系,使得被训练者的 值变得更小,这一点对于眼位异常的患者尤为重要。 对于眼球还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远视眼,视功能训练比戴远视眼镜更有利于眼球的正视化进程。,45,如果仅仅远视,在戴镜可以矫正至1.0的情况下!当天通过训练,一般裸眼视力就可以达到戴镜水平。 平时多训练后可以终生不用眼镜。,46,远视: 因角膜较平引起的远视,眼轴正常引起的远视,效果相等。 因眼轴短引起的远视,需要一段时间的功能训练及跟踪观察!,47,训练

13、是与传统训练相互冲突,远视性弱视 (传统治疗) 治疗的原理:使眼底形成清晰的像,目的使黄斑功能的提升。现在包括所有的仪器开发与训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视力训练:先解决调节力量,在近点极限训练时,利用患者的高调节,使中枢与图像能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融像能力,这是恢复弱视的主要因素。 (解决的问题有先后,并没有冲突),48,散光,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以后,由于屈光系统两条子午线的屈光力量不同,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称之为散光。,49,特点,顺轴散光指轴位在0至180度水平方向 逆轴散光指轴位在90度的垂直方向 斜轴散光指轴位在45度斜向的散光,50,图4-1 单

14、纯近视散光,51,图4-4 复性远视散光,图4-3 复性近视散光,52,图4-5 混合散光,53,散光性弱视,散光 角膜散光 晶体散光 传统在纠正散光上,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特点:要散瞳 并且在眼镜店里做不了散瞳的工作,就是散了瞳也不能把屈光全部矫正。 目的:任何围着去精确验光去下处方,都是怎么样把像能清晰的落在黄斑中心凹上(隐斜视)的问题考虑进去。,54,55,传统视光学矫正原理,在光锥图解中可看到,两条焦线替代了一个焦点,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称为焦间距,它的长度代表散光的程度; 散光的矫正就是用圆柱镜片使两条焦线间的距离减小,使焦线本身慢慢缩短。 由于焦线间距慢慢缩短,最终使两条焦线融合成

15、为一个焦点。 圆柱镜可使一个平面上的光发生屈折,与此平面成垂直面的光不受影响,也就是与柱镜的轴向平行的光不发生屈折。 假若散光眼的两条子午线互成直角,则可用适合的柱镜予以矫正。 这种矫正镜片只使一条子午线平面的光起作用,从而改变了原有屈光的作用,而将一个焦线移到另一条子午线的焦线处,使两条焦线合并在一起,重新成为焦点,这就是用圆柱镜矫正散光的基本原理。能用散光镜片矫正的眼为规则散光。,56,散光眼的症状,视力下降 静态视力 逆规散光 90度轴方向的影响视力明显 度数高的混合散光,视力矫正 不满意 动态视力 变形感,57,散光训练的特点,大多数散光问题不是导致成像不清晰而是产生影像的变形 (图像

16、失真)特别是在移动过程中; 由于人类大脑的视觉中枢已经具有良好图像识别、分辨和纠错能力,所以对于散光引起的细小(轻微)形变,眼睛自身的补偿作用就能够改善或修正,因此轻微散光并不需要进行矫正。 对于规则性散光,特别是程度较大的散光,我们需要根据其散光性质、程度和对应的轴位,采用相对应的柱镜来矫正。就像我们的大脑能够将视网膜上倒置的影像自动转正、眼睛能够自动补偿矫正那些生理性散光、低度规则性散光一样,其实只要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同样可以让眼睛自身来补偿矫正散光。,58,散光性弱视,特点:散光大 视力不能矫正到1.0 患者不易接受大度数镜片 镜片加工难 治疗散光最高的目的: 就是怎么样使进入眼内的

17、光线能在眼底形成一个焦点。,59,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60,训练中的问题,使用RGP联合训练 方法: 近点极限训练 眼球内外旋训练 融像训练 眼球各方向训练 特点提示:要解决散光问题,必需要把弱视问题先解决。(据目前观查一个月绝大部份患者视力可达1.0以上,最迟不超过三个月),61,矫正视力达到1.0后的处理,方法:RGP+联合外置柱镜10天 原理:我们不再首先直接采用光学镜片进行正向矫正,而是选择另外有针对性的光学透镜进行逆向推动,使得眼睛得到的图像产生更大形变,这种夸大的形变会变成视觉系统不能认同或接受的图像。 在戴用逆向推动的外置眼镜后,配合精细的视觉图像辨别、调节能力提升训练

18、和调节补偿诱导,从而启动大脑的视觉影像纠错程序,逐步诱导晶状体的补偿能力。 巩固处理二年。,62,举例,唐某 7岁 因双眼视力模糊来我处求诊 曾在上海大医院就诊,于以配镜处理,矫正视力一直不理想,据别人介绍到我处。 查:裸眼右0.4 左手 0.5 双眼屈光间质清,未见器质性疾病 验光: 右眼 +1.50DS联合 -2.75DC180 0.5 左眼 +1.25DS联合 -2.50DC175 0.6 角膜曲率 右眼 41.50180/44.2590 左眼 42.25179/44.7589 A超 右眼 前房3.30mm 晶体3.6mm 玻璃体16.35mm 眼轴23.25mm 左眼 前房3.25mm 晶体3.5mm 玻璃体16.75mm 眼轴23.50mm 眼位 -5度 隐斜 集合近点 12cm 诊断:混散光 弱视 集合不足,63,传统做法: 处方一 右眼 -1.25DS联合+2.75DC90度 左眼 -1.25DS联合+2.50DC85度 处方二 右眼 +2.75DC90度 左眼 +2.50DC85度 处方三 右眼 -1.00DS联合+2.75DC90度 左眼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