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篇ppt课件.ppt_第1页
1、新闻两篇ppt课件.ppt_第2页
1、新闻两篇ppt课件.ppt_第3页
1、新闻两篇ppt课件.ppt_第4页
1、新闻两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语,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那么,什么是新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文体知识:新闻,1、定义: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重大事件、新气象、新成就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我们课文中所说的新闻就是消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新闻的篇幅要短小,语言要简明扼要。,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引标、主标、副标,

2、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辅助 部分,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了。,3、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

3、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4、新闻的六要素(记叙六要素),5、写法: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描写。,6、功能:形成舆论,引导舆论。,7、分类: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关于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1937年正式成立于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也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葡萄牙等文字新闻和新闻图片。,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

4、或黑体字表示,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在报道的开头。 、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时间。,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新闻两则 毛泽东,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5、之一。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背景材料,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

6、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

7、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件是4月22夜撰写的。,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殷家汇,泄气,歼灭,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殷家汇,泄气,歼灭,w,yn,d,ku,dng,xi,d,jin,si,多音字,当,塞,殷,多音字,当,dng,dng,塞,si,si,s,当真,锐不可当,要塞,瓶塞,敷衍塞责,殷,yn,yn,殷家汇,殷红,问题讨论,1、本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请找出本文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从哪 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3、主体部分写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填

8、写下表。,4、尽量用播音员的口吻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5、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6、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7、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 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8、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有什么价值? 9、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1、本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渡江战役的发起者,渡江的兵力,战线区域及结果。其中“百万”二字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也可感知此次战役的壮阔;“横渡”二字则表现了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2、请找出本文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

9、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一、二句),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战况等方面总领全文。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导语的前一句紧扣标题,写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百万大军”说明人数之多(交代作战兵力),“一千余华里”交代范围之广(交代战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绘出我军所向披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交代战况)。第二句是对第一句“一千余华里”(即渡江区域)的补充说明。导语占据篇首位置,把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概括出来,以便读者迅速了解全

10、篇内容,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30万,2/3(35万),大部(35万),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3、主体部分写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4、尽量用播音员的口吻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

11、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经过与结果:,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5、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划分的依据是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

12、分为三路,即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文中在不同的位置写明了这一点;且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共计百万,而文中对三路大军的渡江人数的报道恰巧百万,以此就能分析出是按三路军渡江的先后报道顺序分为三层。此外,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路军所遇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从时间上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渡江部队的衔接:,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内容上衔接:,第二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东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不料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衔接。“

13、不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6、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7、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此段议论属“背景”部分。赞颂了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作者揭露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作者在此处还把少数战犯与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大多数,瓦解敌人。,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说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8、开头的黑体字部分是什麽内容?有什么价值?,9、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

14、中心吗?,这则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要论述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覆灭的命运。,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三个方面概括),战况,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兵力,战线,课文结构,议论句(背景),1、三路大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

15、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质疑问难,2、三路军的叙述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4月22日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见这三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同,力求相互配合。,小 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16、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为三路军加起来是100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都”,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17、,洋溢着自豪之情。,找出敌溃我胜原因的句子。,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鲜明对比,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真实性,及时性(时效性),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

18、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民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文中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

19、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读一读,生字、生词,皖西区,陕南区,襄阳,宋希濂,杜聿明,管辖,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瑰宝,绥靖区,阻遏,白崇禧,阌乡,鄂豫区,潢川,逃窜,读一读,生字、生词,皖西区,陕南区,逃窜,襄阳,宋希濂,杜聿明,管辖,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瑰宝,绥靖区,阻遏,白崇禧,阌乡,鄂豫区,sujng,wn,x, y,wn,shn,xi,cun,xing,lin,y,lng,pngb,gu,潢川,hung,多音字,宿,柏,多音字,宿,柏,bi,b,桐柏区,柏林,xi,xi,s,二十八宿,住一宿,宿舍,解释词语:,鄂: 豫

20、: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解释词语:,鄂: 豫: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湖北的别称。,河南的别称。,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前进。,安抚,平定。,锋利无比,不可抵挡。,整体感知: 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2、理清新闻的结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是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

21、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结构,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内容探究,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

22、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小 结,如第一则中“冲破”与“突破”两个词,“冲破”是“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用词准确。又如第二则中“阻遏”和“阻隔”,“阻遏”的意思是“阻止”,“阻隔”的意思是“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往来”。,本文的写作特色,1、语言特色:,(1)用词准确,(2)语言精练,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23、,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就拖沓了。还有“现已占领”等处。有的句子很富有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甚为微弱”,但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书面语和口语相穿插,相得益彰。,(3)语言简洁而具有气势。,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让人感到了一种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很形象地展示出百万雄师那种昂扬的斗志,浩大的声势,磅礴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并能吸引读者。另外,此类词语还有“伟大的胜利的攻势”、“英勇的进军”等以及表现我军胜利战果的“占领”“歼灭”

24、“封锁”“切断”等。,(4)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为揭示我军胜利,敌人失败的原因,文中用词形成对比,如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人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尤其第二则中多次运用“弃城”“逃窜”“被迫”等词,这样写突出了我军士气高涨,所向无敌,也揭露了敌人被动挨打,溃败无能的虚弱本质。再如“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让人感受到作者胜利的豪情,又如“不料”一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敌军的嘲讽,对我军神勇如天兵的赞扬。还有“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的“很”字,感受到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和作者对敌人的嘲弄。,2、及时、准确、真实。,(1)及时(

25、见电头中的时间与文中的时间)。,(2)准确:,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渡江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3)真实。 如第一则新闻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体现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相符。第二则在主体部分中对我军情况的分析,如恢复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一一列举,都是真实情况的叙述。,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巩固练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